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研組經驗交流材料

2021-04-11 04:38:52 字數 4907 閱讀 8379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絕對主宰,大部分時間裡,學生或在緊張地記筆記,或在忙著找書上的知識點,被動地接受知識。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觀認為,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想法、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即形成乙個「學習共同體」。

1、以學定教,因學而生

真正的生本教育,應該是「以本為本」、「以生為本」、「以情為本」,所以我們教師拿到一篇新課文,是否應該以學生的身份走進文字,感悟文字,從文字中找到學生的興奮點、感情點、能力點、生長點,從而找準「切入點」,以學情定教情,因「需」而動(即根據語文教學的需要,教學任務的需要刪繁就簡確定教學內容),應「勢」而動(即根據文字內容、風格、語言特色及學生的喜愛程度審時度勢確定教學內容),因學而生。這是我們語文教師不管是參賽還是平時教學在備課時都應該深思熟慮的問題。

2、以學為主,以教為導

一節充滿活力的課,不是看教師的表現如何出色,而是看在課堂中,學生的大腦、雙手、眼睛和嘴巴是否都得到了恰到好處的運用,是否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是否讓每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

每位教師都要想盡千方百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入手,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用真誠、讚賞的語言,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真正實現師生互動。如小組pk賽,評比藍星、紅星,評選優秀小組或個人,運用**創設情境等。

3、 備課中正確定義「預設」,使「生成」事半功倍。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預設」並不是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為了使這種生成更具有方向性,更富有成效性。教師的備課應側重於學生的「學」,教師的「教」應該是為了預設的生成引導方向的。

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更多地為學生的「學」而預設,真正讓學生有的放矢。

教師備課時要甘於「忍痛割愛」。語文課追求簡約之美。當乙個教學環節、教學創意、教學課件,甚至是一段教學用語離開了教學目標的時候,它就是再美也要忍痛割愛。

備課中留有空白,讓「預設」能正真的生成有效教學。教師在課堂上一放一收,使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能動性得以充分開發,課堂的生成效應逐一顯露,彌補了以往的生成缺失。

4、多元解讀文字,營造百家爭鳴的「生成」氛圍。文學文字的解讀活動,是乙個反映、實現、改變、豐富文字的過程,也是乙個融匯了解讀者的感受、體驗、聯想、想象以及審美判斷等多種心理活動的特殊的認識過程和心理活動過程。語文課堂的生成是一種資源的生成。

資源的豐富和多樣,是課堂生成的重要特徵。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大力開發和利用文字資源,通過語言的閱讀,使得學生能夠準確把握每乙個語言組合體各要素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在文學語言的提示下,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藝術感受能力去感知文字形象,展開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去進行文字形象的再生成,從而盡可能完整、清晰地完成文字的解讀,品析文字形象。這也是乙個文字的反映和實現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引發更豐富的預設以收穫更廣博的生成。

5、在「生成」中拓展創新,力求「生成」精益求精。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學生的創造才能與生俱來,假如老師能在課堂現成的生成基點上為學生構築乙個平台,那他們的創造潛能就可以得到極大的發揮。

老師執教《背影》一課時,可提出「假如你是此時的朱自清,你想對父親說些什麼?」的預設;《幽靜悲劇》時,上課伊始時情境匯入及拓展延伸版塊「悲劇之思」相關**的出示「這裡曾經......而如今......

」的預設;《阿里山紀行》時,「假如你是吳功正先生之行的導遊,你將怎樣介紹今天的行程?參照文章中作者行蹤,完善解說詞」的預設;棗核》時,「請你試著給文章換乙個標題,是換的好,還是原來的好?」的預設;《都市精靈》時故意留白的預設,讓學生添上自己最想解決的問題,學生興趣盎然,紛紛提出了「我想知道鄖縣的精靈應是什麼?

」「作者為什麼把有無動物作為衡量城市的標準?」「作者為什麼能把動物寫得那麼可愛?」等問題。

這些預設不僅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更生成了新的資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整體與細節的關係

語文教學要注意整體美與細節美的結合。整體美,首先語文教師要整體把握語文教學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其次對教材教學目標進行整體把握。

最後對課文進行整體把握。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曾說:「語文教學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

既然一半是藝術,那麼,語文教學就離不開乙個「美」字。語言文字的本質和靈魂是情感,就是美。縱觀以往語文教學,忽視整體情感體驗和美感,瑣碎的問題特別多,分析零亂把一篇文章弄得支離破碎。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因此我們教師整體教學流程的設計要簡約,要有創意,要有亮點,要突出「一課一得」。如《藍藍的威尼斯》可設計為「激發讀趣,感受美——想象美景,積累美——暢遊勝地,實踐美——質疑**,思考美」;《背影》一課可以「背影」為線設計為「感知背影——品析背影——誦讀背影——話寫背影」;《幽靜悲劇》一課可以「悲劇」為線設計為「明悲劇之事——品悲劇之慘——探悲劇之因——避悲劇之舉」;《棗核》一課就圍繞著「請你試著給文章換乙個標題,是換的好,還是原來的好?

」這個問題,從結構上、從內容上、從寫作手法上、從情感上等幾個方面深入研讀文字。細節美,就是我們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教學藝術,包括教師的儀態,教師的激情,教師的語言,教師的基本功,師生的評價,環節與環節的過渡語,板書設計等等。

7、學會與會學的關係

葉聖陶說:「教任何功課,最終的目的都在於達到不需要教......」「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我們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些什麼,還要讓學生會學些什麼,更要讓學生會用些什麼。

這次大賽中,只有部分教師重視了學法指導。如郭長霞老師教學生如何寫導遊詞,周慧老師教學生如何賞析語言,潘麗老師朗讀技巧的引領等。教師不能從「教」的角度看「學」,而要從「學」的角度看「學」,更要從「學」的角度看「教」。

教師不能用教師的眼睛看教學過程,而要用學生的眼睛看教學過程,教師不能只當教者,更要善於當學者(學習者)。

8、感悟與朗讀的關係

「好文自應琅琅讀」,「教學千法讀為本」。語文教學要抓語言,語言教學要抓語感,語感教學要抓朗讀。著名的特級教師余映潮說:

「課堂上的朗讀,小而言之,是培養語感,積累語言的極為重要的正確途徑;大而言之,是教學改革和教師水平的乙個重要標誌,是培養文明的高素質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

9、精講與精練的關係

語文教學也要學習理科教學,重視當堂訓練。訓練的題目也要精編精選,緊扣課堂教學重點設計。

「教學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語文課堂是潤澤生命的殿堂,語文的本色是簡樸的。洗盡鉛華,刪繁就簡,融聽、說、讀、寫為一體,使語文課真正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課堂洋溢著濃厚的語文情趣,瀰漫著濃厚的語文氣息,實現本色的回歸。

我眼中的語文生本課堂

何謂 「生本課堂」?就是以生為本,為了學生發展的課堂,為了學生發展的語文課堂。正如課程標準所說「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以生為本,是個時髦的話題,也是個永遠不會落伍的話題,但真正的要在教學中、在課堂裡落實以生為本,確實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針對我們的語文課堂,**以下兩方面內容。

一、營造「以生為本」的課堂背景

許多成功的課例都十分注意新課學習前的課堂氛圍和學生學習新知時的心理環境布設,這是生本課堂背景的重要內容。它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若學生的學習情緒高、興趣濃,則課堂上積極主動,踴躍表現,思維活躍,課堂效率高;反之,則表現為消極被動,懶於思考,啟而不發,課堂效率低。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課堂背景這一環節的展示。

例如,優美的畫面既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又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也是設計課堂背景的一種有效策略。上次我在執教《鼎湖山聽泉》這篇課文時,在上課前先利用多**給學生欣賞鼎湖山的優美的**,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鼎湖山聽泉來,把他們帶進了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世界。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下,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也增強了,對她們接下來的上課有一定的幫助。

當然,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匯入方式,比如上課剛開始,師生之間的談話能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樂於和教師交流,也能對整堂課的教學起到積極的作用;上新課前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一些謎語讓學生競猜,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表現慾,又能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有些感**彩較濃的課文可用相配的**激起學生的情感;情節有趣的課文可以通過講故事來激起學生的興趣等等。

總之,課堂背景設計只要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創造「以生為本」的學習方式

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敢於放手,並真正依靠學生自主地學,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實施「生本教育」,首先需要教師在思想上完全放下包袱,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還給學生,這樣,學生才能有足夠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去自由發揮,自由創造,否則的話,如果教師只是在形式上放開,而在實際操作時,總是擔心學生這沒學到,那沒學好,非要讓學生按照自己思維框架去學習,那就會束縛學生的手腳,壓制學生的學習天性,大大削弱學生的創新能力。

反思我們自己的語文課堂,講台下的學生們大多是被動地接受教育。很多時候,在新課一開始,會很形式地對學生發問「你們想了解什麼或者你的腦海中有什麼疑問」等類似問題,這看起來似乎是以學生為本,鼓勵他們敢想,看起來似乎是個好的開頭。但是,縱觀整個語文課堂,學生並沒有圍繞他們所提出的問題來共同**問題,相反,是老師一直在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在如此被動的教學環境下,學生一味思考老師的發問,而自己不敢說自己所想的,更不敢做自己想做的。

生本教育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教育,而是要敢想、敢說、敢做、敢愛、敢恨,敢於質疑教材、質疑教師,敢於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敢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敢於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鼓勵不同觀點之間的爭鳴與碰撞,強調對問題的多角度的理解,善於對同一問題發表各自不同的觀點。轉變學生學習方式,著力點應是學生主動地學習,實質性地參與教學過程。

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實效性,教學方式要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方式。

希望在「生本課堂」的帶動下,我們的語文課堂能日趨成熟!

——語文課堂上的啟用藝術

隨著年級的公升高,年紀的增大,我發現我班的學生上課的氣氛越來越沉悶,發言的同學總只有那麼幾個,寥寥無幾。不管你老師如何地上竄下跳,聲嘶力竭,好多學生像老僧入定,穩穩坐著,目光呆滯,面無表情,好像你老師講課與他好無關係。做為一位語文老師,就像一位琴師,有了好的技藝,需要找到知音,可是不管你在上課如何啟發,總找不到幾個響應你的學生,這種課上起來真是令人喪氣,越來越沒勁,真是無奈呀。

語文教研組經驗交流

我們實驗班前期也是進行了乙個月的記敘文訓練,但是在第一次市統測中,我們很多學生寫了記敘文,但是在閱卷中效果不明顯,相反有很多學生寫記敘文被打了低分,所以學生不敢寫記敘文,還是本分地寫議論,因為這樣相對穩妥。但是對於我們實驗班的同學來說作文四十 分顯然不是他們追求的分值,我們還是應該鼓勵一部分有寫作能...

教研組經驗交流

語文教研組長經驗交流材料 邢台市育才小學李莎 眾所周知,各學科教研組是學校最基層的教學研究集體,承擔著本學科的教學研究,教學常規的落實,教學質量的分析與提高,教學資源的建設以及青年教師的培養等工作,每乙個組內成員在與同伴的合作共處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教研組是乙個小社會,乙個由...

語文教研組經驗材料

致力過程管理提高教學效率 金台區硤石鎮紅硤小學 紅硤小學語文教研組是乙個極有戰鬥力的集體,多年來我們潛心研究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從課堂教學 師資建設 教改實驗 活動激趣四個方面進行了探索,找到適合我校實際的教學模式,下面談一談我們的做法 一 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永恆的主陣地,是我們教研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