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2蘇教版

2021-07-14 02:51:57 字數 1305 閱讀 6931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

新課程將**式學習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這節課我以「猜想----驗證----應用」為主線,重點放在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在**問題的活動中獲取知識並主動建構新的認知結構,了解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技巧。我在實施**學習時採用了以下的教學策略:

(1)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本節課我在教學上先借助特殊三角形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內角和,讓學生猜測是否所有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一樣呢?學生初步建立乙個表象,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能否解決這樣的問題呢?這個問題為後面的猜測和驗證進行鋪墊,引發思考,激發學習興趣。

然後再通過算出特殊的三角形的內角和推廣到猜測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引導學生從特殊三角形過渡到一般三角形的驗證規律。

(2)引導**,驗證猜想。

學生在問題前面是退縮還是前進呢?是要看老師如何有效的指引。我預先為每位學生準備了一些各式各樣、大小各異的三角形,還有剪刀,量角器,白紙,直尺等,讓他們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

同時提出兩個問題,第一:你選用什麼三角形,採用什麼方法來驗證?第二:

經過操作得到什麼結論?使學生在操作上有更強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學生分小組對大小不一的三角形進行驗證,經歷量、拼、折等一系列操作活動,從而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結論。

整個**過程學生是自主的、有積極性的。學生通過操作,思考,反饋等過**正經歷了有效的**活動。

反思:對於這堂課的困惑,我覺得在有效教學當中,應該如何更好地處理「預設性」與「生成性」之間的關係呢?教學設計在準備階段,教師可能已預設了很多的教學環節,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學生會如何回答等,老師都一一瞭如指掌。

但真正在課堂實施時,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可預知的因素。如在這節課上的練習環節,有一道題目,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乙個角度是40度,求第三個角的度數。在全班訂正的時候,有乙個學生很快就說出90度-40度=50度。

其實在預設教案時,這種方法是最後才提到的,這個時候我只是贊同了他的做法,但並沒有繼續延伸。課後回想其實學生的能力是有所不同的,掌握知識方面也有快慢之分,不能一概而論,既然學生先提出了簡便演算法而不是一般演算法的時候,我就應該好好去把握這個有價值的情境,把學生聚焦在如何利用簡算來解決問題。我完全可以讓幾位有同樣做法的學生先說說,然後老師再進行小結,這樣做既讓學生在解題方法上得到擴充,同時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又如在最後一道習題的處理上,因為那時離下課時間已不長了,我為了要完成整個教學過程的內容,我選擇把練習做完,但我還是看到了有部分學生面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這說明他們還不是很明白。如果在當時我果斷的放棄這道練習,把它放在下節課,讓學生有更充分時間去討論和理解,可能教學效果會更好一些。要把握在課堂上出現的一些「生成」的資源,如何加以好好的利用,這也是我在教學上要不斷學習和總結的。

蘇教版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三角形的內角和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一般作為講授內容,只要告訴學生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學生記住結論教學即可完成。問題是通過這個內容的教學,我們要達到什麼樣的教學目標?為了達到更高的目標我把本節課定為活動課,讓學生在玩中學,並從中學會學習知識的科學方法。課的一開始我就由兩個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在爭論...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內角和2教學反思蘇教版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 新課程將 式學習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這節課我以 猜想 驗證 應用 為主線,重點放在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在 問題的活動中獲取知識並主動建構新的認知結構,了解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技巧。我在實施 學習時採用了以下的教學策略 1 創設情境,發現問題。本節課我在教學上...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2蘇教版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 新課程將 式學習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這節課我以 猜想 驗證 應用 為主線,重點放在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在 問題的活動中獲取知識並主動建構新的認知結構,了解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技巧。我在實施 學習時採用了以下的教學策略 1 創設情境,發現問題。本節課我在教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