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應國與虢國墓地的發現看周代禮樂制度

2021-06-24 19:55:30 字數 5471 閱讀 9522

虢國墓地與應國墓地的考古發現與研究

——**周代禮制與當今社會的關係

王龍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所提出的以德治國、建立和諧社會的理論,如果溯本求源,可以看出與孔子所極力推崇的西周時期形成並完善的禮儀制度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以周代禮樂制度為基礎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演說,影響了中國歷史達兩千多年之久,對鞏固封建社會政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時對中國禮儀之邦形象的塑造也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隨著孔子學院在世界範圍內如雨後春筍般地建立起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學說,再度引起中國乃至世界人民的關注,因而我們有必要給周代禮樂制度以足夠的重視。

中國數千年輝煌的歷史留給我們的只是一些被物化成文字的記憶,這就是十分珍貴的古代文獻書籍。秦始皇的焚書坑儒運動,致使原本就不是十分連貫的歷史記憶變得更加支離破碎,那些僥倖流傳下來的古代文獻有的在傳抄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的錯誤。清代興起的考據學,儘管在糾錯校勘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由於書本在歷代傳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錯訛,在學術研究方面終究帶有一種無法克服的侷限性。

上世紀二十年代西方近代考古學的傳入,首先揭開了商代晚期都城——殷墟的神秘面紗,使得我們得以認識記載著商代歷史的甲骨文,從而開闢了我國考古學的道路。尤其是新中國日新月異的現代考古學成果,不僅為訂正文獻記載的失誤,豐富我們的歷史知識,也為深入了解古代社會的真實情況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一.周禮的形成與發展

相傳在西周初期,周公借鑑夏代與殷商禮儀,製作並完善了周代的禮儀制度,即周禮。所謂禮儀制度,其實就是由統治者為鞏固其政權而制訂的,各階層人們在社會活動中的行為準則,亦即行為規範,是維護統治階級特權的等級制度的一種標準化尺度。換句話說,遵循這一制度就是合禮的,也是合理的,反之就是違禮的,或者說是犯罪的。

至於我們所說的禮樂制度,則是標誌著周代貴族身分地位的在祭祀場合所用的青銅容器、樂器等器物的基本標準與規格,也就是說它是體現周代禮儀制度的一種外在形式。西周時期,歷代周王無不效法周文王與周公的道德理念,以德教人,以禮治國。當然在禮儀制度之外,周王朝還有法律制度,但似乎法制所起到的只是輔助性作用。

周王朝建立伊始,借鑑商紂王因暴虐而滅亡的教訓,修改或廢除了商代嚴酷的刑法,倡導敬德慎罰的治國理念,主張以德感化他人,而在懲戒人們犯罪行為的刑罰方面則主張謹慎再謹慎。其真正目的是讓大家自覺地遵守社會準則,維護在姬姓周人宗法制度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等級制度。而「德」這個字,無論在我國最早的史書《尚書·周書》中,還是在西周時期的銅器銘文中出現的頻率都非常高,這充分說明當時崇尚道德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至少在貴族階層的言語中已成為一種時尚。

西周早中期,伴隨著周禮在社會上的推廣,周王朝經歷了它的鼎盛時期。然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進步,西周晚期以後的周王朝則逐漸衰微,作為周代禮儀制度表現形式的禮樂制度也出現了危機。進入東周以後,這一等級制度遭到了嚴重的踐踏,出現了所謂「禮崩樂壞」現象。

也就是說,原本不該享用高一級別的貴族,紛紛使用超越他們所應遵循的禮制規定的規格。在春秋戰國這一社會大變革時期,周禮的權威已經喪失,在文化領域相繼興起的道、儒、法、墨等所謂「諸子百家」,紛紛為時下的「春秋五霸」乃至後來的「戰國七雄」等諸侯國出謀劃策,而與周朝分庭抗禮。其中儒家推崇周代禮樂制度,主張以禮制為主,法制為副,希望以教化民眾的方式以達到天下和諧,和平共處;而如商鞅等法家,則主張以法律主要是刑罰來規範人們的行為,以期達到天下大治。

在法家思想主導下的秦國逐漸消滅了其他大小諸侯國,在中國真正實現了大一統社會,建立了乙個多民族的國家。當然,在那個諸侯爭霸的動亂時代,這是法制的偉大勝利。但秦帝國繼續推行法家思想,欲以酷刑來統一人們的行為與思想,最終很快就滅亡了。

繼而漢帝國取而代之,在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治上恢復以禮治國,不僅穩固了新建立的政權,在很短的時間內創造了經濟奇蹟,並且因為開闢了絲綢之路,使大漢帝國的影響力擴充套件到世界各地,以至於中國人從此被稱為漢人,中國話被稱為漢語。此後,無論怎樣改朝換代,儒家思想始終佔著統治地位,才使得封建王朝延續數千年之久。

二.從應國、虢國墓地的發掘看周代禮樂制度

這些年來在河南境內引人注目的考古成果令人目不暇接,若侷限於兩周時期,則當屬虢國墓地與應國墓地的發現與發掘。下面擬就這兩個墓地的發掘情況,從以下談一談與之相關的周代禮樂制度,或者說是器物制度。

1.銅禮器制度

周代禮制與殷商禮制表現在銅禮器組合方面的特徵十分明顯,那就是周人以鼎、簋等飪食器為主,而殷人則以觚、爵、斝等盛酒、飲酒器為主。因為周人認為商朝滅亡的原因,在於末代商王殷紂王及其僚屬沉湎於酒而不務政事,所以為吸取教訓而頒布了禁酒令。這一法令被周王朝史官記錄在《尚書·酒誥》中,在西周康王時期的大盂鼎銘文中也有所反映。

所謂銅禮器,一般是指貴族階層在祭祀其祖先與神靈時所用的銅質容器而言。墓葬中隨葬銅禮器數量的多少,標誌著墓主人身分地位的高低。西周時期的銅禮器組合形式大致可分為炊食器(鼎、鬲、甗)、盛食器(簋、盨、簠、豆)、水器(方壺、圓壺、盤、盉、匜)、酒器(尊、爵、卣、觥、觶、方彝)等四大類。

在考古發掘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地位較高的貴族所隨葬銅禮器的數量較多,並且不乏精品,還往往鑄有記事的銘文,反之地位較低的貴族隨葬器物則較少,製作工藝也較為粗糙。

在這些器物中,最能代表墓主人身分的是銅鼎的數量,但銅鼎往往與銅鬲、銅簋相配套出土。周代禮器制度規定,天子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上士三鼎二簋,下士一鼎二簋。諸侯級貴族用鼎的數量因國家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對於小國來說,其國君的身份地位較之使用七鼎的大國國君,要下降乙個等級,即享用五鼎的禮制。

這就是《禮記王制》所說的「小國之君不過五命」。對於不同等級的貴族之「命」,《周禮·春官典命》雲:「上公九命為伯,其國家、宮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九為節;侯伯七命,其國家、宮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七為節;子男五命,其國家、宮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五為節。

」這段有關貴族等級制度的話反映了兩個問題:其一,這是春秋戰國時期關於周代禮制的記述,因為作為周王朝的「上公」已經享用「九命」的制度,實際上等同於西周時期「天子九鼎」的「以九為節」;其二,小國之君相當於「子男」級別,皆為五命。那麼什麼是命呢?

在西周金文中,「命」字與「賜」字有時是同義詞。這就是說,命是指貴族人士接受周王任命與賞賜的次數,因為每一次新的任命都要加官晉爵,所以被周王任命的次數越多,其職務也就越高。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將《周禮》中的「命」理解為後世作為**等級的「品」,如七品縣官、五品州官等等。

二者稍有不同的只是,「命」所代表官吏的級別,與「品」所代表官爵的高低,在數字排列位序上是相互顛倒的。

虢國墓地的國君級墓葬,均為7鼎墓,其主體組合為鼎、簋、鬲,或為7鼎6簋6鬲,或為7鼎8簋8鬲,其墓主人顯然屬於大國國君。而應國墓地的國君級墓葬均為5鼎墓,或為5鼎4簋4鬲,或5鼎6簋,合乎小國國君的禮制。在這種較為固定的組合形式中,銅鼎的數量是恆定的,銅簋可以有2件的誤差,銅鬲可有可無。

在山西晉侯墓地中,晉國國君晉侯均隨葬5鼎,與應國一樣屬於小國之君,享用5鼎禮制。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凡國君夫人之墓,其用鼎數量皆較其丈夫減少2件,也是禮降一等。虢國國君夫人之墓隨葬5件銅鼎,應國國君夫人之墓隨葬3件銅鼎。

春秋中期以後,周禮遭到破壞,諸侯國君享用天子9鼎禮制的現象十分普遍,如近年河南新鄭鄭國祭祀遺址出土的六坑銅禮器窖藏坑中,每套銅列鼎的數量均為9件,鬲9件,簋8件。這時諸侯國的卿大夫也開始僭越禮制,譬如太原晉國趙卿墓不僅使用多套列鼎隨葬,並且享用7鼎級別,其中有5件列鼎者2套,7件列鼎者1套。其他各地諸侯、卿大夫貴族自下而上大約依次類推地逐級「僭越」,伴隨著「水漲船高」的趨勢,最終出現了天子祭祀用12件列鼎的禮制,譬如《周禮·天官·膳夫》雲:

「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俎。」

2.樂器制度

在殷商時期有一種帶柄部的銅鐃,後來也叫做銅鉦,是一種敲擊樂器。古代管弦樂器演奏旋律,鐘鼓用來掌握節奏,正所謂「絲弦以行之,鐘鼓以節之」。殷商晚期已經出現了3件一套的銅編鐃,並新出現了單個的石磬;西周早期,銅編鐃逐漸發展成為可以倒置懸掛於鍾架上的銅甬編鐘,石磬也出現了成組的石編磬,其中陝西寶雞竹園溝魚國墓地m7所出3件一套的銅編鐘即是其例。

西周中期早段的銅編鐘依然是3件一套,西周中期晚段開始出現8件一套的銅編鐘,西周晚期十分流行。應國墓地西周晚期墓出現了7件一套的銅編鈴,虢國墓地兩周之際墓葬m2009出現了8件一套的鈕編鐘,並在銘文中自名為鈴鐘,這充分表明鈕編鐘是由編鈴發展而來的。

在虢國墓地,兩座國君墓m2001、m2009均隨葬有銅編鐘、銅鉦與石編磬,其中的銅編鐘都是8件為一套,銅鉦只有1件,石編磬為9件一套;而太子級貴族只隨葬有1件銅鉦與分為二套的20件石編磬,沒有銅編鐘。在應國墓地,銅編鐘與石編磬僅見於個別國君級墓葬中,其中一座西周晚期應侯墓隨葬7件銅編鐘,另外一座應侯墓僅隨葬1件甬鐘,多數國君墓葬沒有能夠用編鐘隨葬。兩處墓地的共同點是,國君夫人墓葬從來不見樂器和兵器,而隨葬有數量較多的玉器,而這一現象正是我們判定墓主人是否為女性的乙個標準。

進入春秋晚期,應國墓地有6座大型貴族墓均各出土有整套的較為固定的樂器組合,即9件銅鈕編鐘、8件銅編鎛、13件石編磬。但因為其經濟實力有限,這些樂器都是很薄的明器,而非實用器。應國墓地隨葬樂器較少或者多為明器,顯然與其經濟實力薄弱有很大關係。

因為根據文獻記載,東周時期周襄王欲鑄造編鐘,有大臣勸諫阻止,其原因是擔心此項開支太大,以當時周王室的經濟實力恐怕難以承受。

我國古代在**學方面居於世界前列,前仰韶文化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中已出現了七音階的骨笛,據文獻記載的殷商時期出現了「宮、商、角、徵、羽」五音階。商王朝滅亡以後,周人認為代表著商人**風格的商音是不祥的亡國之音,特意放棄使用五音中的「商」音,從而導致了編鐘演奏旋律時音律不全的人為缺陷,造成了我國古代「五音不全」的**學現象。在春秋早期出現的9件一組的編鐘上,在音律上恢復了商音,因而能夠演奏完整的樂曲旋律。

鑑於這種原因,**考古學家王子初先生認為,西周時期銅編鐘的作用主要不在於**藝術,而在於政治禮制。

3.玉器制度

虢國墓地與應國墓地都發現有較大數量的玉器,但無論從其品種還是質量方面,虢國墓地都要更勝一疇。在組合玉佩方面,兩個墓地有著乙個共同點,絕大多數貴族墓中大都有一組瑪瑙珠和玉佩組合而成的項飾,並且國君與國君夫人的胸前大都有一組多璜聯珠組合玉佩。就平時的裝飾品來看,墓主人頭部往往有玉笄或組合玉髮飾,耳部大都有一或二對玉玦,左右手腕部位大都各有一組由瑪瑙珠、管等組合而成的腕飾。

圭、璋、璧、璜等玉禮器分別被放在墓主人頭部、胸前或身體兩側。此外貴族死後在入殮時,口內填有琀玉,面部覆蓋有綴玉幎目,手中有握玉,腳下有踏玉。但是兩個墓地也有著較為明顯的差別,即虢國墓地有七璜、六璜、五璜聯珠組合玉佩,並有較大數量的動物形玉佩,無論是飛鳥、走獸,還是魚類均有較多的品種與不同的造型,甚至可以說它似乎包括了北溫帶氣候下的絕大多數動物種類。

而應國墓地除有二璜、五璜、四璜聯珠組合玉佩之外,還出土有虢國墓地所缺少的七列、十列、二十列串珠組合玉佩,但動物形玉佩遠沒有虢國墓地所出那樣豐富多彩。

一般來講,多璜組合玉佩代表著墓主人作為國君或國君夫人的身份與地位,虢國國君虢季墓m2001隨葬7件列鼎,伴有7璜聯珠組合玉佩,虢季夫人墓m2012隨葬5件列鼎,伴有5璜聯珠組合玉佩。這種多璜組合玉佩,其他貴族即便是太子也無權享用。這就是說,在國君與國君夫人的墓葬中,隨葬銅列鼎的數量可能與玉璜在組合玉佩中的數量大體相當。

當然也有比正常情況下減少1件玉璜的例子,譬如虢國國君虢仲墓隨葬6璜聯珠組合玉佩,應國墓地國君墓中也有隨葬4璜聯珠組合玉佩者。玉璜數量的不固定性,正如銅簋與銅鬲的數量,相比較為固定的銅鼎數量而言可以增加二件的情況一樣。鑑於有些高階別貴族墓葬中沒有隨葬多璜組玉佩,一些學者就認為玉璜的多少與墓主人身分沒有關係,這是不對的。

儘管沒有隨葬較多的玉璜不能代表墓主人的地位較低,是可以肯定的,但擁有較多的玉璜卻必然意味著墓主人身分較高,這也是毫無疑問的,因此沒有理由認為玉璜數量的多少不能代表墓主人的身分。

2019國考面試的考生應做好三點準備

2016年國考筆試成績已經公布,面試預計在春節前後陸續展開,那麼由此看來,我們可以準備的時間僅僅只剩乙個多月。我們在面試還沒來臨之前到底該做些什麼呢?且聽中公教育專家娓娓道來。第一,了解自己所報考的單位和崗位。國考 面試和 省考 不一樣,面試組織者設定的問題專業性更強,更切合具體工作實際,考生應具備...

從睡覺姿勢看人的性格與健康

導語 睡相,人人都有,不管你是側著 歪著 橫著 斜著,還是翻著 滾著,又或是睜著眼 張著嘴 打著鼾,都是睡相中的一種,而這些睡相也從側面 睡相,人人都有,不管你是側著 歪著 橫著 斜著,還是翻著 滾著,又或是睜著眼 張著嘴 打著鼾,都是睡相中的一種,而這些睡相也從側面反映出乙個人的性格特點與健康 大...

教師與家長溝通應注意的問題與技巧

三 關愛學生是增進信任的橋梁 家長真正關心的是,老師是不是關懷我的孩子?因此,不管老師採用何種溝通方式,都應讓家長覺得老師真心實意地關心自己的孩子。現在的學生不能輕易批評,但是老師對學生的問題又不能視而不見。該怎麼辦呢?筆者認為,可採用迂迴方式 欲抑先揚。讚美的作用遠遠大於批評指責,它能調動起人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