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高考詩歌鑑賞答題模式

2021-03-05 09:14:38 字數 5036 閱讀 1086

第一種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這首詩歌為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

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這類問題,它的固定格式分為三個部分:

描摹詩歌圖景概括意境特點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考生應該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歌所營造的意境描摹出來,這裡有兩個要點,一是用自己的語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個景物都寫到,但要寫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語言力求優美。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

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第二部分,考生在描摹出圖景後,用一句簡練的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氛圍特點,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

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第三部分,根據這首詩歌情境氛圍的特點再來談詩人的思想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常見錯誤:考生在解答此類問題時常見的失誤有兩點,一是描摹景物時採用直譯的方法,變描摹為翻譯;二是考生往往著重於"思與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襯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詩歌是通過景物來反襯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錯誤。在這種情況下,應多從詩人的生平、抱負或標題來思考,避免出錯。

【答題示例1】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溼,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淨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

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閒適的心境(步驟三)。

【答題示例2】

山居秋暝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魚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問】作者在這首詩中塑造了怎樣的一種意境?這種意境中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理想?

【答】山雨初霽,萬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淨。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蓮,是空山秋天恬靜幽美的景象。通過詩一般景物的描寫,

反映了詩人過安靜淳樸生活的理想和對汙濁官場的厭惡。詩中以物芳而明志潔,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也是為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答題示例3】

西樓曾鞏

海浪如雲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注】鉤疏箔:把簾子掛起。

【問】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景象?這首詩表達了什麼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析之。(6分)

【答】連天的海浪伴隨著陣陣雷聲洶湧而來,在北風的呼嘯中波浪不斷拍打堤岸,又咆哮著遠去,這首詩描寫了海濱暴風雨來臨前的壯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雄偉氣勢。表達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內心豪情。暴風雨將臨,按常理本當關門閉戶躲避,但詩人卻反而高掛起簾子,敞開窗戶,為的是能飽覽"千山急雨來"的壯觀。

【答題示例4】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問】作者對烏衣巷的描寫有一種怎樣的情境氛圍,請簡要分析。作者由此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東晉時烏衣巷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於達官貴族的房基,偏斜的夕陽在巷口拉長了影子,夕陽殘照中,燕子在百姓的屋舍上翻飛。詩人為我們營造了乙個蕭索悲涼的畫面。在這個畫面中,塗抹出了詩人感慨滄海桑田,繁華不再、人生多變的深意。

第二種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

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直抒胸臆。

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詠物詩;

托物寓理,如"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般是哲理詩。

描寫手法主要有:

(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

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反襯又有動靜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聲寂襯,如"日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等。

(2)聯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合,如"野花留寶靨,碧草見羅裙"。

(3)對比。

(4)白描。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田野無閒田,農夫皆餓死"。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

(1)比興。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

(2)比喻。

(3)擬人。

(4)誇張。

(5)雙關。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

【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早行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答題示例2】

送魏萬之京李頎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衣砧聲向晚多。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注】離歌:離別之歌。關城:潼關、函谷關。御苑:皇家宮苑。砧聲:搗制寒衣之聲。

【問】尾聯用什麼藝術手法表達出怎樣的思想內容?

【答】尾聯直抒胸臆,以長者的口吻表達了對魏萬的勸勉:莫把長安當作行樂之地而虛度大好時光。這是一般送別詩最常見的做法。

【答題示例3】

塞下曲李白

***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注】折柳:即"折楊柳",古樂曲名,多為傷春悲離之辭。樓蘭:西漢時樓蘭的乙個國王,曾屢次派人攔殺漢使,後被大將軍霍光派人用計殺掉。

【問】談談本詩表達技巧上的妙處。

【答】額聯用典,也使用了反襯手法。"笛中聞折柳",聽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楊柳",自然引人想起家鄉的春色和親人,但眼前春色全無,親人遙遙不能相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將士積極參戰,英勇殺敵。額聯言簡意賅,對表現戰士們對國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襯托作用。

(要切合原詩,有觀點、有分析。)

【答題示例4】

越中覽古李白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環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鵠飛。

石頭城劉禹錫

山圍古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問】從藝術手法的角度分析這兩首詩的異同。

【答】相同點:兩首詩都採用了對比反跌手法,把歷史上得意君王的一場春夢,與現實顯示出這一夢境的殘破景象--為輝煌歷史哀鳴的翻飛"鷓鵠"和為輝煌歷史見證的"舊時"月亮,各自形成對比,共同傳遞出一種深沉的歷史悲涼感;《越中覽古》以"只今惟有"反跌一筆,振起全篇。《石頭城》以"舊時月"暗轉,隱隱反照的是東晉到南朝近三百年的歷史。

不同點:《越中覽古》由歷史典故發軔,由昔向今延伸,側重狀昔日的繁華,引渡到現實情景,勾勒出一幅動態畫面;《石頭城》從今往昔推移,反方向運作,側重描繪今之荒涼,定格於乙個靜態鏡頭。

第三種模式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

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常見錯誤:有些考生從語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煉詞、煉字,闡述字詞運用的巧妙,這是以前詩歌點評的做法。語言的特色不能等同於語言的使用,這樣

的解答顯然不對。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春怨唐·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答題示例2】

新晴野望王維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

【問】這首詩歌的語言與陶然明《歸園田居》的語言都有的特色。

【答】平淡質樸(平淡自然)。

【答題示例3】

長幹曲四首(其一) 崔顥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問】品評這首詩歌語言上的特色。

【答】這首詩歌的的語言樸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處住,在橫塘,通過自問自答的對話形式,採用樸素的口頭語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乙個素樸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高考詩歌鑑賞答題模式歸類

第一種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 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2提問變體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 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 情 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4答題步驟 描...

高考詩歌鑑賞答題模式歸類

第一種模式分析意境型 1 提問方式 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2 提問變體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3 解答分析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 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 情 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4 答題...

詩歌鑑賞答題模式

一 分析意境型 1 提問方式 1 一般提問 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 變式提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這首詩歌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2 答題步驟 1 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 解說相關詩句 優美 2 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