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明方法講義

2021-05-18 08:16:43 字數 2476 閱讀 5625

龍文個性化輔導講義

一、引入新課

很多同學對幾何證明題,不知從何做起,談到幾何學習就頭痛,甚至部分同學知道了答案,不知道怎麼書寫解題過程,敘述不清楚,說不出理由。這使大部分的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對此,我在數學教學中思考、摸索,得出了一些感悟:

首先,注重基礎知識的生成過程的理解;

其次,學會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自己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這裡要做到以下四點:

第一、粗審,採用瀏覽的方式,了解問題的背景,把握重點詞句,對重點思考、推敲,弄清題意。

第二、分析,結合自己的經歷選擇方法,但在學習中要學會思考,學會思維方法,這裡我們常用綜合法、分析法來做題。

綜合法,是指「由因導果」的思維方法,即從已知條件出發,不斷地展開思考,去探索結論的方法;綜合法是從已知到可知,從可知到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

例如:已知:如圖,,求證:△cdf是等腰三角形

思考方法:由比例式可想到作平行線,匯出所要求證的結論

分析法,從要證明的結論出發,逐步尋找使它成立的充分條件,直至最後,把要證明的結論歸結為判定乙個明顯成立的條件(已知條件、定理、定義、公理等)為止。執果索因,由未知到須知,再到已知的過程。

例如:已知:在正三角形abc中,點d、e分別是ab、bc延長線上的點,且bd=ce,直線cd與ae相交於點f

求證:(1) dc=ae; (2)

當然,綜合法與分析法不是要嚴格區分,思考問題的過程中,要綜合使用兩種方法。

第三、證明過程的書寫,要寫出規範的解題過程,明白每乙個步驟的理由,不能無中生有,想當然的就寫出來。要注意證明過程的科學性、規範性。

第四、反思總結,總結解題的方法。

最後,根據自己學習情況,進行鞏固訓練。

二、典例講解:

題型一選擇:

1.在△abc中,ab=ac,ab的中垂線與ac所在直線相交所得的銳角為50°,則∠b的度數為

a.20° b.70° c.70°或20° d.無法確定

2.如圖,在△abc中,∠c=90°,ac=14,bd平分∠abc,交ac於d,ad∶dc=5∶2,則點d到ab的距離為( )

a.10b.4c.7d.6

3.如圖,△abc中,ab=ac=bd,ad=dc,則∠bac的度數為(  )

a.120° b.108° c.100d.135°

4.如圖,△abc中,∠b,∠c的角平分線相交於點o,過o作de∥bc,若bd+ce=5,則de等於(   )

a.7b.6c.5d.4

5.已知在rt△abc中,∠c=90°,∠a=30°,ab=a,則等於(   )

ab.2cd.

題型二填空:

1.等腰三角形的周長為13,其中一邊長為3,則其他兩邊長為

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與腰長之比為1∶2,則等腰三角形的頂角為

3.如圖,bd是∠abc的平分線,de⊥ab於e,,ab=18cm,bc=12cm,則decm.

4.如圖,把一張矩形紙片abcd沿bd對折,使點c落在e處,be與ad相交於點o,若bc=8,eo=3,則cd=

5.如圖,△abc中,bc=5,ab的垂直平分線交bc於d,ac的垂直平分線交bc於e,則△ade的周長是

題型三解答:

1.如圖,在δabc中,.用尺規作圖作bc邊上的中線ad(保留作圖痕跡,不要求寫作法、證明),並求ad的長.

2.如圖,在△abc中,ac=bc,∠c=90°,ad

是△abc的角平分線,de⊥ab,垂足為e。

(1)若cd=5,求ac的長。

(2)求證:ab=ac+cd

3.在△abc中,ab=bc=12,∠abc=80°,bd是∠abc的角平分線,de∥bc。

(1)求∠edb的度數;(2)求de的長。

4.如圖,已知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線d膠ac於點e,ce的垂直平分線正好經過點b,與a相交於點f,求∠a的度數。

5.如圖,在矩形abcd中,ab=6,bc=8,將矩形abcd沿ce摺疊後,使點d恰好落在對角線ac上的點f處。

(1)求ef的長;(2)求梯形abce的面積。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幾何證明的兩種方法:

一、分析法,是指「執果索因」的思維方法,即從結論出發,不斷地去尋找需知,直至達到已知事實為止的方法.

分析法的思維全貌可概括為下面形式:

「結論需知需知…已知」.

二、綜合法,是指「由因導果」的思維方法,即從已知條件出發,不斷地展開思考,去探索結論的方法.

綜合法的思維過程的全貌可概括為下面形式:

「已知可知可知…結論」.

四、課後作業:

1、如圖,平行四邊形abcd中,e、f分別為對角線bd上的點,且bf=de。求證:四邊形aecf是平行四邊形。

2.如圖,已知:正方形abcd的對角線ac、bd相交於點o,be平分,ofbe於f,交ob於g。

1 求證:oe=og。

②若e在o、a兩點之間運動(不與o、a重合),of保持與be的垂直關係,那麼oe與og還相等嗎?(不需要證明)

證明二經典講義

證明 二 1 你能證明它們嗎 知識要點 1 證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sss,sas,asa,aas,證直角三角形全等除上述外還有hl 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質是對應邊相等,對應角相等。2 等腰三角形的有關知識點。等邊對等角 等角對等邊 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 底邊上的中線 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線合一 ...

證明 三 經典講義

證明 三 主要知識點 一 三角形 按角分三角形 按邊分二 四邊形 1.知識結構如下圖 1 弄清定義及四邊形之間關係圖1 2 四邊形之間關係圖2 2 幾種特殊的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 3 一些定理和推論 三角形中位線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於第三邊,且等於第三邊的一半。推論 夾在兩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證明 三 經典講義

證明 三 1 主要知識點 四邊形中基本圖形 梯形問題中作輔助線的常用方法 基本圖形 菱形的面積公式 s 兩條對角線積的一半。2 典型例題分析 例1.已知 如圖,在 abcd 中,e f分別為邊ab cd的中點,bd是對角線,ag db交cb的延長線於g 1 求證 ade cbf 2 若四邊形 b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