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下圓柱體積教學設計與反思

2021-07-10 04:50:07 字數 3712 閱讀 3689

王卉芬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讓學生探索並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運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驗證等數學活動過程,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滲透「轉化」、「極限」等數學思想,體驗數學研究的方法。

3.通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運用的過程,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圓柱體積計算公式,並能應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

教學準點:掌握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圓柱的體積演示教具、多**課件、圓柱實物2個(乙個為橡皮泥)、水槽、水。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匯入新課

1、課始師首先出示乙個長方體和乙個正方體,說說怎樣求它們的體積,接著師往正方體容器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後拿出乙個圓柱形物體準備投入水中並讓學生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由這個發現你想到了些什麼?

2、提問:「能用一句話說說什麼是圓柱的體積嗎?」 (板書課題)

二、自主**, 學習新知

(一)設疑

1、從剛才的實驗中你有辦法得到這個圓柱學具的體積嗎?

2、再出示乙個用橡皮泥捏成的圓柱體模型,你又能用什麼好辦法求出它的體積?

3、如果要求大廳內圓柱的體積,或壓路機前輪的體積,還能用剛才的方法嗎?(生搖頭)

師:看來,我們剛才的方法有一定的侷限性,要是能像求長方體或正方體那樣,有乙個通用的公式

(二)猜想

1、猜想一下圓柱的體積大小可能與什麼有關?理由是什麼?

2、大家再來大膽猜測乙個,圓柱的體積公式可能是什麼?說說你的理由?

(三)驗證

1、為了證實剛才的猜想,我們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怎樣進行這個實驗呢?結合我們以往學習幾何圖形的經驗,說說自己的想法。(用轉化的方法,根據學生敘述課件演示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

2、圓柱能轉化成我們學過的什麼圖形呢?它又是怎麼轉化成這種圖形的?(小組討論後匯報交流)

3、指名兩位學生上台用圓柱體積教具進行操作,把圓柱體轉化為近似的長方體。

4、根據學生操作,師再次課件演示圓柱轉化成長方體的過程。並引導學生分析當分的份數越多時,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體。

5、通過上面的觀察小組討論:

(1) 圓柱體通過切拼後,轉化為近似的長方體,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2) 長方體的底面積與原來圓柱體的哪部分有關係?有什麼關係?

(3) 長方體的高與原來圓柱體的哪部分有關係?有什麼關係?

(4) 你認為圓柱的體積可以怎樣計算?

(生匯報交流,師根據學生講述適時板書。)

小結:把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後,形狀變了,體積不變,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底面積,高等於圓柱的高,因為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底面積×高,所以圓柱體積也等於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6、同桌相互說說圓柱體積的推導過程。

7、完成「做一做 」:一根圓形木料,底面積為75cm2,長是90cm。它的體積是多少?(生練習展示並評價)

8、求圓柱體積要具備什麼條件?

9、思考:如果只知道圓柱的底面半徑和高,你有辦法求出圓柱的體積嗎?如果是底面直徑和高,或是底面周長和高呢?(學生討論交流)

小結:可以根據已知條件先求出圓柱的底面積,再求圓柱的體積。

10、出示課前的圓柱,說一說現在你可以用什麼辦法求出這個圓柱的體積?(測不同資料計算)

11、練一練:列式計算求下列各圓柱體的體積。

(1)底面半徑2cm,高5cm。

(2)底面直徑6dm,高1m。

(3)底面周長6.28m,高4m。

三、練習鞏固拓展提公升

1、判斷正誤:

(1)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長方體體積相等

(2)乙個圓柱的底面積是10cm2,高是5m,它的體積是10×5=50cm3。.....( )

(3)圓柱的底面積越大,它的體積就越大

(4)乙個圓柱的體積是80cm3,底面積是20cm2,它的高是4cm

2、這是我們學校種榕樹的乙個花壇,測得花壇內直徑是4m,花壇內填土高度是0.5m,算一算這個花壇內一共填土多少立方公尺?

3、學習很愉快,我們來慶祝一下:在乙個稜長為20厘公尺正方體紙盒中,放乙個最大的圓柱體蛋糕,系上180厘公尺長的絲帶(打結部分忽略不計),那麼這個蛋糕的體積到底是多少呢?

四、全課總結自我評價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感受和收穫?

教學反思:

圓柱的體積是幾何知識的綜合運用,它是在學生了解了圓柱的特徵、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以及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圓柱是一種含有曲面的幾何體,這給體積的認識和計算增加了難度。為了降低學習難度,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為後面學習圓錐體積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上我十分注重從生活情境入手,讓學生經歷圓柱體積的**過程,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數學知識的能力和方法,同時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從本節課教學目標的達成來看,較好地體現了以下幾方面:

一、創設生活情境,體現數學生活化。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在本節課中,我從生活情境入手,創設了乙個裝水的學具槽放入圓柱學具使水面上公升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直觀感知圓柱體積的概念,同時意識到過去學的排水法可以用來求圓柱的體積,緊接著當老師再出示橡皮泥捏成的圓柱體模型,並追問大廳內圓柱的體積等問題時,學生意識到前面所說求體積計算方法的侷限性,從而產生思維困惑,進一步激發了**圓柱體積計算方法的慾望。

這樣的匯入不僅為學生創造了乙個十分寬鬆的生活化學習環境,還為學生後面構建數學模型,發現圓柱體積公式奠定了基礎。在練習的設計上,為避免純數學的計算,我以學生熟悉的學校圓柱形花壇為背景,提出求花壇填土體積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學會靈活應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鞏固體積計算方法的同時,進一步感受到數學知識的使用價值。這樣的教學安排不僅體現了數學**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思想,也使數學的課堂教學充滿濃濃的生活味。

二、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全過程。

動手實踐、自主**、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在本課教學中,由於學具的欠缺,沒能給學生提供小組動手操作的機會,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最大限度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搭建**平台,通過觀察、設疑、猜想、驗證,經歷圓柱體積的轉化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圓柱體積的過程中,我從本班學情出發,大膽放手讓學生猜想「圓柱體積大小可能與什麼有關,可能怎樣計算,為什麼?

」,然後再結合以往學習幾何圖形的經驗,回顧圓的面積推導過程,實現知識遷移,明確「轉化」思想在數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為了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圓柱體轉化為長方體的過程,我較好地借助實物模型和多**課件演示,把二者有機結合,先讓兩個學生上台操作演示,然後再課件動態模擬,在學生充分觀察的基礎上,小組討論交流:當圓柱體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後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長方體的底面積與圓柱的底面積有什麼關係?長方體的高與圓柱的高有什麼關係?從而得出結論:

圓柱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以高。整個**過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知識的形成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伴隨著問題的圓滿解決,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與滿足。

三、注重學法指導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學會學習」是對學生「學」的最高要求,因此在教學中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終身受用。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把「觀察、猜想、驗證」的學法指導,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使學生學得主動有效。在**方法的引導上從回憶圓的面積公式推導入手,確定轉化的方法,體驗轉化的過程,驗證轉化的結果,使「轉化」、「極限」等數學思想在課中得到良好滲透,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科學、條理的數學思維方式,從而發展了學生的數學能力。

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圓柱體積教學反思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 韋州中心小學教師張自勤 圓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立體圖形。在實際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很多,學生對圓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認識。所以在教學 圓柱的認識 時,我注重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了基礎。本節課,以觸控 合作 交流 討論 形成認知為線索,設計了讓學...

新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體的認識》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對圓柱體的認識,內容看似簡單,但實際並非如此。從主觀原因來說,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他們的空間觀念和邏輯思維能力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從客觀上來說,我們的教學裝置不足也有一定的原因,沒有足夠的教具和比較先進的教學用品。整節課我只能通過我手中的乙個簡單圓柱體和個別學生帶來的圓柱體的生活用品完成對...

六年級下冊《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

班級 六 1 時間 3月6日上午第一節張千文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第12冊p25 例4和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 知識技能 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探索並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2 過程方法 讓學生經歷觀察 實驗 猜想 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