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宗法制度影響下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結構特徵

2021-06-21 12:08:48 字數 2504 閱讀 5041

宗法制源於氏族社會父家長制公社成員間的親族血緣聯絡。作為一種龐大、複雜卻又井然有序的血緣一政治社會構造體系,宗法制孕育於商代,定型於西周。宗法制規定,社會的最高統治者「天子」,是天帝的長子,奉天承運,治理天下土地臣民。

從政治關係而論,天子是天下共主;從宗法關係而論,天子是天下大宗。君王之位,由嫡長子繼承,世代保持大家地位。

夏、商、周被史學家稱作「三代」,夏、商兩代的國家最高元首稱「帝」。夏朝的帝位由兒子接任,偶爾也有傳給兄弟接任的。商朝的帝位大多傳給弟弟,最後由最年幼的弟弟再傳給長兄的長子,或以行傳給自己的兒子。

西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建周,都於鎬京,並改「帝」為「王」。周王朝的王位明確規定只傳長子,而且是「傳嫡不傳庶,傳長不傳賢」。

周王朝的這一制度就是「宗法制」,它的內涵對中國姓氏有著直接的關係。宗法制是乙個非常複雜的制度,其主要精神為「嫡長繼承制」,這是一種以父系血緣關係為準繩的「遺產(包括統治權力、財富、封地)繼承法。」制度設計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後代子孫不可忘了自己的**出處,用血緣關係把人緊緊的團結在一起,這項措施對於當時正在發展的周民族而言,是一項十分有利的制度。

我們現在看到先秦留下來的許多文獻,都會先談到如何持」家」,再談如何治」國」,最後才談到如何平」天下」。在當時觀念中,先要將」小宗」的力量凝聚起來,再去發鞏固並發揮」大宗」的力量,於是才可以得到」天下」。

宗法制度影響下中國傳統社會結構的特徵有四:一是家天下的延續;二是封國制度不斷;三是家族制度長盛不衰;四是家國同構。

一、 天下的延續家

周朝的」家」,是乙個政治單位,並不等同於我們現在對」家」的概念。一般而言,」家」所涵蓋的範圍,是由同一祖父的三代組合而成。一姓家庭統治乙個朝代,只要這個朝代不滅亡,這個家庭就一直統治下去。

一嫡長子繼承為核心的宗法制直接導致了家天下的延續,西周時期,分為大宗、小宗、,天子位大宗,庶子為小宗,小宗在諸侯國為大宗,其子為小宗,世世代代保持其統治地位。嫡長子繼承制的產生,是階級統治在社會中的一種完善。關於大、小宗的組織,《禮記大傳》有記載:

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

百世不遷者,別子之後也。宗其繼高祖者,五世則遷也。別子:

或曰庶子,或曰包括本國公子、異姓公子(來自他國者)以及庶民起為卿大夫三種,或曰除嫡長子之外的其他兒子。後一說較合理。繼別:

謂繼承別子位置的後代,就是別子的嫡長子孫。繼禰:禰,指宗法制度下死去並在宗廟中立了神主牌位的父親。

此處當指諸弟,繼禰是指繼承別子諸弟的後代子孫。別子為一宗的正支,雖經百世仍得祭其始祖,是為大宗。別子諸弟是一宗的旁支,傳至五代之後其與別子關係已超出同一高祖範圍,因此就不再祭別子的祖先,而另祭祀本支的祖先,是為小宗。

大、小宗雖是相對的,但對於天子來說則是絕對的。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天子、諸侯、大夫(卿)、士形成乙個嚴密的家族式的統治體系。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家族統治史,乙個家族接乙個家族的長達二三百年(清),短則十來年的統治(秦)構成了中國的政治史。

二、封國制度不斷

宗法直接導致了分封制也就是封建制。嫡長子分封諸弟,在政治上是「授土授民」,在宗法上是「別子為祖」,對於鞏固嫡長子的最高統治和天下宗主地位,是大有裨益的。後人追述以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御極六合,四方如星拱衛。因此需要選建道德賢明之人,藩護王室,成為天下中樞的屏障。嚴格的宗廟祭祀制度。

這種制度保證了權利集中在乙個血緣家族之中,同時也存在著容易引起叛亂等弊端。春秋戰國的兼併戰爭使宗法秩序呈瓦解之勢;秦漢以降,分封制被郡縣制取代除帝王繼統仍由皇族血緣確定外,行政**的選拔、任用,實行薦舉、考試制(隋唐以後定型為科舉制),即以「賢賢」取代「親親」。但是,宗法制的影響仍然延及後世——

三、家族制度長盛不衰

整個中國古代五千年,戰爭、動亂時有發生,戰爭和動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乙個舊家族的滅亡和隨之而來的新家族的誕生。各朝各代,都有一些豪門貴族和大的家族在產生、在發展、在擴大。

另一方面,家族制度在經濟領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中國的「老字型大小」企業幾乎都是某乙個家族承辦的。如「樂仁堂」、「榮寶齋」,都是家族企業。

現在,我們要發展私人企業,私人企業也大多是家族企業。家族制度運用的好,有利於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為這是最佳的利益共同體。

四,家國同構

家國同構是指家庭、家族和國家在組織機構方面的共同性。《詩經?小雅?

北山》中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意思是天下每一寸土地都是國王的,每乙個臣子都是國王的臣民。家國同構的格局導致了「忠孝相通」,孔子的**有子曾說「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就是把對家長的孝和對國家的忠相提並論。

孝敬父母就是忠順皇帝,忠順皇帝就是孝忠國家,忠孝同義。這種宗法制度下的產物使得許多中華民族上許多愛國英雄以忠於皇帝為初衷,以忠孝國家為結果。族權與政權結合,族權在宣揚綱常名教、執行禮法、維護宗法**秩序方面,與國家政權目標一致;國家政權也以家族精神統馭臣民,正所謂「家國同構」、「君父一體」。

誠如近人梁啟超所說:「中國社會之組織,以家族為單位,不以個人為單位,所謂家齊而後國治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雖廢,其精神猶存也。

」中國社會組織的特色,與宗法制延綿不絕緊密相連的,是**政體的長期持續。

宗法制度影響傳統文化社會結構

宗法制度影響下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結構特徵 宗法制源於氏族社會父家長制公社成員間的親族血緣聯絡。作為一種龐大 複雜卻又井然有序的血緣一政治社會構造體系,宗法制孕育於商代,定型於西周。宗法制規定,社會的最高統治者 天子 是天帝的長子,奉天承運,治理天下土地臣民。從政治關係而論,天子是天下共主 從宗法關係而...

論中國傳統宗法制度對中國社會結構的影響

三 家族制度長盛不衰 整個中國古代五千年,戰爭 動亂時有發生,戰爭和動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乙個舊家族的滅亡和隨之而來的新家族的誕生。各朝各代,都有一些豪門貴族和大的家族在產生 在發展 在擴大。另一方面,家族制度在經濟領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中國的 老字型大小 企業幾乎都是某乙個家族承辦的。如 樂...

中國傳統文化對教師的影響

教師,為社會培養未來的人才。作為社會群體中一種特殊的職業,乙個特殊的身 到社會未來的發展,因此要求我們具有更高的人文修養,而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於提高教要的作用。一 增強文化修養,提煉文化品味 俗語說 腹有詩書氣自華 作為一名教師,多讀點傳統的經典詩詞文章,可以有 如果,每天,我們利用一點時間,感受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