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學學習感悟

2021-03-09 13:05:36 字數 3761 閱讀 9132

對於大學知識的學習,和高中確乎頗有不同。在以前,雖說每學期都有新的課程,但科目總還是不變的。而如今,每一學期都是新的幾門課程,這就時常讓自己陷入了探索新的學習方法的困境。

於是,我們便往往有這樣的困惑——到了期末了,這門課也才開始入門了。

其實,細細想來,這也是很正常的。就醫學來說,從課堂上學到的東西畢竟有限,終身學習才是乙個醫者智慧型的源泉。因而,乙個醫學生,在學校中獲得的最重要的東西便是學習的能力。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句古語便道出了杏林之法門。

從整體上講,中醫雖有理論指導,但由於今人與古人在認知上的差異,對於初學者,中醫還是比較抽象的,缺乏一定的直觀性和系統性。在基礎課程中,中醫基礎理論和中醫診斷學等課程,由於是編者從浩如煙海的中醫典籍中摘錄整理出來的資訊,其系統性還是比較強的,有乙個大體的知識框架,比較容易讓學生從整體把握。但是,對於中藥學、方劑學和針灸學等,這些課程的脈絡精髓就隱含在看似枯燥的藥物、湯頭和經絡腧穴之中。

但這些精髓又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若是硬是將其用文字表述出來,往往會使讀者茫然不知其解。唯有通讀方劑,才可知曉配伍之精妙,唯有概覽針灸,方能領會金針之奧義。因此,在不同的課程中,確乎需要自己變通方法,以便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單就針灸學來說,其知識是比較零散的。而且剛才也提到,只有先把這些看似雜亂的經絡腧穴做了大概了解之後,才能發現其中的規律所在,進而才能成系統,成理論。若是起初就妄圖在其中找尋脈絡框架,無異於緣木求魚,必然毫無所獲,且易誤入歧途。

針灸學需要背誦記憶的東西還是比較多的,而重複是記憶之母。大量的重複無疑是記憶的最佳手段。雖說如此,但機械式的重複難免會索然無味,讓人失去耐心。

所以,在記憶時,還是需要有一定的技巧來輔助記憶的。

對於經脈的循行,我們不妨將其整理成卡片,或是準備記憶手冊,以充分利用零散時間,時時重複,強化記憶。同時還要理解文意,在身體上找到經絡大致循行路線,如此亦可協助加深理解。經過大量的重複之後,能夠所背所記,不假思索,信手拈來的程度,這便達到了可以永久記憶的條件了。

對於腧穴,首先要解決的是它的歸經和定位。掌握好這兩項後,才能更好的掌握其主治特點。對於定位來講,最有效的方法莫如點取,若是能夠點取準確,其基本定位也就掌握了,而且不至於枯燥,在此基礎上再對其定位的描述稍加溫習,便沒有什麼問題了。

再來說歸經,任督二脈的穴位歸經自是簡單,不必細說。十二正經在四肢的分布也都是比較有規律的,在定位大致清楚地條件下,再對歸經稍加記憶,掌握也不是難事。對於背胸部的經脈分布,也是頗有規律可循的。

例如,在腹部正中旁開2寸,胸部正中旁開4寸,基本都屬胃經;腹部正中旁開4寸,基本都屬脾經;腹部正中旁開0.5寸,胸部正中旁開2寸,則屬腎經;在背部,就是正中旁開1.5寸和3寸兩條膀胱經側線了。

接下來是對腧穴主治的記憶。腧穴主治不外三條——近治作用、遠治作用和特殊作用。腧穴所在,主治所及,掌握好了腧穴定位,其近治作用也就不在話下了。

經脈所過,主治所及,對於歸經明了後,腧穴的遠治作用也便有了大致的方向。而對於腧穴的特殊**作用,就需要單獨記憶了。

在對經脈的循行,腧穴的定位、歸經和主治大致了解之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不斷重複,以加強記憶了。在這個過程中,我認為需要變換各種方式,以調動大腦的興奮性,保持較高的記憶水平,達到最佳的記憶效果。為此,我們可以對腧穴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比較。

細說來,在縱向比較上,可以經脈循行為依據,縱向總結比較每一經的腧穴,在這個過程中以加深理解,強化記憶。在掌握十四經脈循行的基礎上,以十四經脈循行體表部位為主要依據,在腧穴分經主治規律的指導下,縱向學習總結每一條經脈的腧穴。如此,以經統穴可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能對每一經腧穴的大體分布位置及主治病症有更系統更全面地認識。

如同將食材烹飪為佳餚一般,將先前雜亂的知識點系統化、靈活化、生動化。

在橫向比較中,我們可以在腧穴主治規律的指導下,橫向歸納腧穴的主治作用。

凡是腧穴都有近治作用,這是一切腧穴主治的普遍規律。根據腧穴的近治作用,將人體全身各部的腧穴進行歸納:頭面部腧穴主治頭面病症,軀幹部穴位主治臟腑病症等。

如,胃脘部的中脘、上脘、建裡、梁門等,主治胃腑疾病;眼周圍的精明、承泣、四白等,主治目疾。

十四經脈腧穴具有遠治作用,尤以四肢肘膝關節以下的穴位更為顯著。橫向歸納總結這些穴位的遠治作用,能更好的掌握其臨床應用的特點。例如太衝、行間可清洩肝膽火熱,故可**頭痛、眩暈、脅痛和目疾等,公孫、足三里可補益脾胃,故可**腹脹、腹痛、嘔吐等。

腧穴的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具有雙向的良性調節作用或是相對特異性的**作用,這是小部分腧穴主治的特殊規律。例如,天樞穴對腸道蠕動有雙向的良性調節作用,既能通便又能止瀉;內關可以雙向調節心率;至陰可以調整胎位,大椎可以瀉熱,隱白善治崩漏等。把這一類具有特殊**作用的腧穴歸納在一起集中學習,可以起到強化記憶的目的。

在橫向比較上,也應該注意位置相近、取穴標誌相關的穴位之間的比較。把這些穴位進行對比和總結,可以有效避免部位相近的穴位之間的混淆。如位於腕橫紋上的陽溪、陽池、神門、太淵等,位於肘橫紋的尺澤、曲澤、曲池等,以及平臍的天樞、大橫等。

另外,在橫向比較上,還應該注意相似穴位名稱的穴位比較。這些穴位因名稱相類似,所以極易混淆,應單獨總結,強化記憶。例如:

與風有關的穴位,風池、風府、風市、風門等;與氣有關的學位,氣海、氣衝、氣戶、氣舍等。

接下來還有對特殊穴要有了解,如五輸穴、八會穴、八脈交會穴等,因為這些穴位對腧穴的**作用有著總結和指導意義,而且在臨床上有著重要的應用,所以了解了這些腧穴的主治和應用規律,對腧穴的記憶大有裨益。例如,筋會陽陵泉,血會膈腧,如此便對陽陵泉和膈腧的**特點有了認識;再如,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輸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洩,掌握了這些,對於五輸穴的**特點會有較為全面認識。

此外,還要加強實踐,多多進行針刺練習,並在此基礎上利用針灸**身邊同學的一些常見疾病,在實踐中去感悟針灸。

最後,擴充套件課外閱讀,也不容忽視,課外的涉獵可以加強對針灸學的興趣,拓展知識面,加深對課堂學習的理解,如此便可事半功倍。

以上便是自己乙個學期以來在針灸學學習方面的一些感悟。

至陽穴位於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有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有第7肋間後動、靜脈背側支及棘突間靜脈叢;布有7胸神經後支的內側支。主治胸脅脹痛,黃疸;脊背強痛;咳嗽,氣喘。

以下是有關至陽穴穴義的一些解釋:

(1)至陽。至,極也。陽,陽氣也。

該穴名意指督脈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天部陽氣。本穴物質為筋縮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因受督脈絡脈所傳之熱而化為天部陽氣,穴内氣血為純陽之性,故名。

(2)金陽。金,肺金之氣也。陽,陽氣也。金陽名意指穴内氣血為肺金之性的純陽之氣。理同至陽名解。

〖別名〗金陽穴。

〖穴義〗督脈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天部陽氣。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純陽之氣。

〖執行規律〗循督脈上傳靈台穴及外散於脊背各部。

〖功能作用〗壯陽益氣。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至陽穴**帶狀皰疹有獨特的療效。

帶狀皰疹,俗稱「蛇盤瘡」,皮疹以水皰、疼痛為主要特點,屬於西醫學的病毒類**病範疇,青年人發病,因其體質強壯,疼痛尚可以忍受,對於老年人來講,體質虛弱,正氣不足,氣虛不能推動血液執行,導致血液瘀滯於區域性,不通則痛,疼痛可呈燒灼樣、刀割樣、針刺樣,常持續存在,劇烈難忍,甚至徹夜難眠,一般的止痛藥沒有效果,因此,止痛成為**的首要。

至陽穴為督脈經陽氣隆盛之處,該穴有振奮宣發全身陽氣,疏通經血、利濕熱、寬胸膈、安和五臟、補瀉兼施之功,經過多年臨床研究證明,至陽穴埋元利針法可以起到疏通區域性經絡氣血、祛邪扶正、緩解疼痛的作用,該方法起效快、療程短、無***,已通過臨床試驗證明其確切療效。

現代醫學認為,當誘因使潛伏於神經元中的病毒被啟用時,受侵的神經節發放異常電衝動,產生神經痛,至陽穴埋元利針**帶狀皰疹疼痛研究表明,至陽穴埋針使脊髓節段有關神經及內臟產生一種獨特的剌激感後,加強了中樞神經內痛覺調節系統與痛覺衝動相互作用,對痛覺訊號加以抑制,從而產生了更好的鎮痛效應,同時還有提高機體免疫力、抗病毒及消炎作用,從而使疾病得以**。

《針灸學》課程梳理與感悟

6 十二皮部 十二皮部是十二經脈功能活動反映於體表的部位,也是絡脈之氣散布之所在。二 經絡的標本 根結 氣街 四海 經絡與全身各部的聯絡是複雜的,經氣的執行也是多樣的,除了前面所介紹的內容之外,還有標本 根結 氣街 四海等理論。3 經絡的作用和經絡學說的臨床運用 1 作用 聯絡臟腑,溝通氣血 執行氣...

針灸學感想

以上是對經典的乙個膚淺的認識,下面我就 八脈交會穴歌 中的 公孫衝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 談談我自己的看法。內關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公孫是足太陰脾經的絡穴。兩穴通於奇經八脈的陰維和衝脈,共同匯合於胃 心 胸,手厥陰絡穴從內關處上行,繫於心包,絡心繫 從經絡循行和感傳現象可知內關和 心 有密切關係...

針灸學重點總結

針灸總論 腧穴總論 1腧穴的概念和分類 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特殊部位。腧穴 是對穴位的統稱 輸穴 是對五輸穴中的第三個穴位的專稱 俞穴,專指特定穴中的背俞穴。分類 十四經穴 奇穴 阿是穴三類。1 十四經穴 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稱和位置,且歸屬於十二經和任脈 督脈的腧穴。主治本經病症的共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