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2021-07-09 15:46:11 字數 5758 閱讀 9631

《數松果》教學反思

乘法口訣的**是建立在學生數數和相同加數連加的基礎上的。就是讓學生5個5個地數,5個5個地加。為了避免枯燥乏味,特安排兩個遊戲。

第乙個遊戲教孩子們玩老師小時侯玩過的遊戲:「秤陀落」。將學生分為5人一組,把每人的手疊起來,邊疊邊說「秤砣公升,5、10、15……,秤砣落,50、45、40 ……」第二個遊戲「疊羅漢」,讓學生很快算出將9個5的連加算式疊起來的「羅漢」算式的得數。

目的是啟發他們快速找到計算規律,將前乙個算式的得數加5得後乙個算式得數,為後面利用規律記憶口訣埋下伏筆。

在「編口訣」這個環節,我沒有採用教材上數松果這個材料,而是利用學生身邊的素材,設計了遊戲「五彩手」。就是將彩色粉筆碾成末,讓學生粘上粉筆末把自己的小手丫印在黑板上,豎著印9個。然後說出有幾隻手,有幾個5,乘法算式,最後把幾個5就是多少簡練一下就得到乘法口訣。

最後記口訣和用口訣。遊戲《亮眼睛來了》。對發現了規律的學生給予「亮眼睛」稱號,並進行表揚。

記口訣時引導學生利用規律幫助記憶難記的,可以採取記開頭、記中間、記結尾,同桌幫助記,填老師出示口訣卡片等方法。當小熊商店的門再一次開啟時,孩子們進入用口訣的環節了。

課按照既定思路完成了,這節課我沒有用多**、投影、掛圖,只有一支粉筆和一本書,可學生卻興趣盎然,教學效果非常的好,全班沒有乙個背不得口訣的。都知道口訣的**、意義和用處。教學目的達到了。

看來按新的課程標準指出的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活動中去體驗數學,讓學生經歷數學的整個學習過程是有效的。我的感觸是:1、利用自己對老教材的熟悉,將新舊教材反覆分析、重組,針對學生實際,設計出新穎別緻的活動幫助學生學習。

2、上好乙個單元,乙個知識內容的開篇課很重要。本冊教材對乘法口訣的教學做了很大變動,一反以往的從2的口訣教學開始學乘法口訣,而是選擇先學5的乘法口訣,基於人們日常生活中習慣5個5個地數,數的結果又很特殊,得數不是整十就是幾十五,人的身上每只手有5個手指,每只腳有5個腳趾,這些與生活密切聯絡,有助於學生探索規律,經歷編制口訣過程如何開好教學乘法口訣,讓學生學得有趣,有效果。因此在這節課裡,我用心設計出乙個乙個的活動,目的是教給學生學習乘法口訣這一型別知識的方法。

3、數學知識的記憶一定要建立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還要掌握規律,稍不注意學生就會滑入死記硬背的泥潭,又苦又累。我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堂上記住口訣,並且不從頭到尾順著背,一開始就打亂順序背。

二年級的孩子忘性大,不按規律理解記憶不行。4、活動設計要貼近學生實際,吸引他們參與學習整個過程。記口訣時,讓學生學會記頭尾和中間,記難和易,同桌幫著記,按規律記等方法,分散記憶難點,使他們感到很輕鬆。

總之,正確分析把握教材,根據學生實際,設計新穎活動,上好開篇課,教給學法,課堂上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在樂中學、趣中學,是自己從這節課中獲得的重要啟示。

《一分能幹什麼》教學反思

一、 創設學生喜愛的情境,啟用了學生的內在需求。

許多孩子都對足球感興趣,他們差不多都有自己崇拜的球星。老師將對孩子極具吸引力的足球與數學學習巧妙結合起來,引領孩子們進入數學的園地,是件十分有趣的事。這樣,學生愛學、樂學,把學生的內在需求啟用了。

二、 學生在學習與活動的空間中獲得了發展。

課程標準提出,課堂應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學習與體驗提供充分的空間。本節課,老師創設了多次的活動空間,讓學生在原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中,在從事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中,先前經驗得到了重新組織、改造,掌握了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同時獲得了廣泛的活動經驗。

三、教學應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從這課上,我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教學不等同於發展。只有那些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只有那些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只有那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也只有那能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從而建立一種開放的、浸潤的、積極的課堂文化。

"一分鐘能幹什麼"的估計時間這一環節中,學生在先前的活動中充分體驗了1分鐘能做那麼多的事情後,卻不曉得1分鐘到底應該有多長。這一問題究竟是怎樣呢?"看球賽""試一試""數一數""資料的教育"這一系列的活動學生也是學得悠然心會呀,課後,細想了想,是呀1分鐘做這麼多事,可是這1分鐘是老師計時錶中的1分鐘,是學生自己的1分鐘嗎?

答案是否定的。學生的1分鐘還在老師的計時錶中,還沒有形成自己的1分鐘,還沒有內化。

以上的教學環節,結合平時自己的課堂教學,我思考了這樣乙個問題,那就是小學數學到底要教給學生什麼?僅是;一些基礎知識?當然基礎知識是我們小學教育必須完成的任務。

在教學中我深刻地領悟到了,小學數學中,知識是能從老師這邊學到的,但作為21世紀的建設者,在需要這些的同時,更需要的是學生自己來自體驗並獲得感悟,也是學生要親身體驗到自身課堂上前後的知識經驗的對比和變化歷程,心靈上要產生深刻的震動,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並轉換、內化為自己確確實實的收穫。

因此,平時的課堂活動中,我覺得應多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學習,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經驗去發現……

分桃子》教學反思

新課程告訴我們,只有真正讓生活走進課堂,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自己動手動腦,通過擺一擺、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畫一畫等實實在在的,生動豐富的活動中感知,才能幫助他們體驗平均分,進而在腦海中建立起等分與除法之間的聯絡,才能真正體會除法的意義。

一、故事吸引,在活潑氣氛中引發興趣

孩子是聽故事長大的。我根據主題圖從童話故事「猴寶寶分桃子」匯入課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從一開始就處於積極狀態中,提出問題「小猴可能吃到幾個桃子呢?」激發學生思維。

並以此為情節,對各環節進行串聯,適應低年級孩子的特點,孩子們都沉浸在故事中,使得教學過程充滿童趣,為學生主動探索創設了良好的外部情境。

二、關注**過程,實現自主體驗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要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必須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自我發展。本課的教學力求遵循知識發展規律和學生認知規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教學中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實踐,「擺一擺」「分一分」「圈一圈」「連一連」,體會了「一樣多」「平均分」的含義,經歷和體驗了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加深了對「平均分」的體驗和感悟,真正使學生動了起來,課堂活了起來,實現了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的目的。

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體驗生活中的數學

新課程提倡要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重要目的之一是要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學習的必要性,進而產生學習的需要和樂學、好學的動力。本課教學,我把「分一分」的第2題變一變,變成了一道開放題「小猴家可能請來了幾隻小貓?每只小貓分到的魚同樣多,每只小貓分到幾條?

」為學生創設了充滿趣味的、生活化的、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給學生思考、活動、合作的空間,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引導學生運用「平均分」的知識,分筷子、分鉛筆、分氣球,並要求學生回去之後找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樂趣與作用,對數學產生親近感,促進自我發展,讓學生的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鮮明的表象。

《東南西北》教學反思

方向的認識,既是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經驗和常識,也是今後進一步學習圖形與位置的重要知識,這一節的目標是經歷在室外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能夠指出這四個方向能根據給出的乙個方向辨認其餘三個方向。能夠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周圍的環境。在學習和生活中找緊密聯絡學生生活環境和身邊的事物,通過觀察、判斷、交流的活動,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自主學習。

一、做得較好的地方:

1、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讓學生自主學習

本課的第乙個環節,首先把學生帶到室外,在操場上辨認方向,提出問題:「你最先找到的是哪個方向?是用什麼方法找到的?

」讓學生充分說出自己的想法:通過學生的口述活動,把少數人的知識轉化為全班同學的共同知識。接下來讓學生「找方向」和「指方向」,以加深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認識。

在這裡,老師充當的的只是乙個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的角色,真正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

2、遊戲中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方向的知識不能完全靠學生死記硬背,在充分借助現實情境讓學生辨認方向後,我加入了大量的遊戲,如:「找位置」「野外訓練營」「猜方向:讓學生矇眼轉圈,停止後告訴他面對的方向,猜出他的左面、右面、後面各是什麼方向。

」這樣不僅激發了興趣,加深了學生對方向的認識,而且也讓學生體會到了東西相對,南北相對。順時針的關係。豐富了教學內容。

二、存在不足與改進措施

1、室外教學的管理問題。

雖然雖然本節課設計了許多的遊戲活動,但有些學生身在乙個比較大的空間裡極容易被周圍的環境所吸引而影響聽課的有效性。

改進辦法:加強室外活動前的指導工作,盡量做到周密。加大組長的培訓力度。設計更貼近學生喜歡的活動,讓大部分的學生「動」起來。

2、順時針的教學

課前沒有預料到學生對順時針的理解會出現困難。

改進辦法:你發現東南西北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

師:這個順序就和鐘錶裡的順時針順序是一樣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就是按順時針方向排列的,我們一起借助手勢來說說……

《有多少貼上畫》教學反思

在執教了《有多少貼上畫》這節課,我認為本課的教學設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為學生搭建**平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於一體,體現了新課程的一些理念,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教師角色的變化。以學生的一系列**活動為主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起到了參與者、引導者、組織者的作用。為學生創設乙個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提供廣闊的探索空間,為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條件,讓學生在挑戰知識過程中體驗成功,樹立自信。

2、 自主、合作、**。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與生活經驗,主動探索。注重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鼓勵學生大膽嘗試。

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的2-5的乘法口訣,並學會初步編寫乘法口訣,教師在本節課上就採用大膽讓學生根據貼上畫的多少寫算式、編口訣,這種做法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小組討論、**秘密,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使學生體驗到探索的艱辛,成功的喜悅。

3、應用拓展,回到真實的生活中。教師改變以往機械練習,繁多練習,注重形式多樣,方法靈活,注重體現生活化的練習形式讓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4、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通過教師的點評,以及為學生提供了自評、互評的時間與空間,不僅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而且有利於促進人際間的互動交往,使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使所學的知識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公升,使個體為群體所分享,師生之間的心靈得到溝通,情感得到共鳴,智慧型得到碰撞。

《兒童樂園》教學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乘法。這節課上得比較成功,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突出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的課程理念。創設學生熟悉的「發練習本」的情境,讓學生體會到用連加算式解決這類問題相對煩瑣,激起學生學習乘法的願望,進而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學生初步認識了乘法運算的意義之後,讓他們再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表示,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把解決問題與學習乘法運算意義的過程結合起來,利用學生已有的用連加算式解決問題的經驗,進一步抽象,建立乘法算式,從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在列乘法算式時,「4個2」中的4,「6個4」中的6和「3個3」中的第乙個3是教學的關鍵,而對此學生往往容易疏忽。教師請學生說說自己列式過程中的想法,特別是從哪兒找到「4」「6」和「3」的,由學生講給學生聽,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另外,引發對「1+2+3=6(人)」為何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的討論,進一步強化對乘法運算意義的體驗。

3.自評表現,總結全課。學生學會自評是「課標」在評價建議中提出的一項重要內容。讓學生對自己本節課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目的是鼓勵學生樹立自信,不斷進步。

對於那些認為自己表現不好的學生,應肯定其優點,並提出希望。對那位本節課自評表現欠佳的學生,老師要求他課後給同學們講講他在兒童公園發現的乘法問題,以彌補其在課內的損失。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能自始至終給學生創造出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大量的生活情境中去體會、感悟和發現,真正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願望。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認識厘公尺和用厘公尺量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長度單位厘公尺,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知道1厘公尺的實際長度,初步學會用學生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並且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中,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測量單位的必要性。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測一測 量一量 估一估等動手操作的方...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兩位數減兩位數 教學反思 教師張遠英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筆算。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口算,以及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和兩位數加兩位數加法 包括不進製和進製 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是100以內筆算減法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理解...

二年級數學上教學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 教學反思 自我評價 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乘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識的生長點是幾個相同數的連加,本節教學內容與相同加數連加有著相互依賴的關係,是在認清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因此,本課的重難點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