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國古代文化傳播簡史心得體會

2021-05-13 08:43:48 字數 1583 閱讀 4490

我是一名理科生,在丟棄了所謂的文而攻理的時候,我卻沒有發現我把一名中國人應有的基本認知也弄丟了,那就是了解自己的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平時在和朋友聊天一旦涉及到關乎歷史的問題,我很無恥地以我是理科生為藉口為自己開脫,然後還無奈地嘲笑自己是乙個歷史白痴。

自從上完這門課的第一節課開始,我開始覺醒了,也開始了我的惡補之旅。我喜歡上看關於歷史的書籍和記錄篇,我沒理由不了解自己的國家,更沒理由不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我更不想在以後我結實了外國朋友之後,他們問我關乎我的國家的歷史,我一句也答不上來,而且還為自己找一些很荒唐的藉口,讓他們瞧不起我,更瞧不起我的兄弟姐們,甚至是我的國家。就像是我身為布依族,當好奇的朋友問起我一些關乎本民族的事情時,我說我不知道,這種感覺讓我無地自容,讓我愧對於做一名名存實忘的布依人。

而我更不想做乙個名不正言不順的中國人。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多的歷史,其深遠的意義是毋庸置疑的。而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對於乙個剛惡補了一學期的我來說,要談體會,只能說是拋磚引玉。

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多的歷史,其深遠的意義是毋庸置疑的。而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對於乙個剛惡補了一學期的我來說,要談體會,只能說是拋磚引玉。

這學期老師主要從先秦時期、秦漢時期、隋唐時期、宋元時期、明清時期來向我們簡單地介紹這幾個不同時期的文化對內和對外傳播兩方面的內容。其中有我們平時聽起來熟悉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事、物。光靠老師的這些框框架架是不可能深入和全面地了解的,因為文化是先人們的智慧型和勞動的結晶,是歷經風雨,歷經血腥、歷經時間的磨練的財富,對我們現代人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具有不可小覷的意義。

因此,更應該注重學習和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後的乙個態度,我們應該怎樣去傳承和發展它,讓這朵神奇的花更加地燦爛開下去,讓我們的子孫後代和世界各國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國。

首先是要加強我們國民的相關方面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就是要發揚光大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不僅是我們當代人的責任,而且也是我們子子孫孫的責任。

其次是要注重傳承物件的重心。都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這就說明兒童或者青少年對祖國發展的重要意義,我國古代文化的薪火相傳的物件就是他們。但是,令人擔憂的是,現在的年輕一代人大多知道的是ipad哪個價錢,iphone現在出哪個版了,誰誰的網路遊戲打幾級了,哪個明星離婚了……他們所感興趣的方向變了。

所以說古代文化對他們來說,已經甚遠了。由此觀之,我們大人應該怎樣去引導孩子對我國文化的認知、怎樣引起他們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是乙個值得**的問題。

最後是要轉變一下我們的傳承手段。因為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傳播手段也愈加地豐富多彩,所以我們必須跟著時代的腳步,去發掘大家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過去我們普遍都是通過書本去攝取,而書本本身具有很多的侷限性,譬如表現力不夠強、視聽衝擊力不強甚至可以說是沒有、大段大段的文字讓我們讀起來容易犯睏、讀了之後需要我們花時間去想象,而這種想象是沒多大意義的,因為歷史存在的是事實,所以不需要我們進行藝術創作。

我的感受是書中的知識,尤其是跨時代的知識,只要時間久了,不去觸碰就會很快被遺忘,它就只適合我們學生應付考試用,考完即忘,這些恐怕就是我國現在大部分理科生所遇到的乙個困境。我們不得不成為考試的工具,考試大綱考什麼我們就學什麼,教科書給我們什麼,我們就知道什麼,因為我們所學科目繁多,沒太多空閒時間去填補書中沒涉及的知識。更為嚴重的是,現在的我們接觸更多的傳播媒介是電視、廣播、網路,紙質媒介開始慢慢被人們淡忘,所以我們更應該適應大眾的喜好去改變我們的傳播手段。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目錄一 人的稱謂 5 直稱姓名 5 稱字 5 稱號 5 稱諡號 5 稱齋名 5 稱籍貫 5 稱郡望 5 稱官名 5 稱爵名 6 稱官地 6 兼稱 6 謙稱 6 敬稱 7 賤稱 7 特殊稱謂 7 二 古代職官 8 爵 8 丞相 8 太師 8 太傅 8 少保 8 尚書 8 學士 9 上卿 9 大將軍 9...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大全

一 科舉教育 1 科舉制度概說 科舉制度是中國歷史上通過考試選拔 的一種基本制度。它創始於隋朝,確立於唐朝,完備於宋朝,興盛於明 清兩朝,廢除於清朝末年,歷時1300餘年,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從官制史角度看,科舉制度的產生是歷史的必然和巨大進步。它所堅持的是 自由報名,統一考試,...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測試

10別人賢能的兒子 11別人的學生 賢侄賢弟仁兄等等 2 其他別稱 同窗 同門 同硯 寒窗 門生 東床 東坦 嬌客 外父 外姑 季父 冢子 庶子 良人 良君 細君3 稱謂前加上 家 或者 舍 表示對自己的謙稱1.家父 家嚴 家君 2.加母 家慈 3.寒舍 自己的家 4.家兄 5.舍妹 6.舍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