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周朝的禮樂制度

2021-03-24 19:21:48 字數 2604 閱讀 6674

在我國文化的發展過程中,西周是乙個政治文化制度大變革的時期,它上承遠古夏商的圖騰崇拜、巫術祭祀文化,下啟華夏禮樂文化的先河。其中禮樂制度既是對歷史的延續,又是對此之前文化體制的反映,同時也啟發了後世人文精神和理性思想。

由於禮樂是西周這一特定的時期出現的,其必定侷限於社會上層的活動,因此,為了了解西周的禮樂制度,有必要先了解其特定的社會背景及起主要作用的社會上層結構。

《左傳》記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也就是說,在奴隸社會的周代,國家大事有兩件:一是要祭祀祖先,二是要帶兵打仗。

周武王死後,周公攝行王政。為了鞏固其統治,他依照周國原有的制度,制定了一整套維護奴隸制統治的制度。西周統治的鞏固,與這套穩定的制度很有關係。

其中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禮樂制、井田制。根據封建制度,「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天子把爵位、土地連同居民分封給諸侯;諸侯對天子有納貢、從徵等義務,但可把土地及居民分賜給卿大夫;卿大夫之下又有士。這就構成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形之貴族等級制。為了維繫封建制度,西周還形成了按血緣關係組織起來的家族制度——宗法制,規定從天子到士各級貴族的名位只能由嫡長子繼承,並建立以全國最高宗主——周天子為核心的層層藩屏。

封建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也是其統治的核心。井田制是維持封建的經濟制度。宗法制度、禮樂制度,則是維持封建的社會制度和文化制度。

從歷史上考察,商代就有分封諸侯的現象,因為領土大了,分封便於統治。但商代沒有把自己的同姓封到各地去。周代也搞分封,應該說是取法於商的,但周人的分封,絕大部分封的是同姓,也就是把周的族人分封到全國各地去成為當地的統治者。

因此周代的分封諸侯,是把「宗法」與「封建(封侯建國)」結合起來的做法,由此便形成了圍繞姬姓宗族的層層「大、小宗」的嚴密等級關係。禮樂制度,正是對於這個嚴密的宗法等級網的強調和固定。某一等級的人,才能享用這一等級的禮樂。

就樂而言,等級的內容包含有對樂舞名目,樂器品種和數量,樂工人數等等的絕對限定,超出規格就是嚴重違法。在各等級貴族自己以及他們之間的活動中基本採用所規定的雅樂,,無疑能在一定時期內起到加強宗族觀點,形成「天下一家」思想的作用。

2禮樂制度的內容

周代是最早對「禮」(祭祀等儀式)和「樂」(伴隨「禮」進行的樂舞)作規定的時代,即所謂得制定禮樂。如果說商代人尊崇鬼神的話,那麼周代人尊崇的則是禮。據說這一重大措施是周初的大政治家周公頒行的。

規定了吉禮(祭禮)、凶禮(喪禮)、軍禮(行軍,出征)、賓禮(朝覲,互聘)、嘉禮(婚宴,加冠)等,使貴賤有差、尊卑有別、長幼有序,實行所謂的「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周公所制定的禮,是維護統治者等級制度的政治準則、道德規範和各項典章制度的總稱,後來發展為區分貴賤尊卑的等級教條。因此,「禮」並非「禮貌」,「禮節」那樣簡單。「禮」的本質是差異,用來顯示社會中各等級之間的差異,也就是說,貴與賤,尊與卑,長與幼,親與疏之間必須遵守各自的行為規範,絕對不可以混淆。

這樣就形成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婦之間的上下尊卑關係。周公把「尊禮」看作推行德政的重要內容。如果違背了「禮」,就是「僭越」。

所以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但是,乙個社會只講究差異,不講和同,社會就沒法和諧。

因此,周公在制「禮」的同時又作「樂」,使「禮」與「樂」相輔相成。樂則是配合各貴族進行禮儀活動而製作的舞樂。 「樂」,當然是**,但是它超越了**,帶上了濃厚的政治色彩和社會色彩。

「樂」的功能是,以**激起共鳴情緒。舞樂的規模,必須同享受的級別保持一致。「禮」與「樂」不能混淆,有著本質的區別。

《樂記》中說得好:「同則相親,異則相敬」。意思是說,「樂」的和同使人們相互親愛;「禮」的差異使人們相互尊敬。

「禮」,講究差異;「樂」,講究和同。因此,「禮」與「樂」,亦即「異」與「同」,兩者缺一不可,否則社會就會失衡。西周的禮樂,也體現了當時的時代文明。

三禮樂制度的發展與影響

禮樂制度的影響從其後幾千年一直到清代結束,每個時代的具體內容並不相同,但理論上都與周公的禮樂制度是一致的。

禮樂文明在周代獲得了高度的發展。起初,周文化落後於商文化,後來繼周朝建立之後,吸收了商文化的成果,文化迅速發展起來,意識形態也已經有很大的不同。大司樂是周朝建立的我國歷史上第乙個規模巨集大的**機構;六代之樂是周朝繼承和吸收上古傳統樂舞和創作樂舞精華之體現;八音分類法的出現,是古代**開始進入乙個較高發展層次的反應;西周確立「樂懸制度」(樂舞等級制度),對於維護西周奴隸社會近三百年間統治秩序的穩定和文化方面的創造起到了積極地作用,西周的雅樂,則將樂舞形態推向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所有這些,都是我國奴隸社會**文化發展時期的產物。標誌佔著**和政治完美結合的禮樂制度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完善。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詩經。小雅。北山》)的周天子地位一落千丈,不但喪失了控制諸侯的能力,反而成了」小國之君「,常常被人利用。

這反應在**文化方面,周王室壟斷和主宰文化的局面一曲不復返,各諸侯國的**卻迅速地膨脹發展起來,即所謂的」文化下移」新樂風靡朝野,人們的審美觀念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禮樂制度適應了當時的政治需要(即統治階級的要求),社會需要,經濟需要,文化需要,一定程度上穩定了統治秩序,豐富了人們的娛樂生活。但是它也有侷限性,它忽略了下層人民的文化需要,而且人類社會是不斷發展的,不可能永久停留在奴隸社會,也不可能就只有禮樂制度這一種**文化。按禮樂制度規定不能變動的**,隨著時間的遠逝,即使是貴族也已越來越對之感到隔膜,逐漸把它們看成只是「古樂」而已;西周雅樂的政治作用將與其無味的「古樂」一起萎縮、僵死,是不可避免的歷史命運。

周朝都有哪些具體國家制度?周朝國家制度簡介

封建制度 封建制 也稱 分封制 即古漢語 封建 的原始含義 古文獻中之 封建 即 分封制 封建制 在周朝時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劃分為諸侯的社會制度,在 封建制 下,國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別由獲得封地的諸侯所有,他們擁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資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繳納一定的進貢即可盡義務,即相當於...

從應國與虢國墓地的發現看周代禮樂制度

虢國墓地與應國墓地的考古發現與研究 周代禮制與當今社會的關係 王龍正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所提出的以德治國 建立和諧社會的理論,如果溯本求源,可以看出與孔子所極力推崇的西周時期形成並完善的禮儀制度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以周代禮樂制度為基礎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演說,影響了中國歷史達兩千多年之久,...

談談德育評分制度對班級管理的作用

作者 董柳茹 考試與評價 2018年第09期 摘要 德育即對學生進行政治 思想 道德和心理品質教育。它對堅持學校的社會主義性質,保證人才培養的正確政治方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著主導的決定性作用。那麼德育制度的制定和實施更是培養學生品德修養的乙個重要方式方法,本文所談的德育制度,主要是近五年來自己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