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教學反思

2021-07-10 19:31:19 字數 1983 閱讀 2130

本次「百花獎」我的教學內容是文化生活第六課第二框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基本要求是:1、運用中華文化的典型事例,說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辨析中華文化的區域特徵,說明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展現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和發展的重要標誌。

我所確定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包容性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原因;教學難點是:感受中華文化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

本節課講授有一定難度,用短短40分鐘,要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和精深,這需要精選教學內容,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從備課、試講到講授完本節課,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 成功之處

1.在重點難點的突破上。對於教學難點的課標要求是:

運用中華文化的典型事例,說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為了達到要求,我感覺僅僅用事例說明來突破這個難點是有困難的,所以,我在舉了典型事例之後,運用從分析到綜合的思維方法,把一原理分解開來進行推導,在講解中華文化的民族性特點的時候,我利用這樣乙個結構圖:

比較好的說明了正是這個特點,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而在講授中華文化的先進性的時候,我利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的道理,很自然地引出了,正是中華文化的這一特點,使中華民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在三個特點講授完,我用了這樣的總結語:

「在幾千年風雨兼程的歲月中,中華民族之所以始終作為乙個堅強的整體面對來自自然和社會、內部和外部的各種考驗,並最終戰而勝之,乙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中華文化所內生的巨大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 這正是中華文化的力量。」很好的完成了理論的昇華。

2.重視課程資源的整合特別重視鄉土資源的挖掘的理念。本節課充分重視歷史學科、地理學科、語文學科等學科資源,充分調動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比如中國的區域文化;中華文化對世界的貢獻等等,學生都會有話可說。

本節課更重視充分挖掘東北的鄉土資源,在講授區域文化的時候,我設計了以東北文化為立足點,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有說服力。

3.本節課在匯入新課的環節上,我感覺很成功。我用歌曲《家在東北》的**引出中華文化具有區域性的特點,在熟悉的旋律、熟悉的畫面、熟悉的生活裡,讓學生去思考。

學生很自然地由感性認識上公升到了理性認識,很自然地完成了知識的生成。

4.在教學材料的選擇上,做到了材料為內容服務。40分鐘要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材料選擇必須典型而且有說服力。

在講授少數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的內容時,在請學生回答少數民族的貢獻後,我用幻燈片展示了少數民族在八個主要方面的貢獻,然後選擇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小河沿文化的象形文本,它把中國古文本的歷史提前了2023年。展示了紅山文化出土的距今2023年的骨笛,它標誌著2023年前少數民族的先民就掌握了**技術,把的中國樂器歷史提前了2023年。體現了少數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是廣泛的也深刻的。

在學生情不自禁發出的驚嘆聲中,我知道達到教學目的。

在完成中華文化具有獨特的包容性的教學內容的時候,我選擇了少林寺的《三教聖像碑》,學生在認真觀察、互相啟發之後,看出是釋迦牟尼、孔子和老子的頭像合成到乙個圖象上之後,體會出了這是三教合一的完美體現。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5.教學內容設計比較合理。為了很好的完成課標要求,為了提高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根據高二學生的認知特徵,本節課我重新整合了教材,設計了三個內容:

(1)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 (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原因 (3)辨證認識中華文化。其中的第三內容雖然教材沒有涉及,但是我覺得這個問題的設定可以提高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也可以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不足之處

1.講授各民族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的內容,第二個問題各民族文化和中華文化的關係與第三個問題各民族文化之間的關係問題設定缺乏梯度。

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的具體方式的問題設定顯得有些生硬。

3.區域文化的內容如果運用比較的方法也許會更好。

4.生生互動不夠。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應該是比較合理的,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去深入思考,但是個別之處仍需要改進。

我個人希望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燦爛的中華文化》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

課題燦爛的中華文化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綿延不絕的原因 中華文化的特點 地位及影響 中華傳統美德的主要表現 中華傳統美德的品質。2.能力目標 具有把握中華文化基本特點的能力 具有以實際行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統美德的能力。3.情感 態度與價值觀 ...

《燦爛的中華文化》說課與反思

歇馬鎮中學望必勤 教學內容 新人教版九年級 思想品德 第五課第一框。課題 燦爛的中華文化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 作用 依據課標 感受個人情感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關係,提高文化認同感,了解傳統美德 的要求,本框的學習主要讓學生了解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傳承中華美德 踐行中華...

教案中華文化的勃興 一

第八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 一 頭道中學張悅 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甲骨文 金文和竹帛書。詩經 和屈原 商周的青銅藝術 鐘鼓之樂。過程與方法 學生用比較的方法學習甲骨文 金文 大篆等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對比聯想的思維能力。教師指導學生以圖表 歸類等方式自學 碩果累累的科學技術 的內容和春秋戰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