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導向心得體會

2021-03-03 22:23:49 字數 1739 閱讀 4169

「目標導向」————心得體會

姓名:武太威

日期:2011.3.7

八大標準之「目標導向」

「主動積極」的課程已經成為歷史,但是這種心態卻在我心中始終新鮮,今天我又很榮幸學習了八大標準之「目標導向」,這使我對目標管理方面又有了新的認識。

「目標導向」我更願意把它理解為,以目標來指導我們前進的方向,以最終目標來指導我們工作的過程。

首先,我體會最深的就是那句很經典的話「目標是刻在石板上的,計畫是寫在沙灘上的」,這句話淺顯易懂,就是說我們的目標一旦設定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是不可改變的。而在實現這個最終目標的時候,我們的計畫就像在沙灘上寫字,一旦海浪打來我們就得重新書寫,這就是說我們的計畫要根據不斷變換的實際情況做出修改。這就是在形象的強調計畫的機動性、變動性。

但是,什麼樣的目標是值得我們刻在石板上用我們的激情與計畫去實現的呢?當然是可實現的目標,如果我們設定了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麼即使我們再怎麼勤奮的工作,其結果也是悲哀的。目標要可以實現,而且也必須有挑戰性,就像我們上學的時候,平常的考試都是85分左右,那麼下次考試我們就可以把我們的目標分值設定在95分,這樣就是可實現的,也是有挑戰性的,那麼在我們去實現這個目標的時候就會動力,我們也會憧憬完成這一目標時的激動,這就是說目標設定不能好高騖遠。

我已經設定乙個可實現且有挑戰的目標,接下來就是按部就班的來實現目標了,這就用到目標實現的計畫性,曾老師的課程中舉了乙個例子是關於一位日本的馬拉松冠軍的,他在訓練中使用的方法很是別緻,那就是目標分解法。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把我們的目標劃分成不同的階段,然後我們向目標邁進的時候以各個小目標為導向,步步為營的去實現最終的目標,這樣的方法好處是每個小目標環環相扣,乙個小目標的實現是下乙個小目標的開始,在完成不同小目標的時候我們同樣會感受到獲得勝利的激動與喜悅,這種不斷的激勵會最終鼓舞我們完成乙個偉大的目標。總之,當我們的目標確定後,我們就要想出乙個有效地方法或者計畫來實現,同樣的目標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實現,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來著身定做,這就是古語言所說的的「條條大路通羅馬」吧。

「以終為始」這個詞在這堂課中又得到了再一次的重申,可見保有這種心態對於個人的成功至關重要。當我們有了這種心態就會戒驕戒躁,在平和的心態下去實現最終目標,而且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更加的享受過程。

提到目標的制定,肯定離不開**art原則,即目標設定要具體、可衡量、可達到、可證明和觀察、截止日期。目標的具體性我們已經闡述過,可達到也無需多談,關鍵就是可衡量、可證明和觀察、和截止日期。

目標導向下我們計畫必須要有時效,我們不能為了實現目標而沒有時間的限制,那麼這樣的目標也就失去了意義,比如我說我一定要進入公司的高階管理層,那麼我就要給自己乙個可度量的空間,比如5年或者7年,如果這目標沒有時間限制那麼我們奮鬥時就會迷惑,我這麼努力是為了什麼,我是5年、20年後還是30年後成為高階管理者,自己心裡都不清楚的話那麼就不可能保持持久的動力。接著以這個例子我們可以很明白可證明和觀察這個原則,在我進入高階管理層這段路上我要跨過主管和主任這兩級,那麼我就可以把我在這兩級中任職的預期時間提前制定出來,比如我做了1年的主管後就可以公升級到主任,在主任級積累1到1.5年的經驗就爭取晉職經理,這樣的劃分就體現了可衡量,當然在我們以付諸行動並按計畫去做的時候,我們過程是可以被證明和觀察的。

不管是多麼偉大的目標,多麼可行的計畫,如果離開了我們行動,一切都化為虛無。因此,行動在目標的實現中也是至關重要的乙個環節。在目標實現的過程中切忌眼高手低,只說不做,普通人與成功人士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普通人夸夸其談,成功人士踏實去做。

只有我們去奮鬥了,去努力做了我們才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成長,只有這樣才算是享受了過程,這樣得到的成功才是值得我們驕傲的,才不是索然無味的,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充滿色彩的。

「目標」心得體會

乙個企業的生存 發展 盈利可能會受到很多決定因素和條件的影響,比如我們不能掌控的市場環境和國家政策等等,但是我們自身也有著更多能左右的條件,比如增強生產 提高銷售 降低成本和庫存來獲得盈利的各種方法。以下是我個人對企業發展的一些感觸 企業的 目標 高效率運營,讓更多的人使用我們的產品,實現利潤最大化...

學習四比四導向心得

納溪區第十三次黨代會於9月底勝利閉幕,隨著學習浪潮的掀起,我認真地學習了書記的工作報告,分享過去五年的成就與經驗,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明確了今後五年的要求和目標。結合自身實際,覺得應振奮精神,清醒頭腦,真正擔負起崗位職責,爭做優秀的教育人。1.自覺學習,領會精神。此次黨代會,有教育改革的經驗,取得的驕...

心得體會 工作心得體會

我們常常困惑於智慧型到底從何處來,到何處去,如何才能捕捉智慧型的光芒,在成本與利潤的銜接點上找到我們需要的平衡。我們也常常困惑,人的力量從何處來,到何處去,我們為何常常在龐大的市場面前驚慌失措,無從觀察。能夠回答這些問題,我認為只有 學習。列夫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 沒有智慧型的頭腦,就象沒有蠟燭的燈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