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國窮》後感

2021-03-04 00:12:35 字數 4412 閱讀 7319

以經濟學視角,解讀《國富國窮》

縱閱美國歷史學家和經濟學家戴維·s·蘭德斯所著《國富國窮》一書,我感慨不已。首先,我被蘭德斯先生淵博的知識所折服,他本是歷史學和經濟學的集大成者,卻同時對世界各國的人文地理、宗教信仰和資源稀缺性有深厚的研究功底。其次,蘭德斯先生對現今世界各國貧富分布的由來,作出了新的歷史性的研究,展示出一幅遼闊畫卷,充滿真知灼見。

歷史事件固然有其偶然性,但各國人民後天的進取精神,尤其是對新科技新知識的銳意進取才是富國之道。蘭德斯先生向我們做出了「窮國為何如此貧窮?富國為何如此富足?

」的一種合理解釋。最後,參照西方富國的發展史,感慨我泱泱華夏五千年的輝煌歷史,卻因統治者的閉關鎖國、盲目的**自豪感以及人民的愚昧無知,逆來順受,導致列強欺凌,被爭相割據殖民地、鉅額賠款、簽訂不平等條約等,使中國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中。作為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對於本結課作業,我將以經濟學視角出發,談談自己對《國富國窮》一書的讀後感言。

首先,簡略總結本書共29章的中心內容。

第一章中,從地理上講述大自然的不平等,敘述了國家發展的優勢和劣勢。大自然的平等是難以消除的,富國位於溫帶,特別是北半球的溫帶;窮國則位於熱帶和**帶。第二章中,「對地理的回應:

歐洲與中國」,講述了兩個區域和國家在地理上差異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在宜人的溫帶地區歐洲是最好的,特別是西歐,中國的發展最為早熟,發達的農業文明、人口增長、朝代更迭,自然環境卻受到破壞。第三章中,「歐洲例外論:

獨特的發展道路」,講述歐洲早期經濟發展是如何。中世紀歐洲的經濟擴充套件是由一系列組織上的創新和改進所推動,他們多半由下層創始,通過榜樣的力量逐漸推廣。第四章中,「發明的發明」,指出勞動分工和市場的擴大促進了技術創新。

這確實是中世紀歐洲所發生的事實,那是人類歷史上最具創造力的社會之一。第五章中,「地理大發現」,講述了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從而葡萄牙和西班牙開啟了海外殖民活動。第六章中,「東進」,講述了歐洲在商業上和政治上對外擴張,進行海外探索**並殖民。

第七章中,「從地理大發現到帝國的建立」,講述了西班牙通過建立海外殖民地,強取豪奪,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第八章中,「又苦又甜的島嶼」,描述了西班牙、葡萄牙人侵占了平靜而宜人的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小島嶼,使其淪為殖民地,破壞了原有的瑪雅文明和印加文明,使其無法傳承下去;並逐步成為甘蔗種植園和殖民大農場,並帶來了黑奴**。第九章中,「東方的帝國」,指出葡萄牙人憑著他們的進取心和堅強的性格,以及使用先進科學技術的能力,在東方那片富饒的土地上殖民掠奪,成就了乙個帝國,但好景不長,葡萄牙人不思進取,阻礙知識的傳播,最終落為乙個弱國。

第十章中,「為了愛財之心」,描述了荷蘭人為了利益遠航,為了愛財之心,走遍了世界上所有的海港,成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第十一章中,「大財源」,講述了英國人的海外擴張史,他們是那樣的鍥而不捨、充滿活力,外逼內誘,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東西。第十二章中,「勝利者與失敗者:

帝國之資產負債表」,指出了西班牙帝國的衰落,說明宗教**導致科學失真,從而落後。第十三章中,「工業革命的性質」,指出工業革命促進了勞動生產率和人均收入的持續增長,同時作用於經濟與知識的快速增長。第十四章中,「為什麼是歐洲?

為什麼在那時?」,指出了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原因,進行學術**的自主權和發明的被認可及傳播是主要原因。第十五章中,「英國和別的國家」,指出了英國成為首個工業化國家的原因,知識技術和變革促成了英國的大飛躍。

第十六章中,「追趕英格蘭」,講述了歐洲其他各國追趕英格蘭的過程,即開始重商主義和政治變革。第十七章中,「要有錢才能賺錢」,指出了資本積累的重要性,資本可以用來投資,支援科技發明與創新,同時投資和科技發明反作用於資本,資本快速增值,完美的迴圈!第十八章中,「知識的財富」,指出國家的進步和財富的增長的決定性因素是知識。

知識改變國家,知識改變命運。第十九章中,「邊遠地區」,講述了工業革命使世界進一步分化,歐洲的中心地位確立,同時那些亞洲、拉美的殖民地成為了邊遠地區。第二十章中,「南美洲的道路」,講述了南美洲各國在殖民者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影響下,採用了低效的經濟模式,從而堅守著貧窮。

第二十一章中,「**帝國:停滯與倒退」,指出16世紀的中國認為自己居於世界的**,充滿強烈的國家自豪感,盲目排外,不圖改進,怠於學習,從而落後於工業化時代。第二十二章中,「日本:

後來者應居上」,,講述了日本的貧窮,源於國內自然資源匱乏,整個民族好逸惡勞,並充滿自大的優越感。第二十三章中,「明治維新」,講述了日本在19世紀經歷的一場變革,從而搭上了工業化的列車,成為除西方國家以外第乙個實現工業現代化的國家。第二十四章中,「歷史出錯了?

」,指出了穆斯林國家貧窮落後的原因,不思進取,不圖改革。第二十五章中,「帝國與帝國之後」,講述了殖民主義統治的兩面性,一方面是繁榮發達,另一方面是屈辱的血淚史。歷史是不會被忘記的。

記憶是奮進的動力,失去的會有補償。第二十六章中,「失去領先地位」,指出在國際經濟競爭中,總有一些國家領先,又讓位於新來者,再又被別的新來者超過,英國超越荷蘭,繼而被美國超越。第二十七章中,「贏家和」,殖民時代的競爭最終導致了世界大戰,實現了財富的重新分配。

20世紀的後半葉,日本德國的崛起標誌著又一輪競爭開始,而且不休不止。第二十八章中,「輸家」,指出被淪為殖民地的中東,亞洲,拉美,非洲的多國人民仍然沒能走上合適的經濟道路,明顯落後於工業化國家,充斥著暴力,飢餓與疾病。第二十九章中,「我們是怎樣來到這裡?

我們正走向何方?」,指出世界各國正趨於全球一體化,我們後來人該如何面對。不斷努力,追求完善!

然後從經濟學視角出發,談談造成某些國家富裕,某些國家貧窮的經濟學原理方**。

其一,「交易成本」,中世紀的歐洲,採用了一套全新的商業文書,使商業規範得已制定和實施;人們還想出了各種合夥安排方式,以鼓勵貸款者與實幹者結盟,資金和商品提供者與長途奔波的推銷者和採購者結盟。這是一場「商業革命」,創立和臨時安排一些新的洽談和交易場所,如港口、博覽會,成為了必要,就這樣,他們大大增進了經營安全,顯著降低了經商成本,即交易成本,擴大了市場從而促進了專業化和分工。

其二,「私有財產權」,私有財產制度的確立,讓廣大的中下層人民,尤其是工商主義者能夠積極投入生產,勞動生產率隨之增長,人民收入也大幅提高,因此稅收也增加,國家也更富裕。

其三,「比較優勢理論」,暫且不論對於現在來說比較優勢理論是多麼的落後與弊端,但是放在過去,這是一種經濟模式上的創新。利用自己優勢資源和技術手段,迅速的積累原始資本,成就帝國霸業,荷蘭,英國無不如此。

其四,「公司製」,公司制度的確立,讓那些富有冒險精神和資本充實的大貴族大商人結合在了一起,開啟了海外**,於是甘蔗、棉紡、**、礦石、香料等資源往來分配於世界各地,伴隨離譜的差價,換來的是巨大的利潤。荷蘭、英國相繼成立海外殖民投資公司,利潤劇增,公司股東賺的金缽滿滿。

其五,「勞動分工」,勞動分工提高了勞動熟練程度,節約了勞動轉換時間,導致了更高的總產出,因此收入大幅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就能更有效的投入到科技的發明,從而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湧現,進一步推動經濟的發展,自然而然,國家富強了。

其六,「工業革命」,不得不說「工業革命」是歷史上一場偉大的科技革新,繼而促使生產力的改變。生產力作用於生產方式,於是勞動效率大大提高了,產品價值與勞動價值的比大幅增加;勞動強度和勞動時間大大提高了,勞動日益單一化;英國成為「世界工廠」,掌握了世界經濟霸主地位。

其七,「銀行」,合股投資銀行的出現使社會上閒置的貨幣資金和小額貨幣節餘集中起來,然後以貸款的形式借給需要補充貨幣的人去使用。無論是戰爭,還是商業**,銀行都提供了渾厚的資本支援。科技的創新、商業的發展、戰爭的休止、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無一不是與銀行緊密相關的。

其八,「標準化生產」,標準化生產模式是美國最先試用的,繼而影響至全世界,開啟了世界各國統一於標準體系的過程。標準化生產的重要意義在於改進產品、過程和服務的適用性,防止**壁壘。

最後,作為乙個中國人,應該抱有「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精神,學習西方先進的知識與理念。現**下中國應該如何成為乙個富裕強大的國家。

第一,自主創新。乙個民族沒有創新精神是可悲的,是會落後的。自主創新是指通過擁有自主智財權的獨特的核心技術以及在此基礎上實現新產品的價值的過程。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是實現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的根本出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產業公升級的中心環節。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改善我國**條件,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的主要措施。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推進國防現代化建設的迫切要求。

第二,重視智財權的保護。智財權是指人類智力勞動產生的智力勞動成果所有權。它是依照各國法律賦予符合條件的著作者、發明者或成果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佔權利,一般認為它包括版權和工業產權。

保護智財權,有利於調動人們從事科技研究和文藝創作的積極性;能夠為企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增強經濟實力;有利於促進對外**,引進外商和外資投資。

第三,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有利於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堅持可持續發展,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體型轉變,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可持續發展,有利於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堅持可持續發展要求我們從注重眼前利益、區域性利益的發展轉向長期利益、整體利益的發展,從物質資源推動型的發展轉向非物質資源或資訊資源(科技與知識)推動型的發展。

只有這樣,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帶領下,全體上下一心,建設祖國,中國必定成為乙個國富民強的現代化國家。

時間:2023年6月5日

國富論讀後感

亞當 斯密在 國富論 中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統的經濟學說,為該領域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完全可以說 國富論 是現代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起點。該書的偉大成就之一是摒棄了許多過去的錯誤概念。他否決了重農主義者的土地是價值的主要 的觀點,提出了勞動的基本重要性。重點強調勞動分工會引起生產的大量增長,抨擊了阻...

《理想》感後感

理想 讀 理想 有感 溫瑜 理想,多麼誘人的字眼!人類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斷向前發展 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已制定的目標不斷努力。理想是什麼?是前進的動力。理想是什麼?是永恆堅定的目標。有了理想,就有堅定的目標,有了堅定的目標,就有了前進的動力。依我個人所見,他們是緊密連線在一起的,缺一不可。理想 ...

後感維摩後感維摩詰經讀

維摩詰經讀後感 經曰 菩薩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 隨所調伏眾生,而取淨土 隨諸眾生,應以何國入佛智慧型,而取淨土 隨諸眾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而取淨土。所以者何?菩薩取於淨國,皆為饒益眾生故。隨所化類而為說法,為利眾生而取淨土 菩薩道者,自度而復度他。行者應深觀緣起,了解眾生之所病,隨其根基與所想,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