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上教學反思

2021-03-04 09:58:07 字數 5552 閱讀 4160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自我評價: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乘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識的生長點是幾個相同數的連加,本節教學內容與相同加數連加有著相互依賴的關係,是在認清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

因此,本課的重難點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我在備課時,注意在體會教材的編排意圖的基礎上,一方面充分運用了教材所呈現的數學資源,另一方面又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數學理念,對教材資源做了適當的補充與調整,提供充分的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積極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這一過程,充分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活動經驗,去自主開展活動。

問題反思: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

教學重建: 1、在教學時必須突破難點。而難點就是在幾個幾相加上。

在課的開始主題圖的出示中,我只是感性地讓學生體會,並沒有明確地說出「幾個幾」,這為學生在後面說乘法的含義時設下了阻礙。應該在這個環節中很明確地解讀「幾個幾」,那麼學生在操作小棒時和說出乘法含義時就會困難小得多。

2、在擺小棒的操作活動中,沒有非常好地剖析教材中「把每個加數都相同的等式寫在黑板上。」這句話中的分類思想,只是把擺小棒作為幫助學生理解乘法含義的乙個促進活動。應該有遞進地設計擺小棒活動,通過學生擺小棒的情況分類得到有相同加數的加法算式才能得出乘法。

3、在比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論性上去得出乘法的簡便,學生並沒有實際體驗。因此,對於乘法簡便性的體驗,應該設計乙個情境性的練習讓學生自己通過體驗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

9月 6 日

「佇列隊形」教學反思

自我評價:佇列隊形教學是培養學生正確的身體姿勢和加強課堂紀律的手段和方法。由於佇列隊形以多人的練習為主,所以在教學中教師的示範尤為重要。

通過佇列隊形內容的教學,使我更加明確了教師示範的重要性。教師一言一行非常重要,「身教重於言教」,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嚴格要求自己。

問題反思:我認為在佇列隊形教學中,應注意下面幾點:

1、教師的示範和講解。首先要選擇乙個全體學生都能看見的位置進行示範,然後是正確的示範和講解動作要領。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示範的目的和應有教學的效果。

2、在教學組織和教學方法上,也應該採用形式多變的方法。如分組進行練習,每一小組都有小組長;每一位學生都能替驗一下口令,使每一位學生都有講、做、練的機會,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還可採用小組競賽的方法,比一比看那一組學生做的更好。

3、因為佇列隊形是單調枯燥的教學內容,針對這一特點應注意加強課堂常規教育和訓練,逐步加強他們的自制力。同時,還要有意識地加強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練習,隨時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到正確的道路上。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重建:佇列隊形的教學在教學形式上要多考慮多下功夫,使學生有新鮮感,這樣才能克服佇列隊形練習的枯燥乏味,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以達到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

9月日「我學會了嗎」教學反思

自我評價:新學期的第一課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初步定義為:1、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

2、培養團結合作精神,並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3、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

4、最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問題反思:乘法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在這裡,根據課本情景窗提出問題,學生不難用加法計算,這是學生的認知規律,因為加法是學生最先學會的計算方法,也是學生最熟悉的,所以用加法來表示計算體現了大多數學生的思維狀態,也符合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

我耐心的等待學生計算的結果,可是隨著相同加數8的個數越來越多,學生計算的速度越來越慢,計算結果也出現不一致的情況,這時,我出示了一張幻燈片,一位老師手中甩出很多個8的卡片。讓學生再用加法計算,談談有什麼感受?這時學生爭先恐後的說太麻煩了;計算結果可能出錯;8太多了;用乘法就能算出來。

這樣的場景讓學生感覺了加法的侷限性,乘法的必要性,經歷了乘法產生的過程。課本上出現的圖題,比如:

這樣的圖題列加法算式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有的學生橫著看,列5+5+5+5=20,意義是4個5相加的和。有的學生豎著看,列式:

4+4+4+4+4=20,意義是5個4相加的和。

在解決練習題時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填這個方格時,我問學生你是怎麼想的:學生就能輕而易舉的說是豎著看,因為有4個空表示4個3連加。

幾個較多的數連加,學生不難數出幾個幾連加,並且很輕送的列出乘法算式。但是5+5=()×()這個情況一般就會出錯,這也是本節的難點,易混點。學生一般會這樣填:

5+5=(5)×(5),顯然學生沒有從意義出發,而是憑直觀的感覺,我的學生也輕鬆的調入我設的陷阱裡面了。這時我出了兩個加法算式:

5+5+5+5+5=()×()

5+5=()×()

教學重建:從意義的角度出發來填寫,就不會出現那樣的錯誤。然後,我有出了乙個2+2=()×()。

學生在認真的思考以後決定填2×2,接著我有設疑:為什麼5+5不等於5×5,而2+2等於2×2呢?這時,學生爭先恐後的當小老師說自己的想法。

9月日「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

自我評價:引入這一環節,通過情境的創設,不僅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而且把學生的學習推進到衍生知識的原發地帶,使知識的生長具有更為紮實的基石。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自覺地產生「我要創造一種方法,把這個比較麻煩的加法算式既簡單又準確地表示出來」的心理傾向,學生的潛能得以激發,靈感接連湧現。

問題反思:在教學了2、5的乘法口訣後,發現了幾個的問題:在檢查2、5的口訣時,發現有許多的孩子已經能熟練的背誦,但在「對口訣」的遊戲中有些孩子卻不能快速對出。

看來孩子對口決是「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為什麼學生會死記硬背、機械記憶呢?課後對該現象進行了思考,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知識本身的原因。

由於乘法口訣朗朗上口,便於孩子們朗讀,因此,很容易造成孩子們死記硬背、機械記憶。二是家庭教育的原因。家長認為只要記住口訣就行,從而讓孩子死記乘法口訣表。

三是我自己教學的原因。由於多年沒有教數學,在一定曾度上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受考試指揮棒的制約,為了讓學生記熟記牢,對孩子的指導有重視結果、忽視過程與方法的傾向。四是評價導向的原因。

當學生記得牢、背得熟的時候,我給予表揚。這樣的評價滿足了學生的需要,樹立學習信心,但也無意識地強化了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的學習方法。今天我突然覺得這種現象應及時阻止。

教學重建: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學習,讓學生在體驗中理解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絡;應該讓學生靈活地應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把數學問題生活化,防止簡單、機械、單純知識與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在應用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探索、發展與創新。最後,在評價中應該倡導與鼓勵學生利用知識的內在聯絡進行記憶,讓學生在交流對話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培養記憶能力。

9月日「相同數乘法計算」教學反思

自我評價:我在設計這一課時,主要想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在理解幾個相同的數連加的基礎上認識幾個幾相加,從而理解乘法的意義。

在引入這一環節,通過情境的創設,不僅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而且把學生的學習推進到衍生知識的原發地帶,使知識的生長具有更為紮實的基石。

問題反思: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自覺地產生「我要創造一種方法,把這個比較麻煩的加法算式既簡單又準確地表示出來」的心理傾向,學生的潛能得以激發,靈感接連湧現。數學的魅力正源於此———撩撥心靈深處作為發現者的強烈慾望。

在樂此不疲的創造過程中,學生對乘法的認識不斷深入與積澱。而後又組織了交流與**,在師生有效的互動中,為認識乘法積累了廣泛深厚的表象基礎,最終達到了高潮:把「+」換乙個方向變成「×」,所以3個2相加我們可以寫成2×3或3×2這樣就為學生對乘法的認識劃上圓滿的句號。

我想,經歷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所獲得的恐怕不僅僅是乙個數學符號,亦或一種新的運算吧!因此,讓學生經歷乘法的產生過程,感受乘法的本質意義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重建: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我們要面向全體,給學生探索發現的機會,重視學生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動耳,動眼,而且還要動手、自己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我們要面向全體,給學生探索發現的機會,重視學生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動耳,動眼,而且還要動手、自己想、自己說進行積極探索發現,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去主動參與學習,從中獲得體驗,理解數學知識。

9月日《2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

自我評價: 這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對於如何編制乘法口訣有了初步的了解。青島版教材的特點就是通過情境圖,讓學生觀察資訊,提出問題。

我們多數教師都已熟悉了這一教學流程。但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們還不夠注重學生對情境圖的觀察,留給學生觀察、思考、交流的時間太少。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他們以形象思維為主,離開了具體的情境的支撐,很難說出完整的資訊,提出有效地問題。

問題反思:在我的整個教學過程完畢之後,卻發現了一些問題。在順序背誦乘法口訣時,大多數孩子都較熟練,但在「對口令」的遊戲中有些孩子卻不能快速對出。

看來孩子們對口決的記憶是很機械的,為什麼會這樣呢?課後我對該現象進行了思考,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知識本身的原因。

由於乘法口訣朗朗上口,便於孩子們朗讀,因此,很容易造成孩子們死記硬背、機械記憶;二是家庭教育的原因。家長認為只要記住口訣就行,從而讓孩子死記乘法口訣表;三是評價導向的原因。當學生記得牢、背得熟的時候,我給予表揚。

這樣的評價既滿足了學生的需要,樹立學習信心,但也無意識地強化了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的學習方法。今天我突然覺得在這種現象應及時阻止。

教學重建:在今後的教學中,除了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學習,讓學生在體驗中理解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絡,還更應該注意讓學生靈活地應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把數學問題生活化,防止簡單、機械、單純知識與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在應用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探索、發展與創新。而且,在評價中應該倡導與鼓勵學生利用知識的內在聯絡進行記憶,讓學生在交流對話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培養記憶能力。

9月 17 日

《3、4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

自我評價:教學 3、4 的乘法口訣時,因為有了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在教學中我沒有對編乘法口訣進行引導,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情境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再對照乘法算式編出口訣,對口訣進行解釋,同桌之間或小組之間採取提問、對口令等形式進行記憶。學生學習的效果不錯。

我沒有按書上的**進行教學,而是舉了個:我們每人都有2隻手的例子。課堂上學生學的十分到位。

最後讓學生自學例2、例3的情境圖鞏固加深理解,效果很好。因為對乘法意義教學比較到位,在乘法口訣的教學中又比較注重學生對圖、口訣、算式的理解,既對幾個幾相加的理解,因此在教學用乘法解決問題時所遇到的阻力很小。

問題反思:通過教學我體會到關於乘法計算和乘法應用題的教學,乘法的意義是關鍵。只有學生對乘法意義有了明確深層次的認識,乘法口訣中積的推導,乘法應用題的正確解答才能迎刃而解。

教學時,不光要讓學生知道求幾個幾相加的和用乘法算,更要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關係,理解加數中加數和相同軌數的個數與乘法中因數的關係。採用改寫算式(加法改乘法、乘法改加法)、看圖寫出加法和乘法算式、擺圖開寫算式、自編應用題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加強加法與乘法之間的聯絡。有些學生在學習乘法口訣之前已經能背誦,而有的學生對乘法口訣卻毫無所知,這樣的兩極分化現象在課堂教學時較難控制。

教學時,我把教師講解的重點放在乘法的意義,編制口訣的方法,記憶方法的引導上。把口訣的記憶放手讓給學生,讓他們採用自己的方法幫助同桌、小組成員記熟口訣。這樣,因為教師講解的是他們不熟悉的知識,注意力比較容易集中,聽得也比較專心,而競賽、互助等形式又使已經會背口訣的學生覺得自己的知識有用武之地,不會背的學生在同學的幫助激勵下也能迅速提高。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認識厘公尺和用厘公尺量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長度單位厘公尺,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知道1厘公尺的實際長度,初步學會用學生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並且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中,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測量單位的必要性。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測一測 量一量 估一估等動手操作的方...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兩位數減兩位數 教學反思 教師張遠英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筆算。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口算,以及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和兩位數加兩位數加法 包括不進製和進製 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是100以內筆算減法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理解...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數松果 教學反思 乘法口訣的 是建立在學生數數和相同加數連加的基礎上的。就是讓學生5個5個地數,5個5個地加。為了避免枯燥乏味,特安排兩個遊戲。第乙個遊戲教孩子們玩老師小時侯玩過的遊戲 秤陀落 將學生分為5人一組,把每人的手疊起來,邊疊邊說 秤砣公升,5 10 15 秤砣落,50 45 40 第二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