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讀後感

2021-03-04 00:12:34 字數 3381 閱讀 6788

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書,從他的字裡行間,我了解到了他所處的那個年代很是缺乏愛心教育,以及他對愛心教育的熱愛。蘇霍姆林斯基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

」作者深愛著這些孩子,他親暱地稱他們為「小傢伙、小鬼」,他認為教師首要的職責就是「愛孩子」。因為愛,他期望每乙個孩子都有著健康的體魄;因為愛,他也竭盡全力去幫助孩子們學會學習。

現在我們的教育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缺乏愛心教育,甚至許多老師無法做到對學生一視同仁,學校裡也總是存在優生差生之分。所以時代呼喚愛心教育,愛心教育已迫在眉睫,愛心教育勢在必行。

二、 愛心教育的內涵

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封閉性和開放性,他們的心扉總是對大多數人關閉,只對少數摯友開放。但他們都渴求真誠的友誼,都希望得到別人的了解與關心、尊重。這就要求教師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用真誠與理解去溫暖學生的心,要努力去做學生所信賴的摯友,這樣學生才會對你敞開心扉。

這樣,才能減少甚至避免課堂上的牴觸情緒,才能使學生和我們老師自己在上課的時候保持乙個愉悅的心態。「教育者最可貴的品德之一就是對孩子深深的愛,兼有父母的親暱、溫存和睿智的嚴厲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那種愛。」這種愛是世上最崇高、最無私、最理智的愛。

教師用心去熱愛學生,學生就會產生積極的情感反饋並喚起相應的情感,這樣,教師和學生思想感情和諧一致,才能完成教學的各項任務。

縱觀當今的教育方針,愛心教育旨在培養學生有愛心,有健康的心理,正確的情感價值觀,正確的人生觀。所以教師應該實行愛心教育,一顆真心愛事業,一片真情為學生。

「尊重孩子, 敬畏生命」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一書的靈魂。作者寫道:「我教的孩子, 他們首先是活生生的人、是活蹦亂跳的孩子, 其次才是學生。

」誠哉斯言! 很多時候, 有靈動生命的學生在老師眼裡只是乙個個教育物件, 是乙個個乖巧聽話的盲從者,這種想法是很不利於學生的成長的。儘管作者的生活時代和我們有別, 但他的「教學——並不是機械地把知識從教師那兒傳授到孩子那兒, 它首先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的觀點一直以來都為人稱頌。確實,離開了人與人心靈間的溝通, 教學就成了一潭陳腐的死水。

作為一名已經接受了快14年教育的學生,我所看到的受到學生愛戴的老師無一不是真心的關愛學生。所以在我看來愛心教育的內涵就是真心地愛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乙個學生。只有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充滿愛心,熱愛學生,才能成為優秀的教師,才能使每個學生享有平等自由的機會來發展其固有的特性。

三、如何實施愛心教育

(一)應當讓孩子們快樂

在學校裡,我們發現有許多學生有「不愛上學」、「害怕老師」,並且有在學校感到「不快樂」的想法。這是乙個很讓人沉思的現象。孩子們為什麼害怕學校?

這肯定是由於存在著讓孩子們害怕的東西,比如學習的壓力,孩子們愛玩,但是每天做不完的作業肯定讓他們覺得厭倦。再如在教學中有些老師比較嚴厲,經常斥責學生,讓學生產生隔閡感,不敢去接近,害怕老師找自己談話等。素質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使學生在快樂中得到成長,如遊戲的快樂,相互尊重的快樂,獲得知識的快樂,成功的快樂等等。

如果學生們能在學習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快樂中學習,那麼學習的積極性也將會大大提高,其學習成績自然而然會提高的。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這本書第一部分講述「快樂學校」,是出自這位教育家愛心的一項成功創舉。作者以滿腔熱情發出了「要還給孩子乙個快樂的童年」的呼聲。他希望孩子們成為頭腦清醒、心地善良、雙手靈巧、情操高尚的人。

為此,必須讓學生在進入學校這個世界後不斷享受到新的歡樂,使認識活動不至於變成枯燥的教學,但也不能把上學變成表面熱鬧而實際空虛的玩樂。「藍天下的學校」、「幻想之角」、「到勞動世界的旅行」、「健康樂園」等都是引導孩子們去觀察大自然和欣賞大自然,並在大自然中發展他們的思維和增強他們的思考力。在閱讀和書寫的學習上,他指出,在「快樂學校」中,「對學生評分的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它的樂觀主義和富有樂趣的原則」。

尤其是在教孩子閱讀和書寫的時候,應該讓他置身於美、遊戲、童話、**、圖畫、幻想、創作的世界裡。在品德培養上,他提出,「快樂學校」要讓孩子們心中有他人。如果孩子對他的同學、朋友、親人及他所遇到的任何乙個同胞的境況都毫不關心,如果孩子不善於從別人的眼神中觀察他的心情,他就不會成為乙個真正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憐惜、愛護,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憂傷,才能贏得孩子的心。

所以愛心教育應當讓學生感到快樂,無論是什麼時候的學習,都應該以快樂為主,讓孩子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進而愛上學習。

(二)老師需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

該書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對教師與兒童的心的論述。關於教師的心,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是教師跟孩子在精神上的經常接觸。

學生不是一台活的機器,不是教師灌輸知識的載體,更不是教師心中理想模型的可塑者。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教師只有深入了解每乙個學生的心靈,才能使教育具備真正意義。這種精神上的經常接觸絕對不是一條單行線,而是雙方的、互通的。

教師要了解孩子的心靈,同時也要讓孩子了解教師的心靈,才能使教師和孩子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這是蘇霍姆林斯基「論教師的心」中最重要的觀點。

一位真正的教師應該既要熱愛學生又要熱愛自己的事業,用自己的全部熱情投入教育事業,把自己的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只有這樣,才能讓陽光真正住進孩子的心裡。關於兒童的心,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習應當成為兒童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教師應當賦予孩子發展個性和興趣的自由,努力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求知慾和對學習的熱愛,使學習真正走進兒童的精神世界。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走進孩子的心靈,驅逐孩子心中的陰霾,帶來溫暖與蘇生,這才是教育的力量所在。

所以老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應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和學生交流,那一刻彼此應是朋友關係而不是師生關係,應從朋友的角度去關心學生,談話的態度也應該是真誠的,不以老師的身份去壓人。

四、總結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對我啟發很大,風和太陽比賽,看誰能讓遊客自動脫下斗篷,冷風呼嘯而來,使勁吹。遊客反而拼命抱緊斗篷不松。太陽出來了。

暖洋洋的用愛心關照遊客,不一會遊客「感動」的自動脫下斗篷到樹蔭下乘涼。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用愛心來感化比教育懲戒更有效,教育的本質是要有一顆愛心。

可見愛心教育對教育工作者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綜上所述,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時時為孩子著想,全面愛學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要教育學生怎麼懂得去愛,去關心身邊的人,誠信待人,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尺講台,成就了多少國家棟樑。一支粉筆,結出了多少桃李芬芳。讓我們用愛心去溫暖學生,用耐心去感化學生,用真心去打動學生。

讓我們在這個平凡而崇高的崗位上繼續奉獻,把我們的愛,把我們的情,把我們的整顆心都獻給孩子們。

【參考文獻】

[1]郝·斯賓塞.《斯賓塞的快樂教育》[m].福建:海峽出版社,2002.

[2]高峰.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與幸福教育[j].比較教育研究,2010,3(3).

[3] 伊索.伊索寓言[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4]哀銳愕.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j].比較教育研究,2009,5(8).

《現代教育學》讀後感

現代教育學 讀後感 兼談對教育的理解近日,我報名準備參加教師資格認證考試,以獲取乙個高中教師資格證書。其中一門考試科是 教育學 按照規定不得不購買這門課的複習資料是一本內部編印的 現代教育學 客觀地說,這本內部資料除了有一些排版錯誤的毛病外,編者羅列了 教育學 的很多最新研究成果,內容豐富,材料詳略...

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讀後感

南教場小學任亞琴 本人雖是小學教師,但是自小酷愛文學,談不上熟讀 四書五經 也沒有什麼大作發表,但是一般的著作 雜誌之類不屑於讀。對於文學而言用一句俗話來說就是 眼高手低 拜讀姜大源先生之大作 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 首先最有感觸的就是其作者的文學底蘊。翻開姜教授的前言,立即吸引了我。姜教授思維之創新 ...

現代教育學讀後感張滕軒121001016整理

赫爾巴特在 多方面的興趣 這個論題下闡述了他的教學理論體系。這個體系包括五個主要問題 1 教學論的心理學基礎 2 多方面的興趣 的意義 3 教育性的教學 4 培養與發展學生的智力 5 教學的形式階段。這些是他為後人開創的應用型理論,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赫爾巴特還從教學過程中兒童心理活動的角度來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