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評價實驗教學

2021-06-23 07:33:38 字數 4848 閱讀 2345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評價

【課程簡介】

生物教學評價應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有利於學生的主動發展。教師應注意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同時,還應重視學生自評和互評。

教師應充分發揮教學評價在教學中的正面導向作用,積極引導學生真正改變學習方式,提高終身學習能力。

生物學教學有知識教學和實驗教學,而實驗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科特點,教學中是不能忽視的組成部分。在實驗教學中,同樣是有評價的問題,而如何評價,在哪些方面給以評價,在本專題中給以初步的**。

本專題主要研討生物實驗評價。

了解評價內容: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科學**能力、參與實驗態度、實驗習慣的評價方法。研究的目的是尋找能更好的促進學生參與實驗、發展學生能力的評價措施。

【學習要求】

初中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生物教學評價內容包括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

生物教學評價應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有利於學生的主動發展。教師應注意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同時,還應重視學生自評和互評。

教師應充分發揮教學評價在教學中的正面導向作用,積極引導學生真正改變學習方式,提高終身學習能力。

本專題主要研討生物實驗評價。

了解評價內容: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科學**能力、參與實驗態度、實驗習慣的評價方法。研究的目的是尋找能更好的促進學生參與實驗、發展學生能力的評價措施。

過程和方法:首先,根據新課程的評價理念,將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實驗按照不同的型別進行研究,確定不同實驗的評價標準 , 在實驗課中進行實驗研究,發現問題及時修正、補充,逐步完善評價過程及評價方案和評價量表。

其次,設計階段性評價方案,對學生的實驗習慣、實驗能力、科學態度等方面進行整合評價。

評價原則。發揮學習評價的發展性功能,重視過程性評價,將質性評價和量性評價結合運用,並在評價中強調學習態度的評價及合作、創新等精神品質的評價。

將學習的內容應用於實驗課的教學,以實驗課堂為研究陣地,通過觀察,運用學生自評、互評,師評的多元評價方式,探索對學生實驗的有效評價指標和具體操作方法,在實驗教學中實踐,在實踐中逐步完善。

專題講座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評價

吳**(北京市第一一九中學,中學高階教師)

初中生物學是學生較早系統接觸的一門自然學科,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對培養學生研究能力、創新能力和提高學生的基本科學素養有重要作用。新課程標準在理念上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即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性學習、與生活實踐相聯絡;在生物課程設計上,最大的追求價值是:

對學生進行生物科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和諧統一的訓練。著眼點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充分體現生物課程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新課標的理念與設計思想充分體現要加強和改進生物實驗教學。

目前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原來的實驗室配備無法滿足新教材中的實驗要求;許多教師習慣了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實驗型別主要以演示實驗和驗證性實驗為主,實驗內容缺乏趣味性和探索性,學生動手實驗的機會少,不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實驗教學模式單一;學生的實驗操作基本停留在「照方抓藥」而不「越雷池一步」的規範上,更有甚者,教師黑板上「畫」實驗、課堂上「講」實驗,學生課下「背」實驗;大班額教學,使實驗小組人數過多,不能保證學生主動性的發揮,老師也不能保證面向全體學生。

實驗評價問題更為突出,上級對實驗沒有具體考核檢查,僅僅以書面考試的形式對實驗工作進行乙個簡單的評價,教師對學生評價也簡單化,甚至不作評價。

初中階段是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培養及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實驗教學的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初中學生素質發展的方向和結果。通過評價策略一是讓學生自我調節內部因素,自覺的接受先進的正確的教育影響,抵制和克服消極的、錯誤的思想干擾,進行的自我行為控制活動,發揮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訓練、自己調控、自己監督的自主意識,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對生物實驗的興趣。二是充分發揮評價的發展功能,在多方參與評價的情況下,對生物實驗教學形成無形的管理和促進作用,有利於教師對實驗教學的管理,促進生物實驗教學。

為今後的實驗教學提供有益的參考,使實驗教學少走彎路。

一、生物新課程評價的理論

課程評價對課程的實施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控作用,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思想。新課程教學評價是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淡化甄別與選拔功能,注重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實行多元化評價;發揮評價過程的激勵作用。

義務教育階段生物教學評價的依據是《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評價內容包括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生物教學評價應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有利於學生的主動發展。教師應注意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

同時,還應重視學生自評和互評。教師應充分發揮教學評價在教學中的正面導向作用,積極引導學生真正改變學習方式,提高終身學習能力。教師應特別重視對學生**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進行評價。

教學評價是指根據教學目標,系統地收集學生學習情況的資訊,對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活動以及成果給予評價。

建構主義強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指導和促進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終完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他們認為學習者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通過「同化」與「順應」兩種方式,促進自身認知結構發展。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的,而應是主動的,探索式的,協作式的學習。

(一)開展形成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

在以往的教學中,多採用總結性評價,例如期末考試、年終評定等。總結性評價用於指導採納和沿用方案方面的決策,它更多的關注整個階段的教學結果,意在獲得教學工作總效果的證據。而學習本身是乙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像建構主義學理論下的情境創設,知識的意義建構以及人與人的協作關係都是隨時空轉換而不斷變化的。

形成性評價也叫過程評價,就是關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態度、應變能力甚至情感、家庭情況等,從中發現問題,及時反饋並相應給出建議和補救方案。此外為了更有針對性、預見性,還需對學習者進行診斷性評價。診斷性評價也稱置前評價,被安排在教學設計前,是制定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內容、選擇學習策略的依據。

依據置前評價的結果,學習者可以有選擇地進行學習。

(二)以自我評價為主,結合教師評價、小組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

建構主義主張自主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研究,發揮首創精神,實現我反饋。學習者每一次實現對原有認知結構的改造與重組,也就是完成了一次自我的肯定、否定、再否定的辯證評價過程。這種自我評價有利於學習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標的明確、個性化的培養,使學生由評價客體成為評價主體,提高了學習的參與性,增強了學生的評價能力。

當然,我們也不應忽略教師評價和小組評價的作用。教師評價為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提供了一種引導,而學習者之間的相互交流、協商、評價,可能引起各種層次和型別的文化碰撞,價值觀的碰撞以及思維的碰撞,這有助於他們在認知層次上達到協同,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將三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可以使評價更科學、更合理、更客觀。

(三)通過對評價物件的多維度、多層次的評價,提高評價的說服力

建構主義重視個性發展,提倡多情境解決問題,主張發散性思維的培養。以往傳統教學的評價參照標準比較單一,往往只依據考試成績的高低,操作技能的熟練程度,卻無視不同學生各異的特質、情感和學習風格,無形之中扼殺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實驗評價不僅支配著教師採用何種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也制約著學生的實驗動機、實驗態度和進行實驗採取的策略,它己成為影響實驗教學的重要因素。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評價從「道德品質、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個性與情感」幾個方面進行,這種評價是全方位的。而目前中學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一般採用的是兩種方法:

一是書面形式,考核學生對實驗結果或理論的掌握;二是操作觀察,考核學生的實驗技能。但實際採用的多是書面考核,因為它簡便省時;而第二種形式往往是突擊性的應付上級檢查時才採用的。這就很難談到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了。

通過教學評價,教師可以獲得有關學生學習生物課程情況的反饋,不斷改進教學;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促進自己更好地發展。同時我們還應注意評價內容和評價的形式,如

第一,對學生的**能力進行評價

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在**活動中逐步形成觀察、歸納和發現問題的能力,逐步形成設計實驗、調查研究、動手實驗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資料、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等。一教師應結合**活動的全過程評價學生的**能力

第二,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狀況進行評價

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內容,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進步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第三,提倡採用「資料夾」的形式記錄學生的發展

採用「資料夾「的目的是對學生學習生物的全過程進行綜合評價,以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生物的興趣。「資料夾「封面貼上學生的姓名、所在班級等情況。伴隨學生的學習過程,逐步收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測試卷、**活動的報告或小**、小製作或小標本、查閱的文獻資料、收集的生物**和**、剪報、獲獎證書等。

分階段展覽學生的「資料夾「,教師和學生根據各項成果的評語和評分,結合發展變化的情況,共同對每個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二、評價策略

策略是可以實現目標的方案集合。評價策略指利用不同的評價方案達到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目標。評價策略主要包括主體性策略、形成性策略、全面性策略、和評價方式多元化策略。

第一,主體性策略

評價是一種以學生的學為物件的特殊的價值認識活動。對學生學習活動以及效果的評價是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與學生都應當作為教學評價的主體,特別是在有關學的評價實施中要以學生的活動為中心。在此過程中,必須充分調動不同的評價主體開展評價活動,而且也要尊重每個學生的不同意見,鼓勵學生有創見的思想,促進創新精神的形成和發展,培養他們的自我反思與監控能力。

第二,形成性策略

評價應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其主要的功能並非在於區分學生的優劣和簡單地判斷答案的對錯,而旨在通過對學生學的評價來分析、診斷與調控教學過程所出現的問題,以便教師特別是學生有針對性作出相應的策略與方法上的調整。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不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由此,我們不能只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簡單的好壞之分,更要注重其發展性功能。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應不斷地進行評價,及時了解情況,矯正和補救教學缺失。

實驗教學評價標準

為了更好地開展進行好我校的實驗教學,結合本校教學設施的實際情況,特制定實驗教學評價標準,希望實驗教師能夠切實按照實施執行 一 教學態度 1 實驗準備充分,新開實驗或開新實驗課前預作實驗,有完整的實驗記錄,能找出易出現的問題,並提出預防措施,治學嚴謹。2 認真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及實驗結果 資料,耐心指導...

體育測量與評價實驗教學

體育測量與評價 課程實驗教學安排 一 實驗題目 體格測量與評價實驗 1 實驗目的 掌握身體形態測量儀器使用的方法,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對受試者的部分體格指標進行測量和簡單價值判斷,學習實驗操作規範。2 實驗儀器與藥品 全套形態測量尺 體重身高計 3 實驗步驟及方法 選擇測試指標,製作實驗記錄表 依次進行...

實驗教學的評價標準

東阿縣第二實驗小學實驗課教學規範 為了更好地開展進行好我校的實驗教學,結合本校教學設施的實際情況,特制定 實驗課教學規範 希望實驗教師能夠切實按照實施執行 一 教學態度 1 實驗準備充分,新開實驗或開新實驗課前預作實驗,有完整的實驗記錄,能找出易出現的問題,並提出預防措施,治學嚴謹。2 認真檢查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