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案例及心得 嬋

2021-07-04 03:59:43 字數 3673 閱讀 1550

「壞」孩子需要更多的愛和寬容

一、基本情況

邵某,男,13歲,小學六年級學生。再婚家庭,上學開始基本上能完成作業,但很馬虎;經常無視上課紀律,行為散漫,隨意講話,上課故意搞一些小動作來引起其他同學發笑,而且他的這些不良行為還在日趨加劇,在他覺得這很「了不起」;雖然個子很矮,但很喜歡跟同學打罵,特別喜歡欺負女同學;個性衝動、固執,老師一批評他,他就和老師對著幹,如不做作業,聽寫他不但不寫,還故意開啟書本讓後邊的同學抄,甚至測驗他都不做,跟他講道理他愛理不理,讓人感覺是「爛泥扶不上壁」。讓老師很頭痛。

二、原因分析:

經過和其親屬的接觸了解到,他的父親是個粗暴的人,曾經不務正業,進過牢房,母親早過世,自幼是爺爺奶奶照顧,小時候爺爺奶奶為了生計也比較忙,他大多是自個出去和小夥伴玩,由於他個子比較矮,爸爸又不在身邊,經常被小夥伴欺負,但他又不服輸,因而經常和小夥伴打架;現在大了更不聽課,有時還偷家裡的錢,有一次甚至拿走了爺爺的存摺去銀行拿錢(因為爺爺去拿錢時讓他輸密碼);他一犯錯,爸爸如在家就把他打得遍身是傷,爸爸一不在家就沒人能管。他媽媽去世後,爸爸再婚,他與繼母很對抗,繼母根本也管不了他。至於學習,更加是沒人管。

通過家訪,我明白了他受到了心理上的困擾,由於家庭的變故,長期缺少父母的愛,使其心理嚴重失衡,渴求受人關注,渴望得到愛,因此,他想方設法引起別人的注意;他從小幾乎沒人管教,缺乏一種必要的約束力,凡事隨心所欲,家人沒有時間管教他,過於放縱,使他生活在很鬆弛的生活狀態中,因此他不能嚴格地約束自己的行為,注意力經常轉移,這是自控能力差的表現;上課不專心聽,不願意聽,作業拖拉,不好好做,由於學習成績不好,又缺乏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對較難的問題不願意動腦筋,又不肯問別人,不懂裝懂,長期發展下去,知識掌握不牢,就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反正我已經不行了,甘拜下風,自暴自棄,致使成績下降,這是他失去學習興趣之後所形成的不良行為習慣;凡事總覺得自己對,對自己認識不清,出現情緒不穩定現象,喜歡和同學打架,是長期形成的自我保護的一種表現,而欺負女同學也是長期以來受欺負及受父親打罵而形成的

三、採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

1、多一分寬容

面對這樣乙個問題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必定會犯錯誤,成長的過程就是乙個不斷犯錯與糾錯的過程。學生所犯的錯誤有理由得到教師的諒解,更有權利得到教師的寬容。有問題的學生不一定就是壞學生,他們畢竟是孩子,他們的錯誤大多是心理問題,並不是本質問題、道德問題,他們的可塑性強,具有很大發展的潛能。

所以,我在教育他時用寬容之心善待他的「黑點」,並加以正確地引導,我經常主動接近他,了解他,走近他的內心世界,把他當作朋友一樣看待,寬容地耐心說教,不斷鼓勵他,他犯錯時我不是一下子就批評他,而是心平氣和地和他一起分析所造成的不良後果,今後應注意的地方,力求用自己的情感教育絆住他,感動他。其實我並沒有做什麼,而是對他「不放棄、不拋棄」,用一種寬容之心對待他的「黑點」,理解與尊重他,平等地對待他,再不斷地鼓勵他,引導他。

他不是笨孩子,老師這樣做他非常明白,儘管他沒有立刻改正錯誤,但慢慢地他不會對抗老師。

2、從點滴處關愛他

愛是教育的催化劑,是一條貫穿於班級管理的永恆主線,更是一條提高教育質量的生命線。沒有了愛,教育將不復存在。對於問題學生的教育工作更應以情感教育為前提,以對學生的關愛為出發點,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才能真正達到師生的溝通,才能使學生端正思想,改變不健康的心理表現。

因此我經常從生活、學習上關心、愛護他。如有一次課間操我發現他軟手軟腳,好像沒一點兒力氣,我就立刻走到他身邊小心問他是不是沒吃早餐,當知他沒吃早餐時我立刻去小賣部買了一包速食麵泡給他吃,雖然他開始不肯吃,但在我的勸說下或者是太餓了就吃下了,雖然他吃完沒說什麼,但我感覺到他心裡是感激老師的,但又不好意思表露出來。還有一次是他與同班乙個大個子男孩打架,當然打輸了,我首先了解原因,原來是男孩說他爸爸坐過牢,他就和男孩打起來,我就狠狠地批評了男孩一頓,讓男孩向他認錯,他當然心理很受用,然後我又趁機對他說,以後也不能欺負弱小的同學,特別是女同學,他點頭答應了,以後欺負女同學的次數少了很多。

3、進行心理輔導。 人的心理狀態是一種平衡和失衡的對立統一。一般人的心理處在失衡和平衡交替的健康的動態之中,從總體來看是基本平衡的。

問題學生由於經常遭遇各方面的失敗,深受家庭、學校、社會等各種氛圍的冷遇、嘲笑和鄙夷,心理往往容易失去平衡。他們為了維護心理平衡,又往往表現出破罐子破摔,形成病態的心理平衡。這種心理平衡只能導致表面上的平衡,實質是越變越差,最終成為名副其實的問題學生。

邵某正是這樣一種心理狀態,為促進他的心理平衡,我對他進行了心理輔導,教他一些適當的心理防衛措施,如

① 正視法:媽媽去世已成事實,現在你還有爺爺、奶奶、爸爸、姐姐、繼母、老師、同學……還有很多人愛你、疼你,不用自卑,也不用煩惱;

②否認法:爸爸打你罵你都是為你好,也是愛你的一種方式,爸爸沒什麼文化,他不懂得怎樣教育你、愛你,只能通過打罵的方式,他也是恨鐵不成鋼;

③激勵法:人的成功最重要的還是靠自己的努力,文學家高爾基、大發明家愛迪生的家庭也並不幸福;

④對比法:班裡、學校裡的同學不也有父母去世的嗎?有些人一生下來就被父母遺棄,連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是誰,比你更可憐;還有些人天生就殘疾,你身體健康,比他們幸運多了……

⑤補償法:老師與同學並沒有因為你的家庭情況而另眼相看,反而比以前更關心,支援你了……

由於有了對他的寬容和愛,現在我對他講的話,他可以聽得入耳了,我對他進行了心理輔導,他的自卑心理減輕了很多,也有了笑容。

4、及時與家長溝通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及時與孩子家長溝通,孩子家長脾氣暴躁,對孩子教育缺乏耐心,只知道打罵,有典型的「棍棒教育下出孝子」的思想,由於家計,他也做得很辛苦。我跟他講清孩子的狀況,讓他明白孩子這樣下去沒什麼好結果,他也曾有過不堪回首的經歷,當然不想孩子重蹈覆轍,我就盡可能讓他明白孩子現在這種狀況不是單純的打罵可以改變的,一定要改變教育方式,讓孩子明白你對他的愛,孩子才可能接受你對他的教育,孩子家長認識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當則表示要努力改變對孩子的態度,配合老師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盡量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好好照顧孩子的生活,教育好孩子的言行,並盡力督促孩子的學習。

5、發揮集體的力量

在師生間、同學間架起愛的橋梁,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恢復心理平衡。我經常和教他的另外兩位老師溝通,共同研究對策,一起來挽救這個問題學生;我還發動班幹部一起幫助他,他學習有困難就教他,有同學欺負他能及時制止就制止,不能制止就及時告訴老師;在課餘時間多跟他玩耍,對他犯的小錯誤盡可能包容,別跟他計較……

為了提高他的學習成績,我特意安排了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於助人、耐心細緻的班長跟他坐,目的是發揮同桌的力量,利用課餘時間或課堂時間幫助他,教育他,影響他。這位班長行為習慣特別好,自制力也很強,能夠在幫助他的同時不影響自己的學習。每天在課間的時候給他出一些題目,在他做完後給他批改講解。

有了同桌的幫助,他的學習積極性有了一些提高,慢慢激發起自信心和上進心。心靈的交往,熱情的鼓勵,溫暖著他那顆冷漠的失望的心,使他慢慢重新回到了班集體中。

四、教育效果

經過近一年教育,到學年結束的時候,邵某有了一定的進步,學習態度有了一定的改善,學習成績也有起色,任性、固執得以緩解,逆反心理在減弱,性格也變得樂觀開朗多了,但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他現在仍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缺乏堅強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較弱,還會不時地犯錯誤,對於他今後的教育仍是長期的,我希望他會成為堅強、有知識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五、教育心得

「問題學生」是教育中的一種現象,他們不是「壞」孩子,造成「問題學生」的原因有家庭、社會、學校多種原因,當然也有學生個人的原因,而教育「問題學生」是乙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付出真誠無私的愛,只有在孩子的心理播撒愛的種子,才是人類真正的希望。真愛的種子,就是真愛的教育。這種愛可以融化其冰封的心靈,產生向上的希望,也可以**心理問題與兒童心理疾患,端正人生座標,學會與人相處,還孩子以幸福的童年和充滿光明的未來。

德育教育案例及心得

一 學生的基本情況 王林,男,14歲,初中一年級學生 二 問題及行為表現 1 學習缺乏主動性。經常不能完成作業,學習缺乏興趣和毅力,沒有鑽研精神。2 性格倔強 固執。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制力,責任感淡薄 3 自束能力較差。經常藉故逃學,有依賴和惰性心理,聰明但不愛多動腦。三 有關資料的調查...

德育教育案例及心得

七 德育心得 教育是一項偉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關懷在教育中處於相當重要的位置。學生的過分冷漠實際上是一種精神情感的失調,教師給以較多的情感關懷,可以收到明顯的調節療治效果。1 多一些理解溝通的談話。抽一點兒時間,以平等的姿態,多跟學生談談心,能知道學生的心裡工正在想些什麼,能知道他...

德育教育案例及心得

七 德育心得 教育是一項偉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關懷在教育中處於相當重要的位置。學生的過分冷漠實際上是一種精神情感的失調,教師給以較多的情感關懷,可以收到明顯的調節療治效果。1 多一些理解溝通的談話。抽一點兒時間,以平等的姿態,多跟學生談談心,能知道學生的心裡工正在想些什麼,能知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