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轉變縣域經濟發展方式

2021-09-11 11:53:57 字數 2738 閱讀 4366

在加快推進工業化的實踐中,不少縣受「追趕型」經濟發展模式的影響,不計資源、環境和生態生本,重複走先汙染、後治理、高消耗、高排放的傳統工業化道路,環境生態破壞巨大。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有利於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實現縣域可持續發展。

一、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加快轉變縣域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從我國縣域經濟發展態勢上看,不同區域間的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2023年,縣域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是全國平均數的70%,是全國中心城區的50%;再加上縣域之間差異大,全國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最高一百個縣的平均值是最低一百個縣的平均值的15倍以上。縣域經濟結構的調整涉及需求結構、供給結構、空間結構、要素結構等方面,涵蓋多個範疇,因此,轉變縣域經濟發展方式既要考慮擴大內需與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又要考慮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服務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第

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發展,同時還要統籌城鄉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建設好縣城和中心鎮,加快新農村建設等等。這些結構性矛盾和問題如果得不到妥善解決,就難以有效拓展我國縣域經濟的發展新空間、培育競爭新優勢,也難以形成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內生動力。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有利於推動縣域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轉變縣域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縣域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二、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加快轉變縣域經濟發展方式的落腳點

城鄉統籌協調發展不是使經濟總量在城鄉和各縣市平均分布,也不是簡單縮小縣域生產總值上的差距,而是要從人人享有小康社會幸福生活出發,使生活在不同縣域的人們都能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和大體相當的生活水平。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要充分考慮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經濟總量的差距,特別是要考慮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的民生問題,努力使處在主體功能區的城市化地區、農產品生產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市的公民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和社會文明。為此,**和省級財政要增加對限制和禁止開發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幫助這些地區健全公共服務、建設基礎設施,樹立保護就是發展的新理念。

要從縮小區域發展差距,謀求全國經濟合理布局的角度大力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要堅持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內在統一,在促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係。

三、堅持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加快轉變縣域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

著力擴大內需,要合理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收入,拓寬和開發消費領域。從國際經驗看,在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投資出口對gdp的影響呈下降趨勢,消費開始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2023年,我國人均gdp超過4000美元,正處在提公升消費率的歷史拐點,而農村消費率低、城鄉居民消費差距擴大已成為我國擴大內需的制約因素。

擴大內需,提高縣域農村消費能力,必須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縣域要結合主體功能區戰略的實施,大力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健全農業補貼制度,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增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標準和報銷水平,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積極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高效農業。要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和就業資訊服務,促進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同工同酬。要結合新農村建設,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扶貧的力度。

四、堅持把科技進步和改革創新作為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加快轉變縣域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

改革是實施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本身就是改革與推進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縣域要結合主體功能區戰略,優化農業產業布局,把科技進步與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改善民生緊密結合,推動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要結合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把產學研、科工貿有機結合起來,發揮人才是第一資源的優勢,培育和支援科技人才創新創業。

農產品生產區要大力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構建以農產品主產區為主體,其他農業地區縣域為重要組成的「七區二十三帶」農業戰略格局。鼓勵和支援優勢產區集中發展糧食、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農產品;加快發展設施農業,提公升畜牧業、水產業發展水平,積極發展林業產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農業科技創新。

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目標,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五、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加快轉變縣域經濟發展方式的著力點

在加快推進工業化的實踐中,不少縣受「追趕型」經濟發展模式的影響,不計資源、環境和生態生本,重複走先汙染、後治理、高消耗、高排放的傳統工業化道路,環境生態破壞巨大。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有利於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實現縣域可持續發展。事實表明,一些生態環境脆弱的縣域,若仍按原有發展模式,勢必大大超出其資源環境承載能力。

因此,要根據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的思路和「十二五」規劃綱要約束性指標的要求,突出節能減排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各項任務的落實;堅持以提高資源產出效率為目標,加強政策引導和協調管理,落實節約優先戰略,推進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迴圈經濟發展,引導人口和經濟向適宜開發的區域集聚,為農業發展和生態保護騰出更多空間。

堅持把科學評估縣域發展實績作為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加快轉變縣域經濟發展方式的有效方法

國家對縣域經濟發展的調控,應根據資源環境的特點分類指導,增強區域調控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公平性。對地處優化開發區域的縣市,應強化對經濟結構、資源消耗、環境保護,特別是恢復農業和生態用地等指標的評價;對重點開發縣域,主要是統籌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布局、縣域總體發展水平與促進經濟集聚與人口集聚同步性等方面的考核;對於農產品主產區,要強化對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考核;對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主要是強化對生態功能的保護和對提供生態產品能力的考核;對於禁止開發的縣域,主要是強化對自然文化資源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的考核。

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縱所周知,當今世界競爭日趨激烈,無論是在經濟,軍事,科技,文化,還是政治競爭都相當的激烈。特別是在經濟方面,競爭的激烈程度是無與倫比的。在遭遇到國際金融危機後,迫使我國不得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綜合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了。目前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 出口需求拉動,依靠第二產...

如何轉變中國的經濟發展方式

中國正處於走向公平與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性轉折時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 十二五 的重要使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大方向已達成共識,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存在哪些阻礙和難以解決的問題,推進的突破口在 等等,這些都是需要進一步 的重要課題。準確把握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的內涵 討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

如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促進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途徑和措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發展存在乙個突出的弱點,那就是經濟效益不高,我國經濟長期處於粗放經營的速度型增長方式之下。這種粗放經營的增長方式,同我國國民經濟持續 快速 健康發展和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不相適應,必須努力推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