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學習活動學後反思

2021-03-06 09:31:34 字數 4502 閱讀 4460

◆主題:依據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中對學習影響因素的分析,反思在實際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作用分析。

◆問題:

1.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中影響學習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班杜拉對心理學的主要貢獻是他的社會學習理論(sociallearning theory)。他的理論是一種出身於行為主義,又超越行為主義的理論體系。這個體系具有三大特點:

1)強調社會學習和模仿,認為個體的習得行為,不一定事事都要經過親身的直接經驗才能學會。個體的大多數行為是通過模仿的社會學習過程形成的。2)強調社會學習或模仿學習不一定必須要強化,它可以借助於個體主動的自我調節代替被動的強化而得到學習。

3)強調行為的形成,不完全是由環境決定的,它是由環境、人和行為三種因素的相互作用互動決定的。班杜拉的這一理論體系是從行為主義出發,吸收了人本主義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的思想後,所形成的一種獨特的社會學習(sociallearning)和社會認知(socialcognition)的人格理論,從而超越了行為主義體系的框架和基本觀點。

班杜拉認為影響學習的因素包括先行決定因素和後繼決定因素、認知因素三大部分。

一、學習的先行決定因素

如果一定情境的、符號的或社會的線索有規律地同一定的反應結果相關聯,那麼這些線索將逐漸地成為一定行為的激起者和指導者。先行決定因素,如時間、地點、人物、事物、語言、文化背景等環境刺激,之所以稱它為先行決定因素,是因為它能引發和啟用人的行為。

先行事件與行為結果之間相依關係(contingency)的建立和保持,不一定都要通過實際活動,獲得個人的具體經驗;它也可以通過言語解釋而實現。例如告訴學習者在某種情境下,進行某種活動會得到獎賞或受到懲罰。在許多情況下,它還可以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在不同的情境中受到何種強化而替代性地學習到刺激的預示性意義。

但是,通過言語解釋和觀察別人行為建立起來的先行決定因素通常還需要依靠定期的直接經驗的證實才能得到保持。對人的行為的控制,在各種預示性線索中社會線索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

二、後繼決定因素

人的行為不僅受先行因素,即環境線索的決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後繼的因素,即自身結果的決定,如成功、失敗、獎賞、批評、表揚、開除、記過、讚許等行為的結果。班杜拉認為,結果主要通過它們的資訊價值和誘因價值來影響行為。一般說來,反應結果是以形成在今後出現同一結果的期待來先行地影響行為的。

預期會得到獎賞,行為就增強;預期會受到懲罰,行為就減弱或抑制了。這種理論將反應結果分為三種:即外部結果、替代結果和自我生成的結果。

由於行為結果對行為本身起強化的作用,所以三種結果的作用也稱為外部強化、替代強化和自我強化。

1.外部強化

外部強化時,行為的結果是在個體外部產生的。工作得到報酬,好成績受到讚揚,不良行為遭到譴責。物質獎賞、金錢、讚揚、優待、懲罰等都能對行為起強化的作用。

當然,外部強化的效果又受許多因素的影響。班杜拉認為,誘因應該首先用於提高能力和持久興趣。如果積極的誘因能促進一般技(如閱讀技能)的發展,那麼在誘因停止後,人就會繼續運用這種技能進行有關的活動;而且隨著技能的發展和對活動了解的加深,社會性的、符號的和自我評價的獎賞就會替代物質強化,發揮誘因的功能去調節活動。

外部強化是一種直接強化。直接強化就是學習者行為本身的強化。直接強化的作用是明顯的,教師通過運用表揚、評分、公升級等強化手段來強化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控制學生的課堂行為。

2.替代強化

人們既可以從自身行為經驗中學習,也可以從觀察他人行為的成敗結果中學習。觀察者看到他人的某種行為受到獎賞,往往也傾向於做同樣的行為,這種現象稱為替代強化。

替代強化是一種間接性的強化。間接強化是學習者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而使自己的行為受到強化。替代強化和直接強化在行為學習上與行為激勵上的效果有一定差別。

一般說來,通過觀察他人行為的成敗,觀察者會比行為者本人學得更快,特別是所學習的課題是概念性的技能,而不是動作技能的時候。但是,在使行為長期維持下去方面,直接誘因比替代誘因有更強的動機力量。同時,直接強化和替代強化又是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的。

3. 自我強化

指通過**向兒童提供有價值行為的標準,對達到標準的行為給予表揚,對未達到標準的行為表示批評的態度,使兒童逐漸掌握這種標準,從而用自我肯定或否定的方法對自己的行為做出反應。以後,兒童就形成了自我評價的標準,並用它來發揮調節行為的作用。自我強化系統包括自我評價、調節和自己規定的獎勵。

這裡,強調了學習的認知性和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自我調節的強化是以它的動機功能來增強行為操作的。人通過對自己行為是否達到一定水平所作的自我評價的反應,誘導自己的行為以達到自我規定的標準。行為的自我調節包含三個子過程:

第一、行為操作的自我觀察;第

二、判斷過程;第

三、自我反應。

三、認知因素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認知過程在行為的獲得、保持和表現上都起著重要的作用。首先,認知是行為動機的一種重要**。班杜拉認為,以認知為基礎的動機的乙個**是在思想上表現行為未來結果的能力;另乙個**則與自我調節能力有關。

其次,通過觀察與抽象活動,人們能建立起環境事件與反應結果之間相依關係的認知表徵,從而使合適的行為突然增加,獲得了「頓悟」。認知對行為的影響還表現在信念可以增強、減弱、歪曲或取消某些行為上。

由於具有符號化的能力,人能夠運用代表外部事件及其關係的符號,如語言符號、數學符號、化學元素符號、音符等,作為思維的工具。借助於思維符號結構系統,人就可以在思上嘗試各種解決問題的辦法,評價不同行為可能產生的長期的和即時的結果,從中選擇最優的辦法付諸實踐,從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思維的結果是否正確還需要加以驗證。班杜拉認為對思維進行驗證的證據有以下幾種**:一是行動後果的直接經驗;二是觀察別人行動的結果;三是將自己的判斷同別人的判斷進行比較;四是邏輯檢驗。

人的思維就是通過這種親自經歷的、替代的、社會的和邏輯的驗證而獲得發展。

上述的行為的三種調節系統,即先行的、結果的和認知的調節系統,是彼此相互作用的。在心理學理論研究中,如果強調其中一種系統,而忽視其他系統,就會得出片面的結論。只有將三種系統相互聯絡起來,做深入的**,才能對人的行為有全面的理解。

四、互動決定論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把行為、個體和環境看作是相互影響地聯結在一起的乙個系統。在分析這三個決定因素的**時,不能把某乙個因素放在比其他兩個因素之上的位置。儘管在某些特定情境中,某乙個因素可能起支配作用,但就一般而言,這三者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班杜拉把他的這種觀點稱為互動決定論(reciprocaldetermini**),可用如下公式(其中b指行為:p指個體:e指環境)來表示:

在這種互動決定論的模式裡,行為、個體(主要是指認知和其他個人的因素)和環境都是作為相互交錯的決定因素而起作用的,而且這些決定因素雙向地相互影響。互動性並不意味著這種影響的雙邊具有同等的強度。相互交錯的決定因素的三個根源所起的相對影響,會因不同的活動、不同的個人和不同的環境條件而不同(班杜拉,2023年)。

在互動決定論中,人的行為是習得的前因決定因素與後果決定因素的函式。行為的前因決定因素(antecedentdeterminants)是指在從事行為之前形成的那些複雜的影響力,它們包括各種生理上的和情緒方面的變數、期望和預期等認知因素,以及各種先天的學習機制。後果決定因素(consequentdeterminants)包括強化和懲罰,它們可以是由外部,或內部,或自我引起的。

由此可見,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的因果關係,與行為主義刺激—反應的因果關係相距甚遠。

互動決定論是一種複雜的、綜合性的人類行為理論。它關注人的功能,注意到各種內部事件與外部事件的相互關係,並試圖對內部狀態、外部條件和個體行為的複雜的相互依賴關係提出可檢驗的假設(gazda,etal.,1980).

我們可以把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式進一步表述如下圖10—1所示:

圖10—1 環境、個體因素與行為的三向關係

2.小組合作學習的內涵是什麼?在實踐中有哪些應用?

如果一定情境的、符號的或社會的線索有規律地同一定的反應結果相關聯,那麼這些線索將逐漸地成為一定行為的激起者和指導者。先行決定因素,如時間、地點、人物、事物、語言、文化背景等環境刺激,之所以稱它為先行決定因素,是因為它能引發和啟用人的行為。

先行事件與行為結果之間相依關係(contingency)的建立和保持,不一定都要通過實際活動,獲得個人的具體經驗;它也可以通過言語解釋而實現。例如告訴學習者在某種情境下,進行某種活動會得到獎賞或受到懲罰。在許多情況下,它還可以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在不同的情境中受到何種強化而替代性地學習到刺激的預示性意義。

但是,通過言語解釋和觀察別人行為建立起來的先行決定因素通常還需要依靠定期的直接經驗的證實才能得到保持。對人的行為的控制,在各種預示性線索中社會線索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

3.依據班杜拉理論中的學習影響因素分析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教育教學作用。

人的行為不僅受先行因素,即環境線索的決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後繼的因素,即自身結果的決定,如成功、失敗、獎賞、批評、表揚、開除、記過、讚許等行為的結果。班杜拉認為,結果主要通過它們的資訊價值和誘因價值來影響行為。一般說來,反應結果是以形成在今後出現同一結果的期待來先行地影響行為的。

預期會得到獎賞,行為就增強;預期會受到懲罰,行為就減弱或抑制了。這種理論將反應結果分為三種:即外部結果、替代結果和自我生成的結果。

由於行為結果對行為本身起強化的作用,所以三種結果的作用也稱為外部強化、替代強化和自我強化。

1.外部強化

外部強化時,行為的結果是在個體外部產生的。工作得到報酬,好成績受到讚揚,不良行為遭到譴責。物質獎賞、金錢、讚揚、優待、懲罰等都能對行為起強化的作用。

第十章學習活動頭腦風暴

主題 依據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論,討論在化學教學中如何提公升學生的學業自信 增強學生的化學學習動機?班杜拉最初將自我效能定義為 個人對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個行為的期望 後來,他又豐富了自我效能理論,認為人們對自己能力的判斷在其自我調節系統中起主要作用,並由此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即...

第十章數學活動

數學活動 一 內容和內容解析 1 內容 活動1 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估計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 活動2 通過樣本估計同學的反應速度 2 內容解析 本節課的數學活動將第十章 資料的收集 整理與描述 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需要學生親自從事收集資料的活動,然後再對所得的資料進行處理 兩個數學活動需要靈活運用描述資...

會計學第十章

第十章財務會計報告 第一節資產負債表 應注意 1 資產負債表中各項目的數字反映的專案的餘額,而不是發生額 2 資產負債表中 應收賬款 專案 預收賬款 專案 應付賬款 專案 預付賬款 專案和 存貨 專案應重點掌握。例題 某股份 從20 1年1月1日起對期末存貨採用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計價,成本與可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