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遊戲與指導》複習

2021-04-14 06:37:03 字數 5311 閱讀 7851

單選問:提出遊戲是兒童的一種自我表現活動,遊戲水平與兒童認知發展水平同步的是誰?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遊戲是兒童的自我表現活動)

問:提出遊戲是對兒童心理機能的調節,能調節幼兒心理需要與現實之間的衝突的是誰?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補償說宣洩說;提出遊戲調節幼兒心理需要與現實之間的衝突)

維果斯基——社會文化歷史學派(提出遊戲室兒童最近發展區的活動)

問:劃分遊戲與非遊戲的依據是看活動的活動者的心理體驗

問:最大的自制力產生於遊戲,是因為遊戲有什麼?遊戲者認同的規則

問:由兩個以上在同一空間裡進行的,以基本相同的玩具玩著大致相同內容的個人遊戲,是哪個型別的遊戲?平行遊戲

問:對角色原型典型動作的模仿,其角色純由動作或對物的操作來表示,這是一種什麼角色?

機能性角色

問:進行構造之前就先有構造意圖,憑藉對實物的表象進行操作,以實現構造目的,這是什麼階段的構造?想象構造

問:能在遊戲中辨別真假,這是屬於角色扮演遊戲心理結構中的哪個環節?角色意識

能夠分辨現實中的自己與遊戲中自己扮演的角色,知道自己正是假裝的別人,也即能在遊戲中辨別真假。

問:模仿結構例項或圖紙進行構造的活動,這是?模擬構造

問:幼兒角色的選擇和行為出於一種模仿的衝動屬於角色扮演的哪種動機?模仿動機

角色的選擇和角色的動作表演都有一種內部推動力,即動機。

模仿動機(角色的選擇和行為出於一種模仿的衝動,尤其是年齡越小的兒童,其角色扮演就越出於這樣一種動機。機能性角色的模仿動機較為明顯。)

情感動機(角色扮演是出於一種情感的需要。兒童選擇角色是出於對角色原型的愛戴、羨慕、恐懼、憎恨等情感因素,通過動作扮演,得到情感補償和情緒宣洩,從而得到情感上的滿足。)

認知動機(出於對已獲得的社會生活知識和經驗進行實踐、體驗和再認識的需要,以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慾。)

問:實現兒童情感的發展?

在遊戲中得到情感滿足、宣洩情緒、最大的自控力產生,體驗成功感、審美情感。

問:兒童的自控能力在遊戲中強於現實中

遊戲使兒童放棄直接衝動,延遲滿足。遊戲規則是被兒童自己認同和樂於執行的

填空問:遊戲具有的功能有哪些?

愉悅功能(本體功能 ;放鬆消遣表現)、發展功能(內在功能;自發探索自發練習)、教育功能(附加功能;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

問:80年代後期課程改革以來的遊戲教學觀中,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各項活動之中」

改革前期:重視遊戲變成對遊戲的控制

改革中期:對幼兒遊戲主體性的**;解讀幼兒園教育「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內涵

問:二期課改中遊戲學觀提出「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基本活動的內涵是指什麼?

最經常、最適宜、最必須

問:皮亞傑根據兒童智力發展的不同水平,把遊戲劃分為相繼發展的哪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動作機能性遊戲(練習性遊戲)、第二階段:象徵性遊戲(學前期典型的遊戲形式,在整個學前期佔的時間最長,高峰期在3-5歲。

通過使用替代物並扮演角色的方式,來模**實生活的遊戲,如玩「過家家」、「醫院」、「商店」等。)第三階段:規劃性遊戲(學前期典型的遊戲形式,在整個學前期佔的時間最長,高峰期在3-5歲。

通過使用替代物並扮演角色的方式,來模**實生活的遊戲,如玩「過家家」、「醫院」、「商店」等)

問:遊戲在促進兒童語言發展方面的作用表現在於為哪兩個方面的練習提供機會?

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

問:在角色遊戲中,兒童結成了哪兩種關係?

現實的夥伴關係和遊戲中的角色關係

問:角色扮演的心理結構包括了什麼?

角色行為、角色動機、角色意識和角色認知(指的是對角色行為職責和角色之間關係的理解,這是對一種社會生活現實邏輯的理解和認識,與孩子的認知發展和生活經驗有關。

問:象徵性遊戲的構成因素包括哪三種?

情景遷移(將現實生活的真實情景遷移到乙個假想的情景中,使行為脫離原來的真實情景。既不是幻想的情景,也不是真實的情景。)

物的替代 (以乙個當前的物體代替乙個不在眼前的另乙個物體,並以被替代物的名稱來命名替代物,稱之為「以物代物」)

角色扮演 (遊戲者通過各種操作活動模**實情景中各種任務角色的行為,將所要扮演的人物原型的意義遷移到自己身上,並以人物原型的稱呼命名自己,從而裝扮成各種角色。

「以人代人」 )

問:規則遊戲的特點是什麼?

規則性、對抗性(競賽性)

問:遊戲能促進幼兒哪四個方面?(幼兒與兒童發展

動作能力、認知能力、社會性、情感

問:裝扮動作大約平均發生在什麼時候?

12----13個月

問室內遊戲環境的空間要素包括什麼?

空間大小、空間結構、空間功能

問遊戲場地可分為哪三類?

傳統遊戲場地、創造性遊戲場地、冒險性遊戲場地

問:教師干預幼兒遊戲的方法有哪兩種?

內在干預(間接指導;平行遊戲合作遊戲)、外在干預(直接指導;現實比照)

問:角色遊戲前的準備和協商包括什麼?

主題的確定、角色的分配和材料的選擇

問:結構遊戲需要的機能是什麼?(結構遊戲指導的重點)

識別材料技能(認識大小、形狀、槽樞、凹凸、顏色等特徵);

結構操作技能(掌握排列組合、接插鑲嵌、拼搭連線、穿套編織、粘合造型等方式);

結構分析技能(學會看平面圖紙、分析結構範例)。

問:在遊戲中教師必須保持怎樣的觀察態度?

欣賞的態度、寬容的態度、研究的態度

問:平行遊戲的特徵是什麼?

意識到同伴的存在、屬於模仿行為

問:材料豐富化的指標是什麼?

數量:材料數量同樣多的兩個班級材料豐富化的程度一樣嗎?

種類:材料數量、種類同樣多的兩個班級材料豐富化的程度一樣嗎?

種類搭配:預設搭配與生成搭配

問:角色的基本型別?

技能性角色、對應性角色、關聯性角色、同一性角色

問:用於裝扮的替代物

實物、模擬物、形狀相似、功能不同的物品

問:裝扮動作發生時間

平均發生時間:12-13個月

裝扮動作發生的早晚,也可以作為遊戲發展的乙個早期指標

判斷題問:幼兒遊戲就是幼兒園遊戲×

問:平行遊戲與獨自遊戲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是兩人以上,後者是獨自一人×

問:遊戲中的情景都是幼兒幼想出來的情景×

問:當兒童在遊戲中遇到困難和問題時,教師一定要介入指導×

問:教師對遊戲的干預不是都有積極意義的√

問:古人在遊戲干預上關於「嚴教」與「樂學」的依據是矛盾的×

問:遊戲中的重複行為不能獲得新的知識技能,因而對發展是沒有意義的×

問:遊戲是藝術的初級形式√

問:幼兒一開始不會現有構造意圖,所以首先出現的是模擬構造×

問:教師對遊戲的任何干預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問:任何動作都是從幼稚動作到熟練動作再到完善的動作技巧

名詞解釋

問:什麼是「精力過剩說」?

遊戲是消耗多餘精力的一種活動

任何生物體都有一定的能量來滿足其生存的需要,當生存需求滿足之後,若還有剩餘的能量就是多餘的精力,多餘的精力累積起來會造成壓力,所以必須消耗掉。

問:什麼是「復演說」

遊戲重演了人類進化的歷史,使個體擺脫原始的、不必要的本能動作,為當代複雜的活動做準備。

問:什麼是「鬆弛消遣說」?

遊戲是使失去的精力得以重新恢復的一種活動

有機體在持續工作以後喪失了大量的精力,需要有一種能使有機體放鬆,並使失去的精力得以重新恢復的活動,這個活動就是遊戲。

問:什麼是「材料豐富化」?(兩個維度)

一方面材料要豐富到能涉及發展的各個領域,另一方面每個領域的材料要能刺激幼兒多個領域經驗的整合

問:什麼是「正效介入」?

教師的介入支援了幼兒的遊戲意思,使幼兒順利地實現並推進了遊戲的進展,在不影響幼兒遊戲興趣的前提下提公升了經驗

問:什麼是無效介入?

幼兒對教師的介入不予理會

問:什麼是「對應性角色」?

以角色關係中的另一方存在為條件的角色扮演,即角色動作指向另乙個角色,兩個角色之間產生互補關係

問:什麼是「關聯性角色」?

在同乙個遊戲中,一人承擔多重角色,角色動作指向不同角色。

問:什麼是「合作遊戲」?

兒童以集體共同目標為中心,在遊戲中相互合作並努力達到目的,遊戲中有明確的分工,合作及規則意識,有1——2個遊戲的領導者

問:什麼是「多功能物品」?

這是一種低結構材料,替代物沒有明顯特徵可以對應於某個特定的被替代物,可以由遊戲者根據需要任意取捨,一物可以有多種對應。當一種物品可以有多種替代物件時,則可列為多功能物品。如:

積木、紙張、橡皮泥、廢舊品及自然物。

問:什麼是「材料特徵」?

真實性:形象性玩具與非形象性玩具,指材料與實物之間的逼真性程度

結構性:結構性材料和非結構性材料,指材料使用方法的規定性程度

簡答題問:為什麼說遊戲起到「去中心化」的作用(去「自我中心」化作用)

(1) 在遊戲的矛盾衝突中不斷調整自己

(2) 遊戲規則具有公正互惠的作用

(3) 角色扮演使兒童得到了換位思考的機會

問:試述教師介入幼兒遊戲的時機?

(1) 當幼兒在遊戲中有不安全的傾向時

(2) 當幼兒在遊戲中主動尋求幫助時

(3) 當幼兒在遊戲中因遇到困難、挫折、糾紛,難以實現自己的遊戲願望時

(4) 當幼兒在遊戲中出現過激行為時

(5) 當幼兒在遊戲中反映不符合社會規範的消極內容時

問:觀察幼兒要點?

幼兒正在幹什麼;

原有經驗是什麼;

是否獲得新經驗;

需要怎樣的支援;

問:如何簡述遊戲材料與幼兒發展之間存在的雙向關係?

(1)材料的外在特徵決定著材料對幼兒行為及發展的顯性功能。

教師通過在活動區投放就不同的形象性材料和結構化材料,用材料來刺激幼兒特定的行為,以實現材料對幼兒發展的顯性功能。

(2)幼兒的個體特徵啟用材料對幼兒行為發展的潛在功能。

幼兒在遊戲中自創「反常規玩法」,也實現了材料對幼兒發展的價值,但這些價值不確定,因此材料對幼兒行為及發展具有因人而異的潛在功能。

問:結構遊戲的發展趨勢?

基本操作前提是手眼協調、空間想象;

各個造型形式的發展有先後順序,但並非相繼,而是發生有先後,發展有重合。

結構遊戲的萌芽(1-1.5歲)能在數量有限的材料之間排列疊合,基本上仍屬於擺弄,且無構造意識。

無意結構(1.5-3歲)只注意材料的連線合併,並不關心操作的結果;隨心所欲地賦予「作品」以意義;以作品的某一明顯的外部特徵與類似實物想聯絡來賦予意義

想象結構(3-5歲)進行構造之前就先有構造意圖,憑藉對實物的表象進行操作,以實現構造目的。

模擬構造(四歲以後)根據結構範例,形狀、大小、顏色的對應進行模擬;學習照圖模擬;模擬實物進行構造活動。

自由構造(6歲以後)在想象構造和模擬構造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加工,即自由創作。

《幼兒遊戲與指導》之感

第一,觀察計畫制定的依據。文中提出計畫的目的是為 了更好地有利於孩子的發展,而不能流於形式,計畫來自於幼兒的實際情況,而非教師憑空想象。主要 於三個方面 本學期教育計畫及現階段教學內容 上次遊戲的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本次遊戲預備做哪些準備,包括材料 經驗 具體要求等。第二,遊戲中常用的觀察方法。1 掃...

《幼兒遊戲指導》複習提綱

第一章遊戲的本質學說 了解 精力過剩說 生活準備說 成熟說 精神分析遊戲觀 角色模仿遊戲觀 認知動力遊戲觀 行為主義遊戲觀 社會活動遊戲觀。遊戲的概念與基本特徵 掌握 幼兒遊戲的基本特徵 掌握 幼兒遊戲的發展階段 認知發展劃分的階段與社會性發展劃分的階段 掌握 第二章角色遊戲的概念 掌握 角色遊戲的...

幼兒園活動遊戲設計與指導

自主 式學習過程性考核冊 自主學習考核一 研究式學習考核二 小 學習考核三 幼兒遊戲活動指導策略分析考核四 實踐考核五 實踐考核六 本學期自我評價小 我的才藝展示 院系專業 班級姓名 得分自主學習考核一共100分每題25分 我來說一說什麼是遊戲 我來講一講幼兒遊戲的特點 我知道幼兒園教學為什麼以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