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賞古詩的有關知識

2021-04-10 11:49:49 字數 3199 閱讀 6808

(一) 關於古詩的題材

1、交遊詩:包括送別詩、懷人詩、尋訪詩等,常常表現友人之間的深厚情誼,或依依不捨、或切切思念、或安慰勉勵、或相逢之喜、或離別之愁。

2、懷古詩:此類詩或緬懷古人,或追思古事,多借古諷今,抒發壯志難酬的抑鬱,不勝昔盛今衰的悲涼,總結歷史教訓,諷喻當朝天子。

3、邊塞詩和閨怨詩:二者在主題上多有一致,只是表現角度不一樣。前者多寫邊塞荒涼,總有千嶂狼煙、山月羌笛、或抒發愛國情感受,或傾吐思家盼夫情緒,或抨擊不義戰爭,後者多寫閨中**孤單寂寞、思夫心切,藉此傳達厭惡戰爭、企盼和平的主題。

4、詠物詩:常常抓住某物寫其內在的精神,以物相象徵人格,托物言志,寄寓詩人的情操人格追求。

5、哲理詩:此類詩寓情於景,由景悟理,因事見理,傳達出啟人深思的哲理。

6、羈旅行役詩:常寫旅途所見所感,藉此抒發漂泊無依的孤苦,思念故土家園的心情,懷才不遇、天涯淪落的哀傷。

7、山水田園詩:山水詩模山範水,見山水精神,歌讚祖國大好河山,抒發個人胸襟抱負;田園詩寫村居田園生活,透露出隱逸思想,抒發閒適心態。二才都要即景即事抒情,都講究情景交融,情在景中。

(二) 關於詩歌的語言

1、詩歌語言的特徵

(1)抒情性:詩歌語言往往景染**,情由景出,好的詩歌更是「一切景語皆情語」

(2)形象性:詩歌傳情達意不是直接告白,而要借助意象、營造意境來意境傳達。

(3)凝鍊性:往往是幾個字或幾十個字,在極短的篇幅內傳達出豐厚的意蘊,詩歌的語言必須以一當十,高度濃縮。由於詩歌語言的凝鍊性,所以詩歌中往往有一些空白,要由讀者去想象、補充。

(4)含蓄性:詩歌的語言往往是意在言外,由讀者去思索。

(5)**性:詩歌講究對仗平仄押韻等,具有明顯的**美,古詩中常常採用倒裝句,既有合韻的考慮,又有強調的作用。

(6)多義性:詩歌語言由於人物的心境不同,閱歷不同,對詩歌的解讀大同小異。

(三) 關於詩歌的形象

1、詩歌中的詩人形象。在自述胸懷抱負中,總有乙個「我」的形象,如杜甫《登高》一詩中塑造的年老多病,世事艱難,襟抱難開的潦倒的詩人形象,令人仰慕和心酸。鑑賞詩人自身形象,要準備地抓住其人格內涵,指出其社會意義。

2、 象徵形象。在托物言志的詩中,所詠之物就是乙個象徵形象。如於謙《石灰吟》中的石灰形象,不怕考驗,勇於犧牲,氣節清白,象徵了具有石灰精神的偉大人格。

鑑賞這類形象,要提示其精神風貌,指出其象徵意義。

3、 詩中的人物形象。在敘寫人物的詩中有一定的人物形象。鑑賞這類形象要概括其事蹟和精神,判斷作者塑造形象的深層用意。

4、 詩中的景物形象。詩中的景物形象指的是詩人所寫的意象構成的意境。如陶淵明的《飲酒》通過一些意象,組成了一幅幅閒適、恬靜的農村生活畫面,構畫出乙個厭惡官場,安貧樂道的隱士形象。

鑑賞這類詩,要指出詩人用了那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並分析其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 關於詩歌的表達技巧

1、修辭方法。要指出詩中用了何種修辭方法,並指出表達效果。

(1)比喻。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使用了比喻修辭,將無形的愁緒化為可見的春水,寫出了愁緒綿綿無盡,深沉翻湧的特點,非常形象。

(2)誇張。如寫「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極寫白髮之長,隱含愁思濃重,摧人速老的深意,用語大膽而新巧。

(3)比擬。如蘇軾《海棠》雲:「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以美比花,寫出了海棠花的艷麗迷人,語言生動,形象鮮明。

(4)對比。如「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梅、雪對比,既寫出了雪之潔白,又寫出了梅之清香,使各自的特色得到解鮮明的實現。

(5)雙關。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晴」,「晴」字一語雙關,既反映天晴,更寓「情」意,寫出了女子的迷惘、不安、希望和等待,十分含蓄,耐人尋味。

2、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3、表達技巧:要指出詩中使用了什麼表現技巧,有何表達效果。

(1)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類

a、直接抒情即真抒胸臆,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b、間接抒情有觸景生情,情由景物觸動而生,如「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c、有情景渾然,全篇寫景,情在景中,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有托物言志,如「春蠶到死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2)表現手法

a、烘雲託月。包括陪襯與反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陪襯)「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反襯)

b、虛實相生。眼見為實,想象為虛;顯著為實,隱者為虛;詩歌中常虛實結合,使形象更鮮明,並拓展詩歌意境,增大詩歌容量。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前句實寫,後句虛寫。「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前句實寫,後句虛寫。

c、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如王昌齡《閨》:「閨中**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本寫**「閨怨」,卻先不寫其「愁」,反現寫其「不知愁」,欲揚先抑,頓挫有力。

d、時空錯綜。打破時空,以心理時空構架詩歌。李商隱《無題》先寫眼前然後又想象到別後。

e、以小見大。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寫江流和山色都是區域性的小景,但由於江面寬闊,江流浩浩蕩蕩,所以「江流天地外」,也由於江面廣闊,煙霧迷茫,所以兩岸「山色有無中」。雖寫小景,反映的卻是整體的闊大。

f、無理而妙。有的詩句看似無理,細味則妙不可言。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中「霜」其實不會滿天,這看起來不合情理,但作者卻用這種無理而妙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當時皇榜落第的無助與失落。

g、意在言外。

h、伏筆與照應。

i、象徵手法。

二、古詩鑑賞的閱讀策略

1、關注詩題和詩序。詩題概括詩的內容,對理解詩意有定向的作用,一定要認真地理解詩題。

2、善於發現「詩眼」。「詩眼」是詩中最能體現事物精神、最能表現詩人情感、概括力最強的語彙。「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用誇張的手法寫出了自己的「愁思」。

3、關於利用詩歌的結構。觸景生情的詩,往往先景後情;借情抒情的詩,一般是先情後景;情景交融的詩,句句寫景卻字字含情,要逐句逐字推敲。

4、利用詩後注釋排解疑難,貫通語言。

三、古詩鑑賞的答題策略

1、題目問什麼就答什麼,不要不顧題目隨意發揮,造成答非所問的後果。

2、先用規範、準確的術語回答,再結合詩句作具體的分析,不要只答概念不作分析,空洞無物。

3、對比較寬泛的問題,如「寫一段鑑賞文字」,「你更喜歡哪一首」等,應該力求從語言、形象、技巧、主旨、風格等方面去評價,提供多角度的答案。

4、詩歌的語言風格有:清新、質樸、明麗、含蓄、絢麗等。

5、詩歌節拍的劃分:四言(二二式),五言(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七言(二二二一式或二二一二式)。

古詩詞有關知識

古詩詞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1 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1 古體詩 包括古詩 唐以前的詩歌 楚辭 樂府詩。歌 歌行 引 曲 呤 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 詩經 ...

有關高考詩歌鑑賞知識

中國是乙個詩歌的國度,僅從 詩經 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光輝歷史。在這三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論詩人,名家輩出,燦若群星 論詩作,名篇紛呈,爭奇鬥麗。其中無數的優秀篇章,至今膾炙人口,具有廣泛而永恆的藝術魅力,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高考為了體現學生對詩歌藝術的傳承,設定了詩歌閱讀鑑賞題,直接考...

古詩詞鑑賞相關知識

一 掌握鑑賞角度 1 鑑賞詩歌的形象 人物形象和描繪的景或物的形象 詩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詩中的形象往往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出來的主觀感情物形象。鑑賞詩歌的形象要把握意象和意境。2 鑑賞詩歌的語言 語言的跳躍性。語言的變化 如主語後置,賓語前置等。語言的凝練 詩歌選詞鍊句,注意動詞 形容詞 修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