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家庭學生教育初探

2021-05-14 21:59:36 字數 3881 閱讀 7916

福州十四中游溟

在我們的教育物件中,有乙個特殊的群體——單親家庭子女。這個群體中的大部分孩子由於缺少父愛或母愛,心靈受到創傷,上進心不強,學習成績較差,經常違反紀律,或是稍不高興就離家出走,自卑心理、逆反心理也經常在他們身上表現出來。如何通過教育幫助單親家庭學生更好地面對因家庭變故帶來的傷害,減少心靈創傷,調整他們的心理,使其盡快達到平衡,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值得思考的問題。

下面就幾種常見的單親學生家庭教育誤區及我們可以採取的對策作簡要分析。

一、教育的誤區及不良心態

1、過份溺愛教育

溺愛教育在一般家庭中都存在,在單親家庭裡尤為突出,這種教育佔整個單親家庭教育的53.21%。有的父(母)親在離婚之後,為了抹平家庭破裂時給學生造成的創傷,把全部的情感都施加在學生身上對學生的疼愛和關懷更是無微不至,在吃、穿、玩、花等各方面無一不予以滿足,只要學生開口,父(母)親沒有不答應的。

這樣的教育,這樣的單親家庭環境,實際上成了學生將來犯罪的溫床。學生走上犯罪道路,其父(母)則成了實際的支持者、護送者。受到這種家庭教育的學生,在同學和老師面前很任性,好勝心強,尋求各方面的滿足。

受不了一點兒批評,更承受不了挫折與打擊,表現出極其脆弱的心理狀態。這給教育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

2、金錢滿足教育

現在的家庭大多數已經擺脫了貧困,有的已達到了小康水平,在這種狀況之下,學生向家長要幾個零花錢並不在話下。特別是單親家庭的父(母)親,為了彌補自己對學生感情上的過失與不足,毫不吝嗇地將大把大把的鈔票塞給學生,以滿足學生在用錢方面的需要。班上有乙個單親學生,其父親是個律師,比較有錢。

期初將乙個四千元的存摺交給學生,作為一學期的生活費。結果,該生不到兩個月就用完了。實際上,父親的這種行為,使學生養成了大手大腳的習慣。

在學校裡,在社會上,學生揮金如土,花錢如流水。父(母)親的這種教育方式,最容易使學生從小養成好逸惡勞、大吃大喝的習慣,導致學生走上犯罪的道路。

3、暴力管制教育

暴力與虐待在單親家庭中經常發生。這種教育佔整個單親家庭教育的22.13%。

暴力教育是指單親家庭中的某一成員對其他成員在精神上、經濟上、肉體上以及性行為等方面施予的暴力和虐待。這種單親家庭教育環境,不可避免也促成學生性格內向、孤僻和抑鬱。學生只能把在家裡聽到的看到的和親身感受到的一切痛苦,全部積壓在心裡,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這種心態和性格將會不斷地加重,一旦遇到挫折或不順之事,最容易走極端。

單親家庭中出現暴力和虐待是異常可怕的。本來父母離婚就給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創傷,現在則是雪上加霜。這種教育環境,嚴重地摧殘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極大地阻礙了學生心理的正常發展,對學生成長十分不利。

4、家庭主婦式教育

有些離婚後的父(母)親,由於長時間生活孤獨、苦悶、煩惱,久而久之養成了懶惰的習慣,甚至情緒不穩定,大發脾氣,朝學生身上發洩。讓學生從事更多的家務勞動,這也成了對學生進行虐待的一種手段。另外以前由於父母共同承擔的家庭經濟支出,現在完全由乙個人來擔負,經濟出現了極度緊張。

無法僱傭保姆或傭人,學生自然充當了這種角色,很多學生因此放學後或放假後不願回家,在社會上遊蕩。生活在如此家庭中的學生,其身心將不可避免地受到摧殘。

對學生實施勞動教育要有一定的度,超越這個度,學生教育就會出現問題,、在單親家庭裡,不應該出現學生充當家庭主婦的現象。勞動的強度要以學生生活得自由自在、高興為標準。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否則將有礙於學生健康的成長。

5、「圈地」式教育

「圈地」式教育,通俗他說就是把學生活動的場地嚴格地限制在規定的範圍內,減少或斷絕與周圍學生的交往、接觸。從哲學的角度來講,任何事物都與其周圍事物發生聯絡,而同周圍事物的聯絡是該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有的單親家庭把孩子長期關在家裡,不允許與附近的鄰居學生交往,更不允許與已離異的父(母)親來往。

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學生,本來就缺少父(母)愛,心中積澱著許多痛苦,需要與同伴交往。

美國著名學者h·奧托提醒我們:「把乙個人與世隔絕,是現在能夠採用的最嚴厲的刑法」,對學生實行「圈地」式教育,實際上是對學生應有權利的剝奪,是家庭最不仁不義的表現。

6、「放羊」式的教育

所謂放羊就是指牧羊人在茫茫的原野上讓羊群隨意奔跑,主人無需對其施加任何管制。,採取漠不關心的態度,放任自流。學生在其父母離婚時就已形成了「爸媽不要我了!

」的印象。如果對學生不給予一定的關懷,那麼,學生又會產生「爸(媽)也不管我了!」的概念。

這種「放羊」』式的教育給學生造成的將是更多的痛苦與創傷。學生便覺得有家無家乙個樣,回家與不回家沒有多大關係。如此管教方式,給學生離家出走創造了機會,給學生犯罪創設了條件。

二、採取有效的教育策略,發揮教師教書育人的重要作用

有關專家指出生活在完整家庭裡學生幸福的程度,要比生活在單親家庭學生幸福的程度高出兩倍多。而且心理學、教育學也明確地告誡我們,學生心理異常與惡劣的環境有關,單親家庭本身就是一種極壞的家庭環境。前面所提到的六種教育,既是單親家庭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完整家庭存在的問題。

因此,作為學校教育就在學生成長中超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而教師理所應當地承擔起著教書育人的重要任務,通過教師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彌補家庭教育誤區對學生身心造成的不良影響,促進學生健康心理及健康人格的形成。

1、建立單親家庭學生檔案。

從入學起就開始建立單親家庭學生的檔案,加強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行為和家庭情況的了解、跟蹤,並詳加記載。把每個單親家庭學生分配到班主任、科任老師、年級團總支書記頭上,由他們負責心理疏導,學習輔導,生活的關照,行為的矯正,定期與家長聯絡,掌握單親家庭學生在家中和社會上的情況。

2、使單親學生融入班集體,消除憂鬱心情。

良好的同伴關係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老師,其

一、要在課堂上多提問,鼓勵他們參加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使他們感到同學、老師都很重視他們,盡量淡化他們與其它學生之間的差別,避免他們感到窘迫、難堪和不安。其

二、教師自身觀念要開放,心態要豁達,尊重他們的人格和生活方式,不在工作中流露出婚姻離聚的好噁態度,更不能有歧視、嘲笑、戲弄單親學生的做法。其

三、要善於發現單親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重視他們的點滴進步,同時引導他們多為集體做好事,幫助他們在班集體中樹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使同學們接受他們並樂意親近他們。其

四、要及時從家長那兒獲取資訊。教師除細心觀察外,還應及時與家長溝通,深入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況,從而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3、正確對待和理解單親學生的散漫思想。

老師要多和他們個別交流,樂意充當他們的忠實聽眾和知心朋友,鼓勵他們談吐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給他們轉化散漫思想的辦法,利用孩子情緒易轉移和易感染的特點,引導他們想一些高興的事,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還可以安排一些興趣相投的同學與他們結成學習夥伴,使原有的散漫思想逐步被轉化。二是同監護人建立了「****」聯絡,相互間與他們確立了乙個個近期小目標和採取的教育辦法,使監護人同老師共同努力,注意學生的每乙個微小的進步,及時表揚。

4、對霸道類單親學生,要輔以嚴格要求。

對單親家庭學生,在做耐心細緻工作的同時,也一定要嚴格地教育和要求,對原則問題不能遷就。要開設講座或開展活動,對單親家庭學生進行紀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使之不做出出格的事情。有了違紀行為決不能遷就,耐心的思想教育與嚴肅的紀律處理是不矛盾的,只要工作做得細,有時可能會得到滿意的效果。

5、用真摯的愛溫暖單親學生的心。

教師除了加強家長的工作,盡可能使他們在家庭中得到滿足之外,還要給予單親學生更多的溫暖和慈愛。具體包括尊重單親學生的人格,充分接受他們,信任他們,積極對他們的行為作出反應,對他們表達關愛等。在非正規教學活動時,可常用愛撫、微笑的表情輕拍學生的肩背,撫摸學生的頭,還可以及時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小困難,如整理衣領,揀起掉落在地上的學習用品等一些細小的舉動,使學生感受到愛的溫暖。

6、形成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網路。

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倡導和參加社群教育活動,把單親家庭學生(包括其他學生)在社會上的情況也掌握起來,只有把社群教育與學校、家庭的教育結合起來,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協調配合的教育網路,才能使學校和家庭教育的成效落到實處。

總之,單親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是乙個值得全社會關注的問題。教師要全面了解單親家庭學生學習、生活情況,深入分析他們的異常心理,採取積極有效的教育對策,才能扶助這部分學生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

單親家庭學生學校教育初探

摘要 單親家庭學生由於其家庭環境的特殊性,較之正常家庭學生心理更加脆弱,更易出現偏差。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否,關係到每所學校整體教育教學的穩定 關係到構建和諧社會發展目標。學校 教師應了解這類學生的心理特點,採取有效措施進行疏導 鼓勵,引領他們健康成長。關鍵詞 單親家庭心理健康學校教育成長發展 ...

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

作者 莊敏梅 小學科學 教師版 2012年第02期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深感到教育的重要性和責任的重大。我們要將單親家庭中的孩子使他們受到的傷害降低到最小,幫助他們 心理創傷,讓他們也能幸福成長 快樂成才。人們常說 嚴中有愛,愛中有寬。對單親學生來說,更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要使他們既感到一片慈母之愛,又體...

單親家庭輔導計畫

一 輔導目標 1 為之創造乙個快樂健康的生活環境,讓她健康快樂中自由成長!2 使孩子盡快地從失去母愛的痛苦中走出來,逐漸養成開朗自信的性格,走向成熟更理智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力量,找到自信。找到人生的目標和方向。3 引發這類孩子的思想轉化,使他們引起共振,產生共鳴,產生積極向上的思想情感,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