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法定繼承制度的比較研究

2021-06-03 13:41:28 字數 5199 閱讀 4758

**:考試吧( 2003-9-15 9:36:00 【考試吧:中國教育培訓第一門戶】 **大全

-[摘要] 本文主要論述了中日繼承法中關於法定繼承的不同之處的比較。進而,為我國的繼承法的修訂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議。其主要問題集中在配偶在繼承中的順序;代位繼承權的性質;喪偶兒媳或女婿的繼承順序等方面。

希望它們的提出和討論能夠有利於我國民法典的早日制定!

[關鍵字] 法定繼承代位繼承繼承順序繼承權

目前,對於制定我國民法典的立法工作已經提到人大工作的議事日程。我國《繼承法》作為民法典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也在進行積極的修訂之中。十多年的實踐證明,2023年的《繼承法》在為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它的積極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隨著我國加入wto之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需要,原有的《繼承法》顯現出一些明顯的不足:

一、配偶在法定繼承中的順序問題;

二、代位繼承權的性質問題;

三、喪偶兒媳或女婿的繼承順序問題。因此,本文在借鑑國外立法(尤其是日本繼承法)經驗,結合我國立法司法實踐,為正在修訂中的《繼承法》提出幾點建議。

一、配偶在法定繼承中的順序問題

關於配偶在法定繼承中的順序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這樣規定,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①《日本民法典》第八**條規定,遺產繼承的順位:

第一順位:死者之子女。第二順位:

死者之直系尊親屬。第三順位:死者之兄弟姐妹。

被繼承人之配偶恒為繼承人。②《日本民法典》第九百條規定,配偶無固定繼承順序,在與第一順位血親繼承人(子女)共同繼承時,其應繼分為遺產的1/2;在與第二順位血親繼承人(直系尊親屬 )共同繼承時,其應繼分為遺產的2/3;在與第三順位血親繼承人(兄弟姐妹)共同繼承時,其應繼分為遺產的3/4。③

從以上法條比較中我們會問:為什麼我國將配偶列為第一順序的繼承人而日本卻不將配偶列入固定的繼承順序呢?

(一) 我國之所以將配偶列入第一順序的法定繼承人主要是從以下歷史和現實的兩個方面加以考慮的:

1、 2023年的《繼承法》之所以同時將配偶、子女、父母列於第一順序主要是由於當時的歷史條件所決定的。從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來看,封建社會的繼承制度對配偶的規定相當的不利,大部分時間是把死者的全部財產(特別是男性死者的全部財產 )視同為死者的遺產,讓死者的配偶與子女按人均分配,這樣損害了配偶應得的繼承份額!如《唐律疏議》中有這樣乙個事例「一老者有三男十孫,分家時給老人留乙份」「三男皆死,財產分為十乙份,十孫各乙份,老人乙份。

」更有甚者當男性一方死後,其子女為了防止家族財產的外流無故的剝奪了母親的繼承權,母親只有依靠兒女的供養,而這種供養只有道德的約束,沒有法律的強制規定。基於此種歷史背景我國1985《繼承法》作出了有利於保護配偶繼承權的規定。

2、 2023年的《繼承法》之所以同時將配偶、子女、父母列於第一順序主要是由於當時的現實條件所決定的。由於當時正處於計畫經濟時期,相對而言,公民的個人財產數量不多,而社會的保障體系又十分的不完善,從而造成公民的家庭壓力巨大,公民對上要贍養父母、對下要撫養子女、對內還要承擔起家庭經濟的重擔。因此,一旦夫妻雙方有一方不幸早逝,他(她)的遺產就必須起到保障家庭、養老育幼的基本社會職能。

故我國的《繼承法》從保障社會安定、維護家庭穩固、實現個人基本生活的角度進行了立法規定。

總之,我國85年《繼承法》是根據我國的特殊國情所制訂的有利於保護被繼承人繼承權的一部法律,它的頒布和執行再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其到了巨大的社會推倒作用,其社會價值和實踐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隨著歷史時期的變化它的有待完善也是眾望所歸的!

(二) 相比而言,日本民法典對配偶規定了無固定順序。它之所以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同時維護配偶利益及死者血親利益的需要。我們可以這樣假象:

如果把配偶固定為第一順序,在沒有直系卑血親時,其所有遺產全部由配偶繼承,死者的父母及旁系血親不可能獲得遺產,這必然不符合死者的願望。而把配偶列為第二順序,在有直系卑血親的情況下,配偶又會一無所得,這也是死者所不希望的。因此,日本民法典不把配偶列入固定的繼承順序的這一做法平衡了死者配偶與血親雙方的利益,同時也反映了死者的部分願望,可以兼顧實現生者的基本繼承權利和死者遺產的公平分配目的的雙向社會功能。

(三) 總上分析,筆者建議在修定我國《繼承法》時不再將配偶固定為第一順序,而是使之與任一應召順序的血親繼承人共同繼承被繼承人的遺產。這樣從理論上來講符合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繼承法的通例,保護了遺產在死者家庭直系內部的流動而防止了向旁系的擴散,同時保護了死者配偶和直系血親的共同遺產繼承權利。從現實生活中來看,這樣做將有利於解決夫妻雙方一方死後,配偶與死者家庭直系血親之間關於處理死者遺產份額的關係問題,有利於化解現實生活中的矛盾問題,維護家庭內部的和睦團結,創造良好的社會、家庭氣氛。

二、代位繼承權的性質問題

關於代位繼承權的性質問題總的說來可以分為「代表權說」和「固有權說」。我國《繼承法》第二十一條規定,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人一般只能繼承他父親或母親有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權繼承的遺產份額。

④《日本民法典》第八百八十七條規定,被繼承人的子女為繼承人,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或符合第八百九十一條規定或因廢除而喪失繼承權時,其子女代位成為繼承人。⑤( 注:第八百九十一條規定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五條事由)。

從以上的比較我們可以發現我國的《繼承法》採用的是代表權說,即代位繼承人係代替被代位人的繼承地位而繼承,他是被代位人的代表。因此,被代位人的繼承權是代位人繼承的根據和基礎,被代位人喪失繼承權或拒絕繼承,其直系卑親屬即無位可代,因而不能繼承。法國民法典、義大利舊民法和德國普通法均採用此主張。

⑥而《日本民法典》採用的是固有權說,即代位繼承人係基於自己的固有權利繼承被繼承人,而不是基於被代位人的繼承地位繼承。因此,被代位人喪失繼承權,放棄繼承權時,其直系卑親屬仍可基於自己的固有權利代其位而繼承。義大利新民法、德國民法典、瑞士民法典、日本民法典以及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均採此說。

⑦筆者建議在修訂我國《繼承法》時對於代位繼承權的性質應以固有權說為宜。這主要是我國現有的代表權說面臨著法理上和現實上的雙重質疑。

(一) 代表權說從法理上難以自圓其說。

1、 代表權說有背於民法的基本原理。民法學原理規定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繼承人自死亡時起,其民事權利能力終止,主體資格消滅,以主體資格為依歸的繼承期待權亦隨之消滅,繼承法律地位當然不復存在。

因此,不管被代位人是死亡還是喪失繼承權,其代位人都不可能去代替乙個實際上已不存在的法律地位進行繼承。代表權說違反民法關於自然****利能力的基本原理,因而是不能成立的。固有權說主張代位繼承人係基於自己的固有權利而繼承,可以有效克服代表權說的這一矛盾。

2、 代表權說不能解釋代位繼承權的實質依據。代表權說不能解釋,法律為什麼規定某些繼承人先於被繼承人死亡,其直系卑親屬可以代位繼承,而另一些繼承人先於被繼承人死亡,其直系卑親屬則不能代位繼承。只有固有權說才能圓滿地解釋這一問題。

按照固有權說,代位繼承人本來就是法定繼承人範圍以內的人,不過在被代位人生存時,按照「親等近者優先」的繼承原則,他(她)們被排斥於繼承之外,當被代位人先於被繼承人死亡或喪失繼承權時,他們則基於自己的繼承人資格和權利,按照被代位人的繼承順序和應繼份,直接繼承被繼承人的財產。

3、 代表權說不符和現代民法的立法價值取向。因為死亡父母的違法和犯罪行為而喪失繼承權,導致讓其子女承擔不能繼承被繼承人財產的不利後果,這是有背於現代民法的責任自負原則。

(二) 代表權說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眾多的尷尬。

1、父母已經死亡的(外)孫子女,對其(外)祖父母實施《繼承法》第六條之喪失繼承權的行為之後,因為其不是繼承人不會被剝奪繼承權,而因其父母沒有行使第七條之行為享有繼承權,故其(外)孫2、(外)孫子女因為其父母實施了《繼承法》第七條第一款殺害其父母時,只喪失了其對父母的繼承權並不喪失其對(外)祖父母的繼承權。這樣必然不利於對家庭穩定和團結環境的創造,不利於整個社會的安定和發展!

3、如果繼承人是被繼承人的唯一繼承人而喪失繼承權後死亡,則被繼承人的遺產就要被收歸國家或集體所有,這必然會引起被繼承人的旁系血親的不滿,也有背於被繼承人的遺願,從而在現實生活中很難操作實現,進而降低了法律的嚴肅性!

(三) 總上分析,基於保護公民人身及財產利益和維護被繼承人的合法繼承權的考慮,筆者建議在我國的代位繼承權的性質上採用固有權說以解釋法理與現實中存在的眾多問題,同時建議擴大代位繼承權人的範圍,減少公民的私有財產被「充公」的可能性,以維護公民個人財產的合法權益。

三、喪偶兒媳或女婿的繼承權問題

我國《繼承法》第十二條規定,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岳母進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的繼承人。⑧而《日本民法典》對此沒有規定。我國之所以這樣規定的立法目的是為了鼓勵喪偶兒媳或喪偶女婿贍養老人,保證失去子女的老人的晚年的幸福生活。

同時,也是為了維護公民之間的權利與義務相一致。但是,這種立法卻有背於繼承權是基於特定身份而享有的財產權利這一世界各國普遍認同的理論。正如馬克思所說的「繼承並不產生把乙個人的勞動果實轉移到別人口袋裡去的權利,它只是涉及到具有這種權利的人的更換問題。

」這種立法還不利於維護公民財產在直系血親中的流動,容易造成我國的民營經濟、私營經濟的經濟實力難以增強,經營範圍過於分散,不利於我國的經濟體制在加入wto 之後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不符合全球經濟的集團化、規模化的大趨勢。

因此,筆者建議在修訂我國新的《繼承法》時刪除這一條而改作適用《繼承法》的第十四條規定,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撫養較多的人,可以分給他們適當的財產。同時,規定他們可以比照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的應得份額進行遺產的分配。

綜上所述,在中日法定繼承制度的分析比較之後,筆者具體的為修訂我國的《繼承法》提出以下的三條意見:

(一)改變配偶的法定繼承中的固定順序而使其可以與任一順序應召繼承人共同繼承。配偶繼承的數額可以根據具體的遺產的數量而規定乙個配偶所應得的累進比率。

(二)改變以代表權說為基礎的代位繼承制度而採用固有權說理論。同時擴大代位繼承人的範圍,建議增加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女的代位繼承權。

(三)刪除《繼承法》第十二條規定而改用第十四條的規定,對於他們所應繼承的遺產份額可以比照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的應得份額進行遺產的分配。從而,在適應與時俱進的社會立法需要的前提下實現於國際社會的法律的接軌!

總之,希望通過對中日繼承法中的法定繼承的比較研究,我們可以為我國的立方實踐工作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議和思想,從而更快的實現我國的民法典的編撰工作,更好的服務於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工作,為實現黨十六大確定的經濟目標奮勇前進!

[作者簡介]孟波男山東德州人 (1978~ )現為蘭州大學法律系碩士研究生

[參考書目]

①④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s] 第二章第十條~第十二條

②鄧曾甲《日本民法概論》[m] 北京法律出版社 395~396

③⑤日本民法典[s] 第887、889、891、900條

⑥⑦陳葦,杜江湧 《現代法學》[m] 重慶 2002.3 96~103子女仍可以代位行使繼承權。這難以體現法律的公平原則!

用和諧的家庭文化構建我國繼承制度

現代和諧家庭文化是在對優秀傳統家庭文化的傳承和對現代社會文明的融合中建立與發展起來的。現代家庭文化崇尚精神信仰的理念,禮 德 美 善融入家庭文明之中,既強調人的個性解放,又注重社會和諧理念的建設,現代和諧家庭文化是在對優秀傳統家庭文化的傳承和對現代社會文明的融合中建立與發展起來的。現代家庭文化崇尚精...

中日實用新型專利制度比較研究

作者 黃亞男 法制與社會 2018年第28期 摘要實用新型專利由於其自身特點,對於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對中日兩個世界智財權大局的實用新型專利制度進行比較,從歷史沿革 專利審查方式 專利評價報告制度 客體 申請型別轉換等多個方面的異同以及原因進行分析和比較,並從日本實用新型專利制度中獲...

從比較法角度談我國限定繼承的制度重構

在經濟流通愈加頻繁的當代,對於穩定經濟秩序與生活秩序有重要意義的遺產繼承制度也在不斷完善與發展中。縱觀各國,對於繼承大致採用概括繼承和限定繼承相結合的制度。根據通說,限定繼承,是指繼承人對被繼承人的遺留債務,只在被繼承人的遺產實際價值範圍內償還,對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的債務,繼承人不負有清償責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