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後感

2021-03-25 15:02:23 字數 1728 閱讀 8193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乙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乙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乙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並論。

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於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

開啟《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乙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這裡講了什麼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

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願、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捨的治學態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

」同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

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乙個廣泛的道理:

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

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乙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孔子何以獲勝,辯論為何不出這樣的道理,我不知道,天資太差,腦子太笨。但我知道孔子說了些什麼,他說的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學!如果你是人,你生活在乙個群體中,不論你做什麼:

你去幹革命,做領導,開公司,或是你去當土匪,做強盜,當惡霸。如果你想做強,作大,你就必須相信孔子說的,從這個角度說,孔子的道理,是永恆的真理!

總之,我們中國人最不缺的就是智慧型,尤其是生存智慧型。中國人是適應力最強的生物,在任何的環境裡都可以生存。並且還有一整套自我娛樂的方式,我們是最喜歡內耗,窩裡鬥,最容易忘記過去,最經常變得麻木不仁,最喜歡隔岸觀火,充當看客的民族。

好了,不說了,魯迅先生比我說的強多了,不敢班門弄斧。

論語讀後感

篇二 論語讀後感 論語 是我國儒家思想的前年經典絕學,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 言行的書,其中大多是孔子回答 們的提問後所做的記錄 有一部分是回答諸侯國君 卿大夫和各方人士的問題 還有一部分沒有問題,只是記錄孔子的一些言論。因此,論語 中記載的言論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

《論語》讀後感

看孔子談 仁 孔子認為,人,特別聰明和特別傻的都很少,我們大部分人都是處在中間,既不絕頂也不透頂。根據智力,他把人分為3種,一種是 上智 天生聰明的人完全不需要學習就知曉一切 一種是 下愚 天生愚蠢的人,無論怎麼學習都沒有辦法 一種是 中人 也就是指我們這樣的普通人。普通人又分為2種,即 學而知之 ...

論語讀後感

6越26日,學校組織我們全體教師進行為期一周的集體學習。學習內容 論語 西方哲學故事 天氣的炎熱與我們學習的熱情相比也要遜色許多,知識營養的汲取恰如春天的雨露秋日的碩果了。這學習的氛圍讓我如沐春風。也許是我多年的鄉村教學從未經歷過吧,至於學習經歷和感想不言而喻,方方面面收穫還是很多的。首先,關於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