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平面鏡成像規律案例反思

2021-07-09 03:37:14 字數 3640 閱讀 5631

關於平面鏡成像規律實驗教學的案例反思

課題:八年級物理下第六章第二節平面鏡成像》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的基礎上,認識平面鏡成像規律、原理以及應用。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首次較為系統的了解像的概念。

對於在下一章學習凸透鏡成像規律奠定一定的基礎,因而本節課在教學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也是學生第二次參與物理實驗**活動。對於學生掌握實驗**的方法,提公升學生實驗**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

(1) 通過實驗**,歸納總結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 知道平面鏡有成像和改變光路的作用。

(3) 了解實像和虛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驗證,來揭示平面鏡成像的規律,提公升學生實驗**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用對稱法完成平面鏡成像作圖,訓練運用幾何知識和物理規律研究簡單光學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能根據平面鏡的成像特點設計和製作實用的儀器應用於生產和生活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平面鏡成像特點的過程中,實驗的設計與操作。 應用平面鏡成像特點

教學過程:

多**展示生活中的平面近成像現象,讓學生感受平面鏡成像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平面鏡成像特點

1.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提出問題。

2.猜想與假設 :教師:安排活動,讓學生觀察平面鏡中的自己,並想一想平面鏡成像有哪些特點?

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提出自己的觀點。

(設計目的:引導學生根據所觀察到的現象,提出自己的猜想。)

(反思:在引導過程中,如果我們不做引導,學生對於平面鏡成像特點的猜想就比較單一,大多數同學都會根據自己的觀察認為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會因為物體遠離平面鏡而變小。這樣單一的猜想並不能引起學生之間的思維衝突,從而會使得教學效果大大降低。

而這一生活中的經驗常常會造成學生在這一規律上的認知錯誤。此時,一部分老師在此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學生沒有正確猜想而著急。

我在遇到這樣的問題的時候並不急於給出學生答案,而是讓學生先觀察數學知識中的對稱圖形,讓學生利用對稱圖形和自己所觀察到的平面鏡成像畫面,以及自己在活動中的感受對實驗的結果進行猜想。這樣就引導學生建立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假設,一部分同學會根據數學對稱圖形認為像與物體等大,而一部分同學則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認為物體離平面鏡越遠,像就越小的矛盾認知。矛盾衝突的建立,會讓學生更加有興趣進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 :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猜想討論交流,設計實驗。

教師引導問題:1、怎樣判斷像的位置?2、怎樣判斷像與物體重合?3、實驗中為什麼要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鏡?

學生交流討論,形成認知。

(設計目的:培養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完善實驗設計的能力。)

(反思:在實驗設計中,我們應該明確引導問題,問題要有針對性和指向性,不可盲目進行。同時,給足學生時間,讓學生充分展示思考,展示自己。

因為教學時間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可能出現盲目教學結果,教師以教代學的現象。其實,當我們給組學生時間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學生往往會給我們更多的驚喜,他們會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展示自己的獨特設計,這樣有利於學生的創造能力的提公升。我們所說的實驗**應具備的七個要素並不一定得在每一節課上得到體現,我們可以根據實驗**的內容有效的進行選擇,合理分配,讓每乙個環節都能夠得到培養和訓練,不單一也不盲目。

既節約時間,又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各個方面能力的培養。因而,我們可以突出猜想假設,設計實驗制定計畫,進行試驗和收集證據,評估這四個要素。)

完成實驗收集證據: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設計完成實驗收集證據。

分析和論證 :教師引導學生對所收集的證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評估:教師提問:在本次實驗中,我們的實驗有什麼不足,值得改進的地方?

留給學生時間讓學生思考

引導:我們發現我們的實驗都只作了一次,那麼這樣的實驗結論是否可靠呢?

學生交流

教師:我們應該怎樣改進?

學生交流

教師點撥:在實驗中,往往會出現一些特殊資料,這樣就需要我們在實驗過程中多次測量,尋求規律的普遍性。

(設計目的:培養學生反思實驗,改良實驗方案的能力。)

(反思:在實驗教學中,我們往往會強調實驗中的資料應該做到多次測量,避免特殊值,尋求規律的普遍性。這樣一來,學生在實驗終究會按照老師所說的去做。

但是,這樣的要求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卻不能讓學生真正意識,理解這樣做的目的。同時,也不利於學生開展自我反思,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總結經驗的能力。因而,在教學設計中的調整,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發現自己的的不足,從而改正不足是我們應該關注的乙個方面。

這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個人科學素養的提公升。)

總結平面鏡成像特點:

教師講解平面鏡成像原理,引導學生認識虛像。

二、平面鏡知識的應用:

三、鞏固練習

評價與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著眼於讓學生在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實驗資料得出結論,著力為學生提供動手、動腦、相互交流的平台,把課堂交給學生,最大限度的啟發、挖掘學生的潛力。而本節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我們在教學設計中應該注意的幾個方面:第

一、創設情境,破而從立,消除前概念的影響。我們要考慮到學生的已有人認知,即學生頭腦中已經形成的前概念。消除前概念的影響,就必須給學生創設一定的合理的環境,讓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產生思維的衝突與矛盾,從而激發他們的**性趣。

第二、突破學科本位,利用學生的生活實際與其他學科的物理知識對學生進行引導。這樣,更能夠讓學生體會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絡,既便於學生理解又能夠讓學生獲得更為簡潔的學習思維。第

三、聯絡生活,鞏固加深,拓展提公升

在完成教學後,我還發現,學生在完成實驗**之後,能夠建立爭取的物理規律,掌握物理**的方法。但是,這樣的實驗不可能隨時隨地去做,而隨著時間的變化,學生可能會淡化對實驗的印象,而生活經驗就有將重新佔領我們剛剛建立的思維陣地。所以,在完成實驗**之後,我就必須結合生活實際,不失時機的給學生舉例讓學生實現對物理知識和方法的鞏固。

例如:在完成平面鏡成像規律的教學後,我給學生創設了這樣的問題:「當你站在四層、六層、十層的高樓上向下看時,看到地面上的車輛是怎麼變化的?

」學生自然回答是變小了;我接著問:「那到底那輛車變小了沒有?」學生自然回答沒有;繼續提問:

「是什麼造成了你觀察的失誤?」很多同學就會明白是因為眼睛的緣故。這個時候,我們在問學生:

「那麼,當你遠離平面鏡的時候,平面鏡中得像為什麼會看起來變小?像的大小到底有沒有發生變化?像的大小是由誰決定的呢?

」學生不僅在實驗中獲得了對知識的認知,同時也能夠根據生活實際對這一問題進行模擬,這樣就能夠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第

四、打破常規、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思考。物理教學中強調實驗教學的七個要素,但是這七個要素並不是環節,所以,我們應該根據實驗的特點進行合理的分配,並不需要按部就班的乙個要素乙個要素過,二是突出訓練重點,有目的的對學生的某乙個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這樣以來,我們不僅僅能夠實現讓學生經歷物理實驗**的過程,讓學生在實驗**中,掌握科學的**方法,建立正確的物理規律。

同時,我們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反思交流,討論評估自己實驗中的問題,改進實驗方案,建立科學**的思維。從而,實現學生在科學方法、科學知識、科學**能力的全面培養,以實現提公升學生科學素養的教學目標。

雖然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並沒有完成,但是收穫頗豐。因為,給學生一次機會,學生會給你更多的驚喜。因而,在教學中我們不一定要追求教學的完整,更應更加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平面鏡成像教學反思

背景材料 平面鏡成像 內容 教學過程設計 一 情景創設 用一段舞蹈練功房裡的動畫片和學生照鏡子兩個辦法把學生帶進平面鏡成像的情景中,從而激發學生對此現象提出一些最感興趣的問題,進入新課。二 自學討論下列問題 1 提出問題 請你們再拿鏡子照一照,據此你們能提出一些最感興趣的問題嗎?2 猜想與假設 你對...

平面鏡成像教學反思

王文文一 教材處理 平面鏡成像 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應用,是光現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平面鏡成像的現象在生活中經常見到,學生對此並不陌生,也很感興趣,但對成像規律和特點往往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缺乏較理性的認識和科學的 教材在處理這部分內容時,...

平面鏡成像自習

知識點一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 平面鏡 人們把表面光滑成像的物體叫鏡子。2 像 照鏡子的時候可以在鏡子裡看到另外乙個 你 鏡子裡的這個 人 就是你的像 3 平面鏡成像的規律 1 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2 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都相等 3 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的大小相同 4 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