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則案例看教育管理制度的建設

2021-06-21 04:02:15 字數 888 閱讀 5986

作者:譚志軍

**:《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23年第08期

某校的一名青年教師,個性張揚,頗有主張,課堂教學生動,教學效果不錯,學生問卷調查受歡迎程度高,但使用舊備課本,不寫反思,少有二次備課痕跡,作業自稱為當堂作業,沒有工整漂亮的練習本以供檢查,按照檢查的量化表打分很低。另有一名教師給人的印象是特別認真:作業工整漂亮,備課手寫,上面圈畫勾點以及反思齊全。

但仔細一瞧,有點形式大於內容;進堂聽課,教學效率偏低;學生問卷調查情況也不如前者。

評定等級時,大家意見出現了分歧:一方認為,按「以生為本,以效為先」的原則判斷,前者優於後者,前者應評為優等。另一方則認為,高境界的管理是制度化管理。

前者的做法雖然效果不錯但屬於個案,可以特例特辦,評為優等,不過從管理的角度看,對於教師群體而言不具備普遍性;後者按照「促進學校教學常規規範化、教師專業發展落實化」的準則而工作,雖然暫時存在不足,但只要適時指導,優秀指日可待,因此,無論從個人發展的角度還是管理導向的角度出發,後者都應該評為優等。

雙方觀點似乎都在理,又似乎都存在缺陷。細細思忖,它引發了筆者對管理制度的一些思考。

一、 設計管理制度要整合考慮共性要求與個性需求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化管理是管理高階高等級的表現,但並非「制度=優化」,相反,如何使制度科學化、合理化是乙個須要不斷探索的永恆課題。案例中呈現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制度不能涵蓋現象。為什麼不能把個性化的優秀教師行為納入制度之列呢?

筆者曾到一所名校參觀學習,他們學校對首席名師的要求是:備課免檢、作業免查,用自己方式踐行教育——既然能成長為名師,態度與基本素養不成問題,什麼「手寫教案」「作業數量批閱詳略」之類的常規要求不僅不能產生積極作用,還可能對名師的自主發展與探索產生束縛。可見,量化式的剛性管理呼喚乙個感性的彈性規定。

剛性與彈性應得到統一,成為制度的有益的組成部分,而不是法外施恩特殊化。

一則堅持業務制度避免法律風險的業務案例

3月28日,一對老年客戶手持公證書來到我網點辦理帳戶的密碼重置及存款支取手續,網點審查公證書後發現該存款由三個繼承人繼承,其中乙個繼承人由於年齡太小,由被繼承人的前夫作為法定 人 繼承,但此次法定 人並未同來辦理該業務。由於三個繼承人都未放棄自己的繼承權,並且款項也只有2萬多元,是這隊老年客戶不明白...

由一則案例引發的代位權制度思考

陳俊案情 1998年底,新淮股份公司通過公開招標,將其新淮鐵路支線華能電廠專用線建設工程發包給十四局,承包方式為十四局包工包料。雙方經過協商 約定使用原告的 砼軌枕 簽訂買賣合同。1999年3月17日,原告與物資公司簽訂了 工礦產品購銷合同?約定物資公司向原告購買10000根砼軌枕,總價款為1100...

一則現代企業管理的案例及分析要點

案例 有乙個男孩子因為第二天早上要參加學校的活動,頭天晚上,選好了一條長褲,穿上一試,褲子長了3厘公尺。他請奶奶幫忙把褲子剪短一點,可奶奶說,現在手上事情太多,讓他去找媽媽。而媽媽回答他,她已經同別人約好馬上去玩麻將。男孩子又去找姐姐,姐姐說有個約會,時間就要到了。這個男孩子非常失望,擔心明天穿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