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一中徐強教案2 1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第2課時

2021-07-15 11:27:56 字數 3099 閱讀 1658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區的分布和組合構成了城市內部的空間結構,也叫做城市地域結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

一、城市地域結構

1.概念: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區的分布和組合構成了城市內部的空間結構,稱為城市地域結構

2.三種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結構模式(了解)

(若時間允許,本部分可以採取學生課上閱讀的形式進行)

二、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

1.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地域結構特點 —— 即城市內部各功能區的空間組合不同 。

2.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因素——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經濟因素——主要因素。

對城市來講 —— 城市土地有限,不同地段租金不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經濟活動才可能得到相應的地段。

而不同的經濟活動型別其付租能力(或願意付出的租金)又不同。直接影響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二個方面:

距離市中心的遠近。(如下面**及相應的座標圖示)

(本部分建議採取學生分析教材圖2.8,完成相應問題,教師進行總結歸納的方式進行)

交通便捷程度。一般來說,交通便捷程度越好,土地**或租金就越高。(圖2.8)

過渡:在實際生活中,城市內部空間結構並非完全按照這一經濟規律呈現,而是更具複雜性。這說明除了經濟因素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請大家結合你的認識、圖2.9和案例1:

紐約市的少數民族區談談你的看法。

(2)其他因素

收入 —— 形成不同級別住宅區的常見原因。

有能力支付昂貴租金和選擇最佳居住環境的人,其居住地往往形成高階住宅區。

知名度 ——城市內某些地區在歷史、文化或經濟方面具有很高的聲譽,這往往會吸引更多新的住宅或商場建在該處,以提高其知名度。

種族聚居區的形成 ——在有些城市的某一區域內,如果某個種族或宗教團體佔優勢,就可能形成種族聚居區。如紐約市的唐人街、哈林區、小義大利區等。

歷史因素——城市的建築物和街道設計可以維持久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對日後的功能分割槽有著深遠的影響。

3.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

三、城市的合理規劃

關鍵:處理好居住區和工業區之間的關係。

居住區和其他工作地點之間應有:

1.便捷的交通聯絡(為了方便職工的上下班)

2.排放廢氣和廢水的工廠應布置在居住區的下風向和河流的下游地帶的遠郊區

3.衛生防護帶

【板書設計】

一、城市地域結構

1.概念:

2.三種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結構模式

二、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

1.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地域結構特點

2.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因素

(1)經濟因素——主要因素。

交通便捷程度距離市中心的遠近

(2)其他因素

收入知名度種族聚居區的形成歷史因素

3.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

三、城市的合理規劃

【教學反思】

城市的出現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誌,也是人類群居生活的高階形式。法國國家人口研究所發表的報告指出,隨著世界人口城市化程序加快,2023年世界上已有33億人生活在城市,超過了全球人口總數的50%。這份研究報告稱,到2023年,城市人口比例將擴大到60%,城市人口總數將達到50億。

高中地理必修2中第二章《城市與城市化》由以下三節內容組成:城市內部空間結構、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城市化。正確的認識城市內部的空間結構,了解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人類能更合理的對城市進行布局。

故本節教學內容有引領全章的地位。

城市的孩子,他們對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有較完整的感性認識,但影響因素並未能有較全面的認識,故本節課的重心放在影響城市地域結構的因素上面。

考慮到現場拍攝錄影課,學生的情緒較緊張,故本節課在設計時運用了較多的網路資源和生活中的例項,貼近學生現實生活,讓地理知識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利於培養學生體驗生活地理和實用地理的理念,學生學習起來較為輕鬆、愉悅。

對於地租理論,用語言表達學生不易深刻理解,故教學上採用提供相關背景材料組織學生通過觀察**解決問題的問題**法,讓學生體驗知識生成過程同時更好的提公升處理地理資訊、歸納總結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多**課件的形式,動畫的演示了影響地租高低了兩個重要因素:距離市中心的遠近和交通的通達性。同時注重教師積極有效的參與、引導。

反思一:課堂上要真正關注學生。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的需求,給學生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讓課堂成為充滿創造和神奇的過程,成為充分展示學生獨特個性的過程,本節課學生主動學習不夠。知識是我直接「給」的多了些,經過我的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少了些。在今後教學過程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發揮好引導作用:

首先,要注重創設學習情境,要通過創設各種真實的、基於學習任務的情境,幫助學生認識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其次,要組織好協作學習,教師要通過組織協作學習,作為平等的一員,參與師生、生生互動,從而成為學生進行知識建構的合作者。最後,要促進問題解決,教師應抓住學生學習中產生矛盾的地方,設計問題情境,以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進行問題解決的學習。當學生在學習中出現困難時,教師不是包辦代替,而是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線索與條件,幫助學生化解矛盾,促進問題的解決,真正發揮乙個引導者的作用。

反思二: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關注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本節課在講述城市的合理布局時,適時引入湖南省株洲市高架橋坍塌事件,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由傳授知識和技能上公升到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上來。今後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讓學生主動經歷學習適應終身學習要求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過程,積極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性的學習中發現、總結和掌握知識的規律和學習方法,使學生掌握有序、有度、有用的基礎知識和適應實際需要的基本技能,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熱情和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反思三:課堂中扮演乙個什麼樣的角色?

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與學生共同進行知識建構的參與者,作為參與者,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化身」,而應是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問題的合作者。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改變傳統的傳遞——接受式教學模式,採用自主、合作、**式學習模式,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衝突,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狀態。本節課中結合南昌市的具體情況,運用網路地圖,**影響南昌市內部城市形態的其他因素,這一環節設計時就是想體現教師只是乙個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問題的合作者,這一理念。

2 1城市內部空間結構 1

教師 姜鵬班級學生 備課組長審核通過 課題第一節城市的空間結構 第二課時 1 課前預習導讀 一 教學目標 1 知道城市低於結構的概念。2 知道三種基本城市地域結構的模型。3 掌握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影響因素。二 教學重難點 1 各類土地利用形式的付租能力隨距離變化的原理。2 經濟 文化 政治對城市內部...

2 1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學案

2.1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導學案 編制 李闖審核校對 孫香蘭宋穎偉韓波王曉茜滕雪梅 2013年3月日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城市主要功能區的形成及區位特點。重點 2.理解影響城市地域結構的主要因素,運用例項分析城市的空間結構,並解釋其形成原因 重難點 二 過程與方法 小組討論 展示 讀圖分析...

示範教案21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第2課時

第2課時 新課匯入 師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對城市的形態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城市內部,不同的功能區的組合形成了城市內部的空間結構,今天我們將要來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板書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 師 什麼是城市的內部空間結構呢?生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是指城市中不同功能區的分布和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