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轉變中國的經濟發展方式

2022-03-21 16:11:50 字數 3266 閱讀 7995

中國正處於走向公平與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性轉折時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十二五」的重要使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大方向已達成共識,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存在哪些阻礙和難以解決的問題,推進的突破口在**,等等,這些都是需要進一步**的重要課題。

準確把握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的內涵

討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首先必須準確理解「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的內涵。目前對此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需要加以釐清。

經濟發展不能簡單等同於經濟增長。很多人對此不加區分,實際上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經濟增長側重於經濟總量的增加(gdp是其中重要的衡量指標),而經濟發展則強調整體經濟的數量與質量、總量與結構、物質財富與社會民生福祉的提公升。

因此,經濟增長只是經濟發展的乙個方面內容,是實現經濟發展的手段。經濟增長本身不是目的。如果將「發展是硬道理」簡單理解為「增長是硬道理」,甚至庸俗化為「gdp增長是硬道理」,一味追求經濟指標的增長,而不顧及環境、資源、公平、安全等經濟倫理和社會公義的平穩中正,那就不是有效、可持續的經濟發展。

「拉美化」發展模式就是前車之鑑。

經濟結構不能片面理解為供給結構。經濟結構包括需求結構和供給結構兩個方面,二者相輔相成。但是很多人在使用經濟結構一詞時,往往將其片面理解為供給結構,主要關注產品結構、行業結構等,這明顯有失偏頗。

侷限於供給的層面來研究經濟結構問題,很難得出準確、完整的結論。實際上,一定時期的需求結構決定供給結構,消費結構決定生產結構,需求結構的公升級是經濟結構變遷的內生驅動力。很多矛盾表面上看是供給結構的問題,但根源卻出在需求結構上,因此,調整經濟結構應同時從需求與供給兩個方面著手,否則,容易出現「按下葫蘆又起瓢」的現象,表面上看解決了供給結構的矛盾,但卻引發新的需求和供給失衡。

目前中國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服務業**不足。服務業的缺失,限制了人們通過尋求服務提高生活質量的需求實現路徑。

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的經濟結構。經濟結構不能脫離特定的經濟發展歷史階段,更不能揠苗助長。中國國情差異巨大,農耕村落、小型城鎮、中小城市、大型城市、國際化都市並存,整體消費狀態、實際需求內容,跨越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呈現出複雜多樣的梯次結構特點。

可以說,在當前中國國情下,某一行業、某一類產品顛覆性淘汰的現象其實極其罕見,主要還是成本競爭驅動下的產品更新換代和產業梯次公升級。因此,反映到經濟結構上,必須要認識到這個國情,選擇最合適的結構和最合理的調整路徑。轉變發展方式問題是乙個社會模式問題,而不是個體(企業)行為,但調整結構卻是由個體行為集合而成的結果。

經濟結構調整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範疇。在當前的歷史背景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是同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如何實現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是我們討論問題的邏輯起點

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邁上了工業化、城鎮化的道路。但是,在發展過程中,長期以來積累了大量的深層次矛盾,逐漸成為制約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很多問題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如果不妥善處理,將導致經濟發展動能的急劇衰減。

筆者以為,解決當前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保持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狀態,才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本質。目前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資源環境問題。工業化程序及其帶來的新的生活方式,使得資源和環境的壓力與日俱增。在目前經濟發展模式下,資源耗費過高,除了礦石、煤、石油等各類經濟資源外,像土地、水、空氣等生活資源也耗損嚴重。

二、貧富差距問題。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其重要核心是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改革開放以來,雖然中國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但是居民實際收入年均增長卻僅7%左右,且收入差距明顯擴大。

從當前情況來看,我國貧富差距狀況已接近經濟社會發展可容忍的底線。三、安全成本問題。近年來層出不窮的安全生產事故,其實是經濟快速發展與必要管理成本之間的矛盾所致。

雖然說安全成本是經濟快速增長無法迴避的代價,但是安全成本太高,對於經濟發展顯然是個不可持續的負面因素。四、勞動力成本問題。人口紅利對經濟發展的促進是非常顯著的。

從農村源源不斷轉移過來的低成本勞動力,使得中國很快在國際分工中確立了比較優勢,實現出口快速增長,並奠定「世界工廠」的地位。但是,隨著人口紅利效應的逐漸衰減,低成本勞動力無限供給的狀況不可能長期持續,部分地區出現的「民工荒」就是徵兆。更值得擔憂的是,長期的勞動力低成本狀況與城市財富的高速增長形成強烈反差,由此帶來經濟社會諸多矛盾的積累,也招致道義上的質疑和批評。

五、城鎮化問題。目前中國的城鎮化率還很低,只有46.6%,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

六、經濟發展速度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平均以9.8%的速度增長。

長期高速發展解決了舊體制和舊的發展方式存在的矛盾與問題,但同時也積累了新的矛盾和問題,也需要調整發展方式。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

中國發展方式轉型的主要挑戰不是經濟社會本身,而是**轉型與**自身建設。轉變發展方式中的很多矛盾與問題集中在**轉型上。就是說,發展方式轉變的難點和關鍵是**轉型。

新階段發展方式轉變對**轉型的依賴性全面增強。為此,**轉型應成為「十二五」全面改革的關鍵和重點,因為**的轉型還遠未到位。

首先是要實現從**主導向市場主導的轉變,**轉型的核心是要不要放棄**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使**真正成為公共服務型**。在做大經濟總量為導向的發展階段,**主導更容易快速提高經濟總量。而在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的背景下,**把經濟性公共服務、社會性公共服務、制度性公共服務這些事情做好了,整個社會的公平與可持續發展就有了重要基礎和保證。

從地方層面看,**主導經濟增長還有普遍性。但是,由於**主導帶來的發展不是完全建立在市場基礎之上,缺少可持續性。以gdp為核心目標的經濟增長與**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有內在的聯絡,共同作用形成**追求經濟總量擴張的相關機制與政策。

改變gdp為主要目標的發展方式,不能不改變**主導型的增長方式。建立在市場主導基礎上的發展才有可持續性,才能抑制**的投資慾望。

可行的變革途徑

其次是要從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治理型轉型,這方面有一定進展,但還沒有實質性突破。適應社會公共需求轉型的關鍵在於確立**在公共服務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自身建設與改革的突破,關鍵在於通過**轉型形成規範的公共權力執行的制度框架。

其一,運用行政力量推進發展方式轉變。破除gdp優先觀念,適度放慢發展速度,守住能源和生態環保的底線;調整收入分配政策,促進社會經濟的公平正義;控制安全成本,突出對勞動者生命價值的尊重;實現勞動力成本的常態化回歸,形成良性「倒逼」機制;著力提公升城鎮化質量,打造擴大內需的有力引擎。城鎮化不能盲目求快,單純數字上的城鎮化率沒有太大意義,關鍵是提高城鎮化的質量。

其二:發揮好市場機制作用,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公升級。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公升級,主體是企業行為。

當前面臨的主要任務,一是解決需求結構和供給結構不平衡問題,既包括過剩也包括短缺。二是解決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的問題,使生產要素向更有效率的領域轉移。實際上,核心是資源有效配置。

發揮好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是當前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公升級的主要措施。

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縱所周知,當今世界競爭日趨激烈,無論是在經濟,軍事,科技,文化,還是政治競爭都相當的激烈。特別是在經濟方面,競爭的激烈程度是無與倫比的。在遭遇到國際金融危機後,迫使我國不得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綜合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了。目前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 出口需求拉動,依靠第二產...

如何轉變縣域經濟發展方式

在加快推進工業化的實踐中,不少縣受 追趕型 經濟發展模式的影響,不計資源 環境和生態生本,重複走先汙染 後治理 高消耗 高排放的傳統工業化道路,環境生態破壞巨大。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有利於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實現縣域可持續發展。一 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實施主體功...

如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促進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途徑和措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發展存在乙個突出的弱點,那就是經濟效益不高,我國經濟長期處於粗放經營的速度型增長方式之下。這種粗放經營的增長方式,同我國國民經濟持續 快速 健康發展和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不相適應,必須努力推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