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讀後感

2021-05-14 11:36:15 字數 2162 閱讀 4048

我選讀的《中庸》是楊天宇撰《禮記譯註》中的,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中庸》選自《禮記》,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孟子。在孔子以前,已經有了中庸思想的萌芽。在《易經》中,講究陰陽的相生相剋。

凡是好的卦象,都是剛柔並濟的。孔子自己也說過,說自己學習中庸太晚了,要是早點學習就好了。在書中,孔子對「致中和」的概念又做了進一步發揮,認為「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下位焉,萬物育焉。」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間一切事物的位置就擺正了,萬物就能生長繁育了。

我們常常說「中庸之道」,什麼才是「中庸之道」呢?在《中庸》這個章節中,孔子並沒有給中庸下乙個定義。只是說,君子常守中庸,中庸難常守。

倒是朱熹,引用程頤的話給中庸下定義,認為:「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也,庸者,天下之至理也。中庸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

」中庸不是一般人可以達到的,是一種修身手段。在心理活動上,「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倒中庸」。孔子主張出世,這種心理活動必然要外化為一種符合仁愛與禮儀的外在表現。

中庸是區別君子與小人的標誌。區分君子與小人的標準有很多。孔子重視自身修養,把中庸作為區分君子與小人的標準。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之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孔子重視自身修養,認為一切事情都是源自自身修養的。「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修身不可以不事親,事親不可以不知人,知人不可以不知天。」知道了天理才可以了解人,了解了人才可以侍奉雙親,侍奉雙親才可以修正自身。

中庸是一種至高美好的德行。是一種理想人格。「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就是說,能常守中道的德行大概是最完美的了吧,但是人們很少能夠長期的堅持下去。「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中庸是君主聖人才能達到的境界,比如顏回,常守中道,比如舜,隱惡揚善,擇其兩端,用於民。而一般人很難真正達到中庸的境界,「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中庸之道是治國安邦的良策。孔子在稱讚舜是時候就說:「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孝是什麼?孔子用舜的例子來闡釋「孝」:他具有聖人的德行,天子的尊貴,擁有整個天下。

而在武王、周公的例子中,他直接這麼說:「夫孝者,善繼任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 是指善於繼承先人的遺志,善於贊述先人的業績。

誠是什麼?誠的意思與慎獨相近,是一種精誠的精神狀態。書中認為,只有最真誠的人,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天性,他人的天性,萬物的天性,最終能夠「贊天地之化育,與天地參矣。

」人要是能夠達到「誠」的境界,就能「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只有最真誠的人,才能制定天下綱紀,確立天下的根本。儒家重誠,認為「不誠無物」。

根據《中庸》,「誠」被分為天道之誠和人道之誠,書中,「誠」有7種解釋:1.誠者,天之道。

2.誠之者,人之道也。3.

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4.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5.誠者,物之始終,不誠無物。7.

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誠實際上是天道與人道共通的一種精神。誠就是「道」,做到了誠,就是掌握了遵行本性的方法,就是「率性之謂道」了。

而「中」,是天下之「大本」,「和」,是天下之「達道」,「致中和,天下位焉,萬物育焉。」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間一切事物的位置就擺正了,萬物就能生長繁育了,這不正是遵循了事物的本性嗎?所以,我覺得中庸與中和,以及「誠」一樣,都是為了遵循事物本性而達到的一種境界,

怎樣治理國家?在這個問題上,孔子主張「德政」,認為「為政在人」,而獲取人才的途徑還是要落實到修身養性的方法上來。

討論:1.中庸與仁愛,誠的的關係。

孔子的這些君子必為的道德品質,是緊緊鑲嵌在一起的。是乙個原,說不清誰是第一位的。比如孔子注重自身修養,但是怎麼修養呢,修養當然要「孝」,要「仁愛」,要「誠」,要「中庸」,可是怎麼樣才能具備這些呢,在這裡,孔子就陷入了一種迴圈論了,為了具備這些品質,「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就要努力成為「君子」,而君子的表現就是「坦蕩蕩」,就是恪守「中庸」。

2.中庸與國民性格。在哲學層面上,中庸主張「過猶不及」,主張適度。

這是一種倫理本位的文化精神。它要求人們時時刻刻要注意「反省」,「反求諸己」,不怨天尤人。換句話說,就是時時刻刻同自己做鬥爭。

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就會造成這樣一種現象,就是人們不斷用中庸所維護的那種謙謙君子的形象出現,八面玲瓏,明哲保身,毫無個性可言。

《中庸》讀後感

和諧是現代社會的主題,我們中國要建設成為富強 民主 文明 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自古就有以和為貴的優良傳統,北京奧運會上,乙個 和 字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人傳遞了中國的處事態度。對於我們個人而言,每個人要理性對待問題,以中庸的態度處理問題。在 中庸 中,我體會到了知識的重要性,知識真的能...

讀後感 《看見》讀後感

看見 讀後感范文三篇 學會獨立思考,可以表達思緒,但盡量不要偏激,能了解背後的本質,能包容別人的觀點,客觀的評價事物,最後找到不合理的邏輯並為之努力去修繕它我想這就是這本書想要告訴我們的!由 第一篇范文看見讀後感 今天華東 華北很多地方下起了雪,我們這也是,上午的時候豆大的鵝絨般的雪花從天而降飄飄灑...

母親讀後感母親讀後感

失了母親的人像插在瓶裡的花,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已沒了根。為大家帶來了母親讀後感,感謝大家支援。篇一 母親讀後感 世上有一本永遠寫不完書就是母親。這句話出自 母親 這篇散文是肖復興寫的。這一篇感人文的寫作順序是從始到終,乙個我從母親死後,對父親帶來的後母從反感到好感 從討厭到喜愛。文章一開始,我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