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驗 反思

2021-07-12 10:15:12 字數 1303 閱讀 2574

知識 = 經驗 × 反思2

把培訓看成難忘的學習機會,除非它能幫助我們反思過去,理解從前的經驗。如果能達到這個目的,它才能幫助你我們更好地解決將來出現的難題。

這一段話,包含三個重要的公式。

最重要的是第乙個:經驗 + 反思 = 知識

經驗本身不是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才形成知識。做了五年或者十年的管理工作,驕傲地認為自己有五年或者十年的管理經驗,其實往往不過是把一年的經驗,重複了五遍或者十遍而已。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實際上,在吃一塹之後,如果不進行反思,不會長一智。

不善於反思的人,吃十塹也不長一智。而善於反思的人,看見別人吃一塹,自己就能長一智。

第二個公式是:經驗 + 難題 = 難題

沒有形成知識的經驗,是吃一塹而沒有長一智的經驗,或者瞎貓碰上死耗子的經驗。帶著這樣的經驗,如果再遇上難題,難題依然是難題。

第三個公式是:知識 + 難題 = 解決方案

知識能夠幫助解決新出現的難題,這是其和經驗的核心區別。從經驗中提煉的制度、流程、程式、規則、方法等等,就是知識。即使是看似從經驗中下意識地產生的直覺,也是知識的表現形式。

詹姆斯·馬奇和赫伯特·西蒙,組織領域的兩位學術大師,舉過乙個直覺的例子:乙個西洋棋特級大師,能夠同時與50個甚至更多的高手對局。他輪番走到每一局棋前,只有幾秒鐘時間走每一步棋,靠的是直覺而非精準的思考,但是卻可以贏得幾乎所有棋局的勝利。

為什麼?研究發現,乙個特級大師能夠熟悉50,000種棋子配置的模式,知道在該模式下如何行動。因此,在幾秒鐘之內,特級大師靠的是識別模式來選擇相應的行動。

馬奇和西蒙說:「直覺只是識別通過過去的經驗而熟悉的事物的技能。」

反思經驗,總結模式,遇到新的難題時,能迅速識別其中的模式,並採取相應的行動,這就是直覺。愛因斯坦也說過:「直覺只不過是以前的知識型經驗的產物。

」所謂的知識型經驗,就是通過反思形成了知識的經驗。

培訓或工作坊,都可以提供乙個反思的環境; 其中,老師的講解、同學的討論、師生的互動、案例的思考等等,都是反思的催化劑。決定最終效果的,是要學員自己對經驗很好地進行了反思。

我們也可以自己創造反思的環境。棋王卡斯帕羅夫提的人生建議,就是在每天結束時進行反思,「識別生命中的模式」,問自己:「我們看到了什麼?

學到了什麼?是否觀察或體驗了應該記錄下來的新鮮事物?我們是否識別出了這種情況、機會或模式?

它會再次發生或出現嗎?」

反思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套用愛因斯坦的著名公式e=mc2,把第乙個公式改為:

這在數學上更為準確:當反思等於零的時候,即使經驗再多,知識也等於零。這還可以引發非常貼切的聯想:

強大的反思,能夠從有限的經驗中提煉出驚人的知識,就像從小小的鈾原子中釋放出原子彈的能量。

經驗反思評價

評價五個角度 1.經驗要鮮活具體 2.經驗具有創新性 先進性,有模仿價值 3.能把握理論精髓,而非簡單應用名人名言 4.反思的靈論框架適合性 5.理論分析與經驗案例的深入融合 根據這五個角度,綜合我們組組員對這六篇文章的評價,我將對這六篇文章進行如下總結 資訊科技與數學學科教學整合的嘗試與思考 80...

經驗反思評價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研究 88分 17,16,19,18,18 這篇文章理論分析比較多,經驗具體,但缺乏創新性和先進性。舉的例子都是數學課堂會涉及到的知識,真是具體,而且條理清晰,分析得比較透徹,能把握理論精髓,而不是簡單引用名人名言。有關函式概念教學的若干問題 87分 18,17,18,17,17 本...

支教經驗反思

針對春暖支教活動建議與反思 1 由於我們支教實踐短促,且是不連續的,所以我們認為以後下鄉志願者團隊在支教課程設定上應以符合學生學習水平的相關專題知識為主,同時穿插設定部分其他趣味性課程,使我們的支教工作真正對學生學習有所幫助,引導他們培養興趣,樹立理想。2 多鼓勵 少批評。在支教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