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應該用什麼心態來學英語

2021-07-24 17:50:35 字數 5412 閱讀 7450

某年、某月、某一日,當我們光溜溜的身子放著光輝「咣噹」就降生到了這個幅員遼闊、有著悠久文明歷史的古國以後,我們也不知道是激動,還是自豪。因為面對我們的第乙個現實就是我們是中國人了!無論從語言還是思想意識形態,我們都要在前輩的影響下繼承和發展我們偉大中國的文明。

然而,要推動文明的發展、經濟的發達,國家的進步,已經不能再靠那些光著膀子耍大刀打天下的方式了,這就要靠我們以及後代子孫利用自身的智慧型、學識來不斷地努力,在同世界強國的合作、競爭中來不斷的學習、改進、發展。這時,語言成為了至關重要的交流工具,作為中國人的我們此時又面臨著乙個現實:啥時候能把英語學好?

咋學才能學好英語?

很多人都苦於其中,我也苦於其中,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都得去玩兒命的學英語,先不管上面那段看起來像是在寫入黨申請書的原因吧,反正我的覺悟還沒有達到上段文字的層次!就算是為了自己那厭煩的考試,為了自己的前程似錦,為了在他媽讓老闆多給倆錢花的利益驅使下,我們也得學好英語。

就是這樣的壓力迫使我們一次次的樹立信心學英語,一次次的被擊跨,然後再像董存瑞那樣,舉起英語書,高聲呼喚:「為了我們的自身利益,衝吧!」於是,我們忙於尋找教材,管他是《新概念》、《許國璋》,還是《瘋狂英語》、《走遍美國》呢,只要都說好,就通通買來,狂背幾課後繼續倒下。

面對華爾街英語、新東方、李陽瘋狂英語等等培訓班昂貴的費用,我們面帶羞澀的看看口袋裡這三瓜倆棗,只能感嘆一聲了!於是乎,我們就只能像robinson crusoe那樣,懷著一顆堅忍不拔的信心,頑強的拼搏著,更像個武林高手一樣,四處打探、尋找著學習英語的捷徑秘籍。

然而,你注意到了嗎?在我們忙於尋找教材、尋找方法、像餓了三天的乞丐一樣啃噬著英語的時候,我們心態已經走入了不正常的狀態,表現在「由羨慕別人轉向了對自己的自卑」,你看人家怎麼英語就那麼好,我怎麼就不行?我要是像他(她)那樣英語好該有多好!

是不是我太笨了?我可能沒有語言天賦等等心理作用;「由對英語的激情轉向了失敗的無奈」,最初我們都是飽含激情狂聽、狂說、狂背一通,然後出門一看,該聽不懂還是聽不懂,該會說的還是不會說,除了會背那現有的幾篇課文以外,好像英語離自己還是很遙遠;「由這個秘籍轉到那個秘籍」,玩兒了命的到網上四處搜刮著各種學習方法,看了這個覺得有理,看了那個覺得也好,就是不知道自己應該按照哪個方法來學?最終把讓自己送進諸葛先生的八卦陣。

所以說, 心態最終是導致我們一次次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什麼是良好的心態?

首先,我們要先認清楚一點,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我們都有掌握語言的天賦!」!

就是打死我,我也是這麼說!我們同在乙個國家,同樣在說著漢語,寫著漢語,看著漢語。無論你是博士,還是農民,只要你是正常人,那麼對於母語來說我們就都處在了同乙個水平中。

而漢語的學習是多麼的難你知道嗎?我們竟然能這麼輕鬆的掌握了這門語言,你說我們比誰差了?我們又有什麼可自卑的?

第二點:英語、漢語同屬於語言。語言不是知識,而是交流的工具,如果它很複雜,那麼不容易掌握,那我們還不如回倒「結繩記事」的時代呢。

既然它是語言,它就有「共通」的地方,它就有「自我領悟」的功能,這是我們在不斷的聽,不斷的說,不斷的接觸中所產生的自然現象。這也是語言本身具有的「特性」。就像我們小的時候,大人們拿我們開玩笑,他們說:

「你要巧克力?還是要媳婦兒?」當然我們都會說「我要巧克力了!

」因為你不知道「媳婦兒」是幹什麼用的,你只知道「巧克力」好吃,所以你會選擇巧克力。但這時,你又知道了乙個新名詞「媳婦兒」。可是所有的人都是在結婚以前就知道了「媳婦兒」的含義,你並沒有去查詞典,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思維的建立、見識的增長,你還知道了「老婆」、「妻子」、「內人」就是「媳婦兒」。

但是你肯定想不起來你是什麼時候知道它們的含義了。所以說,語言有自行領悟的能力,我們能掌握漢語,我們就能掌握英語,這點根本就不用再去懷疑了!

第三點:我們把英語看得太重了。任何事物在我們掌握之前都必須要有個熟知的過程。

這就像我們在談戀愛一樣,只有在相識後,通過雙方的語言、形態、舉止、思想等方面,才會產生感覺;有了感覺,才會願意交往,交往多了才會產生感情;時間長了,感情深了,才會相愛。

所以,我們看待英語應該像是對待自己的情人一樣,先通過聲音去感受她,再通過她的思想去領悟它,每天在聽她向你訴說(聽英語)時,每天在看她向你展示(看英語)時,我們就會對她產生感覺(語感),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感覺就會愈加的強烈。那麼英語並不是冷漠的,它同樣也是有感情的,她也會和你非常親密接觸,這就是我們獲得了的語感。我的乙個朋友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

english is a beautiful language.的確!英語是很美麗的語言,在你去感受語音,感受語調,感受它的思想情感時,那就像置身於鄉野田間,小橋流水,在領略自然美麗的同時更是呼入了清新的空氣,沁透你的心肺!

通過你的眼睛、耳朵,進入你的大腦,走進你的心田。因此,從心態上,我們不要去「study english」,而是要「enjoy english」。人在放鬆下來的時候才會真正去體會享受!

第四點:功利性的驅使,迫使我們急於想在短時間內學好英語,違背了語言形成的規律,造成了心態的畸形。學生要面對各種考試,**要面對公升職、找工作。

這些在時間上就限制了他們只能投機取巧,累得死去活來,還未必就能成功。於是英語成了魔障。英語作為語言的實質被完全轉化為了考試能力。

這願不得我們,只能說是學制的問題,都公認這樣是害人的,但是,沒有用,說歸說,照樣繼續殘害著我們。不光是我們的

四、六級這個樣子,托福、雅思同樣在扮演著殘害我們心靈的劊子手。於是乎,我們只能尋找捷徑通過考試,而我們逃脫不了語言自然規律的考驗,也就是說,你可以通過認為的考試,而你未必能用英語來表達。所以說,無論你手裡有沒有這些證書,它都無法代表你的語言能力,這一點必須在你的心態上有個正確的認識。

那麼,英語和母語到底有什麼相同的的規律?先不去說英語,我們來看母語形成的過程:

第一階段: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出生後,還不記事的時候,每天咱爸咱媽都會抱著咱們天天哄,天天的說一些話,雖然那時候不知道他們都對我們說了些什麼,但是終於有一天咱們突然會說話了。而且乙個不爭的事實是在我們能說話之前,每天都在被動的聽著父母的話。

這個時候,我們並沒有思維意識,既不會寫,也不會看,更不知道漢語拼音,除了傻吃、傻喝,就是睡覺。我們從不去考慮父母反覆說了多少遍「叫爸爸」、「叫媽媽」、「寶寶餓了吧!」、「呦,寶寶笑了!

」「寶寶真可愛!」、「呦,這死孩子,尿了!」。

換個角度想,假設我們出生在英國或是美國,我們受到的環境是不是一樣的?我們還是在被動的聽著無數次「daddy」、「mum」後,突然有一天我們才會叫出「daddy」、「mum」來,而我們還是不知道這個單詞是什麼意思,它是如何拼寫。見到咱爸,就知道他是「daddy」,見到咱媽了,也會去叫「mum」。

當然你要是見了別的女人也叫媽的話,也是件非常快樂的事,沒有人會在乎你犯的這個錯誤。所以說,語言,漢語、英語,或是其他語言,在我們能開口說以前應該是先聽了無數次,從無意識狀態被動接受——最初聽清——聽懂(理解了),大腦的語言記憶庫積累了相當的資訊後,我們才開始會說了。我們常聽到了什麼,我們最初也就會說什麼。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記得住的原因。諸如:

what』s you name?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i』m fine, too.

thank you very much.

首先,它簡單,其次在以前的英語書上我們在前幾課總是聽到、看到,老師一教的時候,總是跑不出這幾句去,所以記憶就特別的深刻。而學這些句子的時候,我們的頭腦裡只想的是:「問你叫什麼名字的時候英語是what』s you name?

」,這時我們沒有語法的概念,也不知道什麼正敘、倒敘的說法,就知道what』s you name?=你叫什麼名字?那如果學習其他的句子時也這麼做,結果會怎樣?

當我們會叫爸、媽了以後,繼而又開始從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叔叔、阿姨的認乙個遍,憑我們的記憶力**記得住這麼多人的稱謂,常在身邊時刻的在反覆著出現的,我們認識。那些不常見的人,我們即使再次見到也會不知道該叫什麼好?這時候,只有爸、媽反覆的告訴咱們這個叫姑姑,那個叫舅舅的我們才知道,下次姑姑、舅舅來了,還沒等我們反應過來,爸媽又會先告訴我們舅舅來了,從我們的意識裡就知道了來的這個男人是舅舅了,它的形象就記憶在了我們的大腦裡。

此後,如果我們在見到父母的同時,他們會告訴我們這個是叔叔,那個是阿姨,年紀大的是大媽、大爺,再老點的是爺爺、奶奶。在此期間,我們仍然每天在聽著父母說話,雖然我們還是聽不懂,但是我們已經接受了這個概念,並自行的進行了分類。這裡就存在著乙個「反覆」的過程,只有這個過程才能使我們記得住、記得牢。

同時反覆又幫助大腦把相同的資訊分類記憶,到了我們熟知的程度,自然就形成了條件反射。英語形成也是這樣,在不斷的反覆中,我們才能記住,才能讓大腦去分類。想想吧,我們小時候多有耐性,光是姑姑、舅舅這麼枯燥詞彙我們就記憶了多少次。

而那時記憶這些詞彙時我們卻還沒有明確的目的。也沒有想過我什麼時候能把話說完整了,怎樣才能把話說好。而現在我們在學英語時卻先想到的就是「我什麼時候能學好英語?

我要是能和外國人說英語了,能看書、看報、看電視了該多好!」等等,然後帶著這樣、那樣的目的瘋狂的學了起來,學著學著就不會,感覺難了,然後又選擇了放棄。這樣的舉止是不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的,如果當初我們因為聽不懂爸媽在說什麼了,就不再去聽他們說話,那麼到現在我們是連母語也不會說的。

第二階段:當我們再長大一些的時候,父母又開始教我們認字、寫字了,從一二三四開始,非常的簡單。他們給我們買小人書,雖然有字,但我們只看畫,因為畫好看,憑著我們對畫的形象去理解,字我們認得很少,連在一起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即使上面有漢語拼音,我們也還是不會。

這時候我們耍著賴皮的要求父母給我們講,而我們只願意聽,充其量也就是看看畫。「你看,小朋友們在一起玩皮球呢。」父母的語速是多麼的溫柔和緩慢,他們是決不會在單位和同事這樣講話的。

他們的正常語速我們根本聽不懂。我們只會很慢的重複「小朋友玩皮球」。這就是我們僅有的複述能力。

而且,在父母不給我們講故事的時候,我們還會自己趴在床邊,去看這本書,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又去看一遍,就是這樣的反覆過程,我們才會記住了它的內容,才理解了它的內容。伴隨著母語對我們每天的刺激,我們在不斷地進步,因為這一切發生得很自然,所以包括我們自己在內,誰也沒有意識到我們的聽力和語言能力提高了。

如果英語是我們的母語,情況是不是和上面的一樣呢?daddy、mum反覆的講話給我們聽,這時我們不去考慮單詞的拼寫、音標、語法,而且語速必須很慢的情況下,我們才能接受,隨著不斷的反覆,我們才能適應了,才會去學著他們說話,從而慢慢理解其中的含義?而且,此時我們也只能運用最最簡單的句子,來表達自己。

請注意:我們的第一盤錄音帶是不是在起著父母的作用?我們是不是該先把最基礎的語言順其自然的說出來了,才會有以後的提高?

第三階段:我們進入了學校才開始正規的學習訓練,從1年級開始,我們才開始學漢語拼音「a b c d e f g」聲母、韻母的搭配組合,不厭其煩的拿著「生字本」標乙個拼音寫乙個漢字,就這樣還是經常會出錯。為了能夠達到少出錯,我們在小學階段總是在做著標註拼音的練習。

隨後還是從「一二三

四、上中下」簡單字的開始學起,然後老師會帶著我們朗讀,回家還要給父母讀,還要聽寫、默寫生字,檢查對錯。雖然在上學以前我們已經會說話了,也認識些字了,可是我們還得去這麼做。天天反覆做著這樣的練習,認識的字多了,我們開始學習了簡單的句子,在以簡單的句子為基礎我們開始造句。

老師說:「誰能用『馬上』這個詞造句?」我們奮不顧身的舉起了手,老師同意後我們站起來當著那麼多同學的面大聲的說:

「馬上——我騎在馬上。」……

高三學生應該用什麼心態學習

高三的學生在學習上不免有面對高考的心理壓力,這些壓力是不可避免的,那麼用什麼心態去面對高考才能緩解這種心理壓力呢。告訴高三的學生,你做到這四點就可以淡定的面對高考心理無壓力了。一.在義務中求心安。很多事情難以分清到底是責任還是義務,明確了自己的責任,或許就找到了自己的義務。心有乙份義務感,才不會迷失...

為什麼中國人都想當領導

一項由 中國青年報 委託中國網和新浪網進行調查,1 有66.6 的受訪者想當領導,不想當領導的人僅有4.8 因職位高 權力大 福利佳,更有種社會地位的優越感,因此把當領導看成是人生活得更有尊嚴。其實,職位高 權力大 福利佳所組成的社會地位,是個人的經濟資本 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得來的,當領導之所以獲得...

中國人力資源到底受制於什麼?中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分析

在國內一般人力資源行業環境的變化是從中國加入wto開始的,隨著中國國際化水平的不斷上公升,國內企業和行業之間也日趨複雜,就需要分離出更多更精細的職業劃分,所以人力資源的這種市場就逐漸開始形成一定的規模。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各種層次的人力資源市場服務體系。而且已經朝著多元化市場方向發展,形式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