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2021-07-27 19:45:22 字數 4643 閱讀 9018

關於我校大學生體育鍛煉的

調查報告

調查人員:

班級:09級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3)班

調查時間:2023年5月

導論大學教育是乙個民族的希望,處於社會變革之中的我國大學教育承擔著人民和社會更多的是期望。社會學者、留美博士袁岳認為:中國的大學是大學生真正社會化的開端。

[1]因此,這種期望也就不僅僅侷限於傳道、授業、解惑等傳統的教育要求,更多的是對引導大學生由「校園人」向「社會人」轉型的關注。這種關注不是無緣由的。近幾年來隨著社會思潮的碰撞與社會壓力的加大,大學生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範圍內的廣泛關注。

這些源於社會的問題如果得不到根本的疏導與解決,將會反饋於社會。因此在大學階段加快大學生的社會化進度,完成大學生的社會化過程,不論對於大學生本人還是對於社會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大學階段的體育運動內容非常豐富,體育教學、社團活動、訓練競賽等相輔相成的體育形式共同構建了大學校園濃厚的體育文化氛圍。豐富的校園體育文化進一步為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提供了寬闊的舞台,這種體育舞台可以說是社會生活的乙個縮影,有關校園內外體育活動的參與行為是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補充。從這種意義上來說,體育運動與大學生的社會化問題有著突出的契合點。

同時,大學生大都處於青年期,體育運動是其共同的愛好,因此通過體育運動促進他們的社會化更易於大學生接受。具體來說,體育運動是從人格個性、社會適應能力、社會規範三個方面來影響大學生社會化過程的。

一、體育運動與大學生人格個性的完善

人格就是個體心理特質和行為特徵的總和。自我意識是個體關於「我是誰」的看法和判斷,它是人格的核心組成部分。[2]美國社會學家喬治·公尺德是社會學符號互動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創立的「角色扮演」理論從自我意識入手,認為社會化的實質就是「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過程就是完善自我的過程。

隨著大學生年齡的增長,以及接觸社會的廣度和深度,在社會各種綜合因素的影響之下,一些大學生不能給予「自我」準確的認識及定位,從而導致心理歪曲和不良發展。

體育運動作為大學生活的一部分,它的直接參與性可以促進大學生身心的正常發展與健康,從而使大學生能夠在社會化「角色扮演」中實現正確的自我認知、客觀的自我評價、積極的自我提公升,並進一步關注自我的成長。在拳擊、摔跤、散打、跆拳道、桌球、網球、羽毛球等對抗性專案中,參與者能夠充分表現自我,全身心地投入競賽中,增強保持冷靜、思維敏捷、隨機應變的能力,同時會消除膽怯、害怕疼痛、優柔寡斷等一系列心理問題。在游泳、越野、登山、自行車等耐力性專案中,由於運動時間的持續性,參與者可以鍛鍊堅韌不拔的意志力。

在足球、籃球、排球、拔河、接力賽等集體專案中,參與者可以清醒地認識自我,消除逞強、孤僻的性格,正確認識個體與集體的關係,將個人的榮譽和成績與集體的榮譽和成績聯絡在一起。

可見,合理的體育運動能培養大學生樂觀開朗、堅毅頑強、勇敢果斷、堅定自信、吃苦耐勞、勇於拼搏的良好品質,而這些優異品質正是現代社會人應具備的性格特徵。

二、體育運動與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增強

雖然現在的大學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但是大學生始終是高素質現代人的代表,而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是成為現代社會人的必要條件。美國公共資源管理中心公布的資料顯示:在美國被解聘者中有90%是由於缺乏社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日本學者鈴木健二的一項調查也表明:在日本請求調動工作的職員有95%是由於人際關係的緣故而被迫提出申請的。由此可見,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己成為個體成功扮演其社會角色的必備素質。

高校體育運動的「直面互動的優勢」可以培養大學生團結友善的社交意識、互幫互助的合作意識、公平合理的競爭意識,加強體育運動有助於增強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社會交往與人際互動是大學生社會化的基本途徑,在體育交往互動中,個體不僅僅是簡單地「認可對方」,而是在平等、友善的互動中實現真正的角色定位,完成「角色獲得」的過程。在體育運動中,大學生不僅能鍛鍊身體,而且能加強彼此的言語交流和相互配合與幫助,擴大知識面,增進友誼。

[4]同時,大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能夠根據別人對自己的「角色期待」不斷調整自己的角色行為,體會附著於角色之上的責任、權利和義務,獲得一種集體歸宿感,滿足社會交往的心理需求,使同學之間產生一種強烈的情緒共鳴和心理相容,從而構造一場和諧的社交場景,增強個人的社交意識。

這其中,互幫互助的合作意識是社會發展、事業成功的關鍵。大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加強彼此間的團結互助,有助於將來走向社會,與領導、同事、朋友間的關係的融洽處理。公平合理的競爭意識是當今時代對社會成員的要求,也是大學生通過學習和各種體驗所應習得的基本能力。

體育對於培養大學生公平合理的競爭意識具有積極的作用。在體育活動過程中,面對強手,在不觸犯運動規則的前提下,大學生要敢於競爭,敢於拼搏,只有通過不斷地拼搏,才能不斷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三、體育運動與大學生社會規範意識的培養

社會規範是人們社會行為的規矩、社會活動的準則,其本質是對社會關係的反映,也是社會關係的具體化。社會規範意識比較薄弱是當今大學生的通病,如不加以強化培養,必將成為影響社會秩序的隱患。體育運動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活動,強烈的直接參與性,激烈的對抗競爭,頻繁的人際交往,以及形式多樣的活動內容,是這一文化活動的鮮明特徵,這就為大學生提供了社會規範教育的場所和實踐社會規範的模擬機會。

人們對各種社會規範的正確認識和掌握是乙個十分複雜的過程,這就不可避免地使個人、團體、社會三者之間產生經常性的矛盾和衝突,因此培養社會規範的任務就必然是長期而艱鉅的。各種體育運動不僅受到帶有強制色彩的相關競賽規則的限制,而且受到諸如奧林匹克精神、體育道德、運動員作風等規範的影響,這就使得大學生從中能充分感受到法律規範、道德規範的社會意義。同時,體育運動的強制性是在遊戲娛樂和運動中體現出來的,對於大學生來講是樂於接受的,因此不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精神壓力,有利於大學生將社會規範內化。

這種社會規範的內化過程有利於促使大學生從自己的義務、權利、責任出發,協調好個人、團體、社會間的關係,自覺地利用社會規範指導自己的言行,從根本上完成社會化。

體育運動在大學生社會化過程中所起到的促進作用是值得肯定的,在大學這個可塑性非常強的階段,我們一定要加強對青少年社會化的引導,只有這樣才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養出合格的中堅力量。

◆ 調查內容

一、 調查目的:此次調查旨在了解我校大學生對課餘時間的安排以及體育鍛煉的情況,對調查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並找出解決的辦法。

二、 調查物件:我校全體在校大學生

三、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四、 人員分工

問卷設計:

問卷發放及**:

資料統計及分析:

編撰:◆ 調查結果與分析

此次調查共計發放問卷100份,**96份,有效**率為96%,總體來看同學們對我們的工作還是很配合的。經過對資料的分析和討論,我們發現了幾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因此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此次調查作深入**。

1、大學生體育鍛煉的基本情況

調查表明(如圖所示),經常參加鍛鍊的同學僅為31.3%,高達61.5%的同學很少參加鍛鍊,而7.

1%的同學幾乎不參加鍛鍊。也就是說68.8%的大學生還沒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

2、大學生參加鍛鍊的頻率

結果表明,每週參加3次以上體育鍛煉的大學生佔學生總人數的32.1%,每次進行體育鍛煉達到30分鐘以上的大學生佔學生總人數的62.4%。

有36.7%的大學生每週參加1~2次體育鍛煉,有29.6%的大學生只是偶爾參加體育鍛煉,還有1.

5%的大學生完全不參加體育鍛煉。偶爾參加體育鍛煉和完全不參加體育鍛煉兩者相加達31.1%,其百分比與每週參加3次以上體育鍛煉的比例相似。

這說明,在校大學生中有1/3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體育鍛煉或完全不參加體育鍛煉,此現象應引起各學校的充分關注。我國目前制定實行的關於體育人口的判定標準是:(1)每週身體活動頻度3次以上;(2)每次身體活動時間30分鐘以上;(3)每次身體活動強度中等程度以上。

按照這一判定標準,本次調查的大學生中有32.1%的學生達到了我國體育人口的判定標準,但與我國目前體育人口達到45%~50%相比,比例明顯偏低。

3、體育運動對當今大學生的重要性

圖3從圖中可看出,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39.6%的人認為體育運動對大學生比較重要,28.8%的同學認為體育運動對大學生非常重要,認為比較重要的同學佔23.

9%,只有7.7%的人認為體育運動對大學生一點也不重要。從同學們的選項情況上來看,絕大多數人認為體育運動對大學生來說是重要的,有必要進行體育鍛煉。

而認為不重要的同學,他們給出的理由是這樣的:「大學生應以學業為重,體育運動對學習沒有多大作用,體育運動不僅耗費時間和精力,還容易受傷,這樣會影響學習,從而得不償失。

4、體育運動對學習的幫助

圖4總體來看,絕大多數人都贊同運動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其中認為能顯著提高學習效率的有37.5%,一半人認為能提高學習效率,但效果一般;而持相反觀點的同學只有12.5%,他們認為過分的運動會消耗人的體力,讓人們學習的精力下降,反而降低了學習效率。

然而大多數人認為適當的運動能緩解學習帶來的壓力,讓人變得輕鬆愉快,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5、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為首要目的,同時其目的指向呈多元化特徵。這種多元化特徵分別指向消遣娛樂、**健美、社交、參加比賽和**疾病等目的。排在參加體育鍛煉目的前3位的分別是增加體質(71.

8%)、消遣娛樂(63.9%)和**健美(44.2%),其後是社交(8.

2%)、參加比賽(7.1%)和**疾病(5.8%)。

以增強體質作為體育鍛煉的首選目的,一方面反映出大學生對體育鍛煉重要意義和作用的認識是清楚一致的,另一方面顯示出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與學校體育教育本質功能的目的是趨於一致的。消遣娛樂作為體育的本質屬性,在過去若干年的高校體育教學工作中由於種種原因被忽視和淡化了,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及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體育的這種本質屬性逐步得到學校教師和大學生的認同,這是體育觀念的乙個重大進步。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報告題目 關於 中小學生學習注意力情況 的調查報告 學院 電大農一師分校 專業 漢語言文學本科 年級 2011年春季 班級 116510100012003 學生姓名譚顯紅 學號 1165101200682 指導教師劉志國 2013 年 4月 19日 調查提綱 1.前言第3頁 2.調查物件的一般情況第...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大學生社會實踐成果資料彙編 教學學院 政法學院 教學班級 2010級公共管理本科班 課程名稱 社會調查 實踐內容 校內社會調查之大三學生就業觀 在校大學生戀愛觀 專業課任課教師 梅甲祥 社會調查實踐指導老師 梅甲祥 2013年4月 校內專業實踐活動 社會調查策劃書 根據學校教學安排,本學期我班選修了...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時光如流水,總在我們不經意間靜靜地流逝。不知不覺在大學已度過了一學期的時光,迎來了我上大學的第二個寒假。大學生活正式步入了正軌,我意識到自己應該充分利用假期,來鍛鍊自己。把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從實踐中不斷分析總結,從而提高自身的能力。我家裡人一直告訴我,乙個大學生之所以有別於中學生就在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