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落後的原因

2021-07-13 03:19:06 字數 2437 閱讀 8271

歷史沒有偶然

近代中國發展的阻礙因素

封建時期的古代中國無疑是當時全球最強大的帝國,經濟、政治、文化各領域都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輝煌。四大發明、諸子百家、詩詞歌賦,無一不死我們今天引以為豪的資本。但當歷史的車輪進入近代的,古老的東方帝國一落千丈,從昔日的世界霸主淪為誰都可以捏的軟柿子,彷彿幾千年的輝煌只是為了一百多年的屈辱做鋪墊。

歷史沒有偶然,那麼,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乙個龐大的帝國敘述沒落呢?

從政治角度上看,傳統的封建**制度已經遠遠落後於時代,不能適應資本主義經濟時代的要求。自秦始皇確立**主義**集權制度到清末,最高統治權力一直是往**、往皇帝集中,**越來越得到加強,到明朝廢丞相、清朝設立軍機處時達到頂峰。皇帝集所有大權於一身,說一沒人敢說二。

這種「人治」模式的優點是,辦事效率高,能夠上下一心為同乙個目標奮鬥,有利於國家的統一與社會的安定。雄偉的萬里長城,綿延數千年的傳統文化,璀璨的科技之光,都是在這種體制的呵護下產生的。

但缺點無疑是更顯著的,只是在封閉、守舊的封建社會,社會管理相對簡單得多,只需如孟子所言「不違農時」、「不擾民」便能天下太平,衣食無憂,因此缺點不易顯現。而到了近代,隨著新生產方式的出現,社會分工日益細化,社會階層逐漸複雜。此時單純依靠皇帝的能力顯然無法駕馭如此龐大的一輛馬車。

但封建統治者不甘心退出歷史舞台,而是變本加厲地依靠恐怖手段強化**,在被歷史淘汰之前垂死掙扎,企圖延續**。可悲的是,這些最後的努力沒能改變封建王朝覆滅的宿命,反而給國家和民族帶來了無窮的災難。封建**者依靠手中的權力一意孤行,拒絕變革,拒絕新事物,最終將積貧積弱的古老帝國帶入了水深火熱的深淵。

乙個廣為人知的例子便是「閉關鎖國」政策。由於害怕外來事物動搖自己的統治基礎,統治者無知地將綿延幾千公里的海岸線鎖閉,嚴格限制對外**,從而失去了利用**順差確立海洋霸權的機會。同樣的,「錦衣衛」、「東西廠」等特務機構則是統治者在自己末日到來之前利用恐怖手段,控制人民意志以苟延殘喘的工具。

愚昧無知、目光短淺的帝王們,成了近代中國悲劇的直接締造者。

另外,從政治角度看,錯綜複雜的利益集團也是阻礙中國發展的重要因素。地主階級、西方列強、新生資產階級和封建軍閥各種勢力將中國變成了各自利益的博弈場,導致中國的各種變革都會遭遇重重阻力。而像日本,明治維新前便徹底擊潰了守舊勢力,使得改革一路順暢,走上強國之路。

從經濟角度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古代中國的經濟主體是小農經濟,無論手工業、工商業多麼發達,都只是作為它的附屬品而存在,地位與作用遠遠不能與它相提並論。這也是「重農抑商」得以長期實行的乙個基礎。而且這一點直到新中國成立很久都沒有改變,也是研究中國近代史必須緊緊抓住的乙個基本國情。

「男耕女織」式的傳統經濟基本能夠自給自足,無須和外界互通有無,因此後來的「閉關鎖國」也有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在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出現以前,這樣的經濟模式為中國創造出了燦爛的農業文明,長期傲視世界。

但資本主義的出現打破了所有美好的景象。農業文明在工業文明的衝擊下顯得不堪一擊,幾千年的積澱甚至敵不過只有短短幾百年歷史的西方列強。可惜的是,在資本主義已經成為主流,工業文明取代農業文明成為必然趨勢的時候,中國的小農經濟仍然在頑強的抵抗著這股潮流,而不是主動融入,更別說承擔起引領世界變革的重任了。

不融入的結果必然是被淘汰,中國被狠狠地甩在了世界的後頭,在別人大踏步向前的時候還在原地踏步,為自己是「**上國」洋洋自得。資料顯示,古代世界的重大科學發明中,中國獨佔54%;到了19世紀,這個資料直降到0.4%。

不是人民智力下降了,而是我們僅僅滿足於對農書、農具、農業生產方式的總結,只注重實用而輕視理論的作用,絲毫沒有將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性層面的意識。四大發明在中國和外國的不同用途便是最好的例證。

實際上,近代中國也曾出現過資本主義萌芽,只是在各種封建勢力的扼殺下夭折了。西方列強通過各種途徑(包括海盜劫掠、殖民掠奪)獲得的財富,被源源不斷地投入到科學研究和工業生產中,而中國早期的商人發家致富後仍然不忘回歸本業——購房置田,或者後代攻取科舉。這樣,農業經濟被強化,而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卻師無法創造出工業生產的需求。

原始積累的**被切斷了,社會再生產難以擴大並形成惡性迴圈。最終,資本主義萌芽沒能給中國帶來清新的氣息,反而被強大的封建經濟打垮了。中國也在小農經濟的束縛下日趨落後。

文化也是乙個重要的因素。和西方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不同,古代中國的思想文化幾乎沒有太大的變革,從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一直都是儒家思想一統天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浸淫,深深地給國人打上了「墨守成規」的烙印,難有什麼創新精神。

例如,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在唐代基本確定之後,中國的社會生產力再沒有產生過質的飛躍,只是停留於對前人的修修補補,能用就好,沒有人願意將它上公升到新的高度。

除了國民性格的自身因素使然,統治者的***策和思想**同樣令思想運動完全成為一潭死水。在「***」的白色恐怖籠罩下,思想文化推動社會變革的功能被鉗制,中國只能被逐漸埋葬在腐朽的棺木中。

同樣鉗制思想的還有科舉制度。科舉本身沒錯,錯的是走向極端的「八股取士」。開篇必是「詩曰子雲」,絲毫不能摻雜自己的觀點,這樣的社會能夠進步的話便是歷史的奇蹟。

歷史最大的功能是以史為鏡,避免重蹈覆轍。梳理近代中國落後的原因,能夠幫助我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少走彎路。

探索近代中國科技落後的原因

從類人猿到進化 類,再到後來,人類學會用智慧型,出現了文明和科技。歷史的車輪慢慢行進,一切一切都在不停得變化。四處都存在著競爭,科技已經成為乙個國家,乙個民族發展的必要因素。每乙個中華民族的兒女,都希望中國能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希望中華民族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可現實並不是這樣,近代的中國科技落後,...

近代中國落後的歷史反思

清初,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全國各地一片荒涼。戰亂和滿洲人帶來的落後的生產方式所造成的社會經濟嚴重倒退.政治上野蠻的民族壓迫 種族歧視,文化上大搞 加上無情的經濟寄生和嚴厲的禁海令,滿清統治者這一系列罪惡的殖民行徑阻滯了中國社會的進步,扼殺了華夏文明的生機。不可否認,滿清入關嚴重阻礙了中國的發展。對...

近代中國歷史落後反思

四 重義輕利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中國近代科技的發展價值觀對人的活動具有動力 定向 選擇與調控的作用,中國古代倫理價值觀中,乙個很重要的特點是 重義輕利 在儒家倫理中,利是指物質利益與生產技藝兩部分,義指道德規範與政治原則。它得到惡劣極大的提倡,千百年不變,使整個社會失去了創造欲與對科學創造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