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分析的流程與方法時代光華滿分試卷

2021-03-04 09:53:27 字數 5028 閱讀 5235

成本分析的流程與方法

一、成本分析的意義

成本分析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成本分析是增加企業利潤的根本途徑

通過成本控制,企業不僅能增加利潤,而且能使銷售利潤率得到顯著改善。

2.成本分析有利於培育企業的成本競爭優勢

21世紀,企業的成本競爭優勢決定了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

3.成本分析為有效的策略調整提供保障

企業做任何策略調整都要基於成本之上。比如調整**,只有在成本調整的基礎上進行**調整才是正確的。

4.成本分析為日常工作的改善提供資訊支撐

提高工作效率、提公升工作價值都可以從成本控制著手。分析成本的控制點,可以明確工作的核心重點。

二、成本分析的流程

1.明確目的

要進行成本分析,首先要明確分析目的。

概括來說,成本分析的目的有三個:

第一,降低成本,找到成本降低點。

第二,為業績評價提供依據。企業的成本實施預算、銷售費用預算達成率等都屬於業績評價。

第三,為決策提供資訊支援。其包括為公司產品的定價和選擇提供分析資訊等。

2.確定物件

確定物件指對物件為材料成本、員工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還是財務費用等進行分析。

一般來說,分析的原則有兩個:一是全面分析,二是重點分析,也即專項分析。通常在實務過程中,建議做重點分析,如要控制差旅費就做差旅費的專項分析。

另外,需注意的是,在分析過程中,最忌諱出現什麼都想分析但都分析不到位的情況。因此,乙個階段的重點分析物件不可太多,時間精力有限,要用有限的時間去做最有價值的事情。

3.資料的收集與彙總

分析物件確定後,企業就要圍繞物件收集資料,如果資料不全就會導致分析結果失去價值,因此資料的收集和彙總非常關鍵。

收集與彙總資料的標準

收集與彙總資料的標準主要有三個:

第一,及時。資料不及時會誤導決策。比如,生產部領用1000斤原材料,原材料已經到了生產現場,但是資訊化經銷圈系統沒有開單或審核,系統沒有扣賬,賬面上有2000公斤,但實際上只有1000公斤。

如果用2000公斤來分析,就會誤導企業的採料,導致庫存呆滯。

第二,完整。資料完整非常關鍵。比如,做成本對比時,分析的結果是某月工資成本下降,而實際上有一項費用沒加進來,這會導致決策失誤。

第三,正確。很多企業的相關部門不太重視資料,甚至連財務部都不清楚報表資料是否準確,得出的結果也就很難保證正確了。

要點提示

收集與彙總資料的標準:

① 及時;

② 完整;

③ 正確。

解決財務報表延遲問題

在企業的經營中,財務部發揮著顯示器、監視器、預警器、制動器四大價值功能,因此,在成本分析的流程中,財務部的工作非常重要。

作為企業的顯示器,大部分企業的財務工作都出現延遲和滯後的現象,從而造成財務報表失去價值。事實上,財務報表每提前一天上交,其資訊價值就增加一級,所以,企業要進行成本控制,首先就要解決財務報表延遲的問題,即將顯示器提前。

要將顯示器提前,最簡單的技巧就是分層次上交報表。分層有兩種方式:第一,月末工作平時化。

把月末要做的事情放到平時來做,另外銷售單據當天審核,不要積壓。第二,月初工作月末化。將這個月初要做的事情在上個月月末完成,如折舊計提、費用攤銷、客戶對賬等工作都可以提前做。

4.運用恰當的分析方法

要實際化

簡單實用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好的分析方法要實用、容易得出結論且能讓老闆看懂。比如,財務分析中的杜邦分析法對上市公司很實用,但對民營企業不一定實用。

要做到創新,不可照抄理論

企業現狀分析方法要做到創新,不可照抄理論。比如,很多中小民營企業習慣不分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如果硬要將成本分成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會讓老闆感到疑惑和不滿。

5.得出分析結論

企業的財務部在進行財務分析報告時,無論結論是好是壞都應當總結後得出結論。

需注意的是,財務分析中絕不能帶有個人感**彩,財務人員不可優柔寡斷,分析要客觀,結論觀點要鮮明簡練。此外,得出結論並不是最終目的,乙個好的財務分析要實現三大目標:呈現事實、解釋變化、除錯未來。

6.提出優化與改進建議

分析人員對資訊掌握得最全面,對整個流程也最了解,因此提出優化和改進建議非常關鍵。這是整個分析的價值體現,也是真正使企業業績改善的精華部分。

三、成本分析的方法

1.比較分析法

成本的比較分析法可細分為兩種,即同比分析和環比分析。

何時用同比,何時用環比,這是在分析過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比如,環比法在做銷售收入分析時沒有太大意義,但在單位成本分析過程中就可以用到。在實際分析過程中,由於同比分析具有可比性和借鑑意義,一般用得最多。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指將不同專案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所構成的一種比值。比如,將銷售費用與銷售收入比較得出銷售費用率,將管理費用除以銷售收入得出銷售管理費用率,這都是比率。

在成本分析中,企業應在遵從教科書中既有指標的基礎上,結合行業特性和企業現狀,設計指標值,創造出比率值。需注意的是,指標值應簡單、易懂、易控制,讓專業人士與非專業人士都可以計算。

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分析過程中應用最多的一種方法。

在企業的成本分析中,影響利潤的因素有四個:銷量、**、成本、費用。因此,企業在運用因素分析法時,首先要找出最敏感的因素。

【應用舉例】

假設產品銷售量為1萬台,**是100元,成本是80元,費用是25元,利潤為100萬元減去80萬元的成本再減去25萬元的費用等於負5萬元。

分析因素的敏感度,有四種分析方案:

第一種方案,銷量上公升10%變成1.1萬,**不變,單位成本不變,費用不變,此時利潤變成110萬減去88萬減去25萬等於負3萬。原來虧5萬現在虧3萬,增長了2萬,2萬除以5萬等於40%。

所以銷量**10%,利潤增長率是40%。

第二種方案,銷量不變,****10%變成110元,銷量不變,單位成本不變,費用不變,此時利潤為110萬減去80萬減去25萬等於5萬。原來虧5萬現在賺5萬,增長了10萬, 10萬除以5萬等於200%。所以銷售****10%,利潤**200%。

第三種方案,**不變,成本下降10%,變成72元,費用不變,利潤等於100萬減去72萬減去25萬等於3萬。所以成本下降10%,利潤增長8萬元,增長率為160%。

第四種方案,**不變,銷量不變,成本不變,費用下降10%變成22.5萬,利潤為100萬減去80萬減去22.5萬等於負2.5萬。所以費用下降10%,利潤上公升50%。

通過這些分析,可以發現影響利潤的最敏感要素是**,第二敏感要素是成本,第三是費用,第四是銷量。

因素分析比較直觀,讓老闆看到分析時就知道改善企業利潤最先要做什麼,然後做什麼,最後做什麼。

4.差異分析法

差異分析法有其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差異分析法流程

由圖1可知,差異分析法的流程主要包括五個步驟:

計算差異

計算差異,即差異怎麼計算。

確定差異型別

企業的分析指標有兩種型別,正指標和負指標。正指標的值越大越好,負指標的值越小越好。因此,為避免看錶人理解錯誤,要對指標做出正負屬性的註明。

差異的型別也有兩種,即有利差異和無利差異,這與指標型別有關係。

【應用舉例】

某企業產品預計銷量是1000臺,實際銷量是1200臺,用實際銷量減去預算銷量,得出200的有利差異。由於銷售預算達成率是正指標,達成率越高,公司實際銷售額就越多。

如果該企業預算費用是1000元,實際的費用是1200元,用實際費用減去預算費用,就會得出200的不利差異。

不同的指標得出差異的結果是不同的,通常正指標差異為正是有利的,負指標差異為正是不利的。差異的型別在做分析時一定要區分出來。

區分差異的規模

區分差異的規模,即得出差異的大小。在分析過程中,一般求出差異率,差異規模也就確定了。

要得出差異規模,首先要設定衡量和控制的標準。沒有對照標準,就無法對結論進行深度分析。比如,設定預算的差異率正負5%都算正常,超過正負5%時就是異常。

進行差異原因分析

進行差異原因分析,找到出現差異的核心原因。做差異原因分析,不是停留在表面講大道理,而要找到實質性的內容,否則很難得出改善點。因此,分析人員知識面廣、熟悉業務是做好成本控制分析的前提。

改進措施,制定政策

發現問題並有解決措施,這種發現才有價值,所以制定出改進措施非常重要。

改進措施不要大而泛,一定要忠於企業現狀、可執行。

5.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是指在成本習性分析的基礎上,運用數學模型和圖式,對成本、利潤、業務量與單價等因素之間的依存關係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其變動的規律性,以便為企業進行經營決策和目標控制提供有效資訊的一種方法。

如圖2所示,這是本量利分析圖形。

圖2 本量利分析圖形

從圖2中可以看出,由於租金、折舊費等固定成本在一定的業務量前提下固定不變,因此固定成本是一條水平線。淺藍色線為變動成本線,隨著業務量的增長,變動成本越來越大。變動成本加上固定成本就叫做總成本,圖中藍色線即為總成本線,紅色線代表企業的銷售額,銷售額隨著銷量的增加而上公升,在上公升過程中與成本線有乙個交叉點,這個交叉點就是保本點。

保本點也叫做公司的生死底線,在這個點上,公司既不賺錢也不虧錢,保本點上面的部分叫做盈利區,保本點下面的部分叫做虧損區。作為企業管理者,一定要思考公司的保本點的位置,同時要思考公司要完成目標利潤應做到的銷售額。只有將兩個問題思考成熟,企業才能更好地發展。

基本假設

本量利分析要應用到一些假設模型,脫離這些假設,可能導致結論失真。

概括來說,本量利分析的假設模型主要有五個:

第一,相關範圍的假設。相關範圍的假設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期間的假設,即費用在某個期間是固定不變的;二是業務量的假設。

需注意的是,業務量並不總是越大越好,有時適中的業務量更有利於企業長久生存。相關範圍的假設常用於企業的決策過程中,企業離開相關範圍,本量利分析模型就不成立。

第二,模型的線性假設。模型線性假設包括兩個假設問題:一是假設固定成本不變;二是假設變動成本與銷量成線性關係,即銷售變動時,成本也在變。

一般來說,如果有兩個變數,就不一定存**性關係,需要提前假設。

第三,產銷平衡的假設。產銷平衡的假設指假設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達到平衡。如果生產和銷售不平衡,就會導致成本改變。

比如,某產品生產1300臺,賣掉1000臺,存庫300臺,大量的庫存導致倉庫的面積擴大、租金成本上公升、管理人員增多,進而造成企業成本增大。因此,建立產銷平衡的模型,能有效防止額外的成本產生。

人力成本分析與控制方法時代光華課件

第一講人力成本概念 人力成本主要包括薪酬和人事費用。關於薪酬的定義和解釋可以做以下描述 乙個雇主對雇員完成或將要完成的任務,通過貨幣結算支付給他的報酬。包括 直接以貨幣支付的有 工資 獎金 津貼 紅利 間接以貨幣支付的有 保險 醫療 休假。通常情況下,薪酬包括兩個部分 乙個部分是直接用貨幣支付的,另...

成本分析的流程與方法

一 成本分析的意義 成本分析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成本分析是增加企業利潤的根本途徑 通過成本控制,企業不僅能增加利潤,而且能使銷售利潤率得到顯著改善。2.成本分析有利於培育企業的成本競爭優勢 21世紀,企業的成本競爭優勢決定了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3.成本分析為有效的策略調整提供保障 企業做任...

時代光華職責管理的方法

測試成績 100.0分。恭喜您順利通過考試!單選題1.下列不屬於職責確認和界定環節的是 a 標準性界定 b 關聯性界定 c 逐項確認 澄清 d 約定性界定 正確答案 d 2.對 職務說明書 的表述,錯誤的是 a 只用來規範本崗位的行為,對關聯方毫無描述 b 對職責的排序先重後輕 c 應避免內容出現空...