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是如何學習的》八章有感

2021-03-04 00:34:12 字數 4995 閱讀 7049

思以致學樂而相長

成都市建設路小學科學組

匯入(陳麗娟)各位專家、領導,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我們是建設路小學科學組的老師,我叫陳麗娟,這是林娜老師,這是宋盼老師。今天,我們三位將給大家匯報一下我們學校科學組研讀《人是如何學習的》這本書的感悟,如有解讀不當的地方請大家指正。

美國當代幾位傑出的心理學家會同來自人類學、教育學、計算機、科學、數學等等16位頂尖研究人員組成了乙個學習科學發展研究委員會。他們會對人類學習的科學知識基礎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研究,探索更好地將學習科學領域的研究發現與實際的課堂教學連線起來的關鍵問題,以便向教師、學校行政人員、家長和政策制定者等傳遞來自認知科學、發展心理學、神經科學、人類學,以及學科(諸如科學、數學和歷史)學習研究的最及時的、有用的研究成果。本書正是這一項目的總結報告。

作為科學老師,我們是如此的欣喜這本書把科學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恨不能把整本書都吃進去,無賴這本書涵蓋的內容之多,一看長達35的參考文獻目錄就夠我們啃了。因此,在這次對《人是如何學習的》研讀活動裡,我們在「教師的學習與成長」這一板塊中進行了深入的研讀。

「教師的學習與成長」這一板塊分為「專家與新手的差異」和「教師的學習」兩個章節。下面就由林娜老師向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個章節的主要內容。

一、主要內容(林娜)

(一) 專家與新手的差異

本章介紹了一些針對各個領域的專家與新手相比較的科研成果,並在這些成果中梳理出了幾條有關專家知識的重要原則及其對學與教的潛在意義。

1、專家能識別新手注意不到的資訊特徵和有意義的資訊模式。經研究表明,專家教師能夠識別新手沒有注意到的特徵和模式的觀點,對改進教學具有重要的潛在意義。

2、專家獲得大量的內容知識,這些知識的組織方式反映專家對學科的理解深度。專家的知識不僅僅是對相關領域的事實和公式的羅列,相反它是圍繞核心概念或「大觀點」組織的,這些感念和觀點引導他們去思考自己的領域。

3、專家的知識不能簡化為一些孤立的事實或命題,而應反映應用的情境,也就是說,這些知識受一系列環境的制約。專家的知識是「條件化的」,它包括對有用的情景的具體要求。條件化知識的概念對課程設計、教學和有效學習評估的實施有啟示作意義。

4、專家能夠毫不費力的從自己的知識中靈活的提取重要內容。自動化和順暢提取是專業知識的重要特徵。順暢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種加工很少需要意識的參與。

5、儘管專家熟諳自己的學科,但這不能保證他們會教導他人。在某一特定領域具有專業知識的人不能保證他就能教會別人學習。要使教學更為有效,教育教學知識是教師要學習的主要部分。

6、專家應付新情景的方法靈活多樣。適應性專家能夠彈性處理新情境並成為終身學習者,他們不但應用他們所學到的,還運用元知識不斷挑戰他們現有的專業知識水平,並設法超越它。

(二) 教師的學習

本章考察教師們能夠運用的各種學習機會,並從已知的學習途徑出發對此進行分析。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一線教師的學習機會、學習機會的質量、行動研究、職前教育。

1、一線教師的學習機會。

一線教師一直都是通過各種途徑學習教學。

首先,他們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學習。

其次,教師在與其他教師的互動中學習。

第三,教師通過在自己的學校內參與學位課程學習、參加具體的由顧問開設的教師提高課程而向教育專家學習。

第四,很多教師報名參加研究生課程學習。

第五,教師從正式的職業工作之外獲得學習。

2、學習機會的質量。

即使為教師的繼續發展正式提供資源,就質量而言,有效學習途徑的機會也是各不相同的。主要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以評價為中心和以共同體為中心。

3、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是又一種提高教師學習的方法,它使教師對共同體的所有學習者提出自己的觀點。行動研究有多種形式的目的,是教師改進教學和理解課程的重要途徑。行動研究可以按專業知識的水平和教師的需要進行設計,尤其是當教師確定研究目標,進行合作研究時。

4、職前教育。

培養新教師的職前教育專案在未來幾十年將發揮特別重要的作用。大多數國家的新教師都是由師範教育課程培養出來的,這些課程有很多結構化的變式,但仍有一些要素是共同的:學科知識準備;有一系列的基礎性課程;還有一系列實習課程。

眾所周知,學校中教師對學習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為了使教師能用與學習理論相一致的方法教學,需要為教師提供廣泛的學習機會。成功的教師學習要求有乙個連續不斷的、合作努力的職前、職後以及終身的專業發展機會。

創造這樣的機會,以學習科學來建立知識庫要面臨巨大的挑戰,但並非不可實現的任務。

以上兩個板塊,就是我們對《人是如何學習》第二章和第八章的主要內容的概述。

二、啟發(宋盼)

通過我們對《專家與新手的差異》和《教師的學習》這兩章的研讀討論,我們認為以下內容對我們的教學帶來了啟發。

研究專家型教師與新手型教師的差別主要在於盡快促進新手型教師的成長,迅速適應教師的工作崗位,為此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加強專家型教師與新手型教師的交流,有許多研究表明,專家型教師所具有的教學常規和教學戰略是可以交給新手教師的。加強新手型教師與專家型教師的交流,有利於縮短新手型教師的成長時間,使新手型教師少走一些彎路。新手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學習的乙個重要形式是參與專家教師的觀摩課,然後對專家教師的課進行研討分析,學習專家教師駕馭專業知識、有效教學監控和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教育機制和教學能力。

2,促進新手型教師對教學經驗的自我反思。波斯納提出著名的教師成長公式就是:經驗+反思=成長,並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對經驗的反思是導致有些教師能成為專家型教師而另一些教師卻不能的重要原因。

反思是思想與行動的對話過程,我們通過這個過程變得更有技巧。

而《教師的學習》這一章也引起了我們對教師教研和教學過程的思考。

1、以學習者為中心,將教學法知識與具體的學科知識相整合,反思學科知識和教學策略。

我們一般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與其他教師的互動過程中、校內參加教師提高課程等方式進行學習。由於教師培訓常常由規定的講座和並不適合教師需要的工作坊組成,所以不能滿足不同層次教師學習的需求。而作者提出了「學習者中心環境」,重視滿足學習者的需求,因學定教,試圖把學習環境建立在學習者的力量、學習者的興趣和學習者的需要之上。

正如當今非常著名的「可汗學院」這樣乙個主旨在於利用網路影片進行免費授課的教育性系統,可以試圖讓學生搞懂每乙個未來還要用到的基礎觀念之後,再繼續往下教學,進度類似的學生可以重編在一班;再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課,布置家庭作業,學生回家練習,翻轉課堂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老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從本書中,我們認識到將教學法知識與具體的學科知識相整合,幫助教師反思其學科知識和教學策略的重要性。當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地**問題,生成疑問時,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他們不會和不懂的問題,所以幫助教師體驗做一名學習者的感覺極其重要。

2、教研過程中重視對課堂教學的評價和評價結果的反饋。

對於教師教學研究來說,評價很重要,因為首先老師們常常不清楚特定的觀點是否有效,除非他們試著把這些觀點用在學生身上,否則難以肯定;其次,評價除了能為成功提供證據,評價結果的反饋還使人能夠澄清自己的觀點,糾正錯誤概念;再次,尤其重要的是能夠從哪些正在實施新觀點的同事那裡得到反饋。沒有反饋,很難糾正潛在的錯誤觀點。

3、通過建立「共同體」吸引教師參與教育研究和建立合作的同伴關係。

我們通過書中作者提出的「共同體」這一觀點,體會到圍繞著學習內容和學生學習情況一起分享經驗和進行對話的重要性以及共同做決策的必要性。作為共同體的一部分,教師們分享他們在教學和課程開發方面的成功與失敗,它使教師對共同體的所有學習者提出自己的觀點,是教師改進教學和理解課程的重要途徑。在我們今後的教研和教學中,我們也會試著採用這種學習方式,鼓勵教師之間在智力上、教學上相互支援,定期碰頭,討論學生的作業,把小組研究形成的一些觀點試行,然後把試行成功或失敗的結果在小組報告,大家一起批判性地分析實施的過程。

總而言之,學習是曲折而漫長的,不僅學生需要不斷地學習,教師更需要不斷地學習,學習是我們終其一生都要做的事情。

三、案例(陳麗娟)

教師是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的一支團隊,教師只有對自我不斷更新,才能保持著教學活力。就我們一線教師而言,教師的學習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首先,我們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學習,包括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課例跟蹤,行動研究,撰寫**等等,都是實踐學習的一種形式,也是我們最常採用的學習提公升的形式。其次,我們在與其他教師的互動過程中學習,最常見的就是教學研究活動,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各類學科領域的培訓。

對我們一線老師來說,課堂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活動是我們最經常的學習平台,也是我們離不開的實踐反思平台,現在我想就這兩方面,與大家分享我們的成長感悟。

案例1:讓教師在反思性教學實踐中成長

通過研究發現:教師素質的提高,可以通過教師建立自己的教學理論,總吉他們教學的知識、技巧和經驗來實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反思性教學實踐受到高度重視,並認為反思性教學實踐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最有效的途徑。

所謂反思性教學實踐,是指一種回憶、思考、評價教學經驗的活動過程,它是對過去經驗的反饋,同時又是做出新的計畫和行動的依據。

那麼,應該如何從教學實踐中進行反思呢?接下來,我想以《測量力的大小》一課為例和大家進行分享。

1、教學實踐活動前的反思。

這種型別的反思主要是在課前準備的備課階段,它有助於發展教師的智慧型技能。從目前教師備課的現狀來看,主要存在著兩種不良的傾向:一是照搬現成的教案,以「他思」取代「我思」,不考慮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二是一些所謂有經驗的老教師備課時,過分依賴多年積累起來的教學經驗,有的甚至照抄以往的備課筆記。

針對這些問題,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先要對過去的經驗進行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教學《測量力的大小》相關內容時,遇到過哪些問題,如學生對測力計的構造有認識,但是對彈簧測力計的使用原理理解不夠;學生對測力計的使用不夠規範,儘管使用前老師反覆強調注意事項,孩子們仍然不能正確使用測力計:忘記平視,測量超出測力範圍的力等等?

除了反思以前的教學,我們還應該根據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我所教的這個班級學生動手能力較強,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比較強,為了加深他們對測力計使用注意事項的認識,我準備引導他們聯絡溫度計的使用得出測力計的使用注意事項,而不是直接告知。當然本班學生在學習測量力的大小一課時還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對物體重力估計不到位,出現超出測量範圍的情形;針對這個問題,我想先給他們展示被拉坏的測力計,並讓他們理解:

超出彈簧的承受能力,彈簧不能復原,同時,還可以引導他們進行嘗試性的測量(即慢慢鬆手,而不是一下鬆手)。就像這樣,在反思過去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同時結合學生寫出教學設計方案。

讀《人是如何學習的》有感

北博山學校鄭海峰 一直崇尚這句話 書中自有 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靜下心來去翻閱一些書籍,會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通過閱讀 人是如何學習的 這本書,給我的感觸很深。它對於我們二期課改的教育教學工作有著很大的幫助。人是如何學習的 是美國國家研究院行為科學 社會科學等開發專案委員會所...

讀《人是如何學習的》有感

自然教學更多的強調學生對知識和內容的建構,建構主義認為學習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建構新知識。關於建構主義,很多老師認為教師不應該直接告訴學生任何事情,應該讓學生自己建構知識。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建構不是任由學生自由自在的去進行,教師應該創造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並在此基礎上運用 活動讓學生參與到學習...

14人是如何學習的

一 學習某事而非別的事情的早期傾向特惠領域知識型別集中體現在寬泛界定的範疇,特別是物質和生物的概念,因果關係,數字和語言上。二 策略和元認知在特惠領域之外,與所有學習者一樣,兒童必須依靠意志 靈性和毅力來促進他們學習。幼兒具有策略性能力和學會有目的的學習的知識 元認知 大量的研究揭示了幼兒身上還未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