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節知識點整理

2021-03-05 09:14:38 字數 4941 閱讀 7717

必修3《穩態與環境》知識梳理(僅供參考,以教材為藍本)

第一單元人體的內環境和穩態

第二章生物個體的穩態

第一節人體的穩態

一、穩態的生理意義

1、內環境:

,(1)單細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通過細胞膜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轉換。

(2)體液的組成:

(3)內環境:

①概念:相對於人體生活的外界環境,細胞外液稱為內環境。

練習:寫出下列細胞所處的內環境。

(1)組織細胞:組織液2)血細胞:血漿

(3)毛細血管壁細胞:血漿、組織液 (4)毛細淋巴管壁細胞:淋巴、組織液

(5)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淋巴、血漿。

②主要組成之間的關係:(如上圖)

2、穩態

(1)概念:在神經—體液—免疫調節下,機體會對內環境的各種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使得內環境的溫度,滲透壓、酸鹼度及各種化學成分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稱為穩態。

(2)調節機制

目前認為: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路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4)意義:維持內環境在一定範圍內的穩態是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

第二單元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一節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

一、人體的神經調節

1、神經系統

(1)組成:

中樞神經系統:包括位於顱腔中的腦(大腦、小腦和腦幹)和脊柱椎管內的脊髓。

周圍神經系統:包括從腦和脊髓發出的遍布全身的神經。

(2)基本單位——神經元

①結構:由細胞體、樹突(短)、軸突(長)構成。

(軸突和樹突稱為神經纖維。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支稱為神經末梢。)

②功能:接受刺激、產生興奮,並傳導興奮。

③種類:傳入(感覺)神經元、傳出(運動)神經元、中間(聯絡)神經元

2、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

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動物體或人體對內外環境變化作出的規律性應答。

3、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感受器:感覺神經末稍

傳入神經

神經中樞:在腦和脊髓的灰質中,功能相同的

神經元細胞體匯集在一起構成的調節人體某些

生理活動的結構。

傳出神經

效應器:運動神經末稍與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

4、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1)興奮:指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後,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著活躍狀態的過程。

(2)興奮的傳導過程:

靜息狀態時,細胞膜電位外正內負(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興奮狀態時,細胞膜電位為外負內正(原因:na+內流)→興奮部位與未興奮部位間由於電位差的存在形成區域性電流(膜外:

未興奮部位→興奮部位;膜內:興奮部位→未興奮部位)→興奮向未興奮部位傳導。

(3)興奮是以電訊號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導的,這種電訊號也叫神經衝動。

(4)興奮的傳導的方向:雙向

5、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1)傳遞結構:神經元之間的興奮傳遞就是通過突觸實現的,突觸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後膜

(2)傳遞過程:當神經末梢有神經衝動傳來時,突觸前膜內的突觸小泡受到刺激,就會釋放一種化學物質——神經遞質。神經遞質經擴散通過突觸間隙,然後與突觸後膜(另乙個神經元)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引發突觸後膜電位變化,即引發一次新的神經衝動。

(神經遞質被酶分解)這樣,興奮就從乙個神經元通過突觸傳遞到了另乙個神經元,引起下乙個神經元興奮或抑制(產生動作電位或不產生動作電位)。

(3)訊號變化:電訊號→化學訊號→電訊號

(4)傳遞方向:單向。

原因是神經遞質只存在於突觸小體的突觸小泡內,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於突觸後膜,因此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是單向的。(即:興奮的傳遞方向只能是軸突→細胞體或樹突,不能反向)

6、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

(1)各級中樞的分布與功能:

大腦:大腦皮層是調節機體活動的最高端中樞,是高階神經活動的結構基礎。

小腦:有維持身體平衡的中樞。

腦幹:有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中樞,如心血管中樞、呼吸中樞等。

下丘腦:有體溫調節中樞、滲透壓感受器(水平衡中樞)、血糖平衡調節中樞,是調節內分泌活動的總樞紐

脊髓:調節軀體運動的低階中樞。

(2)各級中樞的聯絡

神經中樞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間相互聯絡,相互調控。一般來說,位於脊髓的低階中樞受腦中相應高階中樞的調控,這樣,相應器官、系統的生理活動,就能進行得更加有條不紊和精確。

7、人腦的高階功能

位於大腦表層的大腦皮層,是整個神經系統中最高端的部位。它除了對外部世界的感知、運動中樞以及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外,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階功能。

語言功能是人腦特有的高階功能

w區(書寫性語言中樞):此區受損,不能寫字(失寫症)

s 區(運動性語言中樞):此區受損,不能講話(運動性失語症)

h區(聽覺性語言中樞):此區受損,不能聽懂話(聽覺性失語症)

v區(視覺性語言中樞):此區受損,不能看懂文字(失讀症)

學習:神經系統不斷接受刺激,獲得新的行為、習慣和積累經驗的過程

記憶:將獲得的經驗進行貯存和再現。

學習和記憶涉及腦內神經遞質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質的合成。

短期記憶:主要與神經元的活動及神經元之間的聯絡有關。

長期記憶:可能與新突觸的建立有關。

第二節通過激素的調節

2、激素:由內分泌腺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調節,就是激素調節。

3、人體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激素調節例項1:血糖平衡的調節

1、血糖的含義:指血漿中的葡萄糖

2、平衡的原因:血糖的**和去路保持動態平衡。

3、血糖的**和去路:

4、調節血糖的激素:

(1)胰島素:

分泌部位:胰島b細胞。

作用:降低血糖濃度。

作用機理:①抑制肝醣元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

②促進血糖進入組織細胞,並在組織細胞內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轉變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質。(抑制2個**,促進3個去路)

(2)胰高血糖素:

分泌部位:胰島a細胞。

作用:公升高血糖濃度。

作用機理:主要是促進肝醣元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促進2個**)

5、血糖平衡調節的主要過程:

6、調節方式:神經-體液調節

7、調節機制:負反饋調節。

8、糖尿病

血糖不平衡:過高—糖尿病。(過低—低血糖病)

(1)**:胰島b細胞受損或功能衰竭,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2)症狀:多尿、多飲、多食和體重減少(三多一少)

①多尿:糖尿病人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在排出糖時,要帶走大量的水,因而尿量增加,形成多尿。

②多飲:多尿造成體內缺水,細胞外液滲透壓公升高,於是口渴、多飲。

③多食:胰島素具有促進血糖進入組織細胞,並分解釋放能量的作用,糖尿病人胰島素分泌不足,患者總感覺到飢餓而導致多食。

④體重減少:由於糖氧化供能發生障礙,使得體內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加強,導致機體逐漸消瘦。

(3)**:

①加強體育鍛煉,注意飲食,不吃或少吃含醣類較多的食物;多吃含纖維素較多的食物。

②輕型患者可通過控制飲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藥物**;重症患者需要注射胰島素。

③基因**將成為**糖尿病的措施。

(4)檢測:斐林試劑、尿糖試紙。

例項2、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

1調節過程(如右圖)

2調節方式:神經—體液調節。

3調節機制:負反饋調節

4、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徵:

(1)微量高效

(2)通過體液運輸

內分泌腺沒有導管,分泌的激素瀰散到體液中,隨血液流到全身,傳遞著各種資訊。

(3)作用於靶器官、靶細胞

研究發現,甲狀腺激素幾乎對全身細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狀腺激素只作用於甲狀腺。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細胞就是該激素的靶器官、靶細胞。激素一經靶細胞接受並起作用後就被滅活了,因此,體內源源不斷地產生激素,以維持激素含量的動態平衡。

【特別提示】

激素既不組成細胞結構,也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僅僅起著「信使」的作用,將生物資訊傳遞給靶細胞,對生理生化反應起著調節作用。

5、激素間的相互關係:

● 協同作用:不同激素對同一生理效應都發揮作用,從而達到增強效應的結果。

● 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對某一生理效應發揮相反的作用。

胰島素——胰高血糖素(腎上腺激素)

第三節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係

1、體液調節:

是指某些化學物質,如激素、co2 、h+等,通過體液的運輸而對人體生理活動所進行的調節稱為體液調節。體液調節中激素調節起主要作用。2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協調

例項1、體溫調節

1、體溫的概念:指人身體內部的平均溫度。

2、體溫的**:體內有機物氧化分解過程中釋放出來的熱量。

3、體溫相對恆定的原因:人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

4、人體的產熱和散熱器官:

產熱器官:主要是肝臟和骨骼肌

散熱器官:**(與**中血管、汗腺的活動有關)

5、體溫調節過程:

6、調節方式:

寒冷環境下:神經—體液調節,其中以神經調節為主;炎熱環境下:神經調節。

7、體溫恆定的意義:是人體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必需條件,主要通過對酶的活性的調節體現

例項2、水鹽平衡的調節

1、水平衡的調節過程:

2、調節方式:神經—體液調節

【特別提示】

①下丘腦的部分神經細胞既能傳到神經衝動,又能分泌激素。

7、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區別與聯絡

(1)區別

(2)聯絡

一方面,不少內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間接地受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

另一方面,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

動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常常同時受神經和體液的調節。(神經調節佔主導地位)

第四節、免疫對人體穩態的維持

1、免疫的概念:

是指機體識別和排除抗原異物性,維持自身生理動態平衡與相對穩定的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

第一章一 細胞的生活的環境 1 單細胞 如草履蟲 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2 多細胞動物通過內環境作媒介進行物質交換 養料 o2養料 o2 外界環境血漿組織液細胞 內液 代謝廢物 co2 淋巴代謝廢物 co2 內環境細胞外液又稱內環境 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其中血細胞的內環境是血漿...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一 細胞生活的環境 一 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 細胞內液 存在於細胞內,約佔2 3 1 體液血漿 細胞外液組織液 淋巴等 體液 人和動物體內含有大量的以水為基礎的液體稱為體液。細胞內液 存在於細胞內,約佔全部體液的2 3。細胞外液 存在於細胞外,約佔全部體液的1 3。血漿...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3 1植物的激素調節 一 生長素的發現 1.胚芽鞘尖端產生生長素 2.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彎曲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3.瓊脂塊有吸收 運輸生長素的作用 4.生長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 5.向光性的原因 由於生長素分布不均勻造成的,單側光照射後,胚芽鞘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於向光一側,因而引起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