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賞詩歌表達技巧之修辭手法

2021-03-04 09:59:59 字數 5033 閱讀 9053

複習目標

1、 理解並明辨常見詩歌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2、 理解並洞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課前導入走進教材:

在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反覆,此外還有雙關、對比、互文、通感、頂針等。請各位同學討論分析一下,下面的詩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並且考慮有什麼表達效果?

(1)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提示:這裡面「主人下馬客在船」一句運用互文手法,言簡意豐,將主人陪著客人一道騎馬來至江邊,一同下馬來到船上頗為複雜的內容運用簡潔的語表達出來。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提示:詩人在這裡用了一系列的生動比喻,使比較抽象的**形象一下子變成了視覺形象。粗弦嘈嘈,好像是急風驟雨,細弦切切,好像是兒女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滿了玉盤.詩人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粗弦、細弦的特點表現了出來,將彼此交錯雜彈,弦聲清脆的特點表現了出來。

(3)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提示:運用比喻,化抽象為具體,化虛為實,將李煜的亡國之愁比作「一江春水」,突出「愁緒」之多,「愁緒」的源源不斷、綿綿不絕。

請根據上面的問題及答案提示,討論分析一下鑑賞詩歌的修辭手法應該分幾步進行?

討論提示並歸納

第一:明辨修辭手法對修辭手法的正確鑑賞和評價,其前提是明確各種修辭手法的構成、特點,要區分一些易混淆的修辭手法。如:對比與襯托,借代與借喻,設問與反問。

第二:洞悉表達效果鑑賞古典詩詞中修辭手法的重點不是辨識和判斷,而是分析體會修辭的妙處,即分析表達效果,分析表達效果一定要結合具體的內容,體會對其塑造形象、抒發情感、體會主旨的作用。如通感可以使色彩有溫度,使聲音有形象,冷暖有重量,氣味有鋒芒,從而創造出更加鮮明的形象,開拓出新穎的意境,抒發出獨特的感受增強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下面是常見修辭格表達效果,請同學們迅速識記並且理解:

比喻:化深奧為淺顯,化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化繁冗為簡潔。

誇張:突出特徵,強化感情;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

擬人:化物為人,親切自然;生動活潑,具體形象。

對偶:結構對稱,形式整齊;節奏鮮明,音節和諧;高度概括,富有表現力。

排比:結構緊湊,文意貫通;增強文章的氣勢,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增強語勢,強化感情。)

反覆:突出內容,強化感情,增強感染力。

借代:生動活潑,使語言形象鮮明,利於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

反問:加強語氣,加重語勢;激發感情,加深印象。

設問: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思考,加深理解。

引用:增添文句意蘊,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強表達效果,增強說服力。

雙關:表達含蓄,語義豐富。

頂真:環環緊扣,引人入勝. 議事說理,準確、謹嚴、周密.抒情寫意,格調清新.壯物敘事,條理清晰.

通感:感覺互換,生動形象,啟人聯想,耐人尋味.

對比:使事物特徵鮮明突出,表達強烈的感情。

高考典例:

例1(2008廣東)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回答問題。

木芙蓉窗前木芙蓉

呂本中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後霜前著意紅。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猶勝無言舊桃李,一生開落任東風。 更憑青女①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注]①青女:傳說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討論分析 :這兩首詩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麼自然屬性?都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提示答案】描述了木芙蓉耐寒的自然屬性。運用了擬人手法。

例2(2008江蘇卷)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回答問題。

登金陵鳳凰台

李白鳳凰台上鳳凰遊, 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總為浮雲能蔽日」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指出尾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答案:比喻。①憂君王為奸邪所蒙蔽,憂奸邪為非作歹;②憂賢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憂國憂君憂民。

【賞析】

李白很少寫律詩,而《登金陵鳳凰台》卻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此詩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後所作,一說是作者天寶年間,被排擠離開長安,南遊金陵時所作。

開頭兩句寫鳳凰台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卻不嫌重複,音節流轉明快,極其伏美。「鳳凰台」在金陵鳳凰山上,相傳南朝劉宋永嘉年間有鳳凰集於此山,乃築台,山和臺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時代,鳳凰是一種祥瑞。

當年鳳凰來遊象徵著王朝的興盛;如今鳳去台空,六朝的繁華也一去不復返了,只有長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著,大自然才是永恆的存在!

三四句就「鳳去台空」這一層意思進一步發揮。三國時的吳和後來的東晉都建都於金陵。詩人感慨萬分地說,吳國昔日繁華的宮廷已經荒蕪,東晉的一代風流人物也早已進入墳墓。

那一時的烜赫,在歷史上留下了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呢!

詩人沒有讓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對歷史的憑弔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盡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長江邊上,三峰並列,南北相連。

陸游《入蜀記》雲:「三山,自石頭及鳳凰山望之,杳杳有無中耳。及過其下,距金陵才五十餘里。

」陸游所說的「杳杳有無中」正好注釋「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隱半現、若隱若現的景象寫得恰到好處。「白鷺洲」,在金陵西長江中,把長江分割成兩道,所以說「一水中分白鷺洲」。

這兩句詩氣象壯麗,對仗工整,是難得的佳句。

李白畢竟是關心現實的,他想看得更遠些,從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長安。但是,「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這兩句詩寄寓著深意。

長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徵。陸賈《新語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月也。

」李白這兩句詩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圍,而自己報國無門,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見長安」暗點詩題的「登」字,觸境生愁,意寓言外,饒有餘味。相傳李白很欣賞崔顥《黃鶴樓》詩,欲擬之較勝負,乃作《登金陵鳳凰台》詩。

《苕溪漁隱叢話》、《唐詩紀事》都有類似的記載,或許可信。此詩與崔詩工力悉敵,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說:「格律氣勢,未易甲乙。

」在用韻上,二詩都是意到其間,天然成韻。語言也流暢自然,不事雕飾,瀟灑清麗。作為登臨弔古之作,李詩更有自己的特點,它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把歷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

例3(2008遼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元散曲,然後回答問題。

〔正宮〕塞鴻秋潯陽即景

周德清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澱。

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

晚雲都變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注〕周德清(1277-1365),號挺齋,高安(今屬江西)人。澱:即藍靛,藍色染料。

(1) 請各舉一例說明這首散曲運用的三種修辭方法。

【提示答案】(1)①比喻,如將長江比作白練,將江帆比作疾箭,將下洩的山泉比作閃電,將天上一字排開的飛鴻比作一條線等。②對偶,

一、二兩句對偶,

三、四兩句對偶,

五、六兩句對偶等③比擬,如說新月 「學」扇。

例4(2008四川卷)閱讀下面這首元曲,然後回答問題。

[雙調]雁兒落帶過得勝令

吳西逸春花聞杜鵑,秋月看歸燕。人情薄似雲,風景疾如箭。留下買花錢,趲入種桑園。②

茅苫三間廈③,秧肥數頃田。床邊,放一冊冷淡淵明傳;窗前,鈔幾聯清新杜甫篇。

【注】①吳西逸:生平不詳,曾當過小官,終看破紅塵歸隱,此曲為歸隱前後所作。②趲:趕快。③:用草覆蓋。

這首元曲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試作賞析。

【答案】

①對偶,如「秋月」句對「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將「人情」比作「雲」,「風景」比為「箭」等;③誇張,將「風景」比為「箭」的同時又兼用了誇張的方法。

【賞析】

吳西逸其人,生平不詳。但從他留下的四十七首小令中,仍可尋繹勾勒出乙個輪廓:他「走遍天涯」(《遊玉隆宮》),曾在杭州、大都兩地逗留過;也曾為求功名而到京師「趿履謁侯門」(《京城訪友》);從他《自況》:

「利名場上我情疏」,《殿前歡》:「歸計尋張翰」,「往事南柯」等句看來,他可能作過小官,但很不得志,為此甚懷不平,曾「此情時拍闌干」(《閒題》)。終於,他看破世情,摒棄功名:

「不羨青雲選」,「身不入麒麟畫。」(《殿前歡》)從此隱居林泉:「桑麻富田野生涯,市喧聲不到衡扉。

」(《山居》)而這首詞則為其歸隱前後所作。

前四句是[雁兒落],後八句是[得勝令],因兩調音律可以銜接,而作者填完前調意猶未盡,故兼而連帶填後調,是謂「帶過」。內容亦可分兩層。前四句:

「春花聞杜鵑,秋月看歸燕。人情薄似雲,風景疾如箭。」寫嚮往歸隱的緣由。

春殘花謝,觸景傷感,聽杜鵑聲聲,叫道「不如歸去」;秋寒月冷,霜降葉落,看燕子南歸,亦令人長嘆月圓人不圓。無知禽鳥尚能「倦飛而知還」,何況人為萬物之靈,豈能不為思鄉而愀然動容,歸心似箭呢?況且世道險惡,時不我容,人情淡薄,炎涼難堪;而風光景物,春去秋來,年復一年,光陰似箭,豈可繼續為名利而風塵奔波,離故鄉而蹉跎歲月呢?

由「春花」,「秋月」興出光陰似箭、韶華易逝之嘆;由「杜鵑」、「歸燕」興出人情淡薄,不可久留之情。前兩句寫景起興而有聲有色,後兩句抒情取喻而兼用誇張。兩兩合璧對,四句連璧對,然三四句中分嵌「似」、「如」二虛詞,句法又異,有整齊中見錯落之妙。

可見,看似平淡自然,實經匠心錘煉。

往下八句寫田園隱居生活,又可細分兩小層,第一層次中的四個五字句:「留下買花錢,趲入種桑園。茅苫三間夏,秧肥數頃田。

」寫歸家務農的物質生活。「留下買花錢」指離開繁華鬧市。古時城市富家皆有買花習俗,而不惜揮霍千金。

自居易《買花》:「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一束深色花,十戶中人賦。"蘇軾《牡丹記敘》亦述「州人大集,自輿臺皂隸皆插花以從,觀者數萬人。

」「趲入」即趕緊走入,狀其歸田之迫切。割茅苫房,種桑紡織,栽秧施肥,這便是山村田園之樂。四句用鋪陳手法,以「留」、「趲」、「苫」、「肥」四個動詞,連續寫出歸隱過程和田園勞動。

其對偶形式和句法的整中寓變與首四句相近。結尾四個長短句:「床邊放一冊冷淡淵明傳;窗前,鈔幾聯清新杜甫篇。

」是第二小層,寫歸隱的精神生活:農事之餘,則讀書寫詩,以詩酒自娛。特拈出陶潛、杜甫,是因前者不肯「為五斗公尺折腰」,而志愛清靜淡泊(「冷淡」),正是作者意欲效仿的;後者雖未隱居,亦棄官避亂,且畢生坎坷潦倒,正與作者處境類似,易生共鳴,加上其清詞麗句,歷來為文人所同好,故抄之以賞玩。

這四句句法兩長兩短,又用隔句扇面對,亦工穩自然。

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之修辭手法

1.辨析下列各組詩句中運用的主要的修辭手法,並說說這些修辭表達的效果。1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簷楹。劉攽 雨後池上 2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己亥雜詩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蘇軾 海棠 3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

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之修辭手法教案

2013高考備考 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之修辭手法 教案 教學目標 1 了解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技巧及詩歌鑑賞中修辭技巧的命題特點 2 學會結合具體詩句分析修辭技巧的運用。3 掌握和規範詩歌鑑賞修辭技巧題目的答題步驟。教學過程 匯入 歌曲 虞美人 鄧麗君 虞美人 南唐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

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之修辭手法導學案

編寫 時間 2014 10 29使用者 學習目標 1 了解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技巧及詩歌鑑賞中修辭技巧的命題特點 2 學會結合具體詩句分析修辭技巧的運用。3 掌握和規範詩歌鑑賞修辭技巧題目的答題步驟。學習過程 一 回顧古典詩詞常用的修辭手法 1 古典詩詞中常見的修辭手法有哪些?2 判斷下列詩句的修辭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