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評價方式的轉變

2021-03-09 02:57:40 字數 2269 閱讀 1243

**課改背景下德育評價方式的轉變

課程改革在我省實施已有八年,對應的課程評價標準也不斷趨於成熟,而德育教育的改革卻沒有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足夠的重視,德育的評價機制明顯滯後於顯示的德育工作新形勢,德育教育特別是其評價機制與新的課程理念不協調。為此,筆者結合自身的實踐與思考,談談新課程理念下的的與評價應作如下的轉變。

一、 從德育知識評價為主到德育行為評價為主

道德教育評價應把課堂教學與學生的實踐行動結合起來,在知行統一中評價學生的道德,缺少了道德實踐環節的評價是不完整的。因為,道德知識的考查只是反映了學生道德知識的記憶水平,而學生學習道德知識的根本目的在於「導之以行」,也就是為了引導道德實踐。因此,學生只有在實踐中以主人的身份去聽、去看、去想、去做,聞其聲、見其形,才能引起他們思想上的共感,實踐不僅滿足了學生表層的行為習慣,也能在學生道德情感、道德良心和心靈世界的建構上起到重要的作用,能使他們從內心深處產生一種道德豐富與發展的需要,從內心建立一種道德信念。

實踐體驗即是乙個道德認識的過程,更是乙個人道德情感昇華的過程,它使學生通過自主體驗認識道德知識,通過真實的感受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通過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規範,縮短了知識傳授與反饋的過程,

二、 從重視評價結果到重視評價過程

傳統的評價是終結性評價,是對學生的一種結論性評價。新課程理念倡導過程性評價,重視對學生生活、學習,以及各項活動過程的評價,因為中學生有很強的可塑性,學生的道德素質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乙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如果一味地按照終結性評價的靜態結果對待不斷發展變化的學生,其評價的目的肯定達不到,甚至以偏概全,影響了學生的發展。注重學生活動過程中的評價,有助於學生的自我反思,有助於推動學生道德的自我發展,比如,以往班主任在對學生的德育評語中普遍性地出現以下結論性語言:

該生團結同學,勤奮學習,樂於助人:該生對班集體工作缺乏熱情,學習的目的性不強等等。這樣一錘定音的評語(結論性評語)會給學生誤導,有的學生會沾沾自喜沉湎與「優等生」,有的學生則鬱鬱寡歡沉湎於「品質不良生」。

假設代之以「你在集體中逐漸學會了與同學的交往,學會了與他人的溝通,也懂得了與他人的合作」「交往」「溝通」「合作」這些都是對學生有積極正面導向作用。再比如:「今後如能更關注自身的全面發展,加強與同學的合作,把自己融入到班集體中,會有更長足的發展。

」這樣既暗指了學生的不足,有肯定了學生今後進步的可能性,給學生的發展留下了無限的空間。

三、 從目標型評價道到激勵性評價

目標型評價,也就是評價主體事先制定一套對學生德育評價的理想化目標,然後據此對每一位學生進行測量,符合此目標的即為好生,不符合此目標的即為「品德欠佳」的學生。這樣的評價機制本身就顯得較為呆板,是為評價而評價,失去了評價的真正意義。對學生的評價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學生道德的自我豐富與自我發展,因此,評價機制必須凸顯出它的激勵性。

比如,可以在班級中設立「星級學生」競賽表,貼上在班級的牆面上,對學生中任何乙個有積極意義的行為表現或行為表現上有較為明顯進步的,都可以記上一顆五星,這樣學生的積極行為可以隨時得到認可和肯定性的評價。然後每週在班會課上進行一次點評和小結,一周積累下來的五星數目最多的為「一周之星」,乙個學期下來,五星數目最多的同學為「五星級學生」,第二檔次的為「四星級學生」,第三檔次的為「三星級學生」。各檔次的人數可多一些,力爭讓全班的大多數學生都能進入「星級學生」的行列中。

這樣做的好處是給每位學生都提供了平等的競爭機會,行為表現不好的學生,只要進步了,也有機會獲得「星級學生」的榮譽稱號,感到自己的進步是富有成就感的。因此對每位學生的激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這一點已經被實踐證明了在起始年級實施是行之有效的。

四、 四、從單一型評價到多元型評價

首先,從德育評價主體來看。以往的德育評價往往以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的評價為評價,評價的主體過於單一,也會到來評價的主觀性、片面性。因此,評價主體應該盡量做的寬泛些,形成評價的合力。

例如,在班級「星級學生」的競賽中,任何一位學生和任課教師都可以提出建議,然後提交全班同學通過即可。這實際上就把對學生的道德評價權交給了全班同學和教師,評價主體也就變得非常寬泛,增強了評價的客觀性和可信度,學生對這種德育評價的滿意度也就大大提高了。

其次,從德育評價的手段來看。往往常用的是教師給學生寫學期或學年的評語;組織各類的積極分子的評比,開表彰大會或通報表彰等等。其實評價的手段還可細化到日常學習、生活、工作的任何環節,教師可以做個有心人抓住某乙個細節,對學生的行為表現進行及時的激勵性評價與引導。

再次,從德育評價內容來看。新課程目標考核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德育情感與價值觀,強調的是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會**,學會交流,學會合作,注重培養學會健全的人格。因此德育評價機制就應該對學生健全的人格發展具有現實的導向性。

學生健全的人格培養是十分豐富的,可包括親情、友情、責任心、抗挫折能力、創新意識、協作意識、自製意識和能力等,因此德育評價必須涵蓋這些內容,甚至更加寬泛。

轉變德育方式提高德育效果

作者 王志平 一 案例描述 為了迎接鎮江市現代化先進學校的檢查驗收,學校德育處尹主任利用國旗下講話,對全體同學進行了一次迎檢動員。一開始他就直入主題,指出我們學校要爭創現代化的學校,學生是學校的主人,學校的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有為爭創鎮江市現代化學校出力流汗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接下來,他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轉變評價方式還孩子快樂童年

建立科學質量評價體系回歸教育本質,給孩子快樂童年 雨林中心小學張念紅 我縣實行以六年級年段質量檢測均分及及格率作為鄉鎮教學質量評價標準以來,對規範全縣教學常規管理 強化教師質量意識都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它也以易操作得到大家的普遍認可。結合這次學習感受,但反觀這種評價方式,其弊端顯而易見 一 強化了唯...

試談學習方式的轉變

福建省南安市大盈中心小學黃麗華 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 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和理念,是課改實施的重點。數學課程標準 指出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那麼如何在實施新課程中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呢?一 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