危險源辨識 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程式

2021-08-17 16:57:46 字數 3717 閱讀 4532

1 目的

本程式為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提供作業方法,據此開展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活動,判定出重大危險源,從而進行有效控制。

2 範圍

本程式適用於公司範圍內的生產、服務、生活等所有活動。

3 職責

3.1 管理者代表

負責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價的組織領導工作,確定重大危險源,落實重大事故隱患的整改。

3.2 iso審核組

負責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的策劃、培訓,指導各部門進行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工作,檢查各部門實施情況。

3.3 安環處

負責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風險控制措施的審核。

3.4 各部門

組織對本部門工作範圍內(含承包方等相關方)的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制定和實施必要的控制措施,形成檔案並及時更新。

3.5 全體員工

積極參與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措施制定活動,及時進行相關資訊的反饋與交流。

4 工作程式

4.1 成立評價小組

各部門應成立由ohs18001管理體系推動人員、安全員、專業人員組成的評價小組,經培訓,開展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對重大危險源制定控制措施。各崗位員工應積極參與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工作。

4.2 選擇和確定評價範圍、物件

危險源識別和評價的範圍、物件包括公司內所有的作業活動(常規的和非常規的)、服務、人員、裝置設施、工作環境、管理制度等,包括各部門管轄的包商及進駐公司的業務單位、來訪人員。評價小組應首先用魚刺圖的形式辨識出本部門所有的活動,按順序列出部門活動清單;再識別部門所有的裝置、設施、儀器儀表、工具和其他物質,列出清單。

為滿足危險源辨識的充分性,識別時應考慮:

——所執行的任務的期限、人員及實施任務的頻率;

——可能用到的機械、裝置、工具;

——用到或遇到物質的物理、化學性質;

——工作人員的能力和已接受的任務的培訓;

——各類安全操作規程或作業程式、法律、法規;

——發生過有關的事故經歷、作業環境檢測結果等。

4.3 選擇危險源辨識方法

根據公司實際情況,以《安全檢查表》(scl)、《工作危險源分析記錄表》(jha)作為辯識危險源的主要方法,其它方法如:預危險性分析、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等可參考使用。各部門根據所確定的評價物件的作業性質和危險源複雜程度,選擇一種或結合多種方法進行評價。

評價人員應通過現場觀察及所收集的資料,對所確定的評價物件,辨識盡可能多的實際的和潛在的危險源,包括:

——物(設施)的不安全狀態。包括可能導致事故發生和危險源擴大的設計缺陷、工藝缺陷、裝置缺陷、保護措施和安全裝置的缺陷;

——人的不安全行為。包括不採取安全措施、誤動作、不按規定的方法操作、指揮錯誤、監護失誤等;

——可能造成職業病、中毒的勞動環境和條件。包括物理的(雜訊、振動、電磁輻射、高溫物質、低溫物質、電危害、粉塵與氣溶膠、明火等)、化學的(易燃易爆、自燃、有毒、腐蝕性物質等)以及生物的(致病微生物、傳染病媒介物、致害動物、致害植物等)因素;

——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監督、檢查、事故防範、應急管理、作業人員安排、工藝過程和操作方法、防護用品缺少等的管理缺陷。

以上危險源產生的後果,包括:

——人身傷害(包括碰傷、割傷、挫傷、擦傷、燙傷、軋傷等)、死亡;

——疾病(如頭痛、呼吸困難、失明、耳聾、肺病、**病、癌症、風濕病等);

——財產損失;

——企業形象受損。

危險源辨識應考慮過去、現在、將來三種時態,包括以往作業遺留下來的潛在危險源。同時也應考慮正常、異常(包括啟動、關閉、維修、停機、工程開始/結束及其他非預期執行的情況)、緊急(如火災、**、洩漏等)三種狀態。

4.4 風險評價

風險評價主要採用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法),它是用與系統風險率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之乘機來評價系統人員**風險。這三種因素是: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體暴露在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c——一旦發生事故會產生的後果。

危險性以下式表示:

d——風險值。d值大,說明該系統危險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控制措施。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用概率來表示時,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故概率為 0 ;而必然發生的事故概率為 1 。然而,從系統安全角度考察,絕對不發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為地將發生事故可能性極小的分數定為 0.

1 ,而必然要發生的事故的分數定為 10 ,介於這兩種情況之間的情況指定為若干中間值,如下表:

e——暴露於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人員出現在危險環境中的時間越多,則危險性越大。規定連續出現在危險環境的情況為 10 ,而非常罕見出現在危險環境中為 0.

5 ,介於兩者之間的各種情況規定若干個中間值,如下表:

c——發生事故產生的後果。事故造成的人身傷害與財產損失變化範圍很大,所以規定分數值為1——100。把需要救護的輕微傷害或較小財產損失的分數規定為 1 ,把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財產損失的可能性規定為 100 ,其他情況的數值均為 1 和 100 之間,如下表:

風險 d 值求出之後,關鍵是如何確定風險級別的界限值, 而這個界限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時期,應根據公司的具體情況確定風險級別的界限值,以符合持續改進的理念。

風險值分級如下表:

4.5 風險控制策劃

4.5.1 風險控制措施策劃原則,如下表:

4.5.2 風險控制措施的選擇

根據風險評價得到的風險等級,按優先順序確定設計、維持和改善控制措施的行動清單。

選擇控制措施時要考慮下列因素:

a) 如果可能,應完全消除危險源,如用安全物質取代危險物質;

b) 如果不可能消除,則應努力降低風險,如安裝防護欄、防護罩;

c) 盡可能使工作適宜於人,如考慮人的心理和生理接受力;

d) 利用技術進步改進控制措施;如列入技術改造措施計畫;

e) 採取管理措施,如用程式、作業指導書等進行執行控制;

f) 採取維護措施,如列入維護計畫;

g) 在其他所有可選擇的控制措施均已考慮之後,作為最終手段,使用個人防護用品;

h) 制定應急預案。

4.6 風險控制措施的評審

4.6.1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應被視為乙個持續過程,因此,風險控制措施計畫應在實施前予以評審。評審應針對以下內容進行:

a) 計畫的控制措施是否使風險降低到可容許的程度;

b) 是否會產生新的危險源;

c) 是否已選定了投資效果最佳的解決方案;

d) 受影響的人員如何評價計畫的控制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e) 計畫的控制措施是否會被應用於實際工作中。

4.6.2 如果條件變化以至危險源和風險受到顯著影響,則也應對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予以評審。

4.6.3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措施評審應在管理評審會上進行,評審期限取決於:

a) 危險源的性質;

b) 風險的大小;

c) 正常執行的變化情況。

4.6.4 如果公司內部變化(如:①擴大、收縮、限制;②職責的重新分配;③作業方式或行為模式的變化等)將使現有評價的有效性產生疑義,則也應進行評審。

4.7 危險源及風險資訊的更新

在下列情形下危險源記錄應及時更新:

a) 出現新的或變更的法律法規或其他要求;

b) 操作有變化或工藝改變;

c) 有新的專案、加工過程、服務;

d) 有因事故、事件或其他資訊**引起的新的認識理解;

e) 評審或檢查中發現的問題。

5 相關記錄

5.1 《安全檢查分析記錄表》

5.2 《工作危險源分析記錄表》

5.3 《重大危險源一覽表》

6 相關檔案

6.1 《管理評審程式》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程式

1 目的 辨識及評價公司範圍內的職業健康安全危害,評價其危險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險源,從而進行有效控制。2 範圍 適用於公司範圍內危險源辨識 風險評價及風險控制。3 術語和定義 無4 職責 4.1 管理者代表負責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價的組織領導工作。4.2 行政管理部負責組織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價工作,並...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程式

為進一步規範管理行為,提高工作效率,確保各項任務的完成,按照dl t800 2001 電力企業標準編制規則 和dl t 600 2001 電力行業標準編寫基本規定 特制定本工作標準。本標準自發布之日起實施。本標準由 發電廠安監部提出並歸口。本標準由 發電廠安全監察部起草。本標準委託 發電廠安全監察部...

危險源辨識 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程式

q jspc 靖遠第二發電 企業標準 q jspc cx.33 2007 危險源辨識 風險評價和風險 控制程式 hazard identification,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control procedure 2007 09 28發布2007 09 28實施 靖遠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