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第四課《審美變化中的自我》說課稿

2021-07-12 19:27:15 字數 4830 閱讀 1333

第四課《審美變化中的自我》

教學目標:

通過知識的講解和具體美術作品的分析,使學生了解中西方美術史上審美風氣的變化,以及美術作品的不同審美取向;美術家自己的審美觀念和社會審美觀念之間不斷塑造、調整、選擇、更新的關係;培養開放、多元的審美心態,學會尊重不同的審美風格和藝術成就。

教學重點:審美風尚的歷史變化;美術的多元性。

教學策略:

課堂講授和學生自己的觀察思考相結合,根據教材內容有所側重。注意從**本身出發,便於學生得出較為直觀的結論,而不傾向於歷史知識的傳授。主要運用對比的辦法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必要時聯絡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來說明問題。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教材**的多**資料。

教學程式

一、匯入

a、利用不同年代《霍元甲》的**匯入

b、出示**:中山裝、軍裝、西服、牛仔服、休閒裝。

1.提問,舉手回答:你喜歡哪一種服裝?如果你穿,會選哪一種?(4~6個學生回答。)

2.根據情況進一步提問:a.為什麼喜歡?b.為什麼沒有人喜歡中山裝?c.你覺得現在的人(或你的父輩、祖父輩)會選哪一種?為什麼?

說明講解:中山裝曾經是流行的服裝;由於時代的變化,人們對服裝的審美要求發生了變化。,其實不僅是服裝,隨著時代的變化,美術的審美標準也會產生變化,可以說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社會審美標準。

二、新授

a、審美變化中的中國古代花鳥畫

1.出示**《果熟來禽圖》。

什麼是沒骨畫:在中國畫繪畫技法中,用墨線勾出輪廓線稱為骨法,所謂的「骨」指的就是墨線;不用墨筆勾出勾出輪廓線,而是完全用墨或色渲染成,就稱為沒骨法。用沒骨法畫出來的畫就稱為沒骨畫,也稱為無骨畫。

古代山水、花鳥畫都有用沒骨技法進行繪畫的,我們可稱之為沒骨山水畫、沒骨花鳥畫。(說明社會審美風氣對畫家的影響。)

2.出示**《枯木竹石圖》。

提問:此圖跟《果熟來禽圖》有什麼不同?

(說明、講解:畫得不細緻,很隨意,這是文人們非常喜歡的風格,在歷史上流行了很長的時間。)

3.進一步比較《枯木竹石圖》(吳鎮)、《黃甲圖》(徐渭)、《玉壺春色圖》(金農)、《三千年結實》(吳昌碩)。

提問:它們跟《果熟來禽圖》相比有什麼區別?後兩幅作品的「市俗氣」表現在什麼地方?誰能對這種變化的原因進行簡單的分析?

(金農所在的揚州和吳昌碩所在的上海都是當時的商業中心,收藏者也大多是商人。)

師:《果熟來禽圖》所使用的「沒骨法」雖然也是審美標準變化的產物,但跟以後的作品相比,顯得很工致,幾乎沒有體現藝術家的個性和情感;蘇軾、吳鎮、徐渭的作品體現出更多的個人情感和性格;金農和吳昌碩的作品也具有強烈的個人特徵,而且出現了世俗的氣息(在民間觀念裡,桃子是長壽的象徵)。

三、分組討論。比較內容:風格和造型特徵;

1.分組:

第一組:「拉奧孔」;

兩件關於「拉奧孔」的作品是要說明不同時期、不同美術家對同一題材的不同處理方式。教師可以找出古希臘神話中拉奧孔的故事講給學生聽,以增強趣味性。

大理石群像《拉奧孔》便是在希臘羅得島上發現的,群像高184厘公尺。據西方考古學家考證,其製作年代約在西元前1世紀中葉,作者是羅得島的雕塑家哈桑格羅德斯與他的兒子坡里多羅斯、阿典諾多羅斯。如果真是這樣,它應屬於羅馬時代的雕刻。

拉奧孔,是希臘神話中的特洛伊祭司。由雅典娜諸神庇護的希臘軍與特洛伊人進行了長達10年的特洛伊戰爭,但希臘人仍然攻不下特洛伊城。最後想出了乙個木馬計:

用木頭做了一匹巨大的馬,放在特洛伊城外,全體希臘將士都假裝撤退,乘船隱避到附近的海灣裡,奧德賽率領眾英雄事先藏入馬肚裡。特洛伊人以為希臘人撤回希臘本土了,就開啟了城門。他們看見城門外留下乙隻巨大的木馬,以為這是用來獻給女神雅典娜的,想把它拖進城來。

阿波羅神廟的老祭司拉奧孔便警告特洛伊人,不要把這匹木馬拉進城內,以免中計。這觸怒了雅典娜和眾神要毀滅特洛伊城的意志。雅典娜便派遣兩條巨蛇,把拉奧孔父子三人纏死。

這是乙個神與人衝突的悲劇。作為祭司,預告災難的來臨是他的責任,但他違背了「天意」,因而遭到懲罰。在《拉奧孔》雕像上所表現出來的是極度的肉體痛苦。

我們從這組群像的寫實技巧上看,作者是深諳人體解剖知識的,他們對人在表現痛苦時的動作,對巨蛇纏身的情景做了精心的設計和美的構想。

雕塑《拉奧孔》是典型的古典風格,比例和解剖結構都非常嚴格、清晰。而格列柯的《拉奧孔》卻是變形的,人物被拉長,並且處於乙個不現實的,甚至可以說是詭異的空間。背後的風景加強了悲劇的氣氛,似乎整個世界都是悲慘的。

很明顯,主觀情緒的因素增多了。

第二組:「靜物」;

古羅馬的《有桃子的靜物畫》是一幅壁畫(當時還沒有油畫),其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創造一種空間幻覺。雖然當時創造空間幻覺的方法還不很成熟,但我們還是能夠體會到畫家的這樣一種努力。塞尚的《有蘋果和桃子的靜物》不是創造空間幻覺,而是要體現自己的獨特風格。

他更關心的是平面問題,也即畫面的「結構」。畫面沒有多少立體感,但可以看到直線、曲線、大小橢圓形、矩形、三角形的組合。莫蘭迪的《靜物》有一種神秘和孤獨的意味。

教材所說的這些作品所體現出來的不同「自我」,可以粗略地理解為對繪畫和世界的不同看法,甚至就是畫面的獨特風格。塞尚是法國畫家,莫蘭迪是義大利畫家;這兩位20世紀的畫家體現出鮮明的個人風格。

第三組:「自畫像」

前面的課文中已經涉及到自畫像這個型別。但本課中的自畫像是要說明表現風格的不同。丟勒的自畫像比較客觀地描繪了自己的樣子。

凡·高的自畫像已經有很大的主觀成分,筆觸奔放,色彩強烈誇張。畢卡索就更自由了。它們之間的區別體現了審美意識的變化。

2.將小組討論意見向全班匯報,全班進行討論,教師進行相關的講解和補充。(可以適當補充拉奧孔的故事,引發學生興趣。)

3.延伸討論⑴:在這三組作品中,你最喜歡哪一幅?最不喜歡哪一幅?為什麼?

4.延伸討論⑵:完成「思考與交流」,有沒有曾經不喜歡後來喜歡某一件作品的情況?談談個人的看法。

四、即興討論

1.出示**:兩幅「陽台」。提問:兩件作品有何差異?

2.出示**:兩幅「餐桌」。提問:它們分別是什麼時候的?風格有何不同?

3.四件作品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起來看,有什麼總的傾向?

事實上把它們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起來,就會發現這是乙個逐漸走向平面化的過程,馬蒂斯的《餐後的果物》是乙個總結,其中基本上沒有空間感。

五、總結

美術作品具有各種不同的風格面貌和審美特色,它們之間沒有高下對錯之分,但都受到特定時期審美風尚的影響。

審美變化中的自我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審美趣味和藝術風格隨時代和社會條件而變化的歷史現象,學會以歷史的眼光正確看待審美風尚的變遷;理解藝術表現的多種形式、風格和手段;樹立多元化的藝術觀念,培養開放和包容的審美心態和意識;鼓勵學生形成求異、創新的思維方式。

學習活動分析

本課的學習活動包括乙個「思考與交流」和兩個「活動建議」,都涉及到審美趣味的變化,既有歷時的變化,也有共時的變化。

「思考與交流」涉及的是審美感覺的歷時變化。乙個人在不同時期審美眼光和趣味以及對美術作品的評價標準都會發生變化。明白了這一點,社會的審美趣味產生變化,也就不難理解了。

兩個「活動建議」涉及到審美觀念的共時變化,也就是說,即使在同一時間內,關於藝術作品的「美」也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這種標準會隨著年齡、職業、生活環境、家庭和教育背景等因素而產生差異。顯然,這種差異是正常的。

通過這些活動,可以讓學生懂得,美術沒有統一的規範,從而也可以使他們擺脫單

一、刻板的思維模式,培養創新精神。活動的操作相對簡單,但有必要提醒學生採取嚴肅認真的態度。

教學基本思路

主要通過影象對比的辦法來使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同時也聯絡學生的日常生活來理解課文內容,必要時輔以適當的講解。講解時圍繞主題將課文內容分成若干要點來進行,並加以總結和概括,以免過於關注個別的美術作品,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側重於培養學生寬容的審美習慣,但也要讓他們掌握一些必要的藝術史知識,對嚴肅的美術作品有正確的認識。

教學材料分析

本課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審美變化與文人畫;西方審美變化與自我。中國畫方面主要是對比繪畫表現方式的歷史變化,從這樣乙個特殊的角度來理解審美趣味和「自我」的不同表現方式。

要結合講解,引導學生理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表現形式。例如,《果熟來禽圖》所使用的「沒骨法」雖然也是審美標準變化的產物,但跟以後的作品相比,顯得很工致,幾乎沒有體現藝術家的個性和情感;蘇軾、吳鎮、徐渭的作品體現出更多的個人情感和性格;金農和吳昌碩的作品也具有強烈的個人特徵,而且出現了世俗的氣息(在民間觀念裡,桃子是長壽的象徵)。

兩件關於「拉奧孔」的作品是要說明不同時期、不同美術家對同一題材的不同處理方式。教師可以找出古希臘神話中拉奧孔的故事講給學生聽,以增強趣味性。但是更重要的是畫面的分析和對比。

雕塑《拉奧孔》是典型的古典風格,比例和解剖結構都非常嚴格、清晰。而格列柯的《拉奧孔》卻是變形的,人物被拉長,並且處於乙個不現實的,甚至可以說是詭異的空間。背後的風景加強了悲劇的氣氛,似乎整個世界都是悲慘的。

很明顯,主觀情緒的因素增多了。

古羅馬的《有桃子的靜物畫》是一幅壁畫(當時還沒有油畫),其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創造一種空間幻覺。雖然當時創造空間幻覺的方法還不很成熟,但我們還是能夠體會到畫家的這樣一種努力。塞尚的《有蘋果和桃子的靜物》不是創造空間幻覺,而是要體現自己的獨特風格。

他更關心的是平面問題,也即畫面的「結構」。畫面沒有多少立體感,但可以看到直線、曲線、大小橢圓形、矩形、三角形的組合。莫蘭迪的《靜物》有一種神秘和孤獨的意味。

教材所說的這些作品所體現出來的不同「自我」,可以粗略地理解為對繪畫和世界的不同看法,甚至就是畫面的獨特風格。塞尚是法國畫家,莫蘭迪是義大利畫家;這兩位20世紀的畫家體現出鮮明的個人風格。

前面的課文中已經涉及到自畫像這個型別。但本課中的自畫像是要說明表現風格的不同。丟勒的自畫像比較客觀地描繪了自己的樣子。

凡·高的自畫像已經有很大的主觀成分,筆觸奔放,色彩強烈誇張。畢卡索就更自由了。它們之間的區別體現了審美意識的變化。

課文已經對幾幅關於「陽台」和「餐桌」的繪畫作品進行了分析。事實上把它們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起來,就會發現這是乙個逐漸走向平面化的過程,馬蒂斯的《餐後的果物》是乙個總結,其中基本上沒有空間感。

第四課時身高的變化

第五單元第4課時備課教師 課題身高的變化課型 教材簡析 新授了解統計的實際意義,進一步增強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發展統計的思想,培養學習的興趣和與人合作的態度。1.通過對淘氣身高和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研究,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了解複式折線統 教學目標 計圖的特點。2.對資料進行簡單分析,並能...

第四課自我意識教育

一 課題 第四章自我意識教育 自信心教育 二 教學目的和要求 了解自我評價的重要性,知道自我意識對個人成長的重要作用 懂得悅納自我的重要性,客觀的評價 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學會用發展的眼光 全面地眼光看待自己。學習科學分析自我的方法 學會客觀而正確的看待自己的優缺點 學習用全面和發展的觀點評價自己 三...

第四課圖層的應用

教學內容 圖層的基礎知識及填充圖層及填充圖層圖層的應用 教學目標 掌握圖層的基本操作 教學重 難點 ps的圖層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 填充圖層和調整圖層的應用。調整圖層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圖層,主要用來控制色調和色彩的調整。建立調整圖層的操作如下 1 選擇 圖層 新調整圖層 命令開啟乙個子選單,在其中選擇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