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昇功幸福中國建設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2023-01-04 13:18:03 字數 5053 閱讀 7205

自然觀與價值觀是辯證統一的,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滲透,在一定意義上說,自然觀是價值觀的基礎,在一種自然觀的基礎上必然要形**對於自然界的一種相應的價值觀和倫理觀。

蘇州市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吳聲功

內容摘要:當乙個國家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後,即當國民擺脫貧困後,追求財富動力就會小於追求幸福的動力。當代中國經濟已經登上了新的台階,進入新一輪發展階段,應該將幸福列入發展目標。

幸福中國建設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係是目標、目的與途徑、手段的關係。在當代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是幸福中國建設的途徑與手段,幸福中國建設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目標、目的。作為以為人民服務與為人民謀幸福為宗旨的中國共產黨和我國**,應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確立幸福中國建設與科學發展的理念,並運用這一理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由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目的性非常明確,如何通過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架構幸福中國的發展藍圖,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好的現實問題。

我們所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現代化之路。但關於幸福的研究,尤其是關於幸福與經濟關係,「幸福中國」建設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關係,以及如何建設、如何評價等,國內學術界的研究是不夠的,必須加大這方面的研究。

關鍵詞:幸福中國建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一、經濟發展的階段性與幸福中國建設問題的提出

為什麼要提出幸福中國建設問題?幸福中國建設問題是在什麼背景下提出的?

經濟發展是有階段的。最早系統論述經濟發展階段的,是美國經濟學家沃爾特·羅斯托。羅斯托在他的代表作《經濟增長的過程》與《經濟增長的階段:

一位非共產主義者的宣言》中,把人類社會劃分為六個階段:傳統社會階段,為起飛創造前提條件階段,起飛階段,向成熟推高階段,高額群眾消費階段,追求生活質量階段。其中,起飛與對生活質量追求,是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兩個重要突變,對生活質量追求是一切國家最終將會達到的目標。

經濟發展的每乙個階段,都有每乙個階段的發展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了三十多年的當代中國經濟,已經起飛,由農業經濟時代發展到工業經濟的中級階段,成為世界製造業大國;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7.2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

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新的發展階段,登上了新的台階。

經濟學家、心理學家們通過對國外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的研究,發現當乙個國家人均gdp達到一定水平後,即當國民擺脫貧困後,追求財富的動力就會小於追求幸福的動力。是繼續致力於經濟的快速增長、gdp的上公升還是調整政策方向、致力於各項公共事業和社會保障的發展?這是在「十二五」期間,我們黨與各級**不能不考慮的問題。

這就是人們常講的中國今後的發展道路選擇問題。經濟學家**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是分好蛋糕,所選擇的道路是,關注民生,搞好收入分配,縮小貧富差距。有人針對「發展才是硬道理」,提出「民生才是硬道理,公平也是生產力。

」其實,***生前說的發展,的確是硬道理。但硬道理不只一條,民生也是硬道理。

另一種選擇是做大蛋糕,所選擇的道路是,繼續走過去30多年的經濟發展道路,仍然繼續以做蛋糕為主,認為只要像目前一樣,大力發展經濟,隨著gdp的高速攀公升,一些目前存在的矛盾都會在以後陸續得到解決。其實以上兩種選擇,如果形成互補,則是利國利民的。如果各執一端,則各自缺陷都是明擺著的。

很簡單,分蛋糕的前提是,必須有蛋糕。如果沒有蛋糕,還談什麼分蛋糕呢?或者講,如果蛋糕太小,再怎麼分,都是分不好的。

當然,有了蛋糕,並且蛋糕做大了,僅歸少數人,也是不行的。現在的問題是,改革開放的大部分成果,即大部分蛋糕,被少數階層壟斷了,根據科學出版社《中國居民消費需求變遷及影響因素研究》,中國城鎮居民最高收入組與最低收入組之間的年均收入差距,2023年是2.9倍,2023年是8.

9倍。不少中下層民眾不僅不能體面地生活,而且在一些地方被排擠了。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各級**一直將gdp作為衡量工作的標準,作為考核幹部的硬指標,使得各級地方**不可避免地圍繞經濟增長展開,這在客觀上助長了gdp「注水」現象愈演愈烈,導致數字至上。

只要完成既定目標就萬事大吉了,而對民生問題不是說沒有關注,但可以說,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於是導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不協調發展格局,即中國經濟增長與社會改善形成很大反差,甚至出現有的地方**根本不關心民生,不關心民眾的幸福感、幸福指數是否與經濟增長速度同步,使得民眾對冷冰冰的各種經濟資料早已失去了興趣。

然而,當代中國在這種情況下是不可能分好蛋糕,不可能讓民眾有幸福感的。如今,中國經濟已經邁上新的台階,各級地方**就不能再唯gdp是問了,不能再不將民生與民眾的幸福、幸福感與幸福指數納入經濟發展的指標中了。

那麼,什麼是幸福、什麼是幸福感、什麼是幸福指數呢?中國在現階段,即在「十二五」期間,能夠將民眾的幸福 、幸福感、幸福指數納入經濟發展指標中嗎?

幸福是什麼?幸福是個深刻而複雜多元的概念。這是學術界乃至整個人類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千百年來,人們不斷地追問、探尋、爭論,以至歷代關於幸福的定義競有幾百種之多。面對這個難題,康德不禁嘆道:「不幸的是幸福的概念是如此模糊,以至雖然人人都在想得到它,但是,卻誰也不能對自己所決定追求或選擇的東西,說得清楚明白,條理一貫」。

但不管多麼複雜的事情,都可能化繁為簡。幸福的概念,也是如此。如果我們簡單地講,幸福就是人生的快樂。

如果從根本上講,幸福則是人生需要與慾望得到滿足的心理體驗,確切地講,是人達到生存與發展的某種完滿的心理體驗。需要與慾望,是幸福的源頭。由於人們的需要與慾望是不同的,因而對幸福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如有的知識分子對著書立說的需要與慾望很強,當他的著作出版後,便感到很幸福。有的對發財的需要與慾望很強,即使是千萬富翁,仍然不會感到幸福。因此,幸福與不幸福是因人而異的。

快樂的心理體驗是幸福的主觀形式,人生的需要、慾望、目的得到實現,從而達到某種生存發展的滿足,是幸福的客觀內容。幸福,既具有主觀性又具有客觀性,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體。

幸福感在英文中表達有happiness,well-being,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ical well-being等。在現代心理學研究中,使用的是合成詞well-being,反映出西方人對人類存在的思考取向,有幸福、健康、福利之意。人們對幸福的理解,是伴隨著時代變遷與文化價值的轉移而不斷發生變化的。

在現代心理科學中,主要有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與社會幸福感三種研究取向,他們從不同視角豐富著人們對幸福的理解。

幸福既是發展的最終目標,也是檢驗發展的最終標準。傳統的以國內生產總值(gdp)為核心的經濟衡量指標體系忽略了人類對幸福的訴求,扭曲了發展手段與目的關係,引發了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其弊端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的批評。但如果放棄gdp,更合理的指標體系是什麼?

位於喜馬拉雅山腳下,總面積4萬7千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70萬的不丹,因其倡導的「不丹模式」,多年來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所謂「不丹模式」,就是注重物質與精神的平衡發展,將環境保護和傳統文化的保護置於經濟發展之上,衡量發展的標準是國民幸福總值(gross nationl happiness),簡稱gnh,而不是gdp。國民幸福總值最早由不丹國王旺楚克在2023年提出,他認為**施政應該關注幸福,並應以實現幸福為目標。

追求gnh最大化是不丹**至高無上的發展目標。後來,西方人又在此基礎上,提出用國民幸福指數national happy indel(簡稱nhi)作為衡量發展的標準。

但是,是否將「幸福經濟指標」列入到**目標,無論在政界還是學界都是有不同看法的。

在學界,有人認為:應當把「幸福」這個問題留給**家和哲學家**。不要讓經濟學家和心理學家再操心這件事了。

這一看法,我是不贊同的。理由在以上已提到,幸福概念是乙個複雜多元概念,**家、哲學家要研究,心理學家、經濟學家也要研究。至於說到「幸福經濟」,經濟學家更要研究了。

問題在於「幸福經濟」、「幸福經濟指標」是否列入**指標,一種意見認為不應該列入,一種意見認為應該列入。

認為不應該列入**目標的理由是:認為幸福是可以被歸結為一門「科學」,從而找到使人幸福的方法,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往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使人們感到不幸福的原因(飢餓、失業、疾病),但沒有痛苦並不意味著幸福。

他們針對應該把幸福列入**目標者,批駁說:不知何故,那些希望把幸福列入**目標的社會科學家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主張,國內生產總值(gdp)並不能衡量生活中所有重要的事情——比如家庭、朋友或宗教。

事實確實如此,但這也不意味著「幸福」可以成為一項衡量指標。他們最近發表了乙份《世界幸福報告》,依據民調結果得出的「主觀福祉」(幸福的專業術語)狀況給各國進行了排名。

在這份榜單上,美國在156個國家中排在第11位。排名前十的國家是:丹麥、芬蘭、挪威、荷蘭、加拿大、瑞典、紐西蘭、澳大利亞和愛爾蘭。

所有這些國家都有乙個共同點:它們的人口都很少,而且除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之外,都是國土面積很小的國家。小國在這場幸福比賽中一馬當先。

它們往往是單一民族國家,很少出現民族、宗教和地域衝突,而這些衝突是引發不幸福感覺的一大緣由。在大國中,美國的排名最高。

他們認為「追求幸福」可以是一項「權利」,正如美國《獨立宣言》所說。但讓每個人實現幸福並不是**的義務。往好裡說,幸福並不是烏托邦式的運動;往壞裡說,這場運動可笑,並且令人難以忍受。

因此他們極力主張,不應該把幸福列入**目標。這一派以美國《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羅伯特·薩繆爾森為代表。

主張把幸福、幸福經濟、幸福經濟指標列入**目標者認為:

第一,不能經濟發展了,人民卻沒有幸福感。

我國的鄰國不丹**尚能以國民幸福總值作為衡量發展的標準。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並且經濟發展已經上了乙個新台階,就更應該以國民幸福指數作為衡量發展的標準。

第二,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體,也是建設和享有幸福中國的主體。

上述兩點看法,我是贊成的。

馬克思說過,人只有為自己同時代人的完善,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達到自身的完善。共產黨人執政為民,為的不是一己私利,而是事業發展、百姓福祉。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權利;造福人民,是黨和**的責任。

我們的黨與我們的**必須將幸福中國建設列入黨的工作指標與**指標。我們的**是人民的**,必須代表人民,依靠人民,破除人民幸福是黨和**恩賜的錯誤認識,切實維護並發揮好人民群眾大膽探索自己的幸福道路的自覺性與積極性。

幸福中國建設、國民幸福指數與經濟發展方式關係如何呢?簡要地說,是目標、目的與途徑、手段的關係。提高國民幸福指數是目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手段。

「十二五」期間,是以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的。那麼,在「十二五」期間為什麼要以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為什麼要強調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呢?經濟發展方式應沿著什麼方向轉變呢?

如何通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國民幸福指數?在當代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是幸福中國建設的途徑與手段,幸福中國建設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目標、目的。

建設幸福中國

演講稿 學好真本領讓未來生活更幸福 固安縣第四小學五年級三班崔璐軒 輔導教師 張穎輝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 學好真本領讓未來生活更幸福 每天清晨,我喝下一杯香甜的牛奶,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坐上舒服的汽車,行駛在環境怡人的環城路上,奔向讓我獲得知識的學校,我感到現在的生活是...

建設幸福中國

在2012年這個春光明媚的季節裡,中國政治生活裡的一件大事 兩會 召開了。2012年的 兩會 成為了幸福中國的新起點。既然要建設幸福中國,那就得知道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乙個謎,你讓一千個人來回答,就會有一千種答案。有人說,幸福是擁有乙個美滿的家庭 有人說,幸福是一生平安 有人說,幸福是一輩子的健康 也...

建設幸福中國

幸福是什麼?有人說,幸福十一種感悟,有人說,幸福是一種感覺,有人說,幸福是一種內心感動。教師的幸福是桃李滿天下,醫生的幸福是天下無疾病,農民的幸福是五穀豐登。每個人都希望過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幸福生活並不是單個的人或者少數人就能創造的,只有我們所處的社會成為乙個和諧的社會,人們才有可能享受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