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教案與反思

2021-03-04 09:54:09 字數 3941 閱讀 5319

《第一次世界大戰》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帝國主義列強爭霸世界和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的史實,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經歷了長時間矛盾與衝突的醞釀,培養學生運用歷史的眼光分析歷史事件的意識和能力。通過學生分析塞拉耶佛事件的史料,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資訊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擴軍備戰的結果,帝國主義是戰爭的根源。

(2)使學生認識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

(3)通過對凡爾登戰役的學習,討論戰爭給人類發展和進步帶來的嚴重災難,引導學生從具體歷史事實得出結論,認識到熱愛和平、遠離戰爭是一種進步的現代意識。

[重點和難點]

(1)重點: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2)難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分析和評價。

[教法、學法]

應用多**課件,運用啟發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通過演示**、形勢圖、影視錄影、具體戰役介紹和大戰**庫等資源,使複雜的歷史過程直觀化、簡約化。

[學法引導]

理解大戰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戰爭的性質是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通過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讓學生掌握全面分析歷史問題的思維方式。 通過歷史地圖的運用,讓學生學會識讀歷史地圖的方法。

[教學手段] 多**課件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教具] **資料等相關多**

[教學的基本思路]

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年齡特點等實際情況和本課的主要內容精心設計與之相關的材料以及有利於突破知識點的針對性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和主動參與意識,通過分組討論,師生交流,使學生在主動參與和師生民主交流平等參與的過程中,達到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課堂教學努力做到面向全體學生。

[教學過程]

1)複習提問: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自然過渡到本課上來)

2)匯入新課:

戰爭並不是人類歷史的主流,但一說起戰爭就讓人記憶猶新,深惡痛絕。因為它有巨大的破壞性,給人類帶來沉重的災難。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一場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帝國主義爭霸世界

1、教師簡單介紹大戰的原因

(1)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要求重新分害世界的日趨激烈。

(2)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的形成和瘋狂擴軍備戰的結果。

2、大戰的導火線——塞拉耶佛事件

(1)斐迪南夫婦被刺

(投影)「被刺前的斐迪南大公夫婦」畫像及斐迪南簡介。

指定一名同學複述事件的經過。

(提問)你如何評價普林西普的刺殺行為?

生1:做的對,對侵略者就要這樣給他點顏色看看。

生2:普林西普的行為太衝動,刺殺不會解決****,只會導致大戰的迅速爆發,加重民族的災難。

(教師指點)說明斐迪南訪問的挑釁性。刺殺行動不是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鬥爭的正義行為,其後果是點燃了世界範圍內的戰火,做成了人類社會的災難,是對世界和平的威脅。

(2)巴爾幹半島危機

(指出)直接影響大戰爆發的地區是巴爾幹半島。 長期以來由於列強之間的爭奪和其他複雜因素,巴爾幹半島素有歐洲「火藥桶」之稱。塞拉耶佛事件之後,德、奧匈決定以這一事件為藉口,挑起戰爭。

「塞拉耶佛事件」就成了點「火藥桶」的這粒「火星」。

為什麼巴爾幹半島會成為帝國主義爭奪的肥肉和大戰的火藥桶呢?(互相討論、發表看法)

(電腦演示)「一戰前的巴爾幹半島形勢圖」

觀察圖,了解半島的局勢,記憶各國的位置。誘發疑問、激發學生興趣進行導學。形象、直觀,激發情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簡介半島的狀況並指出,各帝國主義對這塊肥肉都垂涎三尺,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僅僅是找個藉口而已。

3、大戰的爆發

(概述大戰爆發經過)經過與德國策劃,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發出了最後通碟,並於7月28日向塞爾維亞宣戰,炮擊貝爾格勒市,塞爾維亞被迫應戰。在接下來的一周內,德、俄、法、英四國也相繼投入戰爭,大戰爆發了。

交戰一方是同盟國的德、奧匈;另一方是協約國的英、法、俄;義大利望風使舵,參加了協約國一方。(由學生評價義大利的參戰)

(學生討論)義大利加入協約國一方,對自己的盟友開戰說明了什麼?

(教師指點)塞拉耶佛事件後德奧以此為藉口,挑起了戰爭,首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之後,俄、法、英相繼加入戰爭,義大利基於自身利益出發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

二、大戰中重大戰役

凡爾登戰役 (2023年)介紹凡爾登要塞的戰略位置重要性。 然後指導學生閱讀戰況及插圖。(在教師指導下學習,掌握戰場形勢)使學生快速閱讀課本第134頁小字本頁插圖「遭到炮轟後的凡爾登」。

激情導學,製造氣氛。使學生認識戰爭的殘酷性,激發對帝國主義的憎恨之情。(學生談論**包含內容和看圖後的感想)凡爾登戰役是一戰的轉折點,此後的形勢對德國更加不利。

三、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大戰的結束

2023年一戰以同盟國的失敗宣告結束。協約國勝,同盟國敗。

2.大戰的性質

啟發學生從參戰國的性質、目的等分析。(歸納)大戰是帝國主義矛盾發展的產物。是帝國主義爭奪霸權的結果。因此,大戰是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

3.大戰的後果

大戰最後怎樣結束了?哪一方勝利? 主要參戰國家都是些怎樣的國家?各國參戰的目的是什麼?以及大戰產生怎樣的後果?

(學生相互討論,談自己的看法)

(1)學生回答教師歸納。(2)指導學生閱讀課本。

(給交戰國人民帶來沉重苦難,歷史4年牽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億人口, 造成重大物質損傷和人力**。)

4、討論:

請同學們從一戰爆發原因、主要參戰國性質及其目的入手分析是什麼性質的戰爭?(思考並作答)

(教師指點)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各種矛盾發展的產物,是帝國主義國家爭奪霸權、重新瓜分世界的結果。它絕不是一次偶然災難,而是經過了幾十年醞釀和準備的大廝殺。發動戰爭的是兩大軍事集團的資產階級和王朝統治者,因此,一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掠奪戰爭。

儘管塞爾維亞反對奧匈帝國的戰爭是正義的,但在整個戰爭中,只有從屬意義,不能改變總的帝國主義的性質。

中國是一戰的戰勝國,為什麼仍遭受西方列強欺負和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否可以避免? (學生討論回答)

四、利用多**進行小結(幻燈片 )

一戰是帝國主義國家為重新瓜分世界而發動的一場非正義戰爭,它給交戰各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戰爭以同盟國一方的失敗宣告結束。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給我們留下的思考還遠遠沒有結束。戰爭總是殘酷的,和平總是美好的。

在全球走向一體化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珍視和平、熱愛和平。

五、最後,讓我們在《友誼地久天長》歌聲中結束本節課。

六:板書:

一、帝國主義爭霸世界

1、大戰的原因

2、大戰的導火線——塞拉耶佛事件

3、大戰的爆發

二、大戰中重大戰役

三、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大戰的結束2.大戰的性質3.大戰的後果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借助多**課件,採用動態圖示法、談話法、討論法等手段,動靜結合,寓教於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根據歷史教學的直觀性原則和中學生的認識規律,本課我用了大量的歷史**以幻燈片的方式放映,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起來。特別是用動畫來演示「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的形成」,組織學生討論:

一戰爆發的原因、德國的野心、一戰的性質、一戰的影響等等問題,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來,發言很踴躍。正是因為給予了學生思維自由飛翔的空間,使他們對戰爭有了新的認識,增強了了解當今世界區域性戰爭的渴望。而且為了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我補充了一些課外的相關資料,比如美國的中立和參戰的原因,**推出戰爭等等。

這節課我感到遺憾的是導語的設計,因為五步教學法中第一步是複習檢測,所以如何匯入本課內容上我很是苦惱,是用**呢還是複習過渡,最後只能是兩者都兼顧,但是這樣的設計感覺怪怪的。而且因為使用多**課件,設計的內容比較多,上課時節奏較快。所以感覺前松後緊。

新課程改革的宗旨是讓學生「動起來」,如何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學習,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教師的教學設計,這個問題有待我們歷史教師持續不斷地去**。

《第一次世界大戰》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作為頗具代表性的凡爾登戰役,教學中應對戰爭殘酷的現實進行形象的描述,使學生認識 戰爭給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帶來嚴重災難 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和平 遠離戰爭的意識。這也是這一目以 空前的災難 作標題的原因,戰爭不是實現和平的工具,要啟發學生思考和 人類發展過程中避免戰爭的有效途徑。二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過程...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教學反思

努力落實新課標 體現新理念 新課程理念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互動 中生成體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對話者 促進者 商討者,學生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本節課我把這種轉變貫徹於課堂教學,形成了 創設情景,啟動思維 解決問題,自主感悟 合作交流 共同 回歸生活 交流收穫的課堂教學模式,這在整堂課中都體現出...

莫高窟反思 第一次

莫高窟 教學反思 第一次 北碚區東陽小學余萍 莫高窟 選自西師版第六冊第三單元。本單元共有五篇課文,分別從錦繡山川和文化藝術的角度進行文字描述,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本課介紹了我國西北邊陲敦煌莫高窟裡的彩塑 壁畫,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型。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紹莫高窟的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