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營銷策劃

2021-03-08 15:39:07 字數 4139 閱讀 4188

目錄一、人才市場環境分析 1

(一)政策環境分析 1

(二)經濟環境分析 1

(三)競爭環境分析 2

1、大學應屆畢業生分析 2

2、往年未就業大學畢業生分析 3

3、研究生分析 3

4、其他競爭壓力 4

(四)人才需求特徵 4

1、整體特徵分析 4

2、專業特徵分析 4

(1)就業方向 5

(2)就業部門或行業百分比 5

3、長沙市場需求分析 5

二、自身swot分析 6

(一)優勢分析 6

1、優勢 6

2、優勢的利用 6

(二) 劣勢分析 7

1、劣勢 7

2、劣勢彌補 7

(三)外部機會分析 7

1、外部機會 7

2、外部機會的把握 7

(四)外部威脅分析 8

1、外部威脅 8

2、外部威脅的應對 8

三、stp戰略分析 8

(一)市場細分 8

(二)目標市場選擇 9

(三)市場定位 9

四、營銷策略設計 9

(一)產品策略 9

(二)**策略 10

(三)渠道策略 10

(四)**策略(面試技巧) 11

1、面試中的基本禮儀 11

2、面試前的準備 11

五、實施方案 11

(一)短期方案 11

(二)長期方案 11

六、 心得體會 12

七、附件 13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快速發展和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人事制度改革的全面推進,中國人才市場的發展也進入了乙個嶄新的階段。近年來,我國人事部相繼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市場及人才流動的政策,使得我國人才市場法規建設得到較快發展,人才市場管理逐步走向規範,人才市場體系逐步完善,服務領域不斷拓展。

我國人才市場的發展經過了漫長的探索,呈現出以下特點:人才的素質逐步提高,人才隊伍總量持續穩定增長,人才地域分布仍呈東強西弱的態勢,人才向第三產業過度集中,我國人才資源配置正處於歷史性轉折過程中。

目前,我國人才產業結構與國民經濟的產業布局分布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中專技術人才數量明顯偏低,就業人員的學歷狀況急需改善。這就意味著第三產業在集中大批人才的同時,人才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明顯低於其他產業,與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和發展製造業大國的目標不相適應。

我國的所有制結構和就業結構發生的巨大變化,形成的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局面,也帶來我國人才隊伍結構狀況的根本性變化。其突出表現是國有企業職工人數和人才總量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持續下降。我國專業技術人才分布很不合理,不同所有制單位人才分布不合理,產業和行業分布需要調整。

大學生就業政策是國家為實現一定時期的路線、方針而制訂高層次人力資源配置的行動準則,體現了一定時期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所應遵循的基本規範。

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政策內容,體現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國家對職業市場的導向性規定。從目前來看,就業政策以市場調節為主,即畢業生在國家和學校的指導、幫助下,自行與用人單位溝通,進行雙向選擇,具體到哪個單位就業完全由畢業生自主選擇,自主決定,前提是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就如銷售商品一樣,賣給誰都可以,產品是自由買賣的,國家的法律和政策是保證交易的合法性,規定交易的約束條件,產品能否順利售出是產品銷售方的問題。也就是說,作為大學畢業生的我們必須依靠自己的就業競爭能力,在就業市場進行競爭,就業政策只是保護求職者的合法權益,但不保證交易一定成功。

因此,總體說來,就業政策就是起到保護求職者合法權益的作用,同時也約束求職者的部分求職行為,而求職者具體獲得哪乙個職位,被哪個用人單位錄用,都必須靠其自身的能力和條件,由市場來決定。

乙個地區、乙個城市在一定時期的經濟狀況,直接影響到計畫在這一地區或這一城市就業的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經濟發展速度快、經濟發達的地區和城市對大學生的吸納和接收能力較強,就業機會較多,薪資水平較高;反之,則意味著較少的就業機會和較低的薪資水平。對每一位大學畢業生來說,求職都具有一定的區域侷限性,求職行為主要發生在就學城市和較為了解的目標城市。

目前,國內大學生的就業去向,大城市佔絕大部分,中小城市和農村只佔很小的一部分。總體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大中城市,如深圳、廣東、上海、北京等地區,對大學生的吸收能力更強,在這些地方就業機會也更多,因此,地區的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決定該地區的就業狀況。一般說來,沿海要好於內地,大城市好於中小城市。

當前,世界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以高科技資訊為主導的新型產業的崛起,帶來了經濟領域的一場空前革命。知識不但在這場革命中成為經濟的直接驅動力,而且掀開了新時代的篇章。

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變,一方面使知識密集型的新產業部門不斷湧現,另一方面使傳統產業部門經過改造知識含量大幅度提高,直接從事生產的勞動力大大減少,從事知識生產和傳播的勞動力越來越多。以知識、智力為主要構成的資本已經成為知識經濟主導的生產要素。

知識經濟的到來,作為湖南大學的學生,有著良好的就業優勢,湖南大學是歷史悠久、聲譽斐然的著名大學,有著千年歷史的積澱,現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這無疑會給我們的就業增加砝碼。

經濟的增長使得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長,由2023年的212萬人增長到2023年的631萬人,但是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增長速度是逐年下降的。

大學應屆畢業生的逐年增多,給就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雖然有部分畢業生選擇考研,選擇出國留學,但是選擇就業的仍是多數,就業需求有限,再加上企業更加親睞各個名牌大學的畢業生,造成了最大的壓力之一。

據教育部資料,2023年,截至7月1日,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72.2%,比去年增長4.2個百分點;實現就業人數455.

6萬人,同比增長40餘萬人。202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630餘萬人,根據資料,今年高校畢業生已實現就業人數為455.6萬人,約有175萬人尚未就業。

通過對歷年高校畢業生的人數及就業率統計資料表明擴招近十年來,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多,呈大幅上公升的趨勢,就業率自2023年開始呈下降趨勢,形成供大於求的局面,形勢不容樂觀。

從上表總可以看出,研究生錄取人數基本上是逐年遞增的,研究生應聘有著獨特的優勢,很多單位的崗位要求都指出研究生畢業才能應聘,而且在招聘過程中,高學歷的研究生更容易被接受。

除了上述幾種競爭壓力,還有大中專院校,以及海外留學生、失業人員、離職人員等與我們競爭,他們多有技能優勢,更有經驗,相比之下,更容易融入崗位,我們應加強這一方面的鍛鍊,努力培養自己全面發展,才能更有優勢。

我國現階段人才隊伍的結構性矛盾---「九多九少」:

一是傳統產業人才多,高新技術領域人才少;二是繼承型人才多,創新型人才少;三是單功能人才多,多功能人才少;四是中初級人才多,高層次人才少;五是低學歷人才多,高學歷人才少;六是機關事業單位人才多,企業人才少;七是大中城市人才多,縣鄉和老少邊窮地區人才少;八是從事第二產業的人才多,從事知識生產和傳播的人才少;九是熟悉計畫經濟的人才多,熟悉市場經濟的人才少。由於人才隊伍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

21世紀中國人才開發面臨的挑戰:

最主要的有兩大挑戰,即競爭加劇、檔次提公升。競爭加劇,是指21世紀的人才危機將是乙個世界現象,不僅發展中國家如此,發達國家也同樣面臨著高新技術人才短缺的困擾。不擇手段巧取豪奪,人才占有上的「馬太效應」將更加凸顯。

高層次多功能的人才將成為爭奪的主要物件。檔次提公升,是指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檔次將會不但提高,高層次複合型的人才將四處走俏,低層次單功能的人將倍受冷落。這兩大挑戰必然要導致人才內涵的昇華和人才素質的復合。

管理科學研究人類社會組織管理活動客觀規律及其應用,是一門跨自然科學、工程科學、技術科學以及人文社會科學的綜合**叉科學。它隨著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而產生,並隨著社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

改革開放使管理活動由計畫經濟下行政命令的附屬物轉變為系統化、專業化的複雜活動,對管理人才的培養提出了多方面、高層次的要求。管理活動中普遍存在著層級性,操作層、中間層和戰略層的管理業務,需要培養不同的專業化管理人才。根據對我國產業發展和企業管理現狀的分析,認為商務管理專科教育仍應以培養中基層管理人才為主,畢業生能夠作為現實工作中業務主管、部門經理等職位的後備人才,通過一段時期的適應和鍛鍊,勝任這些工作。

隨著以知識為基礎的新經濟的發展和產業公升級,社會對綜合型戰略管理人才和適應團隊工作的新型操作層管理人才的需求,將相應增加,這正符合高職高專商務管理專業的特點。

個人營銷策劃書

三 其它求職者分析 從購買者 用人單位 看來,市場上的產品 人才 有兩大類經驗人士和應屆生,對於經驗人士而言,有著多年的專業與行業的積累,執行力強,市場操作經驗多,能夠快速地達到企業對崗位的要求,是有相對優勢,但應屆生也有自身的優勢所在,對薪資的低要求,較強的可塑性,剛出道時的激情和較高的忠誠度也成...

個人營銷策劃書

引言我是一匹狼 乙個畢業生的宣言 我是一匹精悍自豪的狼 飢餓中透露著對成功的渴望 我賓士在大山長川,四處找尋 為了理想,為了心願 前言的路也許會有迷茫 人生的腳步也許會有彷徨 但我願意保證 我可以為了所愛而愈挫愈勇 也可以為了理想而孤軍奮戰 經過三年的大學生活,即將面臨畢業,如何讓自己在眾多求職者中...

營銷策劃個人心得

通過這次小組營銷策劃方案的實踐,我收穫頗豐,受益匪淺。在課堂上,我學習到營銷策劃是企業在經營方針 經營目標的指導下,通過對企業內外部環境分析,經過精心構思設計 採取一定的手段,改進營銷渠道 手段,從而將產品推向市場,達到占有一定市場份額為目的的過程。在這次實踐前,我對於策劃的理解比較片面。我認為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