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 中小學 第四章知識摘要

2021-08-13 19:39:34 字數 1340 閱讀 1063

第二節學習動機的理論

一、強化理論

強化理論是由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家提出來的。

二、需要層次理論

需要層次理論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在動機領域中的體現,馬斯洛認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種,它們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層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層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

自我實現作為一種最高端的需要,包括認知、審美和創造的需要。

三、成就動機理論

成就動機是個體努力克服障礙、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決某一問題的願望或趨勢。

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力求成功的動機,另一類是避免失敗的動機。

四、成敗歸因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維納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可控制歸因和不可控制歸因;又把人們活動成敗的原因即行為責任主要歸結為六個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機遇)好壞、身心狀態、外界環境等。

歸因理論有助於了解心理活動發生的因果關係;有助於根據學習行為及其結果來推斷個體的心理特徵;有助於從特定的學習行為及其結果來**個體在某種情況下可能產生的學習行為。

五、自我效能感理論

自我效能感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從事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班杜拉在他的動機理論中指出,人的行為受行為的結果因素與先行因素的影響。行為的結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說的強化,並把強化分為三種:一是直接強化;二是替代性強化;三是自我強化。

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個體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

第三節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

一、學習動機的培養

(一)利用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互動關係培養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作為引起學習活動的動力機制,是學習活動得以發動、維持、完成的重要條件,並由此影響學習效果。

(二)利用直接發生途徑和間接轉化途徑培養學習動機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新的學習需要可以通過兩條途徑來形成,一是直接發生途徑;一是間接轉化途徑。

二、學習動機的激發

(一)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二)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中等程度的動機激起水平最有利於學習效果的提高。

(三)充分利用反饋資訊,妥善進行獎懲

心理學研究表明,表揚與獎勵比批評與指責能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因為前者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

(四)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在學生完成某一學習任務後,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成敗歸因。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找出成功或失敗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師也應根據每個學生過去一貫的成績的優劣差異,從有利於今後學習的角度進行歸因,一般而言,歸因於主觀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教育心理學 中小學 第十五章知識摘要

第十五章教師心理 第一節教師的心理特徵與職業成就的關係 一 教師的特徵與職業成就的關係 一 教師的認知特徵與職業成就之間的關係 教師專業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思維的條理性 邏輯性以及口頭表達能力和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二 教師的人格特徵與其職業成就之間的關係 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師的人格特...

遼寧省教育心理學第四章小結

16.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事物整體的反映。知覺包括相互聯絡的幾種作用 覺察 分辨和確認。17.知覺的種類包括空間知覺 時間知覺 運動知覺與錯覺。18.空間知覺是對客觀世界三維特性的知覺,具體指事物大小 距離 形狀和方位等在頭腦中的反映。空間知覺包括形狀知覺 大小知覺 深度知覺等。形狀知覺...

《教育心理學》第四章課程主要知識點梳理

一 單項選擇題 1 激發 維持和指引個體學習活動的心理動因或內部動力稱為 a 學習需要 b 學習期待 c 學習動機 d 學習態度 2 個體在學習活動中感到有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狀態稱為 a 學習需要 b 學習期待 c 學習動機 d 學習態度 3 個體對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目標的主觀估計稱為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