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傳統禮儀的現代價值

2021-03-04 00:32:37 字數 5470 閱讀 2527

**民族大學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期末**

論中國傳統禮儀的現代價值

法學院2007級法學3班趙沐芙學號:0707124

2023年5月25日星期日

論中國傳統禮儀的現代價值

摘要:禮儀,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一種統治工具,上至政治制度、法律思想,下至貧民百姓的吃飯穿衣,無不在禮儀的規範與約束之下,可以說中國古代社會就是乙個禮儀社會。禮儀為中國帶來了「禮儀之邦」的美譽,也曾經成為近代社會衛道士們戕害進步人士的**,既為現代中國的道德建設提供了充足的養料,又夾雜著大量落後的思想渣滓。

那麼,古代社會的禮儀制度與禮儀思想,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還有用武之地嗎?中國古代社會豐富的禮儀思想,究竟給我們的是難以抹去的「國民劣根性」,還是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

關鍵字:傳統禮儀,孝,和諧,慎獨,修身,禮教德治。

中國向來被稱為禮儀之邦,幾千年的奴隸社會(主要是指周朝)和封建社會幾乎都是禮治的天下:國家的政權形式要依禮而設,官職設定要符合禮教,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的言行要用禮儀規範,經濟秩序要靠禮儀來維護,文化上重視禮儀超過重視人的學識,思想上受禮教的約束極深,教育上兒童的啟蒙讀物、婦女的修身教育讀物以禮教思想貫穿全書……

禮儀作為傳統社會一種強有力的統治工具,在古老的中國社會發揮了令現代人難以想象的作用,它既是中國人近代固守傳統以致落後挨打的根源,也是當今中國在國際上不斷以自己的文明禮貌贏得稱道的濫觴。那麼,對於豐富而龐雜的中國傳統禮儀,我們應該怎麼評價,我們又應該如何取捨,才能符合當今社會的發展要求,發揮傳統禮儀的現代價值,是乙個比較迫切的問題。實踐證明,把西方的制度引入中國,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判斷,從中國傳統禮教中尋求符合現代社會的思想精華,或許才是一方**當今中國人痼疾的良藥。

所以,在我認真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概論」這門課後(老師應該還記得,我的筆記做的是比較全的),我便斗膽在這裡討論一下中國傳統禮儀的現代價值,目的很簡單,如上所述,就是為了從傳統禮儀中探索出有價值又能比較順利的為當今所用的東西,提高當今社會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為中國的思想道德建設和法制建設提供良好的**和社會基礎。作為乙個法學院的學生,我也希望有一天能看到社會上人們安居樂業、鮮有違法與犯罪的情形;法律不是解決爭端的唯一途徑,更不是最好的途徑,如果能夠通過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減少法律糾紛,那未始不是國家之幸,即使我和我的同行們因此而失業,我也是萬分願意的。

首先,在討論傳統禮儀的現代價值之前,我想對傳統禮儀作乙個簡要的介紹。

中國傳統禮儀是一整套治國方略,既包括典章制度及其規範等制度層面的東西,也包括禮器等器物方面的東西,既包括各種繁雜的禮儀儀式,也包括隱藏在儀式後面的禮儀思想。這些禮儀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劃分為不同的型別,我就以《尚書》的五禮為基準,逐一作簡要介紹。

一是吉禮,古人以吉禮祀邦國鬼神,吉禮的物件主要是天神、地祇、人鬼,古代帝王通過對吉禮的控制達到報答祖先神、教化百姓遵守秩序的目的。二是凶禮,古人以凶禮哀邦國之憂,凶禮又分為荒禮和喪禮,帝王以凶禮來體現自己的悲天憫人、注重人倫。三是軍禮,是指與軍隊和征戰相關的禮儀,帝王依靠強化軍禮達到從軍禮、同邦國的目的,軍禮相當複雜,不僅對軍隊的建制與數量都有詳細的規定,還分為大師之禮、大田之禮、大役之禮、大封之禮、大均之禮五方面的禮儀,秦漢以後,軍禮為軍隊訓練戰爭中遵循的各種禮儀。

四是賓禮,帝王以賓禮親邦國,賓禮春夏秋冬各不同,春朝夏宗秋覲冬遇,又有會、同、問、視等行禮方法。五是嘉禮,帝王以嘉禮親萬民,嘉禮共分六類,有飲食、昏冠、賓射、饗宴、脹膰、賀慶六大類。

除了五禮之外,還有必要介紹一下禮儀的要素和本質。禮儀的要素主要包括禮法、禮義、禮器、禮辭、禮容。禮儀的本質比較複雜,根據老師的講述,主要是以下幾點:

禮是人禽之別的標誌,禮是人性本質的表現,禮是實現實現仁義的方式,禮是萬物和諧的系統。

這就大致是中國的傳統禮儀了,可以從我的簡介中充分感到傳統禮儀的的繁複龐雜,但是再繁複龐雜的禮儀,如果從精神價值方面分析,也就變得比較容易理順了。所以,在我接下來的分析中,將會以各個禮書中要表達的思想精神為主、以各種禮儀規定為輔,來逐步分析傳統禮儀的現代價值。

拿《儀禮》為例,其主要是針對西周統治階級貴族的禮儀規範,從士冠禮到士喪禮,對以士為代表的統治階級從**(即跨入統治階級並被承認)到死亡的一言一行做出了極盡詳細的規定。《儀禮》全書貫穿著強烈的尊親敬老思想和宗法道德思想,強調「親親」「尊尊」「男女有別,人道之大者」,注重維護宗族團結,同時以各種禮儀活動(如射禮等)加強對平民階級的教化。

不可否認,《儀禮》的這些思想帶有一定的階級和時代侷限性,並試圖用這種方式鞏固統治,這都是它的消極方面。但是,拋開階級和時代的束縛,以人文的眼光去看這些思想,則不難發現,中國社會從此以後直到現在都不同程度地受著這些思想的影響:直到現在,尊敬老人仍然是社會的一種基本價值取向,在中國隨處可以看到攙扶老人過街的少先隊員或為老人讓座的年輕人;中國人對待親人比西方人親得多,親戚之間來往甚密,家族的認同感比較強烈,甚至在乙個陌生的環境中,遇到老鄉或者同姓人都會倍感親切;在每個家庭內部,父母的威嚴還是存在的,對長輩的尊敬及長幼間的秩序還在默默發揮作用,父母在人生關鍵時刻的作用非常大,在公升學、工作、婚姻問題上,子女還是會不自覺的徵求父母的意見,並慎重考慮……

為什麼這些思想對中國的影響會這麼長久而深刻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尊敬長輩之「孝」這個思想來舉例說明。

首先,一種傳統思想之所以能保留下來,根本原因還是它符合社會的需要,既可能是物質上的需要,也可能是精神、思想上的需要,「孝」的思想是奴隸社會為了家國一體、便於統治而創設的,但幾千年來,中國社會的發展,已經離不開「孝」之一字。中國人普遍認為,做人最重要的品德之一就是孝,乙個人在家族中對長輩不孝,在社會中也必定不與人為善,難以在社會中立足,並且,養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孝順與否才是區別人與禽獸的標準,這就是絕大多數中國人認為孝順是天經地義的原因。現代社會,雖然深受西方社會的影響,越來越注重個體的發展,已經由原本的家族本位轉變為個人本位,但是,孝道思想卻基本沒變,而且繼續為統治者所用,比如,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田世國,為母捐腎,把身體的一部分回饋給母親,就讓好多人為之掉眼淚、感動不已,作為主旋律的節目,「感動中國」無疑會對社會整體共同價值取向做出示範性引導,而大力倡導孝道,一向是該節目的主題之一,從此也能看出,個人本位、重視個人與加強孝道、強化家庭倫理基本原則在當代中國似乎並行不悖,這是跟西方世界有很大區別的一點,西方世界重視個體,子女沒有贍養父母的義務,社會也不會因為乙個人「不孝」個人的其他方面的品質,但在中國,不孝是可以掩蓋一切能力與學識的,對於西方人的上述做法,「豈非不孝,抑且以為罪人,是則知道義之觀念,吾族自優於他族也」。

這是因為,當代中國實行計畫生育之後,即將步入老年型社會,國家負擔將空前加重,這就呼籲著孝道以家庭負擔的方式減輕國家的負擔,這樣說,似乎有些武斷,孝道的盛行自然還有其他原因,不過從社會需要上來說,這是不得不考慮的乙個原因。再乙個重要原因,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社會成員道德素質的普遍降低,中國社會要繼續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高社會成員的綜合素質,為長久的發展做準備,而道德素質是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以後社會成員文化素養普遍提高的情況下,道德素質高低的差異將會成為衡量社會成員綜合素質的乙個重要指標,在這樣的趨勢下,大力倡導和、孝、誠、信等有利於維護社會和諧關係的品德,得到倡導就毫不足為奇了。

其次,一種傳統思想之所以能保留下來,還在於它多年形成的一種社會共同意識、社會共同信仰,在這一點上似乎跟宗教有些相似之處。按說,隨著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發展,人們對自然和對自身有了更多的了解,像宗教、傳統道德這些東西應該隨著初、中等教育的普及而消失;但是,事實正好相反,現代人的信仰並不比古代人弱,受儒家傳統思想影響的東方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反而越注重對傳統思想的有益汲取,這種現象應該引起我們應有的重視。的確,大多數時候,人需要精神的依靠,傳統禮儀中包含的豐富的孝道等思想,適合沒有統一信仰的中國人(尤其是人口佔絕大多數的漢族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人與人之間利益的角逐,能力的競技讓人身心俱疲,人們迫切的需要一種精神良藥,去醫治疲憊的身心,而根植於中國人身心內部的傳統思想,就是一副精神良藥!

很多中國的富翁大亨們在衣錦還鄉之後,不斷教育子孫要學習傳統文化,講究傳統禮儀,就是這個原因,在這一方面,台灣和香港地區由於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表現更為明顯。而他們的言行,無以又會對整個社會產生帶動作用,進而達到比古代社會的強制要求更好的效果,在全社會形成更加堅不可摧的共同價值追求,再進一步強化每個社會成員對傳統道德精神的回歸。

其實,我重點要討論的是這些傳統禮儀思想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不過正如上所說,現代人對於傳統禮儀思想、精神的認可是其發揮價值的前提,如果人們根本不認可傳統禮儀文化的內在精神價值,那麼再討論它的價值就成為多餘的了,由這個角度看來,我前面的表述是我分析傳統禮儀價值在現代社會如何發揮的基礎。

《儀禮》的核心思想在於重視宗族倫理、重血緣、重親情,強調孝道,《大學》的核心思想在於教給古代士人一種修身的方略以不斷達成自己的政治目的,《中庸》的核心思想在於和諧,《周禮》的核心思想在於用禮教德治調整社會關係,以期達到天下大同的美好目標。我在本文開篇便已說過,古代的傳統禮儀儀式本身,早已失去了它存在的社會基礎,也談不上有什麼現代價值,而傳統禮儀中蘊含的某些思想或是內在價值,則可為現代社會所用;上述古代禮書中的核心思想,在一定的角度來看,都可以為現代所用。關於孝道在現代生活中的價值,上文已有較多表述,相信讀者也可以從中感到孝道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和現實價值,下文就不再贅述,下面我簡要地就修身、和諧、禮德治國談談自己的意見。

《大學》後來成為儒家經典「四書」之一,它的一套修身思想也因此綿延後世,澤被千古。我們經常可以從影視作品中聽到朗讀《大學》那有名的關於修身的名言警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現修其身;欲修其身者,現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這一段論述,無疑是很嚴謹的,邏輯清晰,層層遞進,論證了乙個士人從學習知識,到修養身心,再到治理乙個家族,最後治理乙個國家的歷程,這種修身思想,至今也有很大的現實價值。知識是在當代社會立足的首要條件,其重要性程度比在古代社會裡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毋庸置疑的,在當今知識**的時代,人人都在加油充電,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理念逐漸被社會所接受,各種補習學校不斷建立,**教育也蓬勃發展,「格物」、「致知」正在以另一種姿態發揮著他們的現實意義;道德修養也是事業有成的關鍵要素,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觀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顯得尤為重要,在市場規則的約束下,保持市場信譽,誠實守信是企業生存之本,「冠生園月餅」事件的警鐘還在耳邊迴盪,證明了心正意誠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家庭觀念雖然不像以前對於乙個人那麼重要了,但是不得不承認,幸福美滿的家庭是事業有成的堅強支柱,不幸福的家庭也會磨練人,卻更容易出現社會的悲劇;最後一點平天下,與我的論題關係不大,就不論述了。

《中庸》也是「四書」之一,不過中庸之道經常作為批評中國人不思進取的代名詞,加上中庸文字比《大學》晦澀,不易理解,所以沒有《大學》那麼受人稱道。但是依我看,《中庸》的中道、和諧、慎獨的思想都是值得提倡的。中道思想並非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樣不可取,「過猶不及」不只是自然界的定律,也是人類社會的定律,平和中庸,是一種在為人處世中十分實用的方法,在學術研究上、在表現才華時固然應當當仁不讓,盡情體現現代人出類拔萃的風采,但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中庸卻能為你贏得更好的生活環境;和諧的重要性現在由於「和諧社會」的建設而為人所熟知並理解,可見中國傳統禮儀思想的先進性;至於慎獨,「君子不欺暗室,無愧屋漏,」更是法治社會想要建成所必不可少的一點,作為乙個學習法律的人,我深深的明白,提高社會每個成員的道德素質、法律意識,讓每個人都能做到慎獨,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法制有多大的作用。

現代價值鏈中的企業成本控制 1

摘要 現代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成本控制應從價值鏈的角度出發,建立乙個科學的成本控制系統,加強對整個價值鏈成本的控制,從而取得在整個行業中的競爭優勢。關鍵詞 價值鏈 成本控制 一 價值鏈成本控制理論識別 價值鏈理論是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麥可?波特於1985年提出的。波特認為,每乙個企業都是在設...

中國傳統譯論的現代反思和意義

作者 馬婭同 科教導刊 電子版 2014年第26期 摘要中國傳統譯論源於翻譯實踐,因此一直以來中國翻譯界更多強調翻譯實踐,而非翻譯理論。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傳統譯論不斷得到改進,給予譯者越來越多的理論指導,翻譯實踐也趨於成熟,從而推動中國現代翻譯實踐和理論的不斷前行。關鍵詞傳統譯論翻譯實踐翻譯理論譯...

三嚴三實的歷史意蘊和時代價值

三嚴三實 體現了價值評價的社會標準和個體標準的統 一 歷史標準和道德標準的統 一 動機和效果的統 一 真理與價值的統一,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引領黨員幹部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 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標準,是時代精神的精華。蘊含著中華優秀文化從政修養的精華 中華文化歷來把修身作為從政的基礎性工程,提出 自天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