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組安全管理標準

2021-03-08 11:07:01 字數 3963 閱讀 3543

危險源辨識方法

危險源辨識的目的就是通過對系統的分析,界定出系統中的哪些部分、區域是危險源,其危險的性質、危害程度、存在狀況、危險源能量與物質轉化為事故的轉化過程規律、轉化的條件、觸發因素等。以便有效地控制能量和物質的轉化,使危險源不致於轉化為事故。它是利用科學方法對生產過程中那些具有能量、物質的性質、型別、構成要素、觸發因素或條件,以及後果進行分析與研究,作出科學判斷,為控制事故發生提供必要的、可靠的依據。

危險源辨識的程式

危險源辨識的程式如圖所示:

2、危險源的調查

在進行危險源調查之前首先確定所要分析的系統。然後對所分析系統進行調查,調查的主要內容有:

①生產裝置情況:裝置名稱,裝置效能,裝置本質安全化水平,裝置的固有缺陷等。

②作業環境情況:安全通道情況,施工系統的結構、布局,作業空間布置等。

③操作情況:操作過程中的危險,工人接觸危險的頻度等。

④事故情況:過去事故及危害狀況,事故處理應急方法,故障處理措施。

⑤安全防護:危險場所有無安全防護措施,有無安全標誌,燃氣、物料使用有無安全措施等。

3、 危險源的防護

理論講解和現場實際操作為準

3.1取樣現場

3.1.1氣體取樣做樣指導作業標準

準備好相關性質氣體的取樣裝置及其相關輔助裝置

人員自身安全防護用具的佩戴。

到達現場取樣點,認準風向,站在上風口開啟取樣閥門。

等待管道置換2—3分鐘。取樣裝置置換3次以上,置換時背對樣氣出口。

取樣結束,關好閥門,並檢查確定閥門關好沒有漏氣,方可離開現場

危險源的級別。

需要在高溫、高壓裝置處取樣,可能造成燙傷等事故,危險級別屬於**以上;

氣體大多屬於有毒有害樣品,取樣時可能造**員中毒,危險級別屬於四級以上

3.1.2 液體取樣做樣指導作業標準

準備好相關性質液體的取樣裝置及其相關輔助裝置

人員自身安全防護用具的佩戴。

到達現場取樣點,認準風向,站在上風口開啟取樣閥門。

等待管道置換2—3分鐘。取樣裝置置換3次以上,置換時背對樣品出口

取樣結束,關好閥門,並檢查確定閥門關好沒有漏液,方可離開現場。

危險級源級別

需要在高溫、高壓裝置處取樣,可能造成燙傷等事故,危險級別屬於**以上;

化驗室所做樣品大多屬於有毒有害樣品,取樣時可能造**員中毒,危險級別屬於四級以上。

3.1.3固體取樣做樣指導作業標準

準備好相關性質氣體的取樣裝置及其相關輔助裝置

人員自身安全防護用具的佩戴

選擇取樣點,確定不同點取樣

不同點及其不同時段的樣品結果混合均勻

裝置和人的不安全因素

危險因素是指能對人造成**或能對物造成突發性損壞的因素。而有害因素是指能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導致疾病(含職業病)的,或能對物造成慢性損壞的因素。前者往往是突然發生的,而後者通常是緩慢作用的。

根據機械類裝置的危險、有害因素性質不同,可分為機械性危險、有害因素和非機械性危險、有害因素兩大類。前者是指機械裝置直接造**身**事故的災害性因素。後者指在機械裝置生產過程及作業環境中能導致**(非機械性損傷)事故或誘發職業病的因素。

1、機械性危險與有害因素

包括裝置靜止狀態和運動狀態下所呈現的各種危險。

2、非機械性危險與有害因素

(1)電擊傷:指採用電氣裝置作為動力的機械以及機械本身在加工過程產生的靜電引起的危險。包括:

觸電危險,如機械電氣裝置絕緣不良,錯誤地接地線或誤操作等原因造成的觸電傷害事故;靜電危險,如在機械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有害靜電,將引起**、電擊傷害事故。

(2)灼燙和冷凍危害:如在熱加工作業中,被高溫金屬體和加工件灼燙的危險,或與裝置的高溫表面接觸時被灼燙的危險,在深冷處理時或與低溫金屬表面接觸時被凍傷的危險。

(3)電離輻射危害:指裝置內放射物質,x射線裝置,γ射線裝置等超出國家標準允許劑量的電離輻射危險。

(4)振動危害:在機械加工過程中使用振動工具或機械本身產生的振動所引起的危害,按振動作用於人體的方式,可分為:

①區域性振動,如在以手接觸振動工具的方式進行機械加工時,振動通過振動工具、振動機械或振動工件傳向操作者的手和臂、從而給操作者造成振動危險。

②全身振動,由振動源通過身體的支援部分將振動傳布全身而引起的振動危險。

(5)雜訊危害:機械加工過程或機械運轉過程所產生的雜訊而引起的危害。機械引起的雜訊包括:

①機械性雜訊,由於機械的撞擊、摩擦、轉動而產生的雜訊,如球磨機、電鋸、切削工具機在加工過程中發出的雜訊。

②液體動力性雜訊,由於氣體壓力突變或流體流動而產生的雜訊、如液壓機械、氣壓機械裝置等在運轉過程中發出的雜訊。

③電磁性雜訊,由於電機中文變力相互作用而發生的雜訊,如電動機、變壓器等在行轉過程中發出的雜訊。

(6)粉塵危害:指機械裝置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粉塵引起的危害。

(7)非電離輻射危害:非電離輻射係指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雷射和射頻輻射等,當超出衛生標準規定劑量時引起的危害。如從高頻加熱裝置中產生的高頻電磁波或雷射加工裝置中產生的強雷射等非電磁輻射危害。

(8)化學物危害:機械裝置在加工過程中作用或產生的各種化學物引起的危害。

①工業毒物的危害,指機械加工裝置在加工過程中使用或產生的各種有毒物質引起的危害。工業毒物可能是原料、輔助材料、半成品、成品、也可能是副產品,廢棄物、夾雜物,或其中含有毒物成分的其他物質。

②酸、鹼等化學物質的腐蝕性危害。如在金屬的清洗和表面處理時產生的腐蝕性危害。

③易燃易爆物質的灼傷、火災和**危險。

(9)異常生產環境:包括工作區溫度過高、過低或急劇變化;工作區濕度過大或過小;工作區氣流速度過大、過小或急劇變化;工作區照度不足,照度均度不夠,亮度分布不適當、光或色的對比度不當,以及存在頻閃效應,眩光效應。

(10)其他危害

①固體物質的機械加工或粉碎,如金屬的拋光、石墨電極的加工;

②某些物質加熱時產生的蒸氣在空氣中凝結或被氧化所形成的粉塵,如熔煉黃銅時,鋅蒸氣在空氣中冷凝、氧化形成氧化鋅煙塵;

③有機物的不完全燃燒,如木材、焦油、煤炭等燃燒時所產生的煙;

④鑄造加工中,清砂時或在生產中使用的粉末狀物質在混合、過篩、包裝、搬運等操作時產生的以及沉積的粉塵;由於振動或氣流的影響再次浮於空氣中的粉塵(二次揚塵);

⑤焊接作用中,由於焊藥分解,金屬蒸發所形成的煙塵。

3、人的不安全行為一般有以下五種表現形式:

(1)在沒有排除故障的情況下操作,沒有做好防護或提出警告;

(2)在不安全的速度下操作;

(3)使用不安全的裝置或不安全地使用裝置;

(4)處於不安全的位置或不安全的操作姿勢;

(5)工作在執行中或有危險的裝置上。

4、物和環境的不安全狀態一般有以下八種表現形式:

(1)裝置和裝置的結構不良,強度不夠,零部件磨損和老化;

(2)工作環境面積偏小或工作場所有其他缺陷;

(3)物質的堆放和整理不當;

(4)外部的、自然的不安全狀態,危險物與有害物的存在;

(5)安全防護裝置失靈;

(6)勞動保護用具和服裝缺乏或有缺陷;

(7)作業方法不安全;

(8)工作環境,如照明、溫度、雜訊、振動、顏色和通風等條件不良。

安全培訓簡介

1、 為什麼要進行安全教育培訓?

1、法律規定的,依照《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一條。

2、體現了公司對員工的關懷。

3、讓每一位員工了解公司在安全方面的要求。

二、 什麼是安全?

1、從定義上講: 安全——是不存在能夠導致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的狀態,然而這種狀態從客觀上講是沒有的。自古以來,**有生產活動,**就存在危險的因素,危及人身健康和財產損失。

2、從實際生產活動上講安全——是指客觀事物的危險程度能夠為人們普遍接受的狀態。 安全指標——是指人們能夠接受的風險度,是對某一種職業活動,某一系統執行風險的最高容許限度。

三、 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是什麼?有哪些含義?

1、安全方針--------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2、含義:

①是要求每位員工在生產過程中,把安全放在第一切工作首位,樹立人是最寶貴的思想。

②當安全與生產發矛盾時,必須先解決安全問題。

班組安全生產考核管理標準

2013年01月01日 根據懷安分公司基本制度中的明確規定,安全管理考核細則如下所述 1 發生嚴重誤操作並形成一定後果,考核 1000 1800元。2 發生一般誤操作並形成一定後果,考核 500 1200元。3 發生一般誤操作未形成後果,考核 200 300元。4 發生一類障礙每次考核 500 12...

班組安全管理標準化

1 目的 根據中國 四個標準化 關於開展 班組安全管理標準化 的要求,並結合公司的安全實際管理狀況,公司決定對班組安全管理做進一步規範,明確班組安全管理的重點 方法 目標等,實現班組管理的標準化。2 適用範圍 本辦法適用於公司所屬各車間的生產班組。3 引用檔案 下列檔案中的條款通過本辦法的引用而成為...

先進班組安全管理評比標準

三 一 先進班組安全管理評比標準 1.班組長經安全培訓考核合格,應具備辨識危險 控制事故的能力。2.班組成員要有 安全第一 的意識,我要安全 的覺悟,我會安全 的技能,我 管安全 的責任,我保安全 的任務。百分之百執行黨和國家以及本公司安全生產規章制 3.組員能熟練掌握本崗位的標準化作業程式和安全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