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學反思

2021-07-10 05:58:50 字數 1148 閱讀 4435

柳義琴《家》是一首兒童詩,主題單純,內容淺顯,語言凝練,韻律和諧,富有兒童情趣,貼近兒童的生活,很受兒童的喜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著力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平台,充分關注學生生命發展,弘揚每個學生的個性,在讀中激趣,在演中理解,在合作中交流,在模擬表演中提高,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知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 激發興趣,授之以漁

在課文匯入階段,我是這樣設計的:以圖畫匯入,激發興趣。老師帶來了一些朋友,想認識他們嗎?

課件出示白雲、小鳥、魚兒、種子等詞卡,引導學生複習已學過的詞語。接著,聽課文配樂朗讀,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然後,讓學生幫大自然寶寶找到家,並說說為什麼這兒是它的家,它們的家好在哪兒。

最後,讓學生看圖用句式「(什麼)是(誰)的家」說一說,師相機小結說 :「其實,把你們說的話寫下來,就是一首很美的小詩。」

教學剛開始,首先出示白雲、小鳥、魚兒、種子等詞語讓學生讀讀,再出示圖讓學生說說它們的家好在哪兒。一方面激發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以圖為憑藉認識相應的幾個詞,為識字創設具體的語境,有別於枯燥、簡單的生硬識字。為小夥伴找家,學生會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完成貼圖,並以此為契機運用句式「()是()的家」練習說話。

學生在饒有興趣中完成了從識字、認詞到說句,既遵循了認知規律,又讓學生學得主動。

二、 體驗閱讀,讀中見悟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贊可夫也認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讓學生自由選讀便是「觸及精神需要」的最好方式。

教學《家》一課,結合詩歌短小精悍這一特點,我讓學生戴上頭飾充分自由地朗讀。在讀中一遍遍與生字詞打交道,掃清了識字障礙,同時,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學生這時的讀必定是從內心體驗出發,結合生活經驗,展開豐富想像,從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在學生自讀自悟時稍作點撥,旨在再現情境,讓學生受到感染,促使其對語言有細膩地感悟。

結合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腦海中浮想與詞語相關的清晰具體的形象「藍天萬里,白雲朵朵;樹林裡小鳥在歡唱;清清的河水中,魚兒自由自在地游;嫩綠的芽破土而出,迎著和風微笑……」從而進一步悟出「家」的內涵——溫馨、快樂,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使語言文字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的影象更為鮮明、豐滿,內心掀起情感的波瀾,入情入境,達到與作者情感的共鳴。教師適時的評價點撥給了學生個性化朗讀更大的空間,讓他們在體驗中把對語言文字獨到的理解感悟,通過讀張揚出來,從而形成語感。

《家》教學反思

一 情境匯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上課開始先課件出示 家 教師順勢談話 小朋友有自己溫暖 幸福的家,小動物們有沒有自己的家呢?它們的家在哪兒?什麼樣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通過談話,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輕鬆愉快地走進課文。二 讀中感悟,悟中生情。通過不同目的的多次讀文,不僅掃除...

《家》教學反思

家 是蘇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一首小詩。它清新 自然 樸實,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在課前讓學生用紙畫出自己的家是什麼樣子,讓學生感覺很溫馨,讓後匯入小詩,學生們興趣很濃。一 溫馨情景 引學生入文 在這節課上,由多 展示出 藍天白雲 泥土種子 森林小鳥 小河魚兒等多幅畫面,使學生...

《家》教學反思

碧海藍天1073 家 是一首兒童詩,主題單純,內容淺顯,富有兒童情趣,貼近兒童的生活,很受兒童的喜愛。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力求把握兒童詩的特點,並以讀貫穿始終,注重學生個性的感知 聯想 體驗等心理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以此發展學生語言,啟迪他們的智慧型,讓他們的心靈和情感受到美的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