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評價中引入行為強化理論的實踐與研究

2021-06-27 01:16:33 字數 1112 閱讀 3905

作者:徐國慶

**:《資訊教研週刊》2023年第01期

一、引言

當了多年的老師,一直以來,都把作業批改當成一種任務,總是執行著批改--評講--訂正--批改訂--正的程式。好像從來沒有變化過,作業批改有時甚至成了某些教師宣洩對學生不滿的載體;作業批改只關注作業的結果,不關注作業的過程,以致作業本上的「×」打得越來越大,留在本子上的印痕也越來越深;作業本上紅色「×」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導致其不良學習情緒的產生,給師生情感交流帶來了負面影響。但凡教師均有這樣的感受,批改學生作業時,作業不多,但收齊卻很難;同樣的批改符號,學生很難理解其中的意思;脫離家長教師的監督後,學生作業大都不盡人意……這一連串的問題看似不大,但長此以往,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受到影響,甚至還會影響到學生的發展。

行為強化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和一些行為科學家提出的乙個理論,斯金納認為人們做出某種行為和不做某種行為都由乙個因素決定,這個因素就是「行為的後果」,因此他提出了乙個理論,這種理論是「操作條件反射理論」,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就會採取一定的行為作用於環境,如果這種行為所產生的後果對自己有利時,這樣的行為就會重複不斷地出現,如果這種行為對自己不利時,這種行為就會在今後的動作中減弱甚至消失。這也是人們常說的「正強化」和「負強化」。通過這樣的強化,就能修正人或動物的行為。

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認為,學習是刺激和反映的聯結。所以我們在批改中也要使學生建立反應,產生新的行為變化,就算產生了學習。

二、讓強化在作業評價中潤物細無聲

新的課程標準倡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目的想讓課堂在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形成一種新的模式,想讓設計的作業更加具有新穎性、獨特性。但我們常常沒有想過如何批改作業,因為大家都習以為常了。學生對作業的反常行為促使筆者去思索:

能不能讓作業的批改也符合我們新課標的要求,順應學生的心理,特別在小班化教學的班級裡教師能有更多的時間充分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點,讓作業批改的書面形式成為架起學生與教師心靈溝通的橋梁,同樣是批改作業,我們也可以選擇學生喜歡的方式來強化學生的正確行為,而且把這種強化多樣化處處滲透。其實這種強化的評價也是一種促進學生反思的手段。用托勒和布羅德福特的話說,「反思和評估可以促進學生思考自己到底期望從學習中得到什麼,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讓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成績感到驕傲,對自己的弱點有客觀的評價」。

教師就可以讓關愛強化在作業評價中潤物細無聲。

斯金納強化理論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摘要強化是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在進行了大量研究基礎上提出的重要學習理論,它特別強調強化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隨著語文教學的不斷改進,強化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也越來越重要,那麼,如何有效地運用強化來增強語文教學的效果,是非常值得每一位從事或即將從事語文教育的人員進行研究與 的。本文將從強化的型別即正強化與負...

有效學業評價中的師德行為總結2019

2012 2013學年度 惠水縣崗度中學韋朝慶 關於本書的學習一暫告一段落,對有效學業評價中的師德行為有了初步的認識,有效學業評價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是調動學生主體性的有效機制,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己的積極努力才能獲得。通過實踐教學評價激起學生的主體參與性,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成功的喜悅,獲得進...

組織行為學中個人決策理論的學習心得

組織行為學學習心得 個人決策的認識 經過了乙個學期對組織行為學的學習,真的是收益頗豐。以前很多模稜兩可的東西,在經過了徹底的 系統的 全面的學習和認知以後,對它理解的程度和深度完全上了乙個新的台階,真正的做到了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按照我們所學的教材引用的是美國學者羅蘋斯對組織行為學的定義,他認為,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