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文章規範評價

2021-04-15 15:13:47 字數 2421 閱讀 7027

姓名:劉麗婷

學號:142050378

班級:研1407

研究所選用的學術文章取自《計算機學報》 2023年11月,第35卷第11期,文章題目為《無線感測器網路中skyline節點連續查詢演算法》,作者信俊昌,王國仁。根據科學研究的基本要素對本文進行分析評價。

一、 概念

概念是對所觀測事物本質的抽象表達。目的是簡化思考,便於

溝通,在乙個名詞下對事物的各種形態作一素描。本文的引言中描述到skyline概念以及skyline節點查詢概念,「在d維資料庫d中,如果物件p在任何一維都不比物件q差,並且在至少一維比物件q好,那麼物件p支配物件q.d中所有不被其它任何物件所支配的物件構成了d的skyline。」「在一些感測器網路應用中,使用者往往只關心哪些節點是skyline節點,而不關心skyline節點感知資料的具體數值,稱之為skyline節點查詢」,在3.

2節中有提到本地過濾器概念,「類過濾器是感測器節點根據自身的區域性skyline設定的,使用的是本地資訊,所以稱之為本地過濾器。」

二、 名詞、術語

名詞乃為乙個概念正名,乙個概念必然有個名詞加以表達,以

便書面和口頭交流。科學研究應使用中性名詞。本文的引言中提到的「無線感測器網路」、「skyline節點查詢」、「本地過濾器」、「全域性過濾器」,在隨後的章節中也出現了大量的名詞術語,在這裡就不贅述。

值得一提的是,在通讀了文章之後,很少發現一些帶有作者鮮明觀點的名詞,比如「重要價值」等,大多都是採用的一些中性名詞。

三、 定義

定義是提示概念和名詞所表達的共同屬性(即內涵)的邏輯

方法。本文的3.3節中出現了大量的定義,「定義2.給定兩個區間a(a.

l,a.u)和b(b.l,b.

u).如果a.u<=b.l,則稱之為區間a支配區間b,記

為a>=b;如果a.l=d;如果在某一維超立方體c的區間支配d的區間,而在另外一維超立方體d的區間支配c的區間,則稱之為超立方體c和d互相不支配,記為c<>d;在其餘情況下,超立方體c和d的關係並不明確,稱之為超立方體c和d之間的支配關係不確定,記為c?d」。

其他在這裡不一一枚舉。

四、 變數

變數指具有可測性的概念,其屬性在幅度上強度上的變化程

可加以度量,如工作滿意度、勞動生產率等。文章在第5節的效能評價與分析中的實驗中有所體現,見表1.

表中所呈現的資料位數、節點數目、資料變化率、分布協方差就為變數。

五、 命題和假設

命題是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之間關係的陳述。命題的形式

乙個非真即偽的陳述句。假設是對某種行為、現象或事件作出的一種合理的、嘗試性的並有待檢驗的解釋。在文章3.

1節中「基於過濾的fist演算法的目標就是減少網路中類似的不必要的資料傳輸.」,「感測器節點採集的感測資料是對周圍環境的溫度、濕度和光照等連續物理量的離散採.」5.

4節的實驗總結中「hf演算法是計算及維護skyline節點查詢綜合性能最優的演算法.」這些都是命題。命題的型別中還包含有公理、定理、設定、假設,文章3.

3節中寫到定理1(說明了什麼樣的感測器節點可以作為非skyline節點被提前過濾),定理2(說明了如何判斷乙個感測器節點為skyline節點),其具體內容見文章。此外,4.2.

1感知資料建模一節中採用了假設-檢驗的方法,「如果新採集的感知資料落在超立方體的範圍內,說明根據當前感知資料模型計算的過濾器有效,因而認為當前的感知資料模型有效;如果新採集的感知資料落在超立方體的範圍外,則利用假設-檢驗方法來對模型的引數逐一進行檢驗.在檢驗過程中,一旦某個引數未通過檢驗,說明當前的感知資料模型失效,重新計算模型中的引數並且將新引數提交基站」,詳細假設-檢驗過程見本節原文。

六、 理論

理論是一組結構化的概念、定義和命題,用來解釋和**現

世界的現象。理論需有三個要素:概念框架;說明各種特性或變數間關係的一組命題;供驗證的背景。在本文中為發現有理論的內容描述。

七、 推理

推理是從命題出發,邏輯地推出另乙個命題。在本文的5.2

節合成資料測試中就體現了推理這一要素。

根據實驗結果,圖7,作者得出結論「skysensor的響應時間隨著節點數目的增加稍微有所減少,除skysensor外各演算法在響應時間方面的表現與資料維數變化時一致。」於是作者根據經驗就推斷其他引數對響應時間可能也無明顯影響,

圖8.節點數目的影響

圖9.資料變化率的影響

通過接下來的繼續實驗,圖8和圖9,實驗結果「.在響應時間方面,各個演算法的表現與前面測試的結果保持一致,進一步說明了響應時間與**引數的變化無關。」通過實驗觀測得出最後的結果。

八、 分類

分類則是辨明概念外延的邏輯方法。本文中體現分類的地方在第3節預備知識中分別介紹了本地過濾器和全域性過濾器兩類,在第4節中還對過濾器方式進行了分類介紹,分別是自底向上(bf)方式、自頂向下(tf)方式以及混合過濾(hf)方式。

總結按照科學研究方**的研究基本要素對文章進行了逐個分析,發現這是一篇較為規範的學術文章,以上所列舉的基本要素在文中基本都能夠體現,這也能充分反映出研究者的水平和功底。

科學研究方法

1 分層多級整群隨機抽樣方法 整群抽樣 整群抽樣又稱聚類抽樣 cluster sampling 是將總體中各單位歸併成若干個互不交叉 互不重複的集合,稱之為群 然後以群為抽樣單位抽取樣本的一種抽樣方式。應用整群抽樣時,要求各群有較好的代表性,即群內各單位的差異要大,群間差異要小。有選擇性 資料抽取的...

體育科學研究方法

體育自然科研設計一般包括專業理論設計和數理統計設計兩個方面。專業理論設計的具體化就是實驗設計。實驗設計,是指有關實驗研究的計畫和方案的制訂。主要內容包括 研究物件的設計 觀察指標的設計 專業技術的設計 因果關係的實驗觀察方法的設計。5.你在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實踐中主要通過哪些途徑收集文獻資料?在收集的...

環境科學研究方法

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方法 課程考核要求 2011年秋季 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方法 屬於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大四學生的選修課程,其考核方式以書面報告形式進行。報告題目為 實驗方案 主要內容包括 1.實驗方案的題目 2.實驗方案的目的與意義 3.實驗方案的儀器與藥品 4.實驗方案的具體操作步驟 5.實驗方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